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珊 王思維
摘 要: 《世說新語》是魏晉時期的文言志人小說集,全書共3卷36門,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通過對《世說新語》中俗語的解釋,可以使讀者更加準確地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語法演變。本文以“阿諸”一詞為例,解釋其的產生、釋義等。
關鍵詞: 阿堵 世說新語 俗語 古漢語
《世說新語》是記載魏晉南北史時期名人軼事的志人筆記小說,全書內容豐富,共3卷36門,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思想、風俗等諸多方面。書中記載了由漢末到兩晉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士庶僧道各種人物的逸聞軼事,是研究魏晉時期社會狀況、思想源流、語法流變的重要資料。
魏晉時期政局的分裂統(tǒng)一、地域文化的保守創(chuàng)新,南北士人的合流分化,文言口語的影響滲透,從各個方面影響了魏晉文壇。最重要的是玄學的出現(xiàn)改變了文人心態(tài)、文學創(chuàng)作的內容,同樣也改變了時人對文學的基本看法。中國古代哲學史大師湯用彤先生在《魏晉玄學論稿》一文中寫道:“魏晉玄學之影響于文學者自可在于其文之內容充滿老莊之辭意,而實則行文即不用老莊,然其所據之原理固亦出于玄談。”[1]魏晉時期的多數(shù)文人都試圖通過“言外之意”的方式探求“本末有無之辨”?!妒勒f新語》一書,記錄了魏晉名士的軼事和玄學清談現(xiàn)象,都較為接近當時的口語,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語言面貌。魏晉作為漢語從上古走向中古的過渡時期,其語言具有承上啟下的特征。促使魏晉時期語法產生了一個重要變化:上古單音詞逐漸轉化為不同形式的雙音詞。由詞綴附加在詞根上構成雙音詞是途徑之一,詞綴“阿”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處于用法最廣泛的時期[2]。本文選取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在《世說新語》中記載“阿堵”一詞三例加以分析其含義,其例為:
殷中軍見佛經,云:“理亦應阿堵上。”(《文學第四》)
王夷甫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字。婦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規(guī)箴第十》)
顧長康畫人,或數(shù)年不點目精。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保ā肚伤嚨诙弧罚3]
一、“阿堵”之本義:這
“阿堵”一詞是南北朝時南方的俗語,具體含義當時并未給出準確的解釋。因襲宋人舊書,認為“阿堵”的基本含義和用法都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指示代詞“這”相似,而非后來所傳的“錢”為基本意思。
南宋學者朱翌《猗覺寮雜記》(下)條:
王衍見錢曰“阿堵物”。阿堵,如言“阿底”。衍口不言錢,故云。今人遂謂錢為阿堵,不知晉宋間人用“阿堵”語甚多,如:“傳神寫照在阿堵中”;殷中軍見佛經云“理應在阿堵上”;謝安云“何須壁后著阿堵軰”[4]。
朱翌認為“阿堵”的意思不是“錢”?!鞍⒍隆币辉~,到宋朝已不再流行,宋人筆記對于此詞的解釋實為揣測,而揣測的依據正是《世說新語》中的語例,如殷中軍見佛經,云:“理亦應阿堵上。”(《文學第四》)其意思是:中軍將軍殷浩看了佛經,說:玄理也應當在這里面。
至于為何殷浩認為“玄理盡在佛經中”,則是受到了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魏晉南北朝的三百多年間,皇權不振,加上外敵入侵,百姓生活艱苦,農民起義多次爆發(fā)。士大夫們在政治上屢受摧殘,為求明哲保身,多避談時政。士人精神無所寄托,便促使講求個人逍遙的道家哲學及出世的宗教思想隨之興起。東晉時期的士人們就把玄談的目光投向了佛經?!妒勒f新語》中記載的眾多故事真實反映了當時士人們的狀態(tài)。
“阿堵”一詞也是在這種社會狀態(tài)下產生的。對于“阿堵”原意為指示代詞“這”的觀點,南宋文人洪邁、王懋等都認同。
南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四“寧馨阿堵”條云:
“寧馨”、“阿堵”,晉宋間人語助耳。后人但見王衍指錢云:“舉阿堵物卻?!庇稚綕娧茉唬骸昂挝锢蠇嬌鷮庈皟海俊苯袼煲园⒍聻殄X,寧馨兒為佳兒,殊不然也。前輩詩“語言少味無阿堵,冰雪相看有此君”,又“家無阿堵物,門有寧馨兒”,其意亦如此[5]。
南宋學者王懋《野客叢書》卷八“阿堵此君”條亦云:
今人稱錢為阿堵,蓋祖王衍之言也。阿堵,晉人方言,猶言這個耳。王衍當時指錢而為是言,非真以錢為阿堵也。今直稱錢為何堵,不知阿堵果何物邪?且顧長康曰:“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敝x安曰:“明公何須壁間著阿堵輩?!币笾熊娫唬骸袄響诎⒍律稀!贝私匝园⒍拢M必錢邪?此與王子猷以竹為此君之意同,裴迪詩曰“竹君”者是也[6]。
據考證“堵”即“者”字,二字上古同音。到中古“堵”字讀音一分為二,一為“之也切”,章母馬韻;一音“當古切”,端母姥韻。因此,“阿堵”即“阿者”。又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呂叔湘《這那考源》均認為“者”為“這”的本字[1]。因此,“阿堵”的基本意思為“這”。《辭?!罚?979年版):“六朝人口語,猶言這、這個?!卑⒍?,指示形容詞或指示代名詞,即今語之“這、這個”。這一點余嘉錫、徐震堮等學者都認同。
二、“阿堵”之衍義:金錢
由洪邁的《容齋隨筆》等宋人筆記,我們還可得出這樣的結論:阿堵有“金錢”的衍生意義。而“阿堵”作為“金錢”的意義出現(xiàn),最早是在《世說新語·規(guī)箴》中:
王夷甫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字。婦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第十》)[3]
在晉武帝統(tǒng)一中國后,在一定時期安定的局面下,國內經濟有所發(fā)展。然而,所產生的財富卻斂聚到了少數(shù)人的手中,這急劇滋生了一大批大肆斂財,揮金如土的富豪們,如石崇、王戎、和峭等,上至皇帝,下至各級政府官員們,都巧立名目,搜刮錢財。據《晉律》載,凡死罪以下皆可以錢抵罪,縱使是死罪,也不過黃金二兩便可贖。連法律的威嚴都屈服于金錢的威勢,足可見當時社會之腐敗風氣。于是,這種現(xiàn)象引起了廣大人民與剛正知識分子們的強烈不滿,王夷甫崇尚玄理,正直不阿,常常憎恨他的妻子貪婪,口里不曾說過“錢”字。他妻子想試試(讓他說出這個字),叫婢女拿錢圍在床邊,使他不能走路。然而王夷甫早晨起床,看見錢阻礙自己不得下床走路,到底還是未喊出“錢”一字,而是大聲招呼婢女說:“舉卻阿堵物!”在本語境中,“阿堵”由“這,這個”引申為“金錢”,在此處阻礙王夷甫走路的“這個”指的便是“金錢”。
自此以后,人們就常常將“阿堵”作為“金錢”的意思使用。
明代擬話本小說集《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有“任是親兒女,還隨阿堵移”句,在此處,“阿堵”便是“金錢”的意思,全句含義為:兒女縱然親,但是還是隨著錢而變化。卷中老人家高愚溪將為官所得盡散與三個女兒,想年老之時在三家輪住頤養(yǎng)天年。初時三女競相巴結爭邀老夫住于自家,后老人不留個后路,把些老本錢多分與她們,錢財皆散盡,見無利可圖,便各自嫌棄不肯收留,討得人輕賤,幸遇侄兒憐愛將其留住家中孝如親父,老人這才頓悟:同枝本是一家親,才屬他門便路人。直待酒闌人散后,方知葉落必歸根。待他又得為官時一門生之報,掙得一派后運,那三女又紛紛來問安親熱,想再撈得好處,而此時的高愚溪卻已看透,正所謂:自從受了賣糖公公騙,至今不信口甜人。自是人情有假真,世俗之情隨著人的處境窮通而變冷變暖,人的面孔也隨著地位的高低而變熱變冷,真可見趨炎附勢的世態(tài)人情。
清代郁植《悲歌》中亦謂“吾曹意氣恥阿堵,揮斥黃金賤如土”。作者年過三十尚貧賤,也曾想過去洛陽經商,卻不愿為金錢所局限,視黃金如賤土,后又至邊疆從軍,終不得一官。田蘭芳在《皇清太學生信菴袁公(袁可立孫)墓志銘》中也寫道:“世重阿堵而君親不急,世賤詩書而君拾潑汁?!笔廊硕伎粗劐X財,以讀書為賤,而先生卻不講錢財,清高廉潔,不隨世俗的虛偽,清凈為學創(chuàng)作。由此可見,那時的他們大都已了然錢財乃為身外之物,世情的冷暖皆于此脫不了干系,而自身的孑然使他們不愿與此為伍窮盡一生,怪不得王夷甫連“金錢”二字都不愿說出口,“阿堵”便為他們所用了。
三、“阿堵”之專義:眼睛
《巧藝》是劉義慶《世說新語》的第二十一門,共有14則故事,記載了魏晉時期社會名士對于樓臺建筑、書法繪畫、彈棋騎射等精巧工藝的評論和欣賞。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文學和藝術的大發(fā)展時期。佛教藝術的傳入,從內容到形式給魏晉注入了新的血液。在建筑方面,相較于漢代的質樸,這一時期的風格更圓潤和成熟;在書法方面,各種哲學論思使得魏晉時期的書法理論與書法批評重筋骨、重神韻、重意象[7];在繪畫方面著名畫家如顧愷之、謝赫等,畫藝超群理論豐富,不再注意現(xiàn)實本身,開始探索新的領域。《世說新語》中有所記載,其中與著名繪畫大師顧愷之對繪畫評價的一則也使用了“阿堵”一詞:
顧長康畫人,或數(shù)年不點目精。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巧藝第二十一》)[3]
顧愷之是我國畫家兼理論家,唐代張彥遠所著《歷代名畫記》卷五“顧愷之”條載曰:
