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娟
[摘要] 目前對于胎教的研究形式多種多樣,而怎樣進行科學胎教沒有統(tǒng)一標準。不科學進行胎教可能對胎兒的生長發(fā)育造成危害。該文的目的是通過對胎教的分析,闡釋胎教誤區(qū),引導科學地進行胎教。
[關鍵詞] 胎教;胎教基礎;胎教誤區(qū);利弊
[中圖分類號] R7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3(a)-0181-02
Research on the Pros and Cons of Prenatal Education
CHEN Hui-juan
Institute of Nursing, Midwifery Research Room, Zhang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Zhangzhou, Fujian Province, 36300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various forms of research on prenatal education at present, and there is no uniform standard on how to conduct prenatal education. Unscientific prenatal education may cause harm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etu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ain prenatal errors through preanalysis and to guide scientific prenatal education.
[Key words] Prenatal education; Prenatal care; Antenatal train eror; The pros and cors
目前胎教的研究形式多種多樣,而怎樣進行科學胎教沒有標準。不科學進行胎教可能對胎兒的生長發(fā)育造成危害。該文的目的是闡釋胎教誤區(qū),引導科學地進行胎教。
1 胎教概述
中國古代胎教始于西周。胎教在古代是指孕婦必須遵守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而近現代,胎教是優(yōu)生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主要指孕婦自我調控身心的健康與歡愉,為胎兒提供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同時也指給生長到一定時期的胎兒以合適的刺激,通過這些刺激,促進胎兒的生長[1]。
2 胎教益處研究近況
2.1 胎教論文數據
目前國內外對胎教的研究越來越多。張先庚等通過數據庫檢索,結果顯示國外研究的相關論文從2003—2012年共計694篇,對胎教的研究呈上升趨勢,上升幅度達10% 左右。國內胎教論文也呈遞增趨勢。但從文章類型來看,屬于實驗研究型的文章很有限,大部分屬于科普型文章,另有少部分為經驗之談[2]。而研究的方向也主要集中在胎教的價值、方法、重要性及效果評價上。
2.2 胎教價值研究
至于胎教價值及作用如何的研究如何實現,從目前可以查閱得到的文獻中可以看出其主要基礎基本都是依賴于胎兒在宮內具備的各種感知覺。這個生物學基礎的體現早在1985年英國《婦產科學雜志》上就列舉過一些實驗論證了胎兒可以聽到母親的和母體外邊傳入子宮內的聲音,包括說話和音樂,以及胎兒有辨別不同聲音的能力、對聲和光均有反應的能力;另一個實驗“人工喉”在孕婦腹部發(fā)出聲音,可以傳入子宮內,引起胎兒驚嚇反應。也說明胎兒在宮內已具備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的發(fā)育。張先庚[2]從動物實驗結果證實“胎教”可顯著改善子代大鼠的生長發(fā)育,并揭示了其基因表達譜機制。同期,他在另一項研究中指出優(yōu)裕環(huán)境母鼠胎教可以增加子鼠的體質量、身長,從而促進子鼠的生長發(fā)育;母代的地震恐懼影響可以遺傳到子代,并降低體質量和身長,延緩子代的生長發(fā)育[4]。說明胎兒在宮內就具有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的發(fā)育并能有效發(fā)揮作用。這也為后期國內外學者對胎教的方法進行研究提供了依據也引發(fā)了大量學者對胎教各種方式進行深入的研究。
2.3 胎教方法研究
目前對胎教的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歌唱胎教、音樂胎教、對話胎教、自然胎教、情緒胎教、撫拍胎教、游戲胎教等這些方面。閆娟等[5]對住院的404名圍生期孕婦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以音樂胎教為主要胎教方式的占96.2%,其次是撫摸胎教和語言胎教,分別占87.7%、81.4%。說明孕婦選擇音樂胎教的方式還是比較普遍的。音樂胎教法不僅在國內已被廣泛使用,在國外使用率也比較高,如祝艷等[6]在文獻中也提到澳大利亞堪培拉的產科大夫曾讓35 名孕婦,每天按時來醫(yī)院欣賞音樂,胎兒出生后,個個體格健壯。10 年后有27名兒童獲音樂獎,4名兒童舞蹈演員,其他人成績均為良好,無一人有不良行為。
2.4 音樂胎教研究
而專家們?yōu)楹螌σ魳诽ソ痰难芯颗d趣這么高,音樂在胎教中能發(fā)揮什么作用呢?王樹越[7]提出音樂旋律產生的聲波刺激,可提高生物體內酶的活性,調節(jié)血流量和振奮神經細胞,還能使胃的蠕動變得規(guī)律,唾液和胰島素增多,促進新陳代謝,使母體的抗病能力增強。還能較好地改善和加強大腦皮層及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使得母體與胎兒的生理節(jié)奏產生共鳴,進而影響胎兒全身各器官功能。劉衍斌等[8]對260例從23周起,主要是以撫摸及音樂刺激胎兒聽覺器官的神經功能。在胎兒覺醒有胎動時每2 d進行綜合胎教1 次, 15 min/次。利用四維彩超觀察結果發(fā)現胎教后臍帶胎盤血流灌注增加而阻力減低。主動脈血流速度、心輸出量及大腦組織血流供應均增加。這從影像學上證實了音樂胎教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胎教過程中胎兒體內確實存在微妙的變化。
