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笛
【摘要】李華平老師在教授《老王》的兩堂課中緊扣文本“轉(zhuǎn)向內(nèi)”,緊抓“關(guān)鍵”抓“癥候”,用最少的“教”使學生最大程度
地“學”,充分使教學價值最大化。特別是對于《老王》這一篇解讀價值極大,卻被人教“爛”了的文本,李老師用其獨特的方式,為我們展示了語文教學的“正道”之法。
【關(guān)鍵詞】教學;關(guān)鍵;癥候;老王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緊扣文本,“轉(zhuǎn)向內(nèi)”
語文教學的任務(wù)除了與其他學科共當其任的文化、道德、生命、審美的責任之外,還有獨當?shù)娜蝿?wù),那就是“教學生正確理解和熟練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責任。而在這一任務(wù)的指導(dǎo)下,教師應(yīng)該明確,學生如果不能正確理解語言文字,那么何談運用?李老師兩次教學的最大相同之處就是緊扣文本,從文字語言的解讀入手,去把握本文的情感。
李老師在兩堂課上分別抓住了兩句關(guān)鍵句,一句是“我常坐老王的車,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著閑話”,另一句是“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全文圍繞這兩句展開,李老師也將課堂重點放在對對兩句的賞析之中,以此來輻射對全文的理解或遷移一種閱讀方法。在教學中,李老師用:
這是一篇 (題材)
這是一篇 (內(nèi)容+題材)
這是一篇 (內(nèi)容+主旨+題材)
去感知課文,即使這堂課的重點在于教授學生一種文體閱讀的方法,李老師依舊沒有去文本談方法,而是就文本談方法。在整節(jié)課上,李老師引導(dǎo)學生緊抓“他蹬,我坐”“閑話”的“反常規(guī)”理解,把楊絳當時內(nèi)心深處僅視老王為“雇傭關(guān)系”的情感給“扣”了出來,只要這層關(guān)系出來,那么之后“我”對“我”把老王當熟人,老王把“我”當親人的“愧怍”之情就好理解了。其匠心可見一斑。
在另外一堂課上,李老師抓住“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一句,引導(dǎo)學生就“幸運”與“不幸”的相對性進行理解,更顯結(jié)合文本的特點。李老師在未解讀之前,問同學們對于“愧怍”的理解,動用日常生活的體驗來解讀此詞,當然,這固然也是一種很好的語文學習方法,運用自身體驗與感知去理解詞語含義。但隨著李老師的層層發(fā)問:
“老王生活沒有著落,是‘我造成的嗎?那“我”為什么也要愧怍?”“老王沒有親人,是‘我造成的嗎?不是!那為什么‘我要愧怍?”“老王是單干戶,沒有組織,是‘我造成的嗎?不是!那為什么‘我愧怍?”
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再對“愧怍”二字進行思考,加深自己在未解讀前對“愧怍”的定義,即簡單地理解為“理虧,做了虧心事而后悔”,正確的理解應(yīng)該緊扣文本,理解文中“幸運”與“不幸”的相對性,從而體悟“愧怍”中作者“直逼自己的靈魂,表達‘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以拔除心中的那根刺”。
二、緊握“關(guān)鍵”,抓“癥候”
李老師的兩堂課,一堂握“關(guān)鍵”,一堂抓“癥候”,都以一句關(guān)鍵句入手,一點以貫之,其教學思想與教學思路盡在課堂教學中。關(guān)鍵句一句在文章第一段,一句在末尾,這兩句“關(guān)鍵”的簡直在全文起“關(guān)鍵”作用。一句開篇點明在楊絳心中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一句總結(jié)全文情感,可見李老師的眼光獨到。作為一堂課的關(guān)鍵點,其解讀更要到位。受李老師的教導(dǎo),我讀過《十位名師教〈老王〉》,書里記錄了在全國都享譽的十位名師的教學實錄。其中不乏老師對最后一句關(guān)鍵句進行輻射全文的解讀,但未有一位如李老師上課時一般,去比較“幸運”與“不幸”的相對性。教師們把大量教學時間放在單純地找“殘疾”“生活不幸”“無親人”“無組織”上,而其實這些并非源于“我”,真正的相對性是來自情感的不對稱性。
在看完教學實錄后,對“癥候”感興趣的我立馬查閱了李老師的相關(guān)論文,發(fā)現(xiàn)李老師就“癥候”專門寫了一篇叫《癥候——破譯文本的密碼》的文章,給我們傳送了一種新的文本解讀的模式。藍棣之老師說寫得不好的文章是“無病呻吟”,那么好的文章就是“有病呻吟”,既然“有病”,那就一定有“反?!钡摹鞍Y候”特點。李老師以這堂課為例,生動地講解了這種解讀方法,這不僅讓在場的學生大有裨益,也讓作為學習者的我們?nèi)玢宕猴L。
李老師的這兩節(jié)課用兩個“緊抓”,讓我們看到一個高效的、生動的、符合語文教學規(guī)律且符合學情的課堂,讓我們懂得了如何把語文課上成語文課。他的“癥候”解讀法不僅給學生上了一堂課,也給我們上了一堂課,其精雕細琢的匠人之心可見一斑。而學生如果在這樣的一次又一次的高效課堂中養(yǎng)成自己的語文習慣,掌握語文方法,形成語文思維,如何會不喜歡語文?語文也就不會成為被忽視的學科。而老師如果有李老師這樣的匠人之心,也會“四兩”撥“千斤”,最終明白“教是為了不教”的道理,使語文走上真正的“正道”!
參考文獻
[1]李海林.一堂課應(yīng)該有一個教學指向[J].中學語文教學,2009 (11).
[2]李華平.文本教學解讀的價值取向[J].教育科學論壇,2013(1).
[3]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15.
[4]李華平.語文教學中“教”的學理審視[J].課程·教材·教法,2015(4).
[5]李華平.癥候:破譯文本的密碼——文本解讀中的“癥候解讀法”[J].語文教學通訊,2015(1).
[6]李華平.“幸運”與“不幸”的相對性——《老王》教學解讀[J].語文建設(shè),2015(31).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