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珠
【摘 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備課中考慮學生學的屬性,融入學生的興趣元素,定會使課堂教學貼近學生,事半功倍。備課前“焦點訪談”,吸收學生的主體元素,有利于摸清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情,針對學生的個性需求展開教學活動。備課中“預先彩排”,汲取學生的創(chuàng)新元素,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的個性化和興趣融入其中,使教學設計的目的回歸到教學的實效性上來,真正使集體備課達成“備學生”與“備內(nèi)容”相融合,再通過學生評課這一環(huán)節(jié),為教師們不斷修改教案提供了方向性參考,促進了教材、教師、學生三者的對立統(tǒng)一,對教師備課提供全方位的改進思路。
【關鍵詞】
興趣元素 融合 現(xiàn)場直播
“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是教師設計教學的出發(fā)點”。目前通常采用的集體備課要求教師要互相交流,共同探討,分享成果,忽視了學生的個性需求、個體訴求,忽略了學生在教師備課中的參謀助手作用,使集體備課看上去像集思廣益,實際上卻是紙上談兵。假如在集體備課中把學生的能動因素融入,傾聽學生的訴求,以及他們的個性興趣入手,讓學生參與集體備課的“彩排”,定會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效果顯著。
一、備課前“焦點訪談”,吸收學生個性需求
高效課堂的標志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新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前要積極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找出學生在認知、情感、個性等方面的差異,有針對性化解或兼顧,教學設計的目的就會回歸到教學的實效性上來。
“焦點訪談”式的學情調(diào)查是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習慣、知識儲備情況與接受新知識能力進行初步地了解。具體做法是:首先組建一個來自不同層次學生的“智囊團”,作為教師備課的意見箱和信息庫。智囊團成員由各班級學生民主推薦。各成員應先對教師要講的新課進行資料收集,內(nèi)容預習,并發(fā)表自己對如何讓同學們喜歡上這節(jié)課的看法,和其他成員交流,做好記錄。
“焦點訪談”,才能了解和獲取到學生對教師教授新課的期待,減少教師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備課,結(jié)果卻是“對牛彈琴”的尷尬。訪談的目的是找到師生之間對于新知識接受的契合點,讓枯燥的教學情境中開出自由生動喜聞樂見的花朵。讓學生既獲取到新知識,又能主動地接受、理解和使用。再加上現(xiàn)代化的圖文、音像資料、背景簡介等多媒體融合,“現(xiàn)場直播”定會受益匪淺。
這是我在講《螳螂捕蟬》一文時采用“焦點訪談”的摘錄:
師:你們對寓言有哪些了解?
成員:寓言是通過小故事來說明道理的文章。
成員:故事都是假想的,寓意深刻。
師:螳螂、蟬、黃雀都見過嗎?
(有的成員說見過,但印象模糊;有的成員說沒見過,希望課堂上出示資料,了解有關知識。教師表示照辦。)
師: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
成員:當時的歷史背景。
成員:這個少年是誰,后來怎么樣了?
師:吳王準備攻打楚國,已經(jīng)下了死命令,不許勸阻,可實際上少年還是勸阻了,從勸阻中你看出少年是怎樣的人?
成員:勇敢。
成員:機智。
(沒注意到少年為主分憂、熱愛國家的品質(zhì)。)
師:學習這課有哪些難點、疑點?
成員: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現(xiàn)象?
成員:我們應該怎樣學習這位少年?
成員:讀寓言時應該注意些什么?
……
采用“焦點訪談”這種方式,既是備課形式的一種有益嘗試,也是教學創(chuàng)新的一種探索。由于教師在以往教學中會陷入一種定式,個別的還會采用一以貫之的備課教學方法,導致學生不喜歡,課堂實效性就差。另外,這種方式也讓高高在上的老師走下了“神壇”,和學生們有了更加親密的接觸。備課便成了師生教學相長的良好互動。
二、備課中“現(xiàn)場直播”,聽取學生的真知灼見
“為學生的需求和發(fā)展設計教學”是新課標所體現(xiàn)出的核心備課理念。這就要求我們,不可忽視學生在教師備課中的輔助性作用。什么樣的教授方式他們喜歡聽?除了課文的內(nèi)容他們還想了解什么?這就需要學生們自己說出來。老套的教學方式,生搬硬套的教學手段只會大跌眼鏡,讓他們“逃之夭夭”?!爸悄覉F”成員提出的合理化建議,教師立即吸收采用,經(jīng)過整理,便可“現(xiàn)場直播”。這種方式,往往把教師“我要教,你要學”“我認真教,你要學會”的硬性教與學的關系打破,向“你喜歡怎么學,我怎么教”的方式轉(zhuǎn)變。教師變得和藹可親,學生變得暢所欲言,使得備課真正接地氣,有新氣,滅火氣,如此學生就會積極配合教師上好這節(jié)課。 請看《最大的麥穗》集體備課的“現(xiàn)場直播”:
……
主備教師:學生默讀課文自學時,引導他們邊讀邊畫、寫批注。
成員:請老師和我們一起學,看我們畫的句子好不好,批注有沒有問題,我們還想隨時請教呢。
(老師們表態(tài)照辦,成員群響起掌聲。)
成員:有難度的句子我們可不可以放一放,留待小組中討論?(教師記錄)
主備教師:蘇格拉底的幾句話,要引導學生讀出略帶蒼老的意境。
成員:蒼老的聲音可不是我們女生的強項?(笑聲)
成員:你讀書時想象你爺爺教育你時的說話語氣就行了。
成員:聲音要低沉一些。
成員:類似的語句,老師應該多舉一些,訓練我們的朗讀能力。
成員:課堂上應該給我們提供有關機遇的名人名言,加強積累。
主備教師:弟子們悟出的道理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中的例子加以理解。
成員:到時候老師能不能先舉例打開我們的思路?
成員:我們不需要,生活中的例子多得是。
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蘇格拉底教育方式的獨特。
成員:首先要讓我們明白他上課方式與眾不同的用意。
成員:應抓住他的三句話來體會教育獨特。(教師記錄)
……
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抬高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可以讓課堂的氣氛變得活躍和溫馨,是課堂的實效性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試課后“今日說法”,鼓勵學生積極評價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很多老師都發(fā)現(xiàn):即使自己精心備課了,真正到課堂上,還是會出現(xiàn)不和諧的現(xiàn)象。為什么呢?因為教師備課時可能沒有摸清各學層的情況,不知道各同學層的學生的切入點融合點在哪里。有的學生聽完一節(jié)課興高采烈,有的默不作聲,還有的無動于衷、“一頭霧水”。因此“今日說法”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師生交流、提高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渠道。學生不說,教師不知道癥結(jié)在哪里;教師不改變教學方式,學生就會陷入聽課的無奈。“今日說法”要安排及時,既然是說,就要暢所欲言,“言者無罪”,讓學生把“心里話”說出來,并貫穿融合到教師的備課中去,真正把學生的評價、老師的改進、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展現(xiàn)出來,使課堂實效性的提升落到實處。
總之,學生的主體性不容忽視,這是我們所有教學活動的核心,離開了這個核心問題什么都無從談起?!伴]門造車”,難免會“南轅北轍”。另外,通過這樣的實踐,既可以拉近師生的距離,化解教學中的矛盾,又激活了學生參與教學的能動性,展現(xiàn)了學生評價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