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有一種美由來已久(之二)

2018-05-14 01:33:48王蕓
美文 2018年5期
關(guān)鍵詞:南昌縣小妹劇團

王蕓

“演員一出場一看腳底功夫,就知她(他)功底深不深”

2016年9月11日陰,小雨,南昌縣展演中心

今天在南昌縣展演中心觀摩南昌縣采茶劇團排練備賽的三個節(jié)目。

此次備賽的是江西省第二屆“湯顯祖戲劇獎·地方戲曲經(jīng)典傳統(tǒng)小戲折子戲大賽”,三個節(jié)目都是由縣劇團的演員自己選報,全是女將。劇團全力給予支持。

最先排練的是《瘋癲尋子》選場,表演者是劇團年輕演員劉小燕。2016年她在江兩省優(yōu)秀青年戲曲演員大賽中獲得一等獎。一出場,她的一趟圓場和亮相的身姿,就讓人驚艷。

樂曲一響,坐在我旁邊的魏小妹老師,手就不由地打起了拍子,嘴里也低聲哼唱起來。她邊看邊向我介紹,劉小燕的功底練得很扎實,她個子高,身形瘦而圓潤,圓場特別漂亮。

“演員一出場一看腳底功夫,就知她(他)功底深不深?!眻A場要求演員有很強的身體控制力,“內(nèi)緊外松”,一股氣須得提起、繃緊,外在看來優(yōu)美自如,如行云流水,內(nèi)里卻是緊繃著,“氣往上提,千萬不能瀉,腳往下壓,跟落地,身子不能晃,像頭上頂了個氣球,卻不飄不移,始終穩(wěn)穩(wěn)地落在頭上……”

最初是魏小妹手把手地交劉小燕基本功,后來她又跟著省文藝學校的老師學,再后來劇團辦采茶戲班。她考進班里扎扎實實學了五年,功底非常厚實。

導演鄭元昭對《瘋癲尋子》(又叫《拷打紅梅》)選場進行了改編,使之在20分鐘內(nèi)可以盡顯演員唱念做打的功底。也因之,表演的難度非常大,一開場沒多久,劉小燕的家常練功服就汗?jié)窳恕?/p>

沒出場之前,先是亮一嗓,“天荒荒……荒啊……”之后圓場,亮相。云步、點步,表現(xiàn)跋山涉水。山路崎嶇。在林中誤認牧童為兒子時的嬌嗔癡態(tài),和發(fā)現(xiàn)他并不是自己孩子時的震驚悲痛,形成情感的鮮明比對,劉小燕表現(xiàn)得十分到位。

“戲臺上唱念做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角色還不能‘故作‘死作,要演‘活來……如果這角色你自己沒演活。能指望觀眾服氣嗎?”魏小妹老師這番話讓我對戲曲有了更深的理解,原來在程式化的表演中,也離不開演員對角色的理解和個性化詮釋。自古那么多傳統(tǒng)劇目,唱詞差不多,動作等不多,情節(jié)差不多,可不同的人來演來唱,打動觀眾的程度卻不一樣,也因之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就以江兩采茶戲為例,最早起源于贛南地區(qū)。由民間的“花燈”“十二月采茶歌”等演變而成,后來分成幾路向外發(fā)展,在江西省內(nèi)形戰(zhàn)了贛東、贛兩、贛南、贛北、贛中五大流派,出省后傳至閩、粵、湘、桂等地,形成風味各異的分支。南昌采茶戲?qū)儆谮M北流派,興起于清道光年間,至今有近兩百年歷史……戲曲表演靠一代代戲曲人口耳相傳、燈燈相續(xù),其表演的不確定性,又極易導致流失、變形,以及占典韻味的喪失。南昌縣采茶劇團一直走在盡力保留傳統(tǒng)味道的路上。

天熱,劇場里也悶。導演、演員、樂師不時停下來討論,調(diào)整,以求最佳舞臺效果。一段高強度的排練結(jié)束,沒上妝的劉小燕已是一臉紅霞,雙手扶腰,這場戲體力耗費極大。

我看得如癡如醉,魏小妹卻告訴我,劉小燕的唱相比于做工還是弱了一點,特別是開嗓的那一聲,中氣似不夠足,還有戲中幾段唱,可能是體力不濟的原因,也不夠讓人滿意。好在還不是正式比賽。

