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菊嵐
【摘要】文言文在部編教材中的比重增加了,中考和高考占的分值也比較高。基于此,初中文言文高效教學的研究顯得更加必要和
緊迫。筆者結合自己的教研實踐,對當前文言文教學進行分析研究,以期構建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高效課堂,實現(xiàn)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高效性。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高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從當前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看,文言文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費時費力且效果不盡如師生之意。針對此現(xiàn)狀,筆者結合自己的教研實踐,對當前文言文教學進行分析研究,以期構建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高效課堂,實現(xiàn)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高效性。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地位和價值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地位
1. 部編教材初中古詩文選篇125篇,約占所有選篇的52.5%,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jīng)》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2.文言文閱讀理解考核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有增無減,基本都占總分的百分之十幾。
3.初中文言文教學為高中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貴州畢節(jié)市中考,近五年考課內文言文閱讀,導向是初中教學要以課內閱讀為主,為高中學習和高考課外文言文打好基礎。
(二)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價值
1.繼承和弘揚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文言文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它內容廣博,它記載著中華民族的輝煌成就,它記載著古人偉大的哲思,它記錄著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它記錄著原始淳樸的民俗禮儀,它還記載著令人贊嘆不已的民間藝術……
2.塑造人格,提升人文素養(yǎng)
人文素養(yǎng)是初中生最缺失的語文素養(yǎng),它主要由人文知識與技能、人文能力與方法、人文精神與品質等三個方面構成。其中人文精神與品質在人文素養(yǎng)三要素中占核心地位,直接決定著人文素養(yǎng)的方向。學習文言文,了解古代文化,接受思想熏陶,提升文化品位,學習愛國、勤學等精神,鍛煉堅韌的毅力,能夠完善學生人格,真正實現(xiàn)德才兼?zhèn)涞挠四繕恕?/p>
二、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現(xiàn)狀
1.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現(xiàn)狀
(1)學生文言文基礎薄弱
初中生雖然在小學階段已經(jīng)接觸了古詩詞和淺顯的文言文,如《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千字文》《孝經(jīng)》《大學》《中庸》《論語》等文言經(jīng)典著作中淺顯篇目,但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小學升初中不考文言文閱讀,至多考古詩默寫),很多的學校并未將理想的要求落實到實際的常規(guī)教學當中,從知識儲備這個角度出發(fā),初中生學習文言文幾乎是從零開始,基礎相當薄弱。
(2)學生學習文言文缺乏主動性
根據(jù)調研和訪談,發(fā)現(xiàn)學生多數(shù)都是被動學習文言文,在一個班級里,主動預習文言文的學生不超過三分之一。大部分學生都是等教師上文言文時才打開書本去讀。同時多數(shù)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有畏難情緒,因此有順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
2.教師教學文言文的現(xiàn)狀
(1)教學目標功利化
長期以來,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功利性的教學思想,即考試考什么就教什么。中考文言文閱讀一般是12分,其中解釋加點的詞2分,翻譯句子6分,閱讀理解4分。閱讀理解相對句子翻譯來說容易得多??荚囍攸c考字詞句的翻譯,教師就在課堂上不遺余力地一字一句地幫學生解釋每個字每句話的意思;考試不重點考查或不考查的內容,比如詞、句的語言美鑒賞,即使學生感興趣或有疑惑,老師往往會主觀臆斷。有老師這樣概述:“學習文言文,翻譯才是硬道理?!?/p>
(2)教學方法簡單機械
長期以來,由于受考試要求和教學成績評定要求的影響,文言文教學的重點都放在疏通字詞上。大多數(shù)教師的文言文教學步驟基本是這樣的:介紹寫作背景及作者——朗讀課文——翻譯課文——分析課文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鑒賞語言和寫作手法。每篇文章,不管什么體例、什么題材、什么風格,幾乎雷打不動地按照這幾個步驟,流水線般地機械完成每個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學聽說讀寫的基本任務沒有得到落實,學生素養(yǎng)沒有提高。
3.文言文教學低效的總體現(xiàn)狀
首先,從應試教育的角度看,文言文的閱讀理解得分低。在某市中考語文考試的試題中,文言文閱讀理解的分值是17分,整個縣學生的文言文閱讀理解得分平均為9.89分,得分率為該題總分的58%。其次,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未得到全面提升。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大多數(shù)是機械地背文中字詞句的意思,并未真正通過文言文的學習達到培養(yǎng)語感、掌握方法、形成自學能力、陶冶情操、樹立正確價值觀的目的。第三,師生不重視文言文教學。學生因為畏難采取逃避方式,教師急功近利,把精力和時間放在其他內容的教學上面。