2.5 音樂胎教不科學性研究
正因為音樂刺激會令胎兒產生一定效應。很多學者一直對胎教持有積極的看法也做了不少相關的研究來證實自己的言論。然而他們的言論并不能說服有的研究者。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也越來越多學者經過研究提出胎教對胎兒幾乎沒有直接的積極作用,相反,現在的胎教可能會對胎兒產生傷害。周梅梅[9]提出從胎兒醫(yī)學的理論來說,聽覺上內耳在妊娠15周或20周的時期就已經完成。聲音傳到子宮,100~2 000 Hz范圍內的這個聲音是基本上不失真的,超過2 000 Hz和80 dB有損胎兒聽力神經,能使胎兒聽覺敏感性降低。若聲音再大就稱之為噪音,會發(fā)生痙攣性的胎動。國外也有研究認為,進行音樂胎教過的新生兒其聽覺閾值較其他新生兒明顯降低。聽覺閾值降低,也就是說胎兒更容易聽見聲音。這種降低是好是壞? 胎兒閾值的降低,往往讓胎兒更容易受外界聲音的干擾,從而讓胎兒更容易煩躁和不適,胎動的次數也就容易增加[10]。
3 新式胎教的不科學性研究
從臨床醫(yī)學角度來說,可以認為各種所謂胎教方式其實就是外界刺激的總稱,胎兒在宮內存在各種感官,是他能接受刺激的原因,也是大部分學者研究胎教的依據。然而嚴梅福教授[11]從胎兒各種能力發(fā)育時期對新式胎教能否提高人口素質提出質疑。他提出五大方面論據對新式胎教有悖于胎兒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論證:①胎兒不具備思維和理解能力;②胎兒不具備語言能力;③胎兒不具備情感;④智力胎教背離了兒童心理與大腦發(fā)展的“關鍵期”;⑤智力胎教不符合胎兒記憶發(fā)展規(guī)律。從這五大方面引經據典進行科學闡述新式胎教的不科學性。那么是不是有必要這么急于求成地進行胎教讓胎兒出生后就能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呢?
但很多學者認為胎兒能接受刺激就是能接受教育并能被激發(fā)各種智育的發(fā)展,而盲目在這個方向不斷開拓市場。例如胎教音樂的研發(fā)、胎教軟件的設計、胎教書籍的上市等是不是偏頗了胎教的本意了呢。在新時代下,從優(yōu)生優(yōu)育的角度應該倡導科學合理的胎教模式,而不是盲從盲信。周梅梅[9]提出從音樂的角度在沒有儀器的幫助下,人很難通過聽力辨別音量。在B超及胎心電子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發(fā)現比較優(yōu)美舒緩的節(jié)奏,胎兒肢體是舒展的,沒有一些特別痙攣性的胎動。播放迪斯科、架子鼓之類的音樂時,胎兒會在宮內出現痙攣性的抖動。這也從側面說明在胎教的“度”對胎兒的發(fā)育是至關重要的。
4 結語
胎教應該在科學合理的條件下,以自然不做作的“母教式胎教”為主。不要太過于強調對本身胎兒的教育,也不要徒勞地做對胎兒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所謂教育。在今后的胎教之路應該怎樣發(fā)展下去應該值得思考。
[參考文獻]
[1] 石波,施雯慧.早期自然流產與環(huán)境因素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11,19(6):73-76.
[2] 張先庚,劉琴,梁清芳,等.胎教的研究及展望[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4,41(5):835-836.
[3] Zhang XG,Zhang H,Tan R,et al.Mechanism of earthquake simulation as a prenatal stressor retarding rat offspring developmentand Chinese medicine correcting the retardation :hormonesand gene-expression alteration[J].Evid Based ComplementAlternat Med,2012:670362 .
[4] 張先庚,張輝,劉琴,等.優(yōu)裕環(huán)境胎教與地震恐懼胎損的SD大鼠母子兩代行為遺傳學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2, 39(7):1403-1405.
[5] 閆娟,鄒雪平,鄧永平,等.南充市區(qū)孕婦胎教知信行的調查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5,22(1):74-76.
[6] 祝艷,羅秀珍.啟蒙話胎教[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 17(23):3710-3712.
[7] 王樹越,賈更,李析蒨.音樂對胎教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1(12):151.
[8] 劉衍斌,李迎春,黃玉蓮,等.四維彩色多普勒超聲評價胎教對胎兒血流動力學及行為評分的影響[J]現代儀器與醫(yī)療,2013,19(4):18-20.
[9] 周梅梅.音樂胎教的疑惑與問難[J].考試周刊,2011(1):239-240.
[10] 徐隆紹.胎教音樂—寶寶聽力的殺手[J].家庭育兒,2003(9):43.
[11] 嚴梅福.質疑新式胎教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科學性[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29(3):1-7.
(收稿日期:201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