劉小燕唱完一遍,劇團團長周天兵和魏小妹交流,他覺得有三個問題:導板頭沒處理好:圓場應(yīng)該由慢漸快;聽得崽死了,反應(yīng)不夠強烈。

第二個排練的是李麗芳,唱《梅香》選場。

李麗芳的優(yōu)勢是嗓子好。但身段和做功欠了點。她這場戲似乎還沒完全編好,邊演邊琢磨,而她似乎自己頗有主見,與導演鄭元昭的配合沒有劉小燕那么默契。

戲中有畫外音,孩子哭聲,還沒有落實到人。排完,魏小妹的評價是“斷斷續(xù)續(xù),顯得小夠完整圓熟”。劇團的副團長胡美金也說“何些散了”。

此時已近中午,劇團的工作人員就地一份盒飯?zhí)铒柖亲樱缓罄^續(xù)排練。

第三個排練的是《柳氏教于》選場,扮演者是年輕演員黃水玲和徐雅靜。涂雅靜是新招學員中的一個,扮相顯小,正好借這戲磨煉磨煉。

“戲中沒有小角色。哪怕只是個牧童,只是個書童,都要好好演?!薄安灰獮榱嗣浪茉烊宋铮羯У慕巧ニ茉??!蔽盒∶美蠋熣f她十幾歲時,參演《三世仇》,演的農(nóng)民慶祝解放,她演群眾。偏不演扎兩小辮的姑娘,演帶髻的老太婆,就是這么個不起眼的角色,她偏要演得讓觀眾、專家忘不掉。

2001年劉小燕演《秦香蓮》中的宮娥,四個宮娥之一,魏小妹教她“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在臺上那個“精氣神”很重要。結(jié)果劉小燕被省贛劇團的老師一眼發(fā)現(xiàn),魏小妹將劉小燕帶到老師面前,“翻幾個前腳給老師看看?!眲⑿⊙噙B翻幾個。自此進入了贛劇團老師的視線。

這場戲先期磨了很久。《柳氏教子》魏小妹演過,黃水玲為了這場戲幾次到魏小妹家去學戲,磨戲。她唱功好,但有個弱點,不會用腰,排戲時導演鄭元昭就用手扶著她的腰,給她糾身姿。這段戲主要突出的又是唱功,以情感的起伏打動人,傳統(tǒng)、樸實、生動。黃水玲和涂雅靜的配合很默契。整場戲已經(jīng)比較完整成熟,只糾了幾個細節(jié),比如見到擺在哪里更合適,孩子跪的角度……后來這場戲在南昌賽區(qū)選拔賽中入圍,是三個節(jié)目中唯一人選的,在全省決賽中也拿到了二等獎。

扎扎實實看了一整天的排練,我這個看戲的人都覺得累,更不用說唱戲的人。

劉小燕下了舞臺,候場的時候,歪在倚子上睡著了??雌饋碇皇且粋€容貌姣好的普通女子。剛剛在舞臺上忽嗔忽怒忽笑忽哭、眉眼間神采奕奕的她,臉上的潮紅漸漸退去,舞臺的光亮也從她身上褪去了,但我還記得她在舞臺上的樣子,恐怕會一直記得……

“上妝后,汗不會發(fā)亮,眼淚會,燈光下閃閃發(fā)光”

2016年9月19日晴天,魏小妹老師家,采訪劉小燕

看過劉小燕的《瘋癲尋子》排練,我就惦記上了這個年輕演員。

后來幾次跟訪劇團演出時,我在后臺拍攝過她上妝的全過程,看著她的臉如何在鏡中一點一點蛻變,幻變成蛾眉粉黛的古典女子。她的古裝扮相極美,基本功扎實,早已在80后演員中脫穎而出。2015年,她在江西省優(yōu)秀青年演員大賽中,憑《采?!帆@得了一等獎。而生活中的她,樸實真誠,為人不張揚。

她與魏小妹是20年的師徒。當年魏小妹老師教她作為一個采茶戲演員的習得與戲德,將自己大半生唱戲的精華所得都傳授給了她。劉小燕至今記得她說過的一句話:“上妝后,汗不會發(fā)亮,眼淚會,燈光下閃閃發(fā)光……”

2016年9月19日,在魏小妹老師家中,我采訪了劉小燕——

劉小燕,生于1984年。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鄉(xiāng)村,還經(jīng)??梢月牭竭捱扪窖降某獞蚵?,眾多的業(yè)余劇團活躍在鄉(xiāng)間。追逐戲聲的孩子中,有一個高高瘦瘦的女孩,但凡村里或是附近村子有人演戲,她就抱著個小板凳樂顛顛地跑去了。父母常年在外地做生意,她隨爺爺奶奶長大,爺爺奶奶是戲迷,可爺爺反對她唱戲,認為小小年紀須讀書,讀好書才是正業(yè)。

那年村里的業(yè)余劇團招生,上初中的劉小燕瞞著爺爺奶奶報了名,可村頭村尾的。哪有事情瞞得住,爺爺知道后將她大罵了一頓。奶奶略開明,“玩一下可以,不要影響學習”。那時候,劉小燕也只是覺得好玩,并不知道自己日后會進正規(guī)劇團,唱一輩子戲。

村里的業(yè)余劇團有二十來人,一年三節(jié)就湊在一起,演幾場戲。劉小燕是在暑假報的名,她試唱了《彩萍》一段,就被留了下來。在村里演過一兩場后,爺爺奶奶的語氣緩和了,“還像那么回事?!?/p>

村里有個在南昌縣采茶劇團的演員,回鄉(xiāng)時看了他們的演出,發(fā)現(xiàn)了劉小燕,“這個新人苗子挺不錯!”那人建議她到縣劇團學習,窩在村里的業(yè)余劇團,玩玩可以,發(fā)展前景總歸是不樂觀。

