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民 李劍勇
(1.華南理工大學,廣州,510641,廣東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廣州,510515;2.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晉中,030800)
安全、節(jié)能、環(huán)保是汽車技術發(fā)展的主題,隨著油價的上漲和環(huán)境的污染,傳統(tǒng)內(nèi)燃機汽車的使用成本越來越高,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到關注。在電動汽車使用過程中,人們最擔心的還是汽車的續(xù)航能力,因而實時測試電池的荷電狀態(tài)(State of Charge,SOC)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電池SOC的測量方法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基于能量守恒定律的測量方法,包括放電試驗法、安時積分法、開路電壓測試法[1];另一類是基于電池模型的智能算法,以電池的電流、電壓、溫度等作為輸入,實時輸出電池荷電量,常用算法有神經(jīng)網(wǎng)絡和卡爾曼濾波[2~6]等。上述這些方法都有特定的使用條件,如,放電試驗法只能在試驗室條件下進行,不適用于車輛行駛過程中;安時積分法可以用于汽車行駛過程中,但電流的測量誤差會隨積分而不斷積累;開路電壓測試法只能在停車狀態(tài)下進行;神經(jīng)網(wǎng)絡算法收斂速度慢,難以滿足SOC估計的實時性。無跡卡爾曼濾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算法最適用于汽車行駛過程中的SOC測量,但當SOC初始值誤差較大時,無跡卡爾曼濾波收斂較慢[7],為此,本文通過對量測噪聲協(xié)方差矩陣進行設計,提出了改進的無跡卡爾曼濾波算法(Improved Unscented Kalman Filter,IUKF),此算法解決了收斂速度慢的問題,提高了SOC估計精度。
電池的電氣模型一般分為等效電路模型和交流阻抗模型,等效電路模型主要應用于電池荷電量的估計,而交流阻抗模型主要應用于電化學阻抗譜(EIS)的分析。常用的等效電路模型有Rint模型、Thevenin模型和PNGV模型等。
電池等效的Rint模型[8]如圖1所示,該模型是將電池等效為一個理想電源和電阻。圖1中,Uoc等效為電池的開路電壓,R等效為電池的內(nèi)部歐姆電阻。Rint模型只能等效出電池的靜態(tài)過程,因此只能在電池的動態(tài)過程無意義或電池的動態(tài)過程對所研究的問題無影響時使用。
圖1 電池等效的Rint模型
電池等效的Thevenin模型[8]如圖2所示,與Rint模型相比,Thevenin模型在電路中多串聯(lián)了一個RC并聯(lián)網(wǎng)絡。圖2中,Uoc等效為電池的開路電壓,R0等效為電池的內(nèi)部歐姆電阻,Rp等效為電池的極化電阻,Cp等效為電池的極化電容,Up為Rp的端電壓。Thevenin模型不僅等效出了電池的靜態(tài)過程,也等效出了電池的極化現(xiàn)象,所以Thevenin模型是對電池模型更為精確的等效模型。
圖2 電池等效的Thevenin模型
電池等效的PNGV模型如圖3所示,與Thevenin模型相比,PNGV模型在等效電路中多串聯(lián)了一個電容Cb,其作用是等效出電流流過負載時引起的電壓變化。圖3中,Ub為電容Cb兩端的電壓。但是由實際情況可知,磷酸鐵鋰電池的輸出電壓非常平穩(wěn),受負載電流的影響不大,因此對于磷酸鐵鋰電池來說,雖然PNGV模型增加了電路復雜度,但是其等效效果與Thevenin模型相差不大。
圖3 電池等效的PNGV模型
為了選擇磷酸鐵鋰電池的等效模型和確定電池模型的復雜程度,需要使用EIS分析法分辨出電池經(jīng)歷的電化學過程。圖4為本文試驗所用的鋰電池在0次老化前提下的EIS分析圖,圖中包括在各SOC值下對電池的EIS分析結果。
