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南京農業(yè)大學,江蘇南京 0095)
成因,推動基層信訪法治化改革,完善基層信訪治理結構,是破解群眾上訪難題、化解基層矛盾的理性選擇。
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社會體制轉型期,各種利益結構不斷調整,收入差距的拉大和階層流動的固化導致不同群體間利益失衡,低收入群體在醫(yī)療、住房、教育、養(yǎng)老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不能保障,逐漸產生“相對剝奪感”,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基層信訪案件數(shù)量逐年上升,無序上訪行為頻發(fā)[1]。作為我國獨特的制度設計,信訪是監(jiān)測社會矛盾和問題的重要窗口,信訪的源頭在基層,了解基層信訪治理現(xiàn)狀,剖析基層信訪治理困境,深層次挖掘基層信訪治理困境
1.信訪組織機構。我國基層信訪治理機構龐雜。人大、政協(xié)、司法、政府機關都設有獨立信訪機構,且各成體系,不存在嚴格的隸屬關系[2]。 新的《信訪條例》頒行后,中央提出建立新的信訪格局,各級機關加大了改革信訪治理機構的力度,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治理結構??h級以上政府設立專職信訪機構,各部門根據實際需要設置信訪科室。縣域信訪治理機構從橫向上看,政府職能部門根據所轄工作內容進行了明確分工,并據此設立信訪室;在縱向上,形成了縣(區(qū))、鄉(xiāng)(街道辦事處)兩級為主的信訪結構。各地政府重視從源頭抓起,加強了對村(居委會)等最基層組織信訪工作的督促管理,形成了縣(區(qū))、鄉(xiāng)(街道辦事處)、村(居委會)三級信訪結構。
2.信訪治理運行機制?;鶎有旁L治理運行機制分為常規(guī)運行機制和特殊運行機制,常規(guī)運行機制分為接待、處理、監(jiān)督三個環(huán)節(jié);特殊運行機制主要分為兩塊,一是每年縣、市、區(qū)、鄉(xiāng)針對本行政區(qū)域內的信訪特點,提出的具有針對性的工作措施;二是對特殊時期如兩會、重大節(jié)慶活動時期赴省、赴京上訪的人員截訪、勸返工作機制。以Y市S縣為例:近幾年由于城區(qū)改造、企業(yè)改制、民間借貸等問題引起的上訪案件較多,依據本地區(qū)信訪工作特點,工作人員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重視對信訪源頭問題的治理,建立了縣鎮(zhèn)(鄉(xiāng))村三級聯(lián)動的矛盾排查機制,每年Y縣下轄的鄉(xiāng)鎮(zhèn)均會開展信訪矛盾糾紛大排查,針對排查出的信訪積案和重大案件建立相關臺賬,限時處理,并且記錄每個案件采取的具體處理措施,做到建立一套方案,落實一名領導,排查一個問題,案件一抓到底的“四個一”工作聯(lián)動機制。
3.信訪制度政策。信訪制度過于倚重國家權力。2015年1月5日國務院第76次常務會議通過《國務院信訪條例》,條例第2條規(guī)定: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采取合理形式,向各級政府反映情況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部門處理的行為。從立法機構和立法性質來看,信訪是由行政權主導的權利救濟框架;從文件規(guī)定看,各級行政機關都具有信訪職能。由于信訪立法的缺失,導致信訪制度的構建所倚重的是國家權力,而非法律的權威。
4.信訪治理手段。2014年之前,對在信訪過程中采用纏訪、鬧訪等不合法手段上訪的人員,可依照勞動教養(yǎng)制度對其進行教育和處罰。勞動教養(yǎng)制度在穩(wěn)定社會秩序,推動合法信訪,矯正纏訪、鬧訪人員行為等方面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但隨著法治建設的發(fā)展,人權保障日益受到重視,勞動教養(yǎng)制度因違背正當程序、容易侵犯人權等弊端備受爭議。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廢除勞動教養(yǎng)制度。此后為維護正常信訪秩序,工作人員只能采取非強制手段對纏訪、鬧訪等行為進行勸說和制止,加大了工作難度和壓力。