于是,劉小燕帶上被子、米,莽莽撞撞地找來了縣劇團。在劇團沒有身份,但她肯吃苦,跟著演員們下鄉(xiāng)演出,幫著打雜,平時演員們上班她也上班,一樣是打雜。當時劇團非正式地招有幾個學員,比她大三五歲,她就跟著他們玩,但感覺學不到什么東西。也看小到什么希望。一年時間過去,她生出了回去的念頭,想重新同學校讀書。就是在這時,魏小妹老帥拉了她一把。

已經(jīng)14歲的她會唱點戲,可是唱得士氣。魏小妹一次無意中聽到劉小燕的奶奶和她的對話,奶奶說“小燕,周六、周日你不要回家”,每逢周末劇團就空了,可憐一個14歲的女蛙獨自待在這里,無依無靠,無親無友,可憐又不安全。魏小妹憐惜這孩子,就叫她到自己家里住,在自己家里吃,沒事的時候就教她識簡譜、跑圓場、走邊、馬趟子、舞水袖……

2000年,劇團的人都出去演歌舞節(jié)目了,團里就剩下魏小妹和劉小燕,她倆在空曠的排練廳里,一個教一個學?!澳闩軋A場?!敝灰盒∶美蠋煵唤型?,小燕就一圈圈跑,頭上頂一碗水,一天跑個幾十、上百圈……直練到碗穩(wěn)穩(wěn)地坐在頭頂,水不潑不灑。她的圓場功夫就這么練出來了。

練身段,壓腿,下腰,鷂子翻身……魏小妹將自己的看家本領(lǐng)一滴不漏地都教給了劉小燕,可她也越來越感到能教給小燕的東西太有限。她自己非科班出身,靠勤學苦練和天賦走到今天,她希望劉小燕有更扎實的功底。未來發(fā)展得更好。于是,魏小妹找到省文藝學校的贛劇六班,請老師關(guān)照這個學生。因為她的關(guān)系,老師沒收劉小燕的學費,讓她以后沒事了就去學校聽課,成了班級的編外學生。每天,劉小燕5點起來趕公交車,學校6點半開始練功,練一上午,11點半回。腰、腿上的功夫,圓場,舞水袖,都練得更加精細。

2001年南昌縣采茶劇團面向社會招生,與江西省文藝學校聯(lián)合辦采茶戲班。小燕被招了進去。她在班里屬于年齡偏大的,基礎(chǔ)算最好的,可她一點也不驕傲,也不張揚,學習上特別能吃苦,五年學下來,基本功練得非常扎實。

入校第一年主要是練基本功,每天一早,學員們就進了練功房,先壓腿,做拉伸訓練,再散到小樹林里去吊嗓子,練發(fā)聲。第二年,開始學得更細更深入,把子功、毯子功、扇子功、水袖功……一次練功,老師讓人將三張桌子摞起來。叫劉小燕給同學做示范從上面翻下來。劉小燕練過平地上的串翻,練過鷂子翻身,但從這么高的地方翻下來還是第一次,她站上去時兩腿直打抖,腦子里一片空白。老師連連叫“翻下來”,她站在上面根本不知道怎么往下翻……后來,她還是翻了,一次又一次。

她記住了老師說的一句話,“練要達到極限,舞臺上才穩(wěn)?!?/p>

有時候劉小燕也覺得練功太累太苦了,覺得自己快堅持不下去了,特別是考試失誤的時候,心情一墜谷底。班級第一次上臺表演,主要是基本功匯報表演,劉小燕因為平時表現(xiàn)出色,被安排在前面,可她失誤了,表現(xiàn)還沒達到平時練習的水平,老師跑到后臺來指著她的鼻子罵。她的眼淚唰唰唰地往下掉。

老師罵完走了,旁邊的同學安慰她,“馬上要上臺了,要笑出來……”結(jié)果后半段,她演得非常好。她的性格柔軟。被老師罵了也不敢出言反抗,但心里憋著的一股勁兒全潑灑在了舞臺上,剛一亮相就贏得了掌聲一片。把子功表演時,她把氣力都使上了,刀來劍往,與她配戲的人跟不上她的節(jié)奏,都慌了。

到了第三年,老師讓學員們排演折子戲,《拾玉鐲》《斷橋》《楊排風》……每個折子戲都有三四對學員,大家一起學,最終看誰演得最出色,最能勝任這角色,可能就此定下來角色行當,不適合的就轉(zhuǎn)別的角色行當。

劉小燕最后定下的主攻方向是刀馬旦。這個角色行當,要學的硬功夫最多,自然吃的苦也最多。劉小燕是聽從了魏小妹老師的建議。趁這機會多學些硬功夫,年輕時流的汗受的苦都是未來的財富。

第二學年還沒結(jié)束,有影像公司找劇團拍光碟,很多人爭著出演,魏小妹老師力挺她這個新人。給團里打包票說“小燕能行!”最終劉小燕爭得了機會,她將《送茶》中青春靚麗、古靈精怪的小花旦演得活靈活現(xiàn),看到錄像的人都說“很好”,拍光碟的人說,“咦,你們有這么好的演員!”魏小妹老師這才落了心。后來,她又演了《七仙女》中的七姐,《方卿戲姑》中的翠娥、《賢德記》中的劉秀英。2003年她參加江西省四特杯戲曲大賽,拿到了三等獎。

