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樹英,肖春果,陳建霞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0醫(yī)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體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又稱體外生命支持系統(tǒng),是指將患者的靜脈血引流至體外,經(jīng)人工肺(氧合器)氧合后再輸回患者動脈或靜脈的中短期心肺輔助治療,使心肺得到充分休息,為心肺功能的恢復贏得時間[1]。本院2016年3月利用ECMO串接呼吸機治療1例重度吸入性肺損傷患者,取得良好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患者,男,23歲,因吸入煙霧致咳嗽、呼吸困難5 h診斷重度吸入性肺損傷入住我院重癥醫(yī)學科。入院后查末梢血氧飽和度80%左右,給予大流量吸氧(10 L/min),并行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呼吸,查體:體溫:36.9℃,脈搏:120次/min,呼 吸:25次/min,血 壓:113/43 mmHg(1 mmHg=0.133 kPa)。3月21日查 CT提示:肺部CT提示雙肺多發(fā)大片影伴周圍淡片影,較前明顯加重,出現(xiàn)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經(jīng)討論后給予氣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自主模式,呼氣末正壓(PEEP)10 cmH2O,PS 10 cmH2O,氧濃度 40%,查體:體溫:36.8℃,脈搏:94次/min,呼吸:25次/min,血壓:123/43 mmHg,末梢血氧飽和度92%。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后,心率較前下降,提示乏氧改善。但血氣分析:pH 7.45,二氧化碳分壓47 mmHg,氧分壓75 mmHg,乳酸 2.8 mmol/L,堿剩余17.5 mmol/L;氧合指數(shù)(氧分壓/吸氧濃度)不足200,給予改呼吸機參數(shù)為自主模式:PEEP 10 cmH2O,PS 12 cmH2O,氧濃度60%。復查血氣分析:pH 7.49、二氧化碳分壓51 mmHg、氧分壓 144 mmHg、乳酸1.6 mmol/L、堿剩余15.6 mmol/L;氧合指數(shù) 240,較前有上升,但患者呼吸機支持力度大。3月26日復查血氣分析:pH 7.47、二氧化碳分壓 47 mmHg、氧分壓110 mmHg、乳酸1.6 mmol/L、堿剩余 10.5 mmol/L。氧合指數(shù) 183(仍偏低),在使用呼吸機治療,堅持肺保護性通氣治療下,仍無法達到滿意的氧合,因此,經(jīng)專家組討論后行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模式為V-V模式(右側頸內(nèi)靜脈、右股靜脈)。上機成功后,患者呼吸機模式改為SIMV,PEEP 8 cmH2O,氧濃度40%,給予復查血氣分析:pH 7.43,二氧化碳分壓:53 mmHg、氧分壓46 mmHg、乳酸 1.3 mmol/L、堿剩余 10.9 mmol/L。末梢血氧飽和度92%~99%。4月21日床邊彩超提示:臍上方約5.0 cm處下腔靜脈管壁右后方可探及較高回聲,厚徑約0.7 cm,長約5.5 cm。4月22日復查床邊彩超提示:臍上方約5.0 cm處下腔靜脈管壁右側壁可探及較高回聲,厚徑約1.1 cm,長約6.5 cm??紤]下腔靜脈至右髂靜脈出現(xiàn)血栓,經(jīng)專家組討論后攜呼吸機、ECMO儀器至介入室放置下腔靜脈濾網(wǎng),留置左股靜脈置管,行尿激酶微量泵入,給予溶栓治療。入院后給予抗感染、抗炎、平喘、化痰,并給予穩(wěn)定內(nèi)環(huán)境及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同時給予肝素抗凝并隨時監(jiān)測凝血指標[2]。
準備置管前,檢查管路外包裝是否完好、是否過期。拆開后查看管路配件是否齊全、是否有破損。醫(yī)師置管過程中配合手術,置管成功后查看管路是否正常工作、是否有扭曲、打折,檢查各連接處是否銜接好,并妥善固定管路。
本患者采用的是右側頸內(nèi)靜脈、右股靜脈即V-V模式行ECMO治療,ECMO管路預沖使用滅菌注射水1 000 mL充分排氣,在彩超引導下,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然后置入ECMO管道灌注管,回抽血液通暢,用肝素鹽水沖洗1次,皮下縫針固定導管,覆以無菌敷料。
