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分析了淄博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特點,并對取得的成效進行了全面總結:完善和發(fā)展了農村土地承包制度;實現了土地的適度規(guī)?;洜I;農業(yè)經營主體實現多元化;促進了農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調整,改善了農業(yè)生產條件;較好的保障了農民利益。
【關鍵詞】 淄博市;土地流轉;特點;成效
在淄博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過程總體上呈現出穩(wěn)定的發(fā)展趨勢,這對于提高農業(yè)整體的規(guī)?;\轉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契機,同時也讓該市的農業(yè)運轉更加趨向現代化。本文針對淄博市開展土地流轉工作總體情況進行分析,總結了近幾年淄博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特點以及取得的成效。
一、淄博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特點
1、農村土地流轉面積增長較快
到2016年中旬,淄博市進行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土地高達近七十萬畝,比上一年同期有了近四萬畝的增長,整體增長幅度達到了60%。通過對不同區(qū)縣進行分析發(fā)現,在承包過程中占有的比例為:張店區(qū)58.9%、博山區(qū)38.5%和高新區(qū)31.1%。
2、農村土地流轉形式多樣
該市的土地流轉主要通過三種方式予以體現,互換、出租以及轉包的土地面積達到了六十余萬畝,占到總數的93%,其中,互換3.2萬畝,占流轉面積的4.6%;出租近28萬畝,占流轉面積的40%;轉包的有近30多萬畝,占到總數的一半。此外,轉讓、股份合作等其他幾種流轉形式少量存在,合計流轉土地4.29萬畝,僅占流轉面積的6.2%,其中,股份合作0.55萬畝,占流轉面積的0.79%;其他形式流轉1.68萬畝,占流轉面積的2.43%。
3、農民依然是土地流入的主體
在淄博市的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民依然是土地流入的主要受眾,共計29.14萬畝;其次是龍頭企業(yè)所占比例最高,占比為24.6%,共計16.94萬畝;再就是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所占比例為20.8%,共計14.34萬畝。除農民這一主體外,其他兩者所占面積比例共計45.4%,超出全國平均水平的27.4%。
4、新的土地流轉形式不斷呈現
在淄博市,不同區(qū)縣都在完善土地流轉管理,每個地區(qū)因為特點不同,最后得到的工作結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出現了以下六種全新的運轉方式:第一,通過農業(yè)龍頭企業(yè)形式運作;第二,通過合作社形式運行;第三,承包給擁有較強發(fā)展實力的個體;第四,通過一定的委托政策,由原承包方委托其他經營主體耕種;第五,通過家庭農場的形式運行;第六,促進股份制的運營方式發(fā)展。
5、土地流轉多用于種植非糧食作物
在全市的流轉土地總數中,用于非糧食作物的面積有28.73萬畝,占到總面積41.7%,其中果品種植面積占流轉面積的32%,蔬菜種植面積占流轉面積的9.5%,另有0.2%的面積用于養(yǎng)殖等生產項目。土地流轉后被用來種植糧食的只有15萬畝。通過對非糧作物的種植,人們把更多的熱情投注在經濟作物的播種上,以期進一步提升收入水平。
6、土地流轉效果表現為多重化
越來越多的專家指出,土地流轉工作已經獲得了較好的發(fā)展,不僅提高了經營水平,同時也優(yōu)化了產業(yè)結構,讓土地增加收益。但是,這項政策帶來的影響是復雜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淄博市實施土地流轉政策提升了收益,提高了生活質量;其次,土地流轉制度的推廣讓土地的利用程度有了明顯的提升;第三,能夠有效轉移剩余勞動力,讓更多的人開始投入到第二、第三產業(yè)工作,促進農業(yè)現代化與城市化的發(fā)展。
二、淄博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取得的成效
1、完善和發(fā)展了農村土地承包制度
對于農村實行的家庭承包政策來說,這種經營權的流轉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影響。借助此種方式可以有效應對因為承包給農民帶來的約束,資源的利用效率大大增強,農業(yè)生產率不斷提升。
2、實現了土地的適度規(guī)模化經營
該市實行這種經營權的流轉工作,實現了土地的適度規(guī)模經營,有效擴大了該市農村生產經營的分工范圍,同時有利于涉農企業(yè)的管理,提升了對土地的利用效果。該市的茶園就是應用這種政策實現的土地承包,通過近千畝的規(guī)?;N植,提高了群眾的收益。
3、農業(yè)經營主體實現多元化
因為流轉政策的應用,讓原本存在于生產與經營企業(yè)間的隔閡消失了,原有的土地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得以解決,逐步呈現高效率、統(tǒng)一化的發(fā)展前景。農業(yè)經營主體多元化表現為:第一,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的迅猛壯大;第二,支柱企業(yè)迅速發(fā)展;第三,種植戶個體不斷壯大;第四,家庭農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
4、促進了農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調整
當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全國各地逐步流轉之后,這些新時代的土地經營者們開始扭轉以往的土地經營模式,將一些新的技術手段與自身的經營模式相結合,使農田的基本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不斷地研發(fā)高效農業(yè),這一系列的具體操作,很好地引領和優(yōu)化了農業(yè)結構的逐步調整。
5、改善了農業(yè)生產條件
伴隨著我國廣大農村地區(qū)近些年在土地經營政策上的一些革新,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新形勢下的土地經營者們開始逐步加大農業(yè)方面的投入,不僅有效改變了以往農民自身及國家財政方面在農業(yè)投入上的欠缺,而且使農業(yè)投入具體資金的來源發(fā)生了質的改變——社會資金多元化。一方面提高了這些區(qū)域農業(yè)生產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也改善了所承包土地的生產條件。
6、較好的保障了農民利益
為了保證土地經營權流轉的順利開展,保證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使農民在土地流轉過程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淄博市政府在具體的工作開展過程中,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在土地出讓金的補償過程中,平均每年的補償款要高于全年農作物的純收入。根據以往補償款的數據顯示,農民通過土地出讓金獲得的補償款在400~1000元之間。第二,一般土地的承包方要雇傭被征收土地的農民,這樣可以為那些由于被征收土地而閑置的勞動力增加一定的經濟收入。
三、小結
淄博市土地流轉工作開展過程較平穩(wěn),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由于各種保護政策的實施以及大企業(yè)的投資和加入,最大程度地保護了農民的利益,同時也將土地流轉政策深入的貫徹實施下來,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參考文獻】
[1] 關于被動移民自行流轉農村土地問題的思考[J].盧國富.南方農業(yè),2015(21).
[2]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后土地制度的政策取向研究[D].劉尚.山東財經大學,2016.
[3] 新型城鎮(zhèn)化背景下規(guī)范中國耕地流轉問題的對策研究[D].張軍委.吉林大學,2016.
[4] 農村土地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問題研究[D].后茂.云南大學,2016.
[5] 農戶分化程度對農地流轉行為及規(guī)模的影響[J].聶建亮,鐘漲寶.資源科學,2014(04).
【作者簡介】
徐婷婷(1980.11-)女,山東淄博人,碩士,中共淄博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產業(yè)經濟學與發(fā)展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