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215-02
海塞說:“沒有什么比沉浸在創(chuàng)作的歡樂與激情中揮筆疾書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笨墒?,作文教學課堂的現(xiàn)狀卻與之相悖。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語文難學,作文更難些。寫作不再是為了抒發(fā)情感,而是為了應付考試,應付作業(yè)。這種現(xiàn)狀讓熱愛語文教學的我困惑之余開始創(chuàng)新作文課堂,在十幾年的作文教學過程中,我不斷的探索,激發(fā)了作文教學的課堂活力。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無非是老師給出題目,稍加提示后,學生落筆去寫。學生不是主動的去寫自己所想,是被動的去完成,可想而知,寫出來的東西或行尸走肉,或記流水帳,或呈八股文之勢。所以我覺得要想改變這種現(xiàn)狀,首先要改變學生被強迫的心態(tài),要調動他們的寫作熱情。
一、讓閱讀教學為寫作奠基
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有機體。但是我們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卻發(fā)現(xiàn)大部分同學了解很多學過的寫作方法,可是真正能夠在自己寫作時運用其中的人卻少之又少,甚或部分同學的作文如同流水賬,沒有生活的滋味。根本原因就是我們在教學中忽略了閱讀教學的作用,將其與寫作教學隔離開來。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后,在講解課文時,我總會讓學生捕捉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總結文章的寫作手法,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我就會安排片段寫作,以讀促寫,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把掌握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在欣賞完朱自清的《背影》這篇課文后,我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取材,認真回憶和父母相處的點點滴滴,也采用鏡頭組接的方式來寫生活中的愛。在講讀完《第一次真好》之后,我和學生共同回憶了他們人生旅途中的第一次,并讓其選取印象深刻,感悟最深的第一次進行寫作,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在教學完《端午的鴨蛋》之后,我鼓勵學生選取自己最難忘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用細節(jié)描寫詳略得當?shù)氖惆l(fā)自己對這個節(jié)日的喜愛與難忘之情。雖然孩子們的文字很生澀,但是那一個個細節(jié)卻傳遞著生活中的真善美,那一句句抒情和議論卻在品味著生活中的酸與甜。所以我總是讓他們在課堂上去讀自己的作品,并及時的對他們進行表揚鼓勵。就這樣在以讀促寫的理念的影響下,學生們自然而然地把在閱讀教學中學過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讓自己的作品多了一點名家的味道。
二、讓周記演講為寫作助力
古語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比魏螛I(yè)績的質變都來自于量變的積累,寫作更是如此。只有來自生活的材料才能具有真情實感,所以為了讓孩子們及時記錄生活的點滴,我每周都要布置他們寫一篇周記。有時我會給他們寫作范圍,比如軍訓期間我會給他們布置“堅持”、“團結”等話題,讓他們的周記上升到感悟生活的層次。在清明節(jié)期間,我會給他們布置關于“思念”、“文化”等話題,讓他們用詩詞入文的方式去傳承節(jié)日文化。母親節(jié)期間,我會給她們布置“感恩”、“母愛”等話題,讓孩子們能從細節(jié)中感悟母愛,感恩生活。當然,多數(shù)時候,我是不給她們命題的,讓他們去選取一周中最精彩、最難忘、感悟最深的畫面或者現(xiàn)象進行寫作。周記交上后,我會即時的批閱,并進行評選,評出優(yōu)秀周記,讓學生在班級展讀,或者兩個班級互相展讀。展讀時,我會要求,讀的同學繪聲繪色,聽的同學細致認真。評議時要簡潔凝練,抓住要點,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聽讀能力,又增強了學生表情達意的能力。這種由寫到讀,由讀便賞的訓練形式,充分激活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課前三分鐘演講是我的課堂的一大亮點。開學初,我會讓學習部長將全體同學進行演講排序,演講同學會據此預先準備。有時我會限定演講的內容,比如:熱點新聞類、追星類、自然類等,有時學生可以自由選材。學生在選擇材料的過程中會精益求精,在背記材料時也會及其認真,并挖掘材料的內涵。這就變相的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材料,概述材料。當然在學生進行演講后,其它同學對其進行點評的過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點評的過程中,同學們會從自己的角度對材料進行深入的剖析,得出感悟。這樣就能夠讓大家取長補短,互相借鑒。另外,學生表述能力的提高也會對寫作起到助推的作用。
三、讓美語佳作為寫作添彩
作文教學的終極目的無非是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針對本階段學生閱歷淺、知識面窄、積累少的特點,我常采用拋磚引玉的方式,誘發(fā)其創(chuàng)作熱情。呂叔湘老先生曾說:“學生作文有一種相當普遍的毛病,內容空洞。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命題之后,給學生一點啟發(fā),或者讓學生們大家談談。有些題目還可以告訴學生怎樣去自己搜集材料?!边@就是讓我們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針對不好理解和立意的訓練題目,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巧妙借鑒,激發(fā)其潛在的創(chuàng)作熱情。所以我每次在布置難些的作文題目后總會給他們做一套例文導引的小卷,并在引導分析后,附上滿分佳作抑或名家之作,效果顯著。其實,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篇戈壁灘,而我們一生的事業(yè)就是讓那里開滿鮮花。學生在分析鑒賞后馬上找到了相關素材:從東籬賞菊的陶淵明到直掛云帆的李白;從勤學善思的宋濂到豁達樂觀的蘇軾;從與命運抗爭的保爾到扼住命運喉嚨的貝多芬......孩子們文思泉涌,博古通今,寫出了一篇篇佳作。當然,為了豐富學生的語言,我每周還會組織妙語連珠競賽,讓學生積累名言警句、美言美語,學生在背記的過程中不斷的積累,即興仿寫,既激發(fā)了寫作興趣,又引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
四、讓修改講評為寫作加瓦
作文講評課是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的催化劑,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對上節(jié)作文課的總結,又是開啟下一節(jié)作文課的鑰匙,所以我特別重視作文講評課。我在上作文講評課時總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將選材相同效果不同的作文作對比,分析原因,讓學生意識到細節(jié)描寫的妙處;我也會將立意不同的文章做對比,讓學生意識到立意深刻對于提升作文內涵的重要性;我還會將結構上合理和結構安排不合理的文章進行對比,讓學生感受清晰的框架結構對于提高作文出鏡率的優(yōu)勢......在對比講解的過程中,我也會以抽簽的形式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激發(fā)他們的評改熱情,讓他們在互動評改中認識到擬題、立意、選材、結構、語言這五大板塊缺一不可成美文。也會讓他們在作文時有的放矢,取精去糟,提升作文的質量。
五、讓課內美文為寫作楊帆
蘇軾曾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我們總讓學生尋找素材,積累素材,其實教材中的課文就是最好的寫作素材,只是我們一直在尋找遠水而忽略了近泉。所以在教學《再塑生命》、《貝殼》、《蟬》等文章時,我引導學生把他們當作關于生命話題的材料來運用;在教學古詩詞時,我引導學生采用詩詞入文的方法將所學詩詞歸類進行合理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