連接ECMO引血管和供血管,轉流途徑為右側股靜脈-離心泵-氧合器-右側頸內(nèi)靜脈,設定血流在5 L/min,氣體 FIO2 100%,氣體流量為 5 L/min,全身肝素用量500 U/h,維持ACT值160~180 s,有活動性出血,適當降低ACT,根據(jù)血氣分析適當調(diào)整。
3.1 轉運前評估 此次轉運地點為A區(qū)五樓至B區(qū)1樓檢查室,全程約220 m,計劃轉運時間為15:00—15:30,此時間段正值家屬探望患者高峰期,因此必須確定統(tǒng)一的轉運路線。因本例重度吸入性肺損傷患者攜帶轉運呼吸機、ECMO儀器等多項管道,因此必須制訂詳細的轉運計劃,明確分工,確保每人各司其責,并且根據(jù)我院編寫的《臨床??瓢咐齾R編》制訂轉運途中常見的管道脫落、發(fā)生心跳驟停等護理應急預案與流程演練,規(guī)范應急預案處理流程。本例危重患者攜帶ECMO儀器,因此在ECMO專家的指導下,制訂了ECMO管道脫落和血泵停止運轉應急預案程序。
3.2 轉運前的準備
3.2.1 人員準備 ECMO專家1名,ICU醫(yī)師2名(其中1名為高年資醫(yī)師),護士(有ECMO護理經(jīng)驗,工作3年以上)2名,輔助人員2名,整個轉運過程由ECMO專家統(tǒng)一指揮協(xié)調(diào),確定統(tǒng)一的轉運時間和路線。
3.2.2 環(huán)境準備 ①打電話聯(lián)系檢查科室,說明情況取得協(xié)助,并咨詢科室存有的搶救藥品和搶救設備,確定團隊需要攜帶的設備和藥品;②確定轉運線路,計算好轉運時間,輔助A負責在電梯門口疏散人員,輔助B在檢查科室門口負責接應。
3.2.3 醫(yī)療設備準備 ①準備轉運呼吸機(設置好轉運呼吸機參數(shù)),根據(jù)轉運距離估算好使用時間;②準備氧氣瓶,保證充足的氧氣;③檢查T8心電監(jiān)測儀各參數(shù),保證儲備電量能支撐患者的轉運時間;④檢查ECMO儀器,確保機器蓄電池充滿電,血泵的手動搖柄處于備用狀態(tài);⑤根據(jù)患者攜帶藥品攜帶貝朗的靜推泵,確保蓄電功能。此外,還需攜帶簡易呼吸球囊及氣管插管用物,以防呼吸機故障和意外脫管的發(fā)生。
3.2.4 藥品準備 準備轉運途中所用藥品,減少靜脈管路,只保留必須鎮(zhèn)靜藥物(瑞芬太尼、咪噠、丙泊酚)、搶救藥品(腎上腺素、多巴胺)以及抗凝藥物(肝素500 U/h),以防轉運途中患者出現(xiàn)心臟停搏、人工氣道脫出及躁動等意外的發(fā)生。由于轉運途中不好抽吸藥液,所有的藥品都事先抽好寫上日期備用。
3.2.5 患者準備 ①保持氣道通暢[3]:患者通過氣管切開接呼吸機進行輔助通氣,因此在轉運前應首先檢查并記錄氣管切開管的深度以及固定情況?;颊哳^部位置易于觀察,在搬動患者后立刻核實人工氣道的位置。②保持管路通暢:查看中心靜脈置管、外周留置管路等輸液管路穿刺點周圍皮膚有無紅腫、滲出,保證藥物能順利輸注;再次妥善固定各管道尤其是ECMO管道,因本例患者連接的是右側頸內(nèi)靜脈和右側股靜脈兩處,血流量大,管徑粗,因此特意選用10 cm×15 cm的大3M敷貼進行固定。
3.3 制定ECMO患者院內(nèi)轉運護理交接表 表格一式兩份,1份報送檢查科室,1份由護送護士攜帶,做好轉運前、后評估及交接工作。根據(jù)轉運護理記錄單上記錄的轉運途中的生命體征、氧飽和度以及病情變化,將患者送至檢查室后,應迅速連接氧氣或呼吸機,連接好心電監(jiān)護儀、輸液泵等管路,按需要吸出氣管切開處的痰液,再次著重檢查ECMO儀器運轉是否異常,管路無彎曲、打折等情況;觀察右側頸內(nèi)靜脈和右股靜脈處敷料有無滲血,置管周圍皮膚張力正常且無皮下出血點。詳見表1。
4.1 明確分工,各司其職 為防止發(fā)生不良事件,轉運過程中患者處于鎮(zhèn)靜狀態(tài)。高年資重癥醫(yī)師負責觀察ECMO和呼吸機參數(shù)的變化,重點觀察ECMO轉速與流量是否匹配,處理呼吸機的報警。另1名重癥醫(yī)師負責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指尖血氧飽和度的變化。2名護士分工明確,負責循環(huán)和ECMO管路的護士重點觀察管路有無滑脫,穿刺點周圍是否有出血。設置好心電監(jiān)護儀的報警范圍,使患者心率保持在一定范圍和平均動脈壓在60 mmHg以上。另1名護士負責轉運途中的用藥和輸液,觀察輸液管路是否通暢,微量泵工作情況,保證氣管切管、導尿管、胃管等管路通暢。到達檢查科室后利用翻身巾搬運患者,統(tǒng)一聽指揮,分工協(xié)作,防止意外脫管的發(fā)生。
4.2 轉運途中ECMO主要并發(fā)癥的觀察
