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琦
摘要:本文對《小狗包弟》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可以明顯看到一線教師將本課的主題定為“懺悔”和“自省”。通過對本文的進一步研究可知,其主題應上升為悲憫情懷。因此本文分析了悲憫情懷的具體含義,并闡述了其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狗包弟;悲憫情懷;教學研究
一、《小狗包弟》的教學現(xiàn)狀
《小狗包弟》選自巨著《隨想錄》,作者巴金。多數(shù)教師對于此課的教學設計大同小異,導入以背景為多。介紹一些名人在文革中受到的迫害,通過這些介紹來渲染當時的悲慘氣氛。最后在課堂的尾聲部分回歸整體把握,設計兩個問題供學生思考:1.如何看待作者為了家人而拋棄了包弟?2.我們從作者身上能感受到什么精神?這兩個問題具有明顯的人文教育的指向,意在引導學生理解、同情、贊賞巴金,學習巴金先生的自省精神。
教學參考書中對于這篇課文的分析,即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問的警醒人心的力量,這有利于引發(fā)學生對過去乃至當今時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討和拷問,也有助于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所以很多一線教師在教授這堂課時,都對本課的主題淺顯化,教學中并沒有重點,顯得后勁不足。教學重點被定為認識在特殊時代,學會正確評價作家放棄包弟的行為;教學難點被定為感受作家講真話、流真情的無畏精神。繼而通過對全文的分析來把握作者的情感變化,重點學習作者的最后一個情感——歉疚。
二、《小狗包弟》文章主題,反省VS悲憫情懷
對于文章主題反省精神,并不是無根可尋的。課標將《小狗包弟》歸為悲慘、憂傷之事,表憤怒、悲悼之情,發(fā)深邃、邈遠之思。從“懺悔”入筆,巴金自我解剖自己身上的一些特點或弱點,也體現(xiàn)了歷史和時代留在作家身上的特殊印記。[1]正是因為教師用書如此寫,網(wǎng)上很多參考資料也止步于“懺悔”,于是關于《小狗包弟》的主題則主要是從“懺悔”和“反省”這兩個方面進行闡述的,然而這恰恰將真正的主題淺顯化了。
在教師用書中,其實第一點,注意思考深度中就已經(jīng)提到了,對于《小狗包弟》,可以獲得對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的深刻認識,獲得對作者本人心靈傷害和內(nèi)心反思過程的深刻認識,更進一步,獲得對悲憫和懺悔的高尚情感的體驗,獲得對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認識——不合理的社會歷史逆勢必將回轉(zhuǎn),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必將被改造和替代。[2]
對于作者來說,固然希望大家記住這段特殊的歷史,也是真心的在自我懺悔,但作者最想說的不是過去,而是現(xiàn)在和未來。希望同樣的事情不會再發(fā)生!希望人們可以生活在人性善良、彼此和諧的社會中,而這才是本課真正的主題——悲憫情懷。
三、《小狗包弟》中悲憫情懷的具體含義
想要將其具體化,首先應當明白什么是悲憫情懷?!氨瘧懬閼选笔且环N人道主義情懷,它普遍關注人性以及人類生存狀況。巴金先生自己說:“我愿每個人都有住房,每張口都有飽飯,每個心都得到溫暖。我想擦干每個人的眼淚,不再讓任何人拉掉別人的一根頭發(fā)”。說的更直白一些,其實悲憫情懷就是一種偉大的善良,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
“我又覺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包弟被送上了解剖臺,但也避免了包弟被暴力的打死,既然不可以讓它人道的活著,就讓它人道的死去體現(xiàn)了巴金先生的人道主義,同時也讓我卸下了政治包袱??墒牵断掳ひ惨馕吨髡哌M入了精神的煉獄,日日被拷問。在這段文字中體現(xiàn)的是大多數(shù)教師講授的主題即——自省和懺悔。
“我自己終于也變成了包弟?!弊髡哒娴淖兂闪税軉??并不是,作者仍是作者,作者又已不是作者。包弟溫順可愛,又無罪,在特殊年代里被送上了解剖臺。我也是無罪的,在這樣的歷史里,也被送上了歷史特殊的解剖臺。我沒有死,可是包弟呢?還有太多太多人呢?又有幾個人下來了呢?這不是個例,是群像。所以實際上在此處,才開始真正的進入文章深刻的主題,作者是不希望再多的人變成包弟。
所以本課的主題其實可以有很多,可以是反省,可以是自責,可以是特殊時期的人性扭曲,也可以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每一個人都會在這里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但最關鍵的,作者想寫此文的最重要的目的,則是不希望相同的事情再發(fā)生!
四、《小狗包弟》中悲憫情懷講授的重要意義
悲憫情懷并不空洞,在當前依舊需要人們警醒。網(wǎng)絡中的負面信息;對金錢權(quán)利的不當追求;對生命的漠視;甚至對善良嗤之以鼻…語文教師理所應當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在課標中也有相關規(guī)定:語文教學要“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為終身學習和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更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悲憫情懷”。
培養(yǎng)學生的悲憫情懷絕不是課堂上蒼白單薄的呼吁。而應是自身的榜樣作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如對學生的尊重、關心與愛護,這些點滴都會影響著學生們。其次才是在課堂上言語直接的呼喚,培養(yǎng)學生的悲憫情懷。
對于《小狗包弟》,巴金先生是希望世界上的人們可以幸福地生活在美好的生活中,不要再發(fā)生這樣扭曲人性的事情了,而這其實就是巴金先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是——悲憫情懷。當前的中學生需要教師對于這方面的引導,《小狗包弟》就是很好的憑借。一線教師不要受大多數(shù)教學參考的影響而將主題止步于自省和懺悔,更應當深入感悟,本文最大的情感——悲憫情懷。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47.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47.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