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斌
摘 要:小學階段語文的學習主要以知識的積累和原始學習方法的形成為主,學生知識的積累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來完成。一、大量的閱讀、記憶;二、通過練筆習作進行內(nèi)化轉(zhuǎn)移來完成。也就是說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習一個主要以讀和寫的形式去體現(xiàn),讀是具有表象性可以從量上來體現(xiàn),寫則是一個內(nèi)化的過程,可以反映學生學習的質(zhì)。因此讀寫教學的成功與否直接關(guān)系到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成敗,所以小學讀寫教學的研究一個是我們一線教師研究的一個重點問題。筆者通過多年一線教學實踐對讀寫教學進行了一些粗淺的研究,現(xiàn)將一些個人意見發(fā)表如下,希望能夠?qū)Υ蠹矣兴鶈l(fā)和幫助。
關(guān)鍵詞:閱讀;表象性;內(nèi)化;基礎(chǔ)
一、多讀、多記為寫打基礎(chǔ)
俗語說的好“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抄不會抄”,這就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就經(jīng)常聽我們的語文老師講,當然這個里面的“抄”不是抄襲的意思,在小學階段這個更多地是指引用和仿寫。而引用和仿寫的基礎(chǔ)就是學生自身要積累比較豐富的知識,只有知識積累足夠多,才能進行適當有效的仿寫和引用,否則小學階段的仿寫就只能是生搬硬套不切合實際的抄襲。其實以讀促寫主要的方法是通過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和背誦,通過閱讀和背誦進行聯(lián)系和對比。在進行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指導學生進行選擇性的背誦,對于一些經(jīng)典的句子要讓學生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閱讀大量的文章并不是簡單的讓學生去沒有目的、沒有選擇地進行泛讀,而是要指導學生有目的、有選擇地去進行有效的閱讀。因為,只有有目的的讀才能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具體作用。另外,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我辨識能力不足,所以我們教師和家長就要在讀本的選擇上指導學生進行選擇,選擇適合學生心理發(fā)展和心理接受能力的讀本才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只有學生喜歡讀了,才能進行大量的閱讀。在學生大量閱讀讀基礎(chǔ)上,教師還應(yīng)該指導學生進行組材和選材的訓練。這個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以讀促寫。比如我們在指導學生閱讀《春潮》這篇課文時,我們先通過鼓勵學生進行反訴的朗讀和感悟,然后讓學生聯(lián)想感受,感受作者如些的春天來臨是的景象和我們所感受到的春天的景象有何不同,最好讓學生通過對比寫出自己眼中和心中的春天。這樣學生通過對比思考,自然會寫出“不一樣的春天”,從而達到以讀促寫為寫作打好基礎(chǔ)的目的。
二、重視課本教材挖掘、鼓勵學生思考并創(chuàng)作
我們的小學課本所選的課文都是經(jīng)過千挑萬選之后,通過反復的實踐論證才選入的,其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課本資源,在讀寫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求教師自身要對課本內(nèi)容就那些深入的解讀和理解,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問題思考問題,發(fā)掘課文的內(nèi)容和思想。引導學生去朗讀甚至背誦課文。例如在講授《所見》這首古詩的時候,我們可以先鼓勵學生獨立地去背誦課文,然后對古詩進行逐句的解讀,解讀之后我們就可以鼓勵學生按照我們的解讀和理解,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去描寫古詩所涉及的情景和故事。最后通過習作展示選出寫的比較出彩的同學,然后將其作品在班級里就那些展示,激勵其他學生也進行積極的改寫和創(chuàng)作。這樣我們就把讀和寫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了。
三、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打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
在前面我們提到要發(fā)掘教本內(nèi)容,雖然教本內(nèi)容都是經(jīng)過千挑萬選的經(jīng)典,但畢竟我們的可是有限,能夠選入課本的文章又是少之又少,這要還原達不到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閱讀量。因此,我們換藥加強課外閱讀指導,鼓勵學生多進行閱讀。在這方面我們可以給學生推薦適合學生學齡短的一些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小學階段我們主要以童話故事、少兒勵志故事、古詩詞為主。在要求學生讀的過程中要進行精彩句段的勾畫和筆記,對于一些寫作能力強、閱讀習慣好的同學,我們還可以讓他擔任讀書小組長,讓學生小組長組織學生一起進行課外閱讀,并進行有效的評價和管理,這對于朋友舉的課外閱讀習慣是相當有必要的。另外,在寒暑假和節(jié)假日的時候我們可以以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進行閱讀,把閱讀的進度、效果通過班級微信群進行及時的展示和共享。這樣學生和家長的積極性都會被調(diào)動起來,從而形成良好的班級讀書氛圍。
四、通過多種方式的聯(lián)系強化讀寫結(jié)合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縮寫、仿寫、擴寫、課堂小練筆強化讀寫結(jié)合??s寫的有點在于可以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讓其能夠通過訓練對事物進行概括,這樣做可以讓學生的精準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和認知;擴寫可以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通過擴寫我們可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仔細第描寫自己心中事物發(fā)展的細節(jié),豐富學生的感知態(tài)度。課堂小練筆主要是針對學生就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仿寫,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仿寫了解句段的基本結(jié)構(gòu)。例如,在《廬山的云霧》這篇課文中,我們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描寫廬山云霧多姿多彩的句段,讓學生體會作者自上而下描寫云霧的角度,感受作者在描寫廬山云霧時所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段。在閱讀完成后我們立即進入仿寫的過程這樣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及時生成與鞏固。同時,我們在學生仿寫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教會學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來進行重點的描寫。隨筆是讀寫練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形成寫隨筆的習慣,可以提供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應(yīng)變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讀寫教學不可忽略的一個步驟。
總之,渡河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將渡河寫進行有機的結(jié)合,利用讀促進寫,利用寫推動讀是讀寫教學的關(guān)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