1.基層信訪治理機構多頭設置。表1是Y市T區(qū)信訪機構設置情況,從該表可以看出,人大、政府、政協(xié)、司法部門都設有信訪機構并配備配備相關工作人員。
表1 Y市T區(qū)信訪機構設置一覽表
信訪組織多元化對形成信訪的點網結構、暢通信訪渠道起到一定積極作用,但由于信訪機構多頭設置,不同體系、層級的信訪組織都存在各自的工作目標,導致目標分散化,組織行為不明確,導致重復上訪、一事多投,嚴重浪費行政資源,難以形成協(xié)同創(chuàng)新機制。
2.基層信訪治理“碎片化”凸顯。一是信訪案件處理流程“碎片化”。首先表現(xiàn)在信訪案件處理流程分散。目前各信訪機構都沒有獨立處理問題的權限,他們的工作主要是“轉交辦”,將接訪的各種問題轉辦、交辦給相關部門。大量信訪案件不能得到及時處理,互相推諉、多重受理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嚴重降低工作效率。二是信訪案件信息“碎片化”。信訪信息分散,難以整合統(tǒng)一。我國信訪機構橫向部門和縱向層級均出現(xiàn)重復設置的情況,信訪案件重復登記、重復受理的情況時有發(fā)生。整合信訪資源信息,實現(xiàn)資源共享已迫在眉睫。雖然從2014年起,國家信訪局就開始重視信訪信息的整合和網絡化工作,但由于受到人、物、財?shù)葪l件的限制,目前此問題還未得到有效解決。建立網絡信訪資源共享平臺,實現(xiàn)信訪信息的有效整合成為解決基層信訪治理難題的前提。
3.基層信訪治理壓力大。“有困難找政府”的傳統(tǒng)觀念無限增大了政府的信訪壓力,一些本應通過行政復議和訴訟解決的案件也轉移到信訪部門,社會矛盾的集中使信訪機關由解決矛盾的輔助機關逐步演變?yōu)橹饕獧C關[3]。
表2—表4是對Y市部分基層信訪機構信訪案件的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通過以下列表可得出:各區(qū)縣信訪案件基數(shù)大,群訪、重復信訪比例高,基層信訪維穩(wěn)工作壓力大。
通過調查得知,Y市基層信訪案件集中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征地拆遷補償問題,第二民生保障問題,第三高息借貸問題。上述問題均可歸結為本質需求問題,都是政府無法解決也不該由政府解決的經濟利益訴求問題。
4.基層信訪治理運行成本高。信息時代的信訪人對上訪時間、方式有很強的選擇性。他們利用壓力型體制下基層政府維穩(wěn)需求的“軟肋”,選擇在重要的國家會議如兩會期間上訪,以此作為要挾基層政府的籌碼,以期獲取額外收益[4]。為了維護當?shù)卣蜗螅庑旁L矛盾,信訪部門必須組織專門人員“截訪”、“勸返”,信訪維穩(wěn)花費驚人。
此外,信訪具有的程序便捷、上訪人無須具備專業(yè)法律知識、無須承擔高額訴訟費用等特質,使其成為群眾最理想的權利救濟形式。高收益、低成本特點使其成為社會矛盾匯流區(qū),在政府“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下,信訪長期處于高位運行狀態(tài),形成上訪人不斷上訪,基層不斷采取措施“息訪”的惡性循環(huán),巨額的信訪維穩(wěn)費用成為地方的沉重的負擔。
1.信訪考核機制不合理。2005年《信訪條例》實施后,實行信訪排名制度,定期統(tǒng)計轄區(qū)內越級上訪次數(shù),并將其作為績效考核的依據。近年來,信訪排名制度雖然已被廢除,但并未形成合理統(tǒng)一的信訪考核新制度?,F(xiàn)有各地實行的信訪考核方式受原來的信訪排名制度影響,嚴重打亂了基層信訪工作的正常秩序,負面影響很大。
表2 Y市信訪局信訪案件匯總表
表3 D區(qū)信訪局信訪案件匯總表
表4 J縣信訪局信訪案件匯總表
2.信訪協(xié)調機制不健全。信訪機構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設立的。初設之時,其本質是一個領導秘書性辦事機構,并未從制度化、程序化的角度對信訪工作進行統(tǒng)籌設計,各系統(tǒng)相互分割,多頭設立和多頭管理等情況嚴重存在。機構重復設置、權責交叉、責任指向不明,信訪工作流程不能相互銜接,各環(huán)節(jié)之間不能有效協(xié)調,導致各部門間互相推諉,工作效率降低,造成了行政資源的嚴重浪費。
