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少豐,林永城,陳 鈴,吳楚升,佘坤源,劉少燦
(廣東省汕頭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中醫(yī)骨傷科,廣東 汕頭 515000)
椎動脈型頸椎?。╟ervical spondylosis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由于頸椎退行性改變、鉤椎關節(jié)肥大增生,椎動脈周圍的頸交感神經(jīng)受到刺激而引起。主要表現(xiàn)為眩暈,甚至猝倒,伴有頭痛、嘔吐、心慌、胸悶,耳鳴、聽力減弱等。筆者用孫氏手法配合中藥治療CSA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240例,均為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診治患者,隨機平均分為3組各80例。A組男31例,女49例;年齡43~56歲,平均48.2歲;病程3~24個月,平均7.8個月。B組男43例,女47例;年齡31~50歲,平均38.5歲;病程6~18個月,平均8.2個月。C組男26例,女54例;年齡40~56歲,平均47.8歲;病程4~19個月,平均8.0個月。3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1992年第2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及符合1994年《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頸椎?。ㄗC侯分類)”診斷標準[1]。①以頸性眩暈為主要癥狀;②可因頭位或體位改變而誘發(fā),發(fā)作時伴有椎-基底動脈缺血的癥狀,如復視、面部及肢體麻木、肢體無力、嗆咳、言語障礙等,可伴有交感神經(jīng)刺激癥狀如惡心、嘔吐及汗液分布異常等;③旋頸試驗陽性,發(fā)作期體檢可發(fā)現(xiàn)相應椎-基底動脈缺血的體征,如眼球震顫、平衡障礙等;④頸椎X 線片結果提示鉤椎關節(jié)增生、椎間隙狹窄、寰樞椎錯位等。
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治療前1周停用藥物治療和其他治療。
排除標準:不符合納入標準,有腦源性、耳源性、眼前庭系統(tǒng)疾病以及心血管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引起的眩暈癥狀,1周內(nèi)曾接受藥物治療和其他治療。
孫氏手法治療:①準備手法?;颊呷∽?,以點、按、揉捻、滾法等手法作用于頸項、肩背部,放松局部痙攣肌肉,常規(guī)操作10min。②定點旋轉復位手法。患者取端坐位,頸項部放松,頸椎前屈15°。以向左側旋轉為例,術者站于患者左側后方,用右手拇指指面頂推患椎偏歪的棘突,左手托住其下頦部向左側旋轉至有明顯阻力時,在施巧勁做一快速而有控制的旋轉扳動的同時,頂推棘突的拇指向右側推壓,此時??陕牭揭粡楉懧?,隨即松手。 向右旋轉時,動作與此相反。③結束手法。運用提、拿、搓,點按肩髃、肩井、天宗、曲池、合谷,約10min,進一步放松肌肉,緩解肌肉痙攣。隔日1次,7天為一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中藥治療。葛根20g,桑枝10g,茯苓15g,法半夏10g,姜天麻10g,鉤藤20g,威靈仙15g,竹茹10g,厚樸10g,甘草3g。疼痛甚加姜黃、延胡索,濕熱重加薏苡仁、虎杖,眩暈重加龍骨、牡蠣。水煎服200mL,每日2次,每次100mL,治療2周。
A組用孫氏手法及中藥治療,B組單用孫氏手法治療,C組單用中藥治療。
用改良頸性眩暈癥狀與功能評估量表(ESCV)評價臨床癥狀及功能狀態(tài)[2],包括眩暈、頸肩痛、頭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會適應等 5個方面,綜合分數(shù)越低提示癥狀越重、功能越差。
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臨床治愈:眩暈等癥狀消失,可正常工作和生活,半年內(nèi)未有復發(fā)。好轉:眩暈等癥狀明顯減輕,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受影響,半年內(nèi)偶有加重,治療后減輕。無效:眩暈等癥狀稍有減輕或無減輕,明顯影響工作和生活,半年內(nèi)眩暈等癥狀時有發(fā)生。
3組頸性眩暈癥狀與功能評估量表(ESCV)評分見表1。
表1 3組治療前后ESCV評分比較 (±s )
表1 3組治療前后ESCV評分比較 (±s )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 A組 80 10.70±2.40 25.49±3.51 -31.11 <0.05 B組 80 10.99±2.52 24.11±4.44 -22.99 <0.05 C組 80 10.64±2.39 23.48±4.83 -21.29 <0.05 t 0.48 9.918 P 0.622 0.007
3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椎動脈型頸椎病屬中醫(yī)“眩暈”范疇?!鹅`樞·大惑論》云:“邪中于項,因逢其身之虛……入于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敝赋隽瞬∫虿C,體虛,外風夾痰上擾清竅,經(jīng)絡受阻,血脈不通,氣血瘀滯,而出現(xiàn)眩暈?!端貑枴の逍啊吩唬骸安≡谀I,則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肩頸項強痛,時弦?!备文I虧虛,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經(jīng)絡痹阻,故見頸項疼痛。治療當以祛風活血,通絡止痛為法。中藥方中葛根、桑枝、威靈仙舒筋活絡,茯苓健脾利濕,法半夏、厚樸燥濕化痰,姜天麻、鉤藤祛風通絡止眩,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甘草調(diào)和諸藥。孫氏手法可松解粘連,解除肌肉痙攣,恢復頸椎內(nèi)外平衡,減少骨刺對椎動脈的刺激。此外,孫氏手法還有松解交感神經(jīng)根袖部的粘連,解除椎動脈痙攣,從而改善椎-基底動脈血供[4-5]。
孫氏手法聯(lián)合中藥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療效較好。
[參考文獻]
[1] 孫宇,陳琪福.第2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記要[J].中華外科雜志,1993,31(8):472-476.
[2] 王文春,張安仁,盧家春,等.改良《頸性眩暈癥狀與功能評估量表》在椎動脈型頸椎病中醫(yī)臨床中的應用及評價[J].西南軍醫(yī),2007,9(4):145-146.
[3]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186.
[4] 楊文亮,王和鳴.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5,23(11):15-17,23.
[5] 秦大平,張曉剛,宋敏.中醫(yī)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作用機制的生物力學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2,20(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