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上品上,晉陵無錫人。多才藝,尤工丹青。傳寫形勢,莫不妙絕。劉義慶《世說》云:謝安謂長康曰:“卿畫,自生人以來未有也。”[8]
《建康實錄》“太宗簡文皇帝”條有云:
謝赫論江左畫人,吳曹不興、晉顧長康、宋陸探微皆為上品,余皆中下品[9]。
東晉顧愷之提出的“傳神論”作為繪畫美學的重要范疇,思想滲透了歷代繪畫的發(fā)展?!皞魃裾摗笔鞘芮逭勑W、探討名理、人物品藻的影響所產生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理論?!皞魃裾摗敝饕轻槍θ宋锂嫸U發(fā)的,涉及形神關系,批判標準,創(chuàng)作方法的研討等諸多問題[10]。其主要藝術精神是傳神寫照,人類眼睛是傳達人物的內心活動及思想情感,最能夠體現(xiàn)出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畫人物首先應該把眼睛畫好。
結合“傳神論”的核心,由此推出《巧藝》所述:顧愷之認為四肢身體的美丑,本與神韻無關,但要想人像畫得傳神,關鍵在于眼睛。“阿堵”本意是“這”,這里與上文“點目”相聯(lián)系,專指“眼睛”?!皞魃駥懻眨诎⒍轮小奔蠢L畫的精髓在于眼睛。
《京師寺記》云:興寧中,瓦棺寺初置,僧眾設會,請朝賢鳴剎注疏。其時,士大夫莫有過十萬者。既至,長康直打剎注百萬。長康素貧,眾以為大言。后寺眾請勾疏,長康曰:“宜備一壁?!彼扉]戶往來一月余。日所畫維摩詰一軀。工畢,將欲點眸子,乃謂寺僧曰:“第一日觀者,請施十萬,第二日可五萬,第三日可任例責施?!奔伴_戶,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萬錢[11]。
《京師寺記》中“眸子”即“阿堵”,“阿堵”專指眼睛,其義獨特。
四、結語
《世說新語》中保存了大量俗語詞。對“阿堵”一詞的解釋選自不同時代的作品,包含了不同地域的語言成分,正如清代郝懿行《證俗文》卷六《阿堵》所云:
阿堵蓋當時方言,猶言阿筒者,筒而非專謂錢也。故《世說·巧藝篇》:“顧長康曰: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敝^眼也。《文學篇》:“殷中軍見佛經云:理應阿堵上?!薄堆帕科纷⒅^經也。謝安目衛(wèi)士謂:“明公何有壁間著阿堵輩?”謂兵也。
《千百年眼》將“阿堵”總結為:
“阿堵”一詞,一以為眼,一以為經,一以為兵士,豈可指定言之?“阿堵”自是當時諺語,如今所謂“此物”云耳。[12]
“阿堵”一詞隨著不同的語境有著不同的含義,但其本意便是“這,這個”。然而隨著朝代更迭,元朝之后,“阿堵”的語義漸少,只用作“金錢”、“眼睛”等意思。
《世說新語》的語言魯迅稱贊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13],在這本書中魏晉時期特有的俗語隨處可見,對這些俗語加以梳理和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魏晉時期的語言風貌。
參考文獻:
[1]楊明.關于魏晉哲學與文論關系的一些思考——讀湯用彤先生《魏晉玄學與文學理論》志疑[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4(5):51-58.
[2]劉玉屏.從《世說新語》看魏晉南北朝時期漢語語言的流變[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1.
[3]劉義慶.世說新語[M].北京:中華書局,2009:34-50,99-104,165-170.
[4]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1223-1239.
[5]洪邁.容齋隨筆[M].北京:中華書局,2005:50.
[6]王懋.野客叢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15.
[7]王爽.魏晉六朝玄學之風與書法批評理論[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5):190-192.
[8]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注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10-460.
[9]呂魯超.魏晉南北朝人物畫品評標準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
[10]田芳.簡議顧愷之傳神論與魏晉美學思想[J].歲月月刊,2012(2):28,34.
[11]瞿朝禎.魏晉南北朝畫論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1.
[12]張燧.千百年眼[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110.
[13]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