1.信訪功能定位模糊。受古代的“擊鼓鳴冤”制度等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中國民眾“清官清潔”甚為濃厚。新中國建立以后,信訪作為暢通民意、密切干群聯(lián)系的渠道在各級政府逐步建立。此外,司法制度的不健全加之多年來“有困難找政府”等口號的大力宣傳,大量的社會矛盾集中到政府信訪部門,一些本應通過司法途徑受理的案件也轉移到信訪部門,直接導致其功能定位不準。
2.信訪部門責重權輕
以Y市S縣信訪局為例:從單位設置看,信訪局屬縣委、政府共管,人、財、物等的調配由黨委負責,信訪局下設信訪接待中心??梢?,信訪局是黨委政府的內設機構,由于人事、經費由政府決定,信訪部門在處理信訪案件時很可能擔心自身利益受損而喪失客觀公正的立場。從工作程序看,信訪部門沒有獨立的案件受理權限。信訪局對所有案件進行分類整理:對涉及政策制定等抽象行政行為問題的需寫成內參性質的文件,報批黨委政府領導研究解決;對涉及利益訴求的案件需出具書面交辦文書,限定辦理期限并責成交辦單位書面反饋辦理結果,做好后期回訪工作;涉及群訪群訴等群體性事件等問題需列入督查督辦并報批政府領導作出批示。
據此可見,信訪局最大的權限為督辦權。但交辦督辦的對象大多數(shù)是與信訪局行政級別相同或者高于信訪局的政府部門,如果相關部門對案件漠不關心,信訪局沒有任何問責和制裁的權力,造成目前信訪局“只掛號不看病”局面的出現(xiàn)[5]。
1.司法部門權威弱化。法治化是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前提和基礎,但我國在法律推行過程中,存在有法不依和執(zhí)法不嚴等司法腐敗行為,嚴重威脅司法部門的權威,導致群眾對司法部門產生信任危機,司法決策在執(zhí)行過程中陷入“塔西坨陷阱”。
2.司法體制不合理。司法體制不合理進一步降低了法律的權威。一是司法部門的雙重領導體制導致其嚴重缺乏獨立性,案件執(zhí)行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地方政府干預;二是司法救濟程序繁瑣、對專業(yè)知識具備較高要求且審理周期長等弊端使民眾傾向于選擇廉價高效的信訪途徑[6]。
1.調整信訪考核標準?,F(xiàn)存的信訪考核機制過分強調對上訪的數(shù)量考核,使其成為誘發(fā)暴戾化信訪行為產生的根源。科學的信訪考評體系首先要綜合考慮信訪總訴求構成、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情況、人口數(shù)量、工作效率等因素,推動基層把工作重點放在預防和解決矛盾上;二是建立信訪分類考評機制,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加強對信訪案件處理流程的考察和監(jiān)督,以綜合處理結果為標準,作為考核依據,調動信訪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辦事效率[7]。
以Y市為例,2016年以來,各區(qū)縣落實領導責任制,對短期內無法化解矛盾的重點信訪案件,實行包括一位縣處級領導、一名鄉(xiāng)科級干部、一名村(居、社區(qū)、單位)負責人、一名公安干警和一個直系親友在內的“五位一體”穩(wěn)控措施,落實“5+2”(一個工作班子、一套穩(wěn)控措施、一套化解方案、一名包案領導、一份會議紀要,加信訪違法行為處理意見和追究相關領導責任的處理意見)工作機制,以責任制的落實程度作為考核標準。新的考核標準的實施有利用維穩(wěn)人員及時掌握上訪人動向,確保就地消化穩(wěn)控,提高了解決信訪問題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信訪維穩(wěn)費用。