畢業(yè)時,全體學員一起排演了一出大戲《四姐下凡》,劇團請來省贛劇團的兩位導演,這出戲角色多,劉小燕扮演刀馬旦四姐,將個活潑善良、向往凡間的仙女演得神形兼?zhèn)洹?/p>

2005年劇團有了編制,劉小燕正式進入了劇團。同期學員中的20多人。剛一畢業(yè)就被市采茶劇團要走了,現(xiàn)在他們成了那里的支柱。

跨過21世紀的門檻,劇團迎來了特別紅火的一段時光。最紅火的時候,一年演出兩百多場。一天就要演兩三場。每年的7至9月,天氣太熱,劇團多是修整狀態(tài),進入10月,演出就漸漸多起來。多是村里來請的,過節(jié)、廟會?;蚴悄募矣邢彩?。那時娛樂節(jié)目還不豐富。一年三節(jié)各個鄉(xiāng)村都會叫劇團去演出,熱鬧熱鬧。春節(jié)更是下鄉(xiāng)演出的旺季,演員們常常是初二出門,到了十五之后才返家。有的村會連演兩三天,特別闊綽的村子甚至會演上四天。也有時上午演《辭店》,下午演《賢德記》,演出地并不在一個地方,中間只有一個小時轉(zhuǎn)場,演員們就在路上換頭飾。換服裝。

那時候下鄉(xiāng)演出,對于劇團的年輕演員來說是又苦又累又快樂的一件事。道路遠沒有今天這般暢達,團里又沒車,一般是由請的村子派車來接,或者租車去,路上得走一兩個小時。演員們頭晚就將被子、洗漱用品打包好。大巴車座位不夠,劉小燕和一幫年輕演員經(jīng)常是坐在拖拉機或貨車車廂里,車廂頂上蒙一塊塑料布,悶在里面的幾個人擠坐在一起。道路顛簸,幾個人暈車暈得實在難受,抱頭哭得稀里嘩啦。

劉小燕還記得當時宜春市文藝學校有兩個學生在劇團實習,趕上去鄉(xiāng)下演出,禁不住對她感嘆?!澳銈兒闷D辛啊!”可到了村里,跳下車,一路上的苦和累就被丟在了身后。幾個人抱著被子、提著桶和盆子去鄉(xiāng)親家借宿,經(jīng)常是一間大屋子里六七個人打地鋪。大家在地上鋪好稻草,放上被子,就算是安眠的窩了。

其實,那時劉小燕連跑龍?zhí)椎臋C會都沒有,只是在正戲開始前跳半小時歌舞。劇團招的那個班,在學習傳統(tǒng)戲曲之外,特別增加了歌舞、小品與主持方面的學習內(nèi)容,是當時的劇團團長周天兵從劇團的長遠發(fā)展考慮,結(jié)合當時市場需要添加的?,F(xiàn)在那撥學員還有一些業(yè)余時間在外擔任晚會或婚慶主持,在大大小小的舞臺上表演歌舞,就是當年打下的基礎(chǔ)。

2005年,劉小燕的工資是1500元,那時跑龍?zhí)椎囊粓鲅莩瞿?元至10元,如果沒演好,比如笑場、不記得臺詞的話,就得扣掉5元。2015年,劉小燕的工資,除去醫(yī)保、社保、住房公積金,拿到手上的是1900元。出外演出一次,主演拿70元,其他演員拿四五十元。劇團演員收入不高,所以劇團規(guī)定業(yè)余時間演員不能在外面自己私演采茶戲,但表演歌舞、小品,做婚慶主持可以,前提是不能影響劇團的演出。

2009年情況發(fā)生了變化。

網(wǎng)絡(luò)飛速普及,娛樂樣式增多,人們的業(yè)余生活有了更多可供選擇的內(nèi)容,更主要的一個原因,是政府提倡“送戲下鄉(xiāng)”,這一帶有福利性質(zhì)的舉措讓縣級劇團失去了原來一年三節(jié)天天有人請、特別跑火的局面。

剛開始下面的鄉(xiāng)鎮(zhèn)對這一政策還不了解,劇團的日子還好過,漸漸地各鄉(xiāng)鎮(zhèn)都知道了,有了政府買單、群眾看戲的福利,村鎮(zhèn)請正規(guī)劇團去演戲的場次銳減,來請的多半是沖著老演員的名氣。劇團一年的演出場次大幅縮減,人心便有些散亂。而這一政策,催生了不少業(yè)余劇團,各種緣由在后面詳述。

2009年,南昌縣采茶劇團又招收了30多名新學員。這批新學員進來,卻沒趕上劇團的好日子。直到2014年,劇團才出現(xiàn)轉(zhuǎn)機。新上任的縣文化局局長想做出點成績,做出口碑來,到縣采茶劇團調(diào)研。大家紛紛說出了壓抑很久的心聲:想去市里唱出自己的“聲音”!文化局長反復斟酌后,最終拍板:唱,而且要唱一場大戲!

