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飛,郭曉農(nóng)
(西北民族大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藜麥(Chenopodium quinoa)是在安第斯地區(qū)種 植的具有高營養(yǎng)價值的天然食用植物,屬一年生的藜科(Chenopodiaceae)雙子葉草本植物[1-3]。藜麥種子內含豐富的黃酮、多種氨基酸、類黃酮、皂苷、和維生素C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化合物。藜麥種子的蛋白質以及油脂質量分數(shù)豐富,至今仍作為安第斯地區(qū)的主要蛋白質來源之一,因此在世界范圍內得以普遍種植[4-5]。近年來,在我國西北地區(qū)已經(jīng)有一定的適應性種植并取得良好成果。2015年由國家糧食局頒布的LS/T 3245-2015《藜麥米》行業(yè)標準,使我國的藜麥種植更加科學和規(guī)范。
黃酮類化合物在多種植物體內其含量豐富,且種類多樣,具有多種藥用功效。研究證明,一些植物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抑菌活性,并從中提取分離得到具有廣譜抗菌效果且低毒的黃酮類化合物,豐富了天然抗菌藥物的種類[6]。迄今為止,國內外對藜麥生理抗逆性相關研究較多,而藜麥次生代謝產(chǎn)物抑菌活性的研究鮮有報道[7-10]。我們提取分離藜麥種子總黃酮并研究了其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白色念珠菌、銅綠假單胞菌的抑菌作用,以期為藜麥相關次生代謝產(chǎn)物的研究及開發(fā)利用提供支持。
1.1.1 原料 指示藜麥品種為隴藜1號,由甘肅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提供。
1.1.2 菌種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金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白色念珠菌(Moniliaalbican)、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均由西北民族大學實驗中心提供。
1.1.3 試劑與藥品 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由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細菌級瓊脂粉由杭州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提供,營養(yǎng)肉湯培養(yǎng)基由青島高科園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其余試劑均購自上海生工有限公司分析純試劑。
旋轉蒸發(fā)儀(RE-2000E),上海耀裕儀器設備有限公司;電子天平(YP1201N),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LDZX-75KB),上海申安醫(yī)療器械廠;恒溫振蕩器(THZ-98AB),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恒溫恒濕箱(HWS-270),寧波東南儀器有限公司;潔凈工作臺(SW-CJ-2F),蘇州蘇潔凈化設備有限公司;冰箱(BCD-312WDPV),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
1.3.1 藜麥種子的預處理 將用蒸餾水沖洗過后的藜麥種子在60℃烘箱烘24 h,充分干燥[11],粉碎備用。
1.3.2 脫脂 稱量烘干后的藜麥種子粉末30 g,加入10倍體積(V/m)的石油醚(沸程為60~90℃)浸泡[12],利用索氏提取器進行3次脫脂操作,棄去石油醚,自然揮干后可得到藜麥種子脫脂粉末。
1.3.3 總黃酮的提取 稱取經(jīng)脫脂處理的藜麥種子粉末30 g,按料液質量體積比1∶30加入80%乙醇,加熱煮沸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合并3次提取液,然后用旋轉蒸發(fā)儀蒸發(fā)以上合并提取液至原體積的1/4,得到濃縮液。將所得濃縮液于90℃水浴鍋中水浴2 h至葉綠素完全析出,濾除葉綠素沉淀后加3倍體積95%乙醇靜置48 h進行醇沉(醇沉3次)以去除雜蛋白[11],過濾后用旋轉蒸發(fā)儀加熱濃縮至浸膏備用。
1.3.4 總黃酮質量分數(shù)的測定 按照標準蘆丁-吸光度測定法,精密稱取藜麥種子提取物約10 mg,加60%乙醇定容至100 mL,取出0.5 mL置于10 mL具塞試管中,按照蘆丁標準曲線制備進行操作,以樣品液作空白對照溶液,于510 nm波長下測得樣品吸光度值。根據(jù)標準蘆丁標準曲線所得的蘆丁標準方程[9],可求得藜麥種子的總黃酮質量分數(shù)。計算公式如下:
總黃酮的得率(%)=[(C×V1×V2×10-3)/M]×V0
式中C為測定樣品的質量濃度(g/L);V0為測定吸光度所用樣品的體積(mL);V1為測定時的稀釋體積(mL);V2為樣品定容后的體積(mL);M為樣品質量(g)[1]。
分別將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念珠菌從4℃冰箱取出自然升溫至室溫,然后接種于牛肉膏蛋白胨斜面培養(yǎng)基上,于37℃恒溫培養(yǎng)箱下培養(yǎng)24 h進行活化[13],于4℃冰箱保存?zhèn)溆谩?/p>
用接種環(huán)分別挑取活化后的菌種接種于營養(yǎng)肉湯中,在37℃恒溫震蕩培養(yǎng)箱中震蕩培養(yǎng)10 h后作為原菌液,采用比濁法用0.5麥氏比濁管對比配制菌體懸浮液,用滅菌生理鹽水將各原菌液稀釋,使菌體懸液的菌數(shù)為1×107~8個/mL。
嚴格無菌操作,用無菌水將待測原液依次配制成質量濃度分別為 1 024、512、256、128、64、32、16、8、4、2 mg/mL的溶液。