2.健全信訪協(xié)調機制。我國信訪機構多頭設置,沒有統(tǒng)一管理的協(xié)調機構,目前只能通過聯(lián)席會議來解決綜合問題。為改變此局面,一是規(guī)范信訪立法,明確各信訪機構職能,形成層級分明的責任制度,通過規(guī)范信訪立法形成權責明確的信訪責任體系;二是重構信訪體系框架,建立以人大為主的統(tǒng)一信訪工作機制,梳理人大在信訪工作機制中的權威作用,理順工作關系,改變信訪機構冗雜分散的局面[8]。
1.強化信訪本位職能。強化信訪的本位職能,為群眾提供規(guī)范、有效的信訪受理服務,及時反映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發(fā)揮其在政群溝通中的紐帶作用[9]。一是依法規(guī)定受理范圍:主要包括涉及利益調整和民生保障等案件,對于涉法涉訴的案件移交司法部門受理;二是依法處理群眾訴求?;鶎诱荒芤驗楣ぷ骺己说纫蛩貪M足上訪人無理訴求,應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推進信訪案件處理合法合理化;三是依法規(guī)定信訪處理流程。信訪處理過程必須遵循公開、公正的原則,舉行聽證會議,與會人員包括上訪人、主管部門領導、被上訪方等利益相關者,并公示聽證結果。
2.賦予信訪部門實權。我國信訪機構責重權輕,信訪部門工作效率不高,急需通過強化信訪部門的權力改變這種現(xiàn)象。從國家機關運行的狀況看,我國是一個行政主導的國家,司法獨立問題還有待解決,要使目前的信訪機構既能系統(tǒng)反饋、協(xié)調處理信訪內容,又可實施獨立的監(jiān)督權力,人大充當這樣的角色更為合適[10]。建立人大為主體的獨立的信訪機構,借鑒瑞典的監(jiān)察專員制度,明確各部門職能分工,主動了解群眾訴求,通過法律強化信訪制度的的保障措施[11],才能建立均衡的權利約束機制,理順人大作為權力機關對行政、司法機關的監(jiān)督關系。
1.拓寬“互聯(lián)網+信訪法治”服務平臺建設?;鶎诱畱凑铡皩嵱?、安全、便民、互通、融合”等原則,加強對“互聯(lián)網+信訪法治”服務平臺信息化建設。[12]一是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建立普及信訪法治知識的網站,如“Y市普法網”、“矛盾糾紛多元化調解處網”等法治服務網站,開通由當?shù)匦旁L部門、司法部門和政府聯(lián)合共建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二是利用電腦網頁和“兩微一端”同步推出法治功能欄目,通過網上申請、備案、受理、審批和查詢一體化等流程,使上訪民眾利用“菜單式”公共法律便捷服務。三是采用“電視欄目+信訪”的方式推進基層信訪治理法治化。如2016年電視臺 《百姓信訪》、《民生大接訪》等欄目的播出,開辟了政府和群眾有效溝通的新渠道,社會反響顯著。
2.完善基層矛盾緩解機制。一是要推動干群路線活動常態(tài)化。有關領導干部要自覺深入群眾,認真傾聽群眾訴求,幫助民眾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困難;二是樹立有限信訪觀念。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使其通過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等權利救濟方式回流到各自渠道,實現(xiàn)各種權利救濟制度間的有效銜接,構建合理的矛盾分流系統(tǒng),真正做到權責對應。
1.構建“信訪議事會”解紛模式?,F(xiàn)有的信訪解紛模式主要是一事一議,內部協(xié)商。隨著民眾利益訴求的多元化,傳統(tǒng)的信訪解紛模式導致一些措施偏離了法治軌道,使信訪面臨諸多挑戰(zhàn)。Y市S區(qū)新河街道通過構建信訪議事會,通過公開議事、理性化解信訪矛盾等措施,實現(xiàn)了為民服務的新方式,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信訪議事會整個流程的關鍵是覆蓋性的發(fā)現(xiàn)需求,發(fā)現(xiàn)利益相關主體,通過公開議事、多方參與、平等協(xié)商解決信訪矛盾糾紛。議事會的首要任務是發(fā)現(xiàn)群眾訴求,通過“多渠道、全覆蓋”問需形成矛盾萌芽發(fā)現(xiàn)機制;其次,對收集到的所有需求進行梳理匯總,選取最具針對性的重點問題,提交到街道信訪議事會進行公開議事,公開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利益相關方在共開的環(huán)境中進行博弈,二是通過公開博弈實現(xiàn)信息透明,構建完全信息博弈結構。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最終實現(xiàn)多方平等參與議事,有效解決信訪矛盾糾紛。