天涼好唱戲。2014年秋天,南昌縣采茶劇團一派火熱景象,從市采茶劇團請來了沈臘根做導演,演員們抱緊團,密趕密地排練了一個月。與此同時。劇團和縣文化局也著手加緊宣傳攻勢,在八一公園等戲迷集中的地方,以小晚會的形式開了幾場預熱的新聞發(fā)布會,團里的資深演員都登臺亮了嗓子,勾出戲迷的癮蟲來,吊足他們的胃口。

在江西省話劇團的舞臺上。南昌縣采茶劇團來了一次漂亮的“亮相”——他們不是唱一場,而是足足唱了七天!

《方卿戲姑》《秦香蓮》《啞女告狀》《紅絲錯》《排環(huán)記》……個個都是傳統(tǒng)經(jīng)典劇目。演出公開售票,襞價15至30元,場場爆滿。每場演出完,都有戲迷給演員送化。

團里的年輕演員登過鄉(xiāng)村的土戲臺,登過縣城的小舞臺,如此標準正規(guī)大氣的舞臺還是第一次見識,如此專業(yè)的演出于他們也是平生第一次,這對他們的精神是莫大的一次提振。

七天的演出,讓南昌縣采茶劇團再一次進入了公眾的視線。唱響了自己的聲音。省里市里的專家也來觀看了演出,給予很高的評價。自此市里、縣里都對南昌縣采茶劇團予以重視,專門撥款讓劇團排演有“南昌四大記”之名的《南瓜記》,而且以后縣里但凡有大型演出,縣長都會強調(diào)“必須有采茶戲”。

名氣響了,劇團每年的演出穩(wěn)定在一百多場,集中于10月至次年的4月間。

2017年5月25日,我到南昌縣采茶劇團觀看新戲《打金枝》聯(lián)排。

《打金枝》是一部老戲,這次以青年演員為主,劇團想排成一出常演不衰的劇目。劉小燕扮演公主,她將公主平日的驕俏,被駙馬責罵后的驕橫,還有被母后教育后的羞愧、嬌憨,都表現(xiàn)了出來。在唱腔上,她也于近來狠下了些功夫,氣息和聲腔比《瘋癲尋子》排練時顯得飽滿、流暢許多。

這出戲的主要看點,在她和駙馬的沖突上。兩位年輕演員都表演得很到位。

2017年底,縣里扶持劇團“周周演”,第一場演的就是《打金枝》,贏得一片贊譽。

戲臺也如營盤,演員如流水,有人老去,就有人新生,因之戲曲舞臺才能繁花似錦,始終生機盎然,美艷如故。

“底子打好了,以后遇上什么戲都不怕”

2016年9月19日晴天,采訪鄭元昭

鄭元昭是南昌縣采茶劇團外聘的導演。這幾年一直缺少既有專業(yè)功底又有舞臺經(jīng)驗、能導能演的人才,無疑是南昌縣采茶劇團發(fā)展的一個瓶頸。每次需要排演大型劇目,或是準備重大賽事,他們都需要外請導演,有時從省贛劇團去請,若是那邊也有劇目在趕排,就很難請到。沒有好的導演,和沒有好的編劇寫出好的劇本一樣,于一個專業(yè)劇團來說,都是一份缺憾。

初見鄭元昭老師,是在南昌縣采茶劇團備賽江西省第二屆“湯顯祖戲劇獎·地方戲曲經(jīng)典傳統(tǒng)小戲折子戲大賽”,進行最后一次排練的時候。她擔任三個節(jié)目的導演,從整體編排到演員的唱念做打,都靠她來把關(guān)。最后排練邪天,三個節(jié)目的大致格局已定,就是摳一些細節(jié),連貫整個表演的氣韻,協(xié)調(diào)演員和樂師的細節(jié)配合,以盡量完善演出。

鄭元昭與魏小妹年齡相仿,是多年的閨蜜。她依然保持著苗條的身材,給演員做示范時,一舉手一投足都顯得十分規(guī)范。她曾在上饒地區(qū)文藝學校學了六年贛劇,是科班出身的戲曲演員。學校較為規(guī)范的一套訓練課程,讓她打下了扎實的基礎(chǔ)。

從20個世紀70年代始。鄭元昭在豐城地方劇團工作了14年,主要唱采茶戲。和很多經(jīng)歷過動亂年代的戲曲演員一樣,有過一段唱革命歌舞、話劇和樣板戲的經(jīng)歷?!都t燈記》《龍江頌》《智取威虎山》……那個年代幾乎全國各地的大小劇團都在排演這些劇目,甚至連一些普通人都能一字不錯地唱出劇中的一些唱段。但對于戲曲演員,這卻是備受限制的一個時期,想唱的戲不能唱。

古裝戲,鄭元昭演過《貍貓換太子》《女太子》《迫上梁山》《啞女告狀》……2011年,她和魏小妹老師心生一念,在朋友的幫助下自己印刷了一個紀念冊《歲月·愛》,書中收入了她出演過的部分劇目的照片,年代久遠的是黑白照,新近的是彩照。2009年,她在豐城地方劇團建團慶典上,表演了《雙玉蟬》。