圖4 在不同SOC值時磷酸鐵鋰電池的EIS分析結果
由圖4可看出,在不同SOC值下電池的EIS分析結果非常相似,都是由一個不規(guī)則的圓弧和斜線組成,不規(guī)則的圓弧是電池的極化過程,斜線是電池內(nèi)鋰離子在活性材料內(nèi)的擴散過程,擴散過程頻率較低,與汽車行駛過程中電池的高頻特性不相符,所以此過程在建模中無需考慮。PNGV模型比Thevenin模型多出的電容Cb,表現(xiàn)在EIS分析圖中應為垂直于橫軸且沿縱軸正向的一條射線,但圖中沒有明顯的射線部分,所以無需在模型中加入電容Cb。因此從模型復雜度和精確性兩方面考慮,選擇Thevenin模型來等效磷酸鐵鋰電池。
電池等效的Thevenin模型參數(shù)可以使用混合脈沖功率特性(Hybrid Pulse Power Characterization,HPPC)測試得到。試驗所用電池最大容量為5 Ah,HPPC的單次試驗是時間為60 s的放電-靜置-充電過程,其中,放電過程為10 s,放電電流為15 A,靜置40 s;充電過程為10 s,充電電流為11.25 A。為了得到在所有SOC值下的模型參數(shù),每隔10%SOC測試1次。測試過程中,電池的荷電量變化很小,不足0.05 A·h,所以可以認為在測試過程中電池荷電量不變,那么辨識出的模型參數(shù)就作為當前SOC值的模型參數(shù)。
對于Thevenin模型,選擇Up、SOC為狀態(tài)量,記為X=[Up,SOC]T,選擇U1為觀測量,則根據(jù)安時積分原理和電路模型可知,Thevenin模型的狀態(tài)方程為:
式中,Δt為采樣間隔時間;τ=RpCp為積分時間常數(shù);η為庫倫效率;CN為當前狀態(tài)下的電池最大容量。
由基爾霍夫定律可知,Thevenin模型的輸出方程為:
式中,Uoc(S OC(k) )表示開路電壓關于電池荷電量的函數(shù)。
利用HPPC測試方法收集電池輸出數(shù)據(jù),并使用最小二乘法對模型進行擬合后,得到模型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Thevenin模型參數(shù)
由表1可知,在不同SOC值下模型的回歸系數(shù)均在0.998 3以上,說明模型的擬合程度很高。
無跡卡爾曼濾波[9]的核心是U變換,U變換的本質是一種非線性變換,U變換[10]的過程如下:
a. 對于輸入變量X,給出Sigma采樣策略,從而確定出Sigma點集{xi}i=1,2,…,L ,L為Sigma點數(shù),利用輸入變量統(tǒng)計信息給出均值權重和協(xié)方差權重
無跡卡爾曼濾波的具體步驟為:
a. 給定濾波算法的初始值x?0、P0;
b.利用比例修正采樣,計算均值權值和方差權值,計算式為:
式中,n為系統(tǒng)階次;α為比例縮放因子,且有0<α<1;κ為Sigma點自由度,其值為0或3-n;β為先驗信息,在高斯分布中取2。
c. 計算Sigma點、一步預測值和方差,計算式為:
式中,f為狀態(tài)傳遞函數(shù);Q為狀態(tài)噪聲的協(xié)方差矩陣。
d.計算輸出預測值和方差矩陣,計算式為:
式中,h為量測函數(shù);R為量測噪聲的協(xié)方差矩陣。
e. 修正值的計算,計算式為:
利用無跡卡爾曼濾波算法對電池SOC進行估計,初值設置為 P0=E2×2,Q=diag(1 0-8,10-8),R=2.5×10-5,當SOC初值誤差分別為0.2、0.3時,UKF對電池SOC估計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UKF對電池SOC估計結果
由圖5可看出,當SOC存在初值誤差時,無跡卡爾曼濾波都最終收斂,但是存在收斂速度較慢的問題,在汽車行駛過程中對電池荷電量估計誤差較大。
為了解決無跡卡爾曼濾波收斂速度慢的問題,使其盡快接近真實值,提出了改進的無跡卡爾曼濾波算法。由式(8)可知,通過調整修正系數(shù)K可以改進收斂速度,由式(7)和(8)可得:
由式(9)可知,通過調節(jié)量測噪聲R可調整修正系數(shù)的大小。通過試驗可知,當R較大時,收斂速度較慢,但收斂后較穩(wěn)定;當R較小時,收斂速度較快,但收斂后震蕩較大。所以可以先使用較小R1值使算法快速收斂,然后使用較大R2值使算法穩(wěn)定。無跡卡爾曼濾波的改進原理如圖6所示。
同時使用無跡卡爾曼濾波和改進算法對SOC初值誤差分別為0.2、0.3時進行SOC估計。采用改進算法時的取值為:R1=10-6,Rz=10-4,t0=650 s,估計結果如圖7所示。
圖6 無跡卡爾曼濾波的改進原理
圖7 兩種算法對電池SOC估計結果
從圖7可看出,改進的無跡卡爾曼濾波算法比原算法能夠更快地接近真值,而且收斂精度也更高,這驗證了改進的無跡卡爾曼濾波克服了原算法的缺陷。
下面利用改進算法對電池老化過程中的SOC值進行估計。
在電池老化過程中,電池容量會不斷衰減,所以需要首先建立容量與老化次數(shù)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以1.5 A的電流對電池進行充、放電使其老化,共試驗600次,使用二次函數(shù)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得到擬合函數(shù)為:
式(10)的擬合度為0.994 3。下面以老化次數(shù)100次和200次為例,使用改進算法對電池SOC進行估計,結果如圖8所示。
圖8 不同老化次數(shù)時改進算法對電池SOC估計結果
由圖8可看出,在SOC初值誤差較大時,基于改進算法的SOC估計值能夠迅速收斂至真值附近,而且收斂后的估計誤差都在4%以內(nèi),具有很高的SOC估計精度。
本文針對電池SOC初值誤差較大時,無跡卡爾曼濾波收斂較慢的問題,提出了改進的無跡卡爾曼濾波算法。通過試驗可知,改進算法不僅克服了原有算法的缺陷,而且提高了估計精度;使用改進算法對老化過程中的電池進行SOC估計,估計值能夠迅速收斂至真值附近,且最大估計誤差在4%以內(nèi),完全滿足電動汽車的使用要求。
[1]Pop V,Bergveld H J,Notten PH L,et al.State-of-the-Art of Battery State-of-Charge Determination.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6(2):R93.
[2]黃耀波,唐海定,章歡,等.基于遺傳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電動汽車鋰電池SOC預測[J].機電工程,2013,30(10):1255~1258.
[3]米林,趙孟娜,秦甲磊,等.基于徑向基函數(shù)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SOC模型[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5(10):1~5.
[4]游雙.鎳氫電池組SOC神經(jīng)網(wǎng)絡估算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7.
[5]韓忠華,劉珊珊,石剛,等.基于擴展卡爾曼神經(jīng)網(wǎng)絡算法估計電池SOC[J].電子技術應用,2016,42(7):76~78,82.
[6]馮光.基于EKF的鋰離子電池SOC估算的建模與仿真[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3.
[7]胡小軍.基于無跡卡爾曼濾波的動力鋰電池SOC估計與實現(xiàn)[D].長沙:中南大學,2014.
[8]林成濤,仇斌,陳全世.電流輸入電動汽車電池等效電路模型的比較[J].機械工程學報,2005,41(12):76~81.
[9]黃銚,張?zhí)祢U,高清山,等.一種提高無跡卡爾曼濾波精確度的方法[J].計算機仿真,2010,27(3):348~352.
[10]黃海兵,張進.基于U變換的空間站交會調相非線性協(xié)方差分析方法.國防科技大學學報[J],2014,36(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