1.7.1 96孔板微量法 取無菌96孔板,每孔按濃度梯度加入藥液0.1mL,第11個孔為慶大霉素(8萬單位/mL)陽性對照,第12個孔為不含藥物的無菌生理鹽水的陰性對照。此時各孔的藥物濃度依次為1 024、512、256、 128、 64、 32、16、 8、4、2 mg/mL。再分別向各孔加入稀釋好的菌液0.1 mL[14],使每孔的最終菌液濃度約為5×106CFU/mL。第1個孔至第10個孔的最終藥物濃度分別為512、256、128、64、32、16、8、4、2、1 mg/mL[15]。繼續(xù)將其于37℃下培養(yǎng)18~24 h,觀察肉湯透明度,渾濁說明孔內有微生物生長,孔內澄清不長菌時的最高稀釋度即為該微生物的最低抑菌濃度。陰性對照孔應有微生物生長,陽性對照孔應無微生物生長,否則實驗無效。
1.7.2 牛津杯法[12]吸取各稀釋好的菌液0.2 mL加入營養(yǎng)瓊脂平板,用無菌三角涂布棒將菌液涂布均勻以制備染菌培養(yǎng)皿。將平板在超凈工作臺放置3 min,培養(yǎng)皿干燥后待用。所有操作在無菌的超凈工作臺內嚴格執(zhí)行。
在無菌的超凈工作臺內嚴格操作,在每個染菌培養(yǎng)皿內垂直貼放2個牛津杯(內徑6 mm、外徑8 mm、高10 mm的圓形小管),用無菌鑷子取經(jīng)高壓滅菌后的牛津杯,輕輕貼放于染菌培養(yǎng)基表面,保證牛津杯與平皿的邊緣相距約10 mm以上,牛津杯間距20 mm以上,牛津杯之間對稱放置。放好后,輕壓牛津杯上沿使其與培養(yǎng)基接觸無縫隙,在各牛津杯中加入各濃度的藥液0.1 mL,以加入無菌生理鹽水0.1 mL作為陰性對照,同時選用慶大霉素(市售8萬單位/mL)0.1 mL作為陽性對照。每組濃度做3個平行,蓋好培養(yǎng)皿,做好分類標記和日期,置于37℃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18~24 h后進行實驗結果的觀察。觀察抑菌實驗結果并測量抑菌圈時,使用數(shù)顯游標卡尺對完全透明且形狀均勻的抑菌圈進行測量,實驗重復3次取其平均值。若抑菌環(huán)直徑大于8.0 mm,則判為有抑菌作用,反之,則判為無抑菌作用。陰性對照應沒有抑菌圈產(chǎn)生,否則判定實驗結果無效。
通過圖1曲線可以得到回歸方程A=0.130 9 C-0.106 3(R2=0.995 3)。用標準蘆丁-吸光度測定法測得1 mg/mL質量濃度的藜麥種子總黃酮提取物的吸光值A為0.039 0,根據(jù)標準曲線可得出藜麥種子總黃酮質量濃度為0.017 0 mg/mL,3.825 6 g藜麥種子總黃酮提取物中黃酮的質量分數(shù)為0.44%。
圖1 藜麥種子總黃酮質量濃度的測定
2.2.1 96孔板微量法 從表1可以看出,藜麥種子總黃酮對供試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濃度(MIC值)分別為大腸桿菌32 mg/mL、枯草芽孢桿菌64 mg/mL、銅綠假單胞菌256 mg/mL、白色念珠菌128 mg/mL、金黃色葡萄球菌512 mg/mL。
2.2.2 牛津杯法 由表2可以看出,藜麥種子總黃酮對幾種供試微生物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對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白色念珠菌、銅綠假單胞菌的敏感度不同。并且隨著濃度的降低,其抑菌效果也在逐步降低。由圖2可以看出,藜麥種子總黃酮對幾種微生物的抑菌效果由大到小依次為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白色念珠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表1 藜麥種子總黃酮對幾種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濃度①
表2 藜麥種子總黃酮對幾種微生物的抑菌圈直徑① mm
圖2 藜麥種子總黃酮對幾種微生物的抑菌作用
探究了藜麥種子總黃酮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結果表明,藜麥種子總黃酮對革蘭氏陰性菌大腸桿菌和革蘭氏陽性菌的枯草芽孢桿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對革蘭氏陰性菌的銅綠假單胞菌和真菌中的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基本沒有抑菌作用。這與其他研究者的結論并不吻合[16-18],可能是由于藜麥種子總黃酮成分并不單一,其抗菌活性可能受到多種化學成分的聯(lián)合效應,而一些非活性物質有可能相互干擾并影響其抑菌效果,其中有些成分還可成為很好的細菌培養(yǎng)基成分,促進了微生物的生長。
從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產(chǎn)物一直以來備受關注。張金杰等[19]研究發(fā)現(xiàn),野菊花中的蒙花苷單體對葡萄牙假絲酵母的體外抗菌活性較好,楊靜等[20]等在甘草中確定甘草素、甘草查爾酮A為主要抑菌成分,戴航等[21]苦檻藍葉中分離得到的桔皮素、甜橙素、二氫山柰酚、木犀草素這四種黃酮類化合物具有較好的抑菌活性,楊秀芳等[22]水楊梅中得到的β-谷甾醇、熊果酸、山奈酚、槲皮素、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和胡蘿卜苷對測試的5種細菌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李晶晶等[23]在牛耳楓果實中分離出山奈酚并測定其對3種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藜麥種子中黃酮含量較為豐富,天然黃酮類化合物種類多樣且結構復雜,但其中究竟是哪種物質抑菌活性最強目前尚不明確。本文僅限于對藜麥種子總黃酮的粗提物抑菌活性的研究,對藜麥種子總黃酮粗提取物中抑菌活性成分分離純化及其抑菌機理尚需進一步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陸敏佳,蔣玉蓉,陳國林,等.藜麥葉片黃酮類物質的提取及基因型差異[J].浙江農(nóng)林大學學報,2014,31(4):534-540.
