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學飛
以傳者為主體的“傳者中心”論是隨著西方政黨報刊和政府報刊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這種關系論強調傳者的地位,認為受眾是“受教育者”,是“學生”。傳播活動從傳者的需要出發(fā),十分強調對受眾的引導和教育,較少考慮受眾的需要;傳播態(tài)度上容易居高臨下或盛氣凌人。
但是在這種傳播理念的指導下,傳播活動會出現(xiàn)許多不利的因素。首先,媒介過分注重教育和引導,強調新聞的政治宣傳功能,這種對主觀傾向性的刻意追求必然造成對新聞客觀真實性的損害。其次,對受眾缺乏足夠的認識,媒介無視受眾的實際情況和現(xiàn)實需要,不考慮受眾的差異性,這種傳播自然很難得到受眾的認可,傳播效果也大打折扣。
以受眾為主體的“受眾中心”論是在廉價報刊出現(xiàn),政黨報刊不斷衰落的同時發(fā)展來的,廉價報刊最終發(fā)展成大眾商業(yè)報刊。這類報刊創(chuàng)辦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商業(yè)利益,因此受眾的需求成為商業(yè)性報刊爭相關注的焦點,只有贏得了受眾的青睞,才能獲得經(jīng)濟效益。
這種傳播理念雖然從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傳者中心”論的一些缺點,但是隨著時間的發(fā)展,這種理念自身的缺點也不斷涌現(xiàn)。下面僅以網(wǎng)絡娛樂新聞中的語言失范為例,看看時下仍然為大部分媒體所推崇的理念有哪些不足。
在探討網(wǎng)絡新聞語言失范前,我們要搞清楚什么是新聞語言,具體要求和特點又有哪些。首先,對于新聞語言的定義,學界和業(yè)界目前也沒有達成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藍鴻文著作的《新聞語言分析》書中這樣解釋,新聞語言是“通過新聞媒介,向人們報道新近發(fā)生的事實,傳播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時所使用的語言”。
對于媒體而言,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就是要對所報道的事件、人物、言語上都保持準確無誤。那么新聞語言的使用前提就必須要保證所傳遞的信息準確、客觀。當下,很多網(wǎng)絡媒體為了追求實效性,較多使用“網(wǎng)傳”“網(wǎng)曝”“疑似”“好像”等含混不清的新聞語言。新聞報道是面向社會大眾的,無需過多的考慮語言的廣泛接受性和社會影響力,對于一些低俗的、病變化的詞語,新聞語言尤其不能使用,因為這些詞語會經(jīng)過大眾傳媒的廣泛傳播,最終造成社會風氣的惡化。
在簡單的了解了新聞語言的定義和特點、規(guī)范之后,我們再開看看網(wǎng)絡中娛樂新聞的語言使用情況。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中娛樂新聞的語言失范存在以下現(xiàn)象:
所謂存疑性用語,主要是指在新聞語言的使用中,過多的使用含混不清,不夠準確的用語,如“盛傳”“未必”“好像”“有望”“似乎”等。這些詞語的使用,使得新聞的真實性大大折扣,大大降低了新聞價值。
在正常的新聞報道中,從某處了解到的信息往往會使用“據(jù)某某稱”或者“從某某地方獲悉”等表達方式,但是在網(wǎng)絡娛樂新聞中,這些基本都被置換成“透露”“曝”“被曝光”等。此外,網(wǎng)絡娛樂新聞還出現(xiàn)了很多怪詞,基本上都是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的。有英漢合成詞,如“ HIGH曝 全 場” “ HIGH翻 天”“PK”;還有臆造詞,如“腦殘”“粉絲”“美眉”等。
由此可見,過分強調受者中心論,將會沖淡和削弱大眾傳播媒介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媒介作為社會公器有義務提升民眾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質。然而廣泛和分散的受者群體,他們的需求既有合理的、高尚的,又有消極的、庸俗的。對于這些需求,媒介不分思想趨向的正確與否,不分需求的合理與否,統(tǒng)統(tǒng)支持,一概迎合,將會導致媒介的低俗化傾向和社會道德體系的混亂失衡。
但是,我認為,媒體對受眾的獵奇心理和窺私欲所進行的并不是“迎合”,而是用強硬的態(tài)度來“合”受眾的獵奇心理和窺私欲,這才是娛樂新聞語言失范的根本。這其實就是媒體在“受眾中心”理念指導下更深一層的滑向喪失社會責任的深淵。
媒體對其“硬合”,即通過自己失范的語言帶動受眾的獵奇心理和窺私欲,甚至是通過這種充滿色情、低俗而且存在質疑的語言來吸引受眾,強硬的挖掘大眾心理中與生俱來的獵奇心理和窺私欲并將其擴大化,使得大眾在這些娛樂新聞面前喪失自控力。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平時不愛關注娛樂新聞的受眾,當某日瀏覽新聞時突現(xiàn)發(fā)現(xiàn)這樣一則標題的新聞“華仔30年前曾做變性手術,原是女兒身”,即使是再不關注娛樂新聞的人,這時肯定也被標題給吸引,內(nèi)心的獵奇心理和窺私欲便被調動起來;然而,如果標題換成“30年前的手術成就了今天的劉德華”,我想兩者的點擊率肯定是不同的。
為了規(guī)避這種現(xiàn)象,改變現(xiàn)今媒體仍然崇尚的以“受眾為中心”的傳受關系,建立新的傳受關系理念十分必要。
新的理念必須使傳者和受者在新聞傳播活動中的關系是平等的。媒介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公器,不僅是一個公共信息的傳播載體,也是架起了一座官方與民間輿論場的橋梁。在為受眾提供新聞信息的同時,還是一個社會輿論的引導者。既要擔當政治責任,還要擔當?shù)赖仑熑巍,F(xiàn)如今,傳者不再是居高臨下的教育者,傳者和受者是完全平等的朋友和伙伴。不管是傳統(tǒng)媒體還是新媒體,我們不能一味的迎合受眾,受眾想要什么,我們就去報什么。更不能過度追求曝光率而使用“標題黨”來“硬合”受眾。媒介的社會價值決定了出發(fā)點不再完全是自身的利益,還要保證受眾的利益。媒介對受眾的引導,既不能一廂情愿,也不能居高臨下,而是在充分考慮受眾心理的前提下與受眾一起完成的引導行為。只有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受眾的現(xiàn)實利益和長遠利益才能得到統(tǒng)一,媒介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也從而得到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