(二)原因分析
1.文言文歷史悠久,與學生現(xiàn)代生活有距離
文言文歷史悠久,與學生生活的時代有很大的距離,文言文的用法也與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多的差異,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常常找不著方向,摸不著頭腦。而且文言現(xiàn)象繁多,文言特殊句式復雜。加上所表達的思想深奧和具有時代性,學生要“古為今用”需要一定的閱歷和啟發(fā)。
2.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的目標不清楚
筆者每次在上文言文閱讀課之初,都會問學生相同的一個問 題:“為什么要學習文言文?”超過一半的學生的回答是一致的,他們認為文言文的學習是因為語文書上有文言文,考試也要考文言文,學好文言文,可以提高語文的成績。
3.教師底蘊不足,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部編本教材中傳統(tǒng)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古詩文增加了。這對于語文教師來講,難度加大了。很多老師文言文基本功不夠,導致教學照本宣科,教參怎樣寫就怎樣講,不敢越雷池半步,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提高文言文教學效果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
1.教師要做一個善學者,提高理論素養(yǎng)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在《給教師的建議》中疾呼:“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取決于此?!庇纱丝梢?,讀書,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理念、教學素養(yǎng)和教學模式。語文教師,首先要做一個善學者,只有通過讀書,才能更明晰自己的語文教育思想,才能樹立更為正確的教學理念,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2.教師要豐富自身的古文化知識
一位知識淵博的教師,會更容易讓學生掌握更豐富的知識,會更容易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學習的快樂。教師要想實現(xiàn)文言文教學的高效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單單靠幾本教參書在課堂上打拼是遠遠不夠的。
3.創(chuàng)新文言文教學方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第17條指出: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教師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這條教育法規(guī)鼓勵教師要勤于教學研究,通過教學研究,解決在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所以,勤于研究,合理繼承優(yōu)秀成果,勇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是語文教師解決文言文教學低效性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實現(xiàn)文言文教學的高效性
語文大師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養(yǎng)成好習慣?!薄傲晳T養(yǎng)成越多,那個人的能力越強。我們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要養(yǎng)成種種的習慣?!彼?,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文言文教學高效性的重要途徑。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預習的好習慣
預習,是教學過程的第一步,也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學生通過預習,不但對課文有整體的感知,而且找出了文言文中不理解的詞和句,這樣在教學中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更有針對性。 所以,預習的好壞,預習的多少,直接關系著教學效率的高與低。
2.培養(yǎng)學生勤于積累的好習慣
語文的學習重在積累,文言文的學習更是如此。每學完一篇文言文,學生應主動歸納積累選文中的重點詞句,比如通假字、古今異義字、成語、常見虛詞和判斷句、倒裝句,將其意思和用法抄在筆記本上,以便隨時翻閱復習。在此基礎上,多閱讀課外文言文,將課內積累的知識遷移到課外閱讀中加以運用,實現(xiàn)觸類旁通的學習效果。同時我們提倡完成課程標準中要求背誦的文言篇目,有道是學習文言文最好的辦法和最蠢的辦法是背誦。背誦文言課文是最好的積累,語感的培養(yǎng)和文言現(xiàn)象的識別都能得到解決。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好習慣
筆者認為學習文言文的最終目的是“古為今用”。因此,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要自覺把從文言文中領悟到的知識、思想、態(tài)度、價值觀與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用優(yōu)秀的思想、態(tài)度、價值觀指導并作用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使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更高效、更愉悅。只要學生走進文言文,善于思考,融入生活,用思考在文言文與生活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文言文“古為我用”學習價值,才能更有動力去學習文言文,才能更有利于實現(xiàn)文言文教學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6.
[2]葉圣陶.養(yǎng)成習慣,就是教育[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16.
[3]朱紹禹.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 社,200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