[2]楊發(fā)榮.藜麥新品種隴藜1號的選育及應用前景[J].甘肅農(nóng)業(yè)科技,2015(12):1-5.
[3]黃 杰,劉文瑜,魏玉明,等.4個藜麥品種在隴東旱作區(qū)幼苗生長量及生理生化指標分析[J].甘肅農(nóng)業(yè)科技,2017(10):35-38.
[4]孫雪婷,袁俊杰,蔣玉蓉,等.藜麥種子總黃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性[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5,43(10):355-358.
[5]王晨靜,趙習武,陸國權,等.藜麥特性及開發(fā)利用研究進展[J]. 浙江農(nóng)林大學學報,2014,31(2):296-301.
[6]游庭活,劉 凡,溫 露,等.黃酮類化合物抑菌作用研究進展[J]. 中國中藥雜志,2013,38(21):3645-3650.
[7]RAZZAGHI F,AHMADI S H,JACOBSEN S-E,et al.Effects of salinity and soil-drying on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water productivity and yield of quinoa(Chenopodium quinoa Willd.)[J].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2012,198(3):173-184.
[8]RAZZAGHI F,JACOBSEN S-E,JENSEN,et al.Ionic and photosynthetic homeostasis in quinoa challenged by salinity and drought-mechanisms of tolerance[J].Functional Plant Biology,2015,42(2):136-148.
[9]YANG A Z,AKHTAR S S,IQBAL S,et al.Enhancing salt tolerance in quinoa by halotolerant bacterial inoculation [J].Functional Plant Biology,2016,43(7):632-642.
[10]NOWAK R,SZEWCZYK K,GAWLIK-DZIKI U,et al.Antioxidative and cytotoxic potential of some Chenopodium L.species growing in Poland [J].Saudi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2016,23(1):15-23.
[11]劉立新,鄭春輝,徐 成,等.大豆莖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1,34(5):60-61.
[12]孫天宇.沙棘葉黃酮的提取分離及降血脂作用小鼠試驗的研究[D].大慶: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2012.
[13]蘇 馳,薛橋麗,胡永金,等.云南古樹茶上寄生的“螃蟹腳”提取物的體外抑菌效應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2,40(13):7919-7920.
[14]邱家章,鄧旭明,羅永煌.甘草查爾酮E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J].中國獸醫(yī)學報,2012,32(8):1194-1198.
[15]楊 宏,伊淑瑩,翟 靜.紫草提取物抗腫瘤的作用機制[J]. 生命的化學,2013,33(2):49-53.
[16]張英華,關 雪.刺五加葉中黃酮類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及抑菌作用研究[J].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2,43(3): 85-90.
[17]劉 嵐,李 榮.山銀花藥用成分的提取及抑菌活性研究[J]. 中南醫(yī)學科學雜志,2012,40(3):298-300.
[18]劉 平,陳光暉,鄧淑華,等.金蓮花總黃酮抗菌作用的實驗研究[J].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3,19(6):207-210.
[19]張金杰,呂文文,翁 遠,等.超野菊花中黃酮類成分的抗菌活性及指紋圖譜[J].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3,40(6):807-812.
[20]楊 靜,常小強,王 霞,等.甘草活性成分提取及抑菌活性研究[J]. 河南科學,2017,35(10):1587-1591.
[21]戴 航,黃立蘭,郭育暉.苦檻藍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J]. 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13,21(3):266-272.
[22]楊秀芳,王改利,馬養(yǎng)民,等.水楊梅中化學成分活性的研究[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123-127.
[23]李晶晶,曾東強.牛耳楓果實中抑菌活性成分的初步分離[J]. 農(nóng)藥學學報,2013,15(3):26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