2.引入“第三方”仲裁機構進行“多元信訪治理”。組建獨立于政府部門以外的“第三方”仲裁組織,組織成員由研究信訪問題的學者、法院工作人員、律師、各級人大代表等組成。讓人民群眾感覺更“放心”、更“靠譜”,推動上訪者從中央機構向基層的回流,有效減少無序信訪事件,化解社會沖突。
強化司法垂直管理,創(chuàng)新司法工作機制是推進基層信訪治理法治化的必然舉措。
1.建立訴訪分流機制。通過司法分流手段擴大司法途徑受理范圍,減輕信訪部門的壓力,提高處理信訪案件的質量和效率?!督K省信訪條例》最大的亮點就是明確定義了訪訴分離制度:一是已進入或已經過訴訟程序的案件不作為信訪案件受理;二是可通過訴訟程序解決的案件信訪部門不予受理。表5反應了2017年5月Y市信訪局處理信訪案件的情況。
圖1 Y市城南新區(qū)新河街道信訪議事會“問政”模式
表5 2017年5月Y市信訪局群訪案件統(tǒng)計一覽表
表6 2017年5月Y市信訪局群訪案件統(tǒng)計
表6是對上述案件性質的分析,通過分析,合同糾紛和相鄰權糾紛問題本應通過司法途徑解決,涉及群體性案件需進行集團訴訟。而對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和改制企業(yè)職工社會保障問題,則應當由政府解決。只有準確定性信訪功能,才能實現(xiàn)訪訴分離。
2.強化司法垂直管理。強化司法部門垂直管理,以確保司法部門獨立地位。地方黨政部門和司法部門之間劃清界限,實現(xiàn)司法部門在人事、財務等方面的垂直管理,使司法部門實現(xiàn)其獨立性,在審理案件是不受任何個人或組織干涉。
3.創(chuàng)新司法工作機制。通過構建咨詢服務平臺使公眾通過微信、微博等方式獲得有關部門提供的免費法律咨詢服務。提高群眾司法意識,縮短司法案件受理時限,提高司法效率,強化判決結果的執(zhí)行力度,維護司法裁決終結地位。
參考文獻:
[1]閆峰.信訪的困境與法治化治理探析[J].理論觀察,2017(1):42-49.
[2]閆鋒.當前我國信訪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治理對策[J].中州學刊,2014(9):87-91.
[3]王次寶,祝小琴.涉訴信訪的規(guī)范化、現(xiàn)狀、問題與出路[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7(3):16-22.
[4]于水,李波.基層信訪治理面臨的挑戰(zhàn)及其法治化研究[J].信訪與社會矛盾問題研究,2016(2):30-40.
[5]于建嶸.機會治理:信訪制度運行的困境及其根源[J].學術交流,2015(10):83-92.
[6]梁元昊.信訪法治化思考——淺析信訪維權與司法維權的銜接問題[J].信訪與社會矛盾問題研究,2017:63-74.
[7]陳柏峰.信訪制度的功能及其法治化改革[J].中外法學,2016(5):1187-1192.
[8]楊海坤,馬訊.信訪救濟的功能選擇與治理路徑——從弱勢群體公法保護的視角[J].江蘇社會科學,2015(2):51-55.
[9]滕亞為.發(fā)揮人大在信訪中的法治引導作用[J].公民導刊,2016(11):32-34.
[10]本特·維斯蘭德爾(程潔譯).瑞典的議會監(jiān)察專員[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15.
[11]白慧玲.推動基層信訪工作法治化路徑探索[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7(2):87-90.
[12]尹利民,萬立超.“包容性治理”何以可能——對中國基層信訪治理形態(tài)嬗變的分析[J].學習論壇,2017(1):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