20世紀80年代中期,她轉(zhuǎn)而做工會工作,負責抓群眾藝術(shù),每年她都會排一出戲,積累了一定的編導經(jīng)驗。豐城的戲曲界也面臨斷層的局面,一度招了20多個人,與江西省職業(yè)藝術(shù)學校聯(lián)合辦學。那些新招的學生對戲曲似懂非懂。有的只會唱幾首通俗歌曲,也沒法子讓他們一下子就喜歡上采茶戲,鄭元昭在教學時就想了很多法子。琢磨編排了身段組合訓練樂曲,將各種身段功夫組合起來,讓學員調(diào)動眼神、表情,調(diào)動身姿、手勢來表現(xiàn),再逐步加入扇子、水袖、長德劍、雙劍等,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有了音樂的調(diào)動,有了情感的融合,日常的基本功訓練就不耶么單調(diào)、枯燥了。

“底子打好了,以后他們就可以自己創(chuàng)新,遇上什么戲都不怕……”鄭元昭特別注重基本功的打底。這是一個演員能在舞臺上征服觀眾、揮灑自如的基礎(chǔ)。

身段功、毯子功、把子功……鄭元昭結(jié)合上海戲劇學院使用的教材《旦角身段教材》,再融入自己的舞臺經(jīng)驗、教學心得,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學課程。2009年,南昌縣采茶劇閉和省文藝學校聯(lián)合辦班,她又擔任老師,帶出了新的一批年輕戲曲演員?,F(xiàn)在,這批演員有的進入了省贛劇團,有的進了市、縣采茶劇團。

這次南昌縣采茶劇團準備參賽的三個節(jié)日,都是她做導演?!动偘d尋子》,她花費的心思最多,她故意避開了原來的錄像,在創(chuàng)新性和表現(xiàn)性上下力氣,吸納不同劇種的好東西,讓角也更加豐滿、立體。也讓演員有更大的表現(xiàn)空間。比如水袖功,在戲中就運用較多,人物一出場,水袖就是一個亮點,用以表現(xiàn)角色焦急的心情,在東張西望地尋找。后而,在表現(xiàn)角色瘋癲狀態(tài)時,也多處運用了水袖功,時松時緊,富于變化,與角色的情緒變化形成互映。

鄭元昭說,無論這輩子還仃沒有再登臺的機會。她都會和戲曲纏綿一輩子。在她為年輕演員演示的一招一式、一舉一動中,都蘊含了她對戲曲的理解和深情。

“過去鄉(xiāng)村的耳朵是被戲曲聲腔澆灌的”

2016年10月8日,晴天,

南昌縣采茶劇團,采訪李麗芳

初見李麗芳,是在一次市散文學會組縱的采風活動中,平時也愛寫點文章的她作為當?shù)刈髡叽韰⒓?。在開往景點的大巴上,不知是誰提議,讓她——南昌縣采茶劇團的演員給大家唱一段。我因曾去采茶劇團采訪過,頓時生出親切之感,巴掌拍得格外熱烈。她不推辭,走到前面拿起話筒,一亮嗓,那個脆亮。采風間歇,幾位女作者跟著她在空地上學起了水袖和身段。戲曲的魅惑,于女人似乎比男人更深切。

再見時,李麗芳在舞臺上忙碌,我坐在臺下觀摩。那是南昌縣采茶劇團為備戰(zhàn)“江西省第二屆湯顯祖戲劇獎·地方戲曲經(jīng)典傳統(tǒng)小戲折子戲大賽”,進行南昌賽區(qū)選拔賽前的最后一次排演。李麗芳表演的《梅香》唱段,是劇團的三個備選節(jié)目之一。

嗓子確實好!但因有丫劉小燕的唱段排演在前,李麗芳的身段、動作就顯出了不足。魏小妹老師邊看排演邊給我介紹,個子不高的演員須得穿有內(nèi)增高的鞋,圓場就會顯得不夠流暢輕盈,而一趟圓場走下來演員會覺得吃力。

這次參賽采取自由報名方式,團里的3個節(jié)日都是女演員擔綱。似乎在先期的排練中,劉小燕與黃水玲與導演鄭元昭配合得更為合拍、默契,而李麗芳總是在細節(jié)編排上有“自己的想法”,到后來這一段唱就成了,她自己琢磨的獨角戲,靠她一個人磨。但缺了導演的“另一雙眼睛”和頭腦,十多分鐘的戲到臨賽前的最后一次排演還是疙疙瘩瘩、時斷時續(xù),有些地方她的動作、身段還沒編排到位,而不得小停下來重新調(diào)整、琢磨。對于導演的意見,李麗芳似乎不肯全然聽從,最終的效果,她自己也覺還不滿意??蓵r間緊迫,之后還有黃水玲的《柳氏教子》需要排演,只能由李麗芳自己回去再琢磨了。