4.2.1 使用肝素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血液凝固,因此轉運途中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的是出血。但因該患者攜帶管路多,插管時間長,而且在轉運過程中無法抽血檢測,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觀察:①ECMO置管端敷料是否有滲血;②觀察置管周圍的皮膚張力及是否有皮下出血點;③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尤其是血氧飽和度的變化。
4.2.2 大動脈破裂:本例患者未發(fā)生,ECMO置管在大動脈或靜脈的位置不佳,就有可能造成血管損傷破裂[4]。因此,在轉運過程中一定要觀察ECMO循環(huán)管道的位置,搬動或轉移患者時動作輕柔,保持管道功能位,避免拖、拉、拽管道。
表1 ECMO患者院內(nèi)轉運護理記錄單
5.1 制訂ECMO應急預案,做好轉運前的風險評估是降低轉運風險的重要保證 ECMO高級生命支持技術是終末期心肺衰竭患者爭取心、肺移植,心肺輔助治療的橋梁,可延長患者生命,為進一步的治療爭取時機。但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由于病情需要通常要對患者進行轉運,但在轉運過程中存在機器不能正常運轉、患者管路脫出等風險,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ECMO危重患者的院內(nèi)轉運過程中,除了要做好轉運前的評估工作,更重要的是通過制訂轉運評估等級來制訂專業(yè)化的ECMO應急預案。
5.2 ECMO團隊的專業(yè)化是保障安全轉運的關鍵ECMO涉及呼吸、ICU、心胸外科、體外循環(huán)科和影像科等多個科室,因此ECMO的轉運必須相互協(xié)作。良好的團隊合作,平時的模擬演練,目標化的管理[3],是保證快速建立 ECMO、實現(xiàn)院間轉運的關鍵。鑒于ECMO轉運更加專業(yè)化和復雜化,建立一支訓練有素的轉運團隊,并通過不斷模擬演練,總結經(jīng)驗,將大大提高ECMO轉運的安全性[6]。
5.3 做好系統(tǒng)化的培訓,提高急救護理質(zhì)量 ECMO為體外心肺功能輔助裝置,可以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使患者度過呼吸機支持無效的危重時期,為患者肺功能改善并過渡到單用呼吸機輔助爭取寶貴時間[7]。但在臨床轉運過程中,搶救工作隨機性大、可控性小,不容易對護理質(zhì)量進行監(jiān)控,更無法保證搶救工作的落實,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應用科學的管理模式,制訂和實施全面的危重患者轉運的系統(tǒng)化培訓,發(fā)現(xiàn)轉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改進方案,從而達到提高護理質(zhì)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龍村.ECMO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56-271.
[2]孟彥苓,余昆容.1例體外膜肺氧合治療患者院內(nèi)轉運的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20):2455-2456.
[3]馬振芝,張艷.護理目標管理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癥肺炎患者體外膜肺氧合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0(6):623-626.
[4]蘇潔.3例心肺衰竭患者應用體外膜肺氧合技術的監(jiān)護[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277-279.
[5]賴天為,韋柳青,龍瓊,等.ICU危重患者院內(nèi)轉運前護理評估的方法與體會[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12):882-883.
[6]Fried MJ,Bruce J,Colquhoun R,et al.Inter-hospital transfers of acutely ill adults in Scotland[J].Anaesthesia,2010,65(2):136-144.
[7]金蓮,張園園,許惠芳,等.應用體外膜肺氧合及人工肝技術救治重癥H7N9禽流感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