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 要:針對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愛麗絲小學開設的“沉浸式”對外漢語項目,探討漢語閱讀教材編寫中融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基本原則?;诤M鉂h語教學實踐以及美國小學生的學習特征和學習方式,漢語閱讀教材編寫可遵循工具性、趣味性和比較性三原則,以促進美國小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提高漢語水平,提高漢語項目教學效果。
關鍵詞:“沉浸式”對外漢語項目;中國傳統(tǒng)文化;漢語閱讀教材;愛麗絲小學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4437(2018)02-0048-03
英國著名語言學家Lyons認為,各個民族不同的文化結構導致各民族語言在表現形式上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差異。既然文化差異可以造成語言差異,引導學生認識不同民族文化模式的共性與個性,自然成為辨別語言差異,進而掌握語言的一把金鑰匙 [1]。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沉淀下來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具有穩(wěn)定形態(tài)的中國文化。幾千年來一直影響著華夏兒女的言行舉止,并作為一種內聚力推動著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和進步 [2]。在當前國際局勢紛繁復雜、價值觀日趨多元的形勢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為尋求世界不