在幾天后的南昌賽區(qū)選拔賽上,李麗芳落選了。對于她來說,這足很多年來自己主動努力爭取的一次機會,但是沒能把握住。

選拔賽后的一天上午,我在她的辦公室采訪了她——

李麗芳記得很清楚,她到南昌縣采茶劇團那天是中秋節(jié)前夕,第二天團里發(fā)中秋月餅,她這個新進團員也有一份。那時二十剛出頭的她,早在縣里的各種文藝活動、比賽中拿過一些獎了。她愛唱戲,做教師的父親算得她的啟蒙老師,小時候常常沒進家門,就聽到了唱戲的聲音,不是父親在唱就是收音機里播放的,熟悉的咿咿呀呀腔調(diào)仿佛一根勾引的手指,讓她不由得加快腳步,雀躍著跑進家門。

村里住進了一批知青,其中叫安生的一位住在她家。知青們在公社搭的泥巴臺子上唱戲,五歲的李麗芳和一群孩子簇擁在臺下,聽得出神。過去鄉(xiāng)村的耳朵是被戲曲聲腔澆灌的,戲曲到哪兒都受歡迎,被村民們追捧。

第一次登臺,李麗芳才五歲,她和哥哥扮演《秦香蓮》中的春妹、冬哥,沒幾句臺詞,可臉蛋被描上油彩、小身子著上戲服的那種興奮感、眩暈感,卻是終身難忘。那臺戲是李麗芳的父親編導的,知青們是主角,以前他們只在黑白電視機上看過、在收音機上聽過這出戲,自己表演還是第一次,且是在公社的舞臺上。

從那以后,自學過幾場戲的父親兼任了業(yè)余劇團團長。他們唱采茶戲,也唱京劇樣板戲,后者是走過十年動亂年代的余韻。李麗芳愛跟在業(yè)余劇團后面跑,跑著跑著就會唱上那么幾段了。每逢農(nóng)歷二月十五日,李麗芳所在的南山村就熱鬧成了一處渦旋,村里準備了極其豐富的集體慶?;顒?,常規(guī)節(jié)目有唱戲、舞龍燈、舞采蓮船。才六歲大的李麗芳在傳統(tǒng)劇目《方卿戲姑》中扮演過表姐身邊的小丫環(huán)彩萍。那方舞臺已經(jīng)不同于村里的泥巴舞臺,小禮堂可以容納上千人,分有上下兩層,還有個小閣樓。唱大戲時,連閣樓上都擠滿了人。終于有一年,因聽戲的人太多,小閣樓的木板被踩垮了。

李麗芳天生有一副好嗓,在學校里她愛唱歌,唱《天女散化》,唱《枉凝眉》,唱“洪湖水浪打浪……”唱李谷一的民歌,唱蘇小明的歌,唱電視劇里的插曲,聽著《每周一歌》自己記下曲譜。回到家她就唱戲。那時父親著力培養(yǎng)兩個年輕女孩,一個唱青衣,一個唱花旦,李麗芳就在旁邊看,似乎沒有她不喜歡的戲,喜歡的自然而然就入了耳、進了心。采茶戲《方卿戲姑》里的翠娥,她也能唱了……1990年,在全縣百臺文藝會演中,李麗芳擔任主持。還自己編、創(chuàng)、演了《七仙女下幽蘭》,引來好評如潮。

李麗芳是考進劇團的。南昌縣采茶劇團競聘上崗的新團長——周天兵,上任后燒的第一把火就是招人。考試內(nèi)容是音樂理論、試唱(將一段簡譜唱出來)、即興表演(一個人扮演兩個角色),最后錄用了十四人??歼M班后,劇團請了省京劇團的兩位老師來教他們基本功,腰腿功夫首當其沖,每天壓腿、下腰,之前沒有這方面功底的李麗芳,直練得腿抽筋、腰生疼;學形體表演,文戲練水袖,武戲把子功。經(jīng)過半年的強化訓練,1995年11月李麗芳終于正式進入南昌縣采茶劇劇團,成為一名有編制的演員。

第一出戲她演《金蓮送茶》中的金蓮。1996年,在南昌市山茶花杯民間藝術(shù)調(diào)演中,她代表南昌縣參賽,憑《送茶》拿了一等獎。

采茶戲是“草根劇種”,適宜生存的土壤是廣大的鄉(xiāng)村,廣大的民間。那時劇團氣象一新。大家伙兒都肯出力,一年演出兩百多場,主要是在鄉(xiāng)下和周邊地區(qū)。演出的節(jié)目以傳統(tǒng)戲曲為主,但通常會在前面加演半小時綜藝歌舞節(jié)目。李麗芳扮花旦,《方卿戲姑》《金蓮送茶》《磨難記》《排環(huán)記》《合明鏡》……她都演過?,F(xiàn)代歌舞節(jié)目,她也演。有時候一天演出三場,還不在一個村,她和演員們常常是帶妝奔波在趕場的路上?;蚴窃谲嚿涎a妝、換裝。那時她剛轉(zhuǎn)正,每月拿300多元工資,而一次演出可以拿到十幾元補助(主要演員拿十五六元,普通演員拿十二三元)。

劇團組隊到廣東演出時,她也去了,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精彩。

在南方更加現(xiàn)代化的都市,歌舞節(jié)日似乎更受歡迎。劇團是與當?shù)氐拿耖g藝術(shù)團合作,現(xiàn)代歌舞占了節(jié)目單的大半江山。同樣是趕場奔波,加上身處異地睡眠質(zhì)量差,有時候李麗芳在車上盹著了,從一個演出點睡到下一個點。

好景并不長久。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期,眾多的藝術(shù)形式興起,歌舞廳不再時興,觀眾也不再滿足于傳統(tǒng)戲曲的慢節(jié)奏、溫吞吞的表演方式,熱辣勁爆的歌舞更能迅速點燃他們,但靠劇團的演員很難撐起整臺的歌舞節(jié)目,演出場次不斷地下滑……李麗芳又回到了家鄉(xiāng),看過了外面的世界,卻不是想象的那般精彩。她將心收縮起來,忙起了人生大事——生娃。

2001年,劇團又招收了一批新人,已是劇團老演員的李麗芳擔任班主任。30多個學員,有些在戲曲方面是零基礎(chǔ),一切都得從頭學起。同樣是高強度的培訓,然后新人們跟著劇團的老演員邊看邊學邊演邊磨。到2008年,劇團下鄉(xiāng)演出時,放眼看去,靠的就是這一批年輕演員了。

2009年,劇團又招了一批。這次新人們學習的時間是三年,劇團想培養(yǎng)一批功底扎實、日后可堪重任的接班人、傳承人。而這時,李麗芳卻不在劇團了,她辦理了停薪留職。

經(jīng)歷過劇團紅火時期的人,似乎比新人們更難接受劇團的衰頹現(xiàn)狀,演出場次銳減,僅靠菲薄的工資,生活上難以寬裕,而孩子慢慢大了,家里處處都要用錢。李麗芳想另找一條出路。

可最終,她還是回歸了劇團,說是出于對戲曲的熱愛也好,說是回歸初心也好,說是不舍也好……在外部環(huán)境越來越不利于戲曲生存發(fā)展的境況下,唱了多年的老戲曲人還是戒不掉這份“癮”,這“癮”已經(jīng)成為了她生命的一部分,與她融為了一體,再難剝離。

2010年3月,李麗芳回到劇團,正趕上江西省中青年戲曲會演,她投入到緊張的備賽中,可惜未能獲獎。

在劇團唱了20多年戲的李麗芳,說戲曲是有深厚底蘊的藝術(shù)種類,而不僅僅是有些人所認為的用以消遣的小曲小調(diào),只可惜時代的流變、社會的變遷讓屬于戲曲的“好時光”不再,于她的戲曲生涯,這是一份揮之不去的遺憾。

采訪中,她向我回憶起20世紀80年代看戲的景象,眉眼瞬間閃亮了。那時是在劇場里演出,不大的南昌縣城。卻有規(guī)模和形制都挺不錯的劇場,因為這里的入素來愛看戲,有看戲的傳統(tǒng)。那時的舞臺、道具都雅致有味,一點兒不馬虎、不潦草。戲曲在年幼的她眼里,也是雅致的,炫亮的,有種強烈而獨特的美。這美,將她吸引向了戲曲。

等到她如愿考進了劇團,在大劇場演出的機會卻沒那么多了,劇場讓位給了更加繽紛多彩的娛樂活動,而劇團多在各鄉(xiāng)鎮(zhèn)的劇院包場,或在鄉(xiāng)村的土戲臺上演出,小時看戲那種莊重乃至神圣的感覺,卻是再也找不回了。

但癮,已植根在她的身體里,再難拔除。

猜你喜歡
南昌縣小妹劇團
南昌縣關(guān)工委、縣法院合作共建的“君君”關(guān)愛之家正式揭牌成立
早稻迎豐收
我的“鼠小妹”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幼兒畫刊(2018年10期)2018-10-27 05:44:28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幼兒畫刊(2018年9期)2018-09-26 06:16:58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幼兒畫刊(2018年7期)2018-07-24 08:26:04
歡迎加入“藍狠狠小劇團”
幼兒畫刊(2017年12期)2018-01-03 06:52:22
狗小妹去采訪
當前影響農(nóng)村基層政權(quán)穩(wěn)定因素研究—以南昌縣為例
南昌縣審計精神
審計與理財(2015年6期)2015-07-13 02:24:30
临颍县| 滁州市| 阳朔县| 乡城县| 平和县| 嘉黎县| 霍林郭勒市| 西藏| 兴化市| 四会市| 黔西县| 察哈| 肇州县| 辉南县| 集安市| 永济市| 唐海县| 托克逊县| 肃宁县| 柘荣县| 土默特右旗| 荥阳市| 东乌珠穆沁旗| 景谷| 若尔盖县| 邻水| 宜丰县| 广宗县| 三门县| 南郑县| 金门县| 泸定县| 孟州市| 丽江市| 青河县| 沧州市| 尤溪县| 河南省| 闵行区| 抚宁县| 拉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