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科素養(yǎng)內(nèi)涵豐富,主要是針對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法律意識等方面進行培養(yǎng),這些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抓住課程中心對學生進行教育,文章將簡要分析教師應該如何幫助學生養(yǎng)成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政治;“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0-16
作者簡介:陳忠惠(1973—),男,江蘇海門人,江蘇省海門市湯家初級中學教師,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一、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yǎng)的構成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可以簡要歸納成“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就是以將初中生培養(yǎng)成“負責任的公民”為學科中心;三個基本點是指以道德品質(zhì)、健康生活、法制觀念三個基本點作為核心素養(yǎng)的組成部分。
通過學習道德與法治將增強學生道德法律意識,提高其待人處事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更好地適應社會。結合初中生的特點來看,初中生正是“明大德”的適當時期,初中生應該形成基本的、明確的法治和道德觀念,因此,道德與法治課程將這“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作為學科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作為出發(fā)點進行課程開展,努力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是非觀,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保持身心健康,正確對待生活。
二、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yǎng)的內(nèi)涵
1.提升道德品質(zhì)
道德品質(zhì)主要分為三個模塊。一是“明大德”,即要形成對國家、社會的認知,有國家觀念,熱愛祖國,認識國家基本舉措,尊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等;二是“守公德”,公德是社會生活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包括樂于助人、關心集體、保護環(huán)境等;三是“嚴私德”,所謂私德就是指個人對自己行為規(guī)范的原則和制約,是個人的修養(yǎng)和生活作風等。
2.養(yǎng)成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是指培養(yǎng)學生對生命的尊重和對自己身體健康的重視。教師通過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認識社會,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健康生活板塊包括珍愛生命和健康人格。珍愛生命主要是要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積極主動追求人生價值,實現(xiàn)人生意義。
3.培養(yǎng)法制觀念
教師通過對法律性質(zhì)、地位、作用的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識,幫助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更好地保障學生的未來生活,維護社會安定。只法懂法是知道和了解基本的法律條款。守法用法是指學生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nèi)活動,時刻以法律約束自己,學會使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學生需要了解我國的法律方針,明確法律至上的觀念,理解依法治國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尊重法律,幫助身邊的人樹立法律意識。
三、道德與法治課程如何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
1.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教學
學習是一件持久的事情,如果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就很難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果。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時,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聯(lián)系實際,否則對學生而言非常枯燥乏味。一旦教學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學科的趣味性就會大大增強,學生自然更加能夠接受。
2.重視思想、思維發(fā)展
道德與法治課程旨在提升學生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法律意識,因此,教師的教學重點不僅在于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書本上的知識,還在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模式和思維模式,形成獨立的“三觀”,能夠更好地、獨立地分析和應對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思想和思維的發(fā)展是人一生都要進行的活動,初中時期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內(nèi),教師和家長都應該重視學生思想、思維的培養(yǎng),為其未來人生路打下良好基礎。尤其是道德與法治這類課程更應該得到重視,成為培養(yǎng)學生思想、思維的重要輔助工具。
3.明確知識框架和教學重點
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之初應講解本課程重點的學習要點,幫助學生對該課程有一個總體的認識,明確知識框架,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本課程的重點、難點。當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科知識框架有了一個整體認識后,其在學習過程中就不會覺得板塊那么模糊不清了,這樣,教師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幫助學生養(yǎng)成這門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科素養(yǎng)是學生一生都需要的,教師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對學生的人生有著重要的引領和護航作用。
參考文獻:
[1]朱明光.關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1):4-7.
[2]李曉東.理解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關鍵[J].今日教育,2016(3):15-17.
[3]邱 斌.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7(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