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疆
摘要:彈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的可溶物含量是表征其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下面就彈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可溶物含量測試時對試件的處理方法,以及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表面采用的PE隔離材料對可溶物含量檢測結(jié)果的影響。
關(guān)鍵詞: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試件處理;可溶物含量;萃取方法
為了探討彈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下稱SBS卷材)生產(chǎn)廠家使用的PE隔離材料是否會對可溶物含量的檢測結(jié)果帶來影響,本研究選取四氯化碳作為萃取溶劑,選取某企業(yè)生產(chǎn)的型號為SBS PY PE PE 3 10的SBS卷材作為試驗試樣,對該試樣截取的試件進行不同處理后在相同實驗條件下同時進行萃取,觀察隔離材料對可溶物含量檢測結(jié)果的影響,并探討合理的試件后期處理方法。
SBS卷材常用的上表面隔離材料有聚乙烯膜(PE)、細砂(S)和礦物粒料(M),下表面隔離材料有細砂(S)和聚乙烯膜(PE)?,F(xiàn)行標準對試件制備規(guī)定為:試件在試樣上距邊緣100mm以上任意截取,用模板幫助,或用裁刀,正方形試件尺寸為(100±1)mm×(100±1)mm,試件在試驗前至少在(23±2)℃和相對濕度30%~70%的條件下放置20h。但并沒有對試件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理作出規(guī)定。檢測方法依據(jù)現(xiàn)行國家標準GB/T 328.26—2007《建筑防水卷材試驗方法 第26部分:瀝青防水卷材可溶物含量(浸涂材料含量)》的規(guī)定進行。
1 試驗部分
1.1試驗原理
試件在選定的溶劑中萃取直至完全后,取出讓溶劑揮發(fā),然后烘干得到可溶物含量,將烘干后的剩余部分通過規(guī)定的篩子的為填充料質(zhì)量,篩余的為隔離材料質(zhì)量,清除胎基上的粉末后得到胎基質(zhì)量。
1.2試件制備和處理
在同一塊試樣上共任意截取試件24塊,分別標號為1—24號,1—12號試件的表面不作處理;對13—24號試件表面進行后期處理,方法為用壁紙刀在試件上下兩個表面均勻交叉劃切,縱橫各9刀,使上下表面的PE隔離層被均勻劃開并分割成大小相等的1cm見方小塊,但劃痕不傷及胎基。
1.3測試方法
按照GB/T328.26—2007的要求,將試件用干燥的濾紙包好,用線扎緊,用分析天平稱量,其質(zhì)量記為M2。
將包扎好的試件放入萃取器中,溶劑量為燒瓶容量的2/3,進行加熱萃取,萃取至回流的溶劑第一次變成淺色為止,小心取出濾紙包,不要破裂,在空氣中放置30min以上使濾紙包表面溶劑揮發(fā),再放入(105±2)℃的鼓風干燥箱中干燥2h,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再用分析天平稱量,其質(zhì)量記為M3。
1.4評定數(shù)學(xué)模型
將24塊試件分為4組同時進行對比試驗,1—3號試件與13—15號試件為第1組,4—6號試件與16—18號試件為第2組,7—9號試件與19—21號試件為第3組,10—12號試件與22—24號試件為第4組,4組比對試驗安排在同一時間內(nèi)進行,可溶物含量A采用下式計算:
An=(M2-M3)×100,(n=1,2,3)
A=(A1+A2+A3)/3
式中:A為試件的可溶物含量,g/m2;An為試件n的可溶物含量,g/m2;M2為萃取前試件的總質(zhì)量,g;M3為萃取后試件的總質(zhì)量,g。
2結(jié)果與分析
根據(jù)GB/T328.26—2007的檢測方法,對不同方法處理后的24塊試件同時進行實驗,得到的檢測結(jié)果見表?1。
從上述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在相同測試條件和方法下,采用不同的試件處理方法,測得的SBS卷材可溶物含量值出現(xiàn)較大偏差,未經(jīng)處理的1—12號試件可溶物含量平均值為1730g/m2,遠低于GB18242—2008《彈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的要求(≥2100g/m2),屬于不合格產(chǎn)品;而經(jīng)過處理的13—24號試件可溶物含量平均值則超過了2200g/m2,屬于合格產(chǎn)品。上述結(jié)果雖然比較特殊,但也一定程度上說明一些特殊的高密度PE隔離層會在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萃取時起到很大的阻礙作用,因此,在測試前對試件進行相應(yīng)的處理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全國輕質(zhì)與裝飾裝修建筑材料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GB18242—2008彈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2]李倩.萃取液對彈性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可溶物含量的影響[J].上海計量測試,2013(3):27-29。
[3]全國輕質(zhì)與裝飾裝修建筑材料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GB/T328.26—2007建筑防水卷材試驗方法第26部分:瀝青防水卷材可溶物含量(浸涂材料含量)[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阿克蘇地區(qū)產(chǎn)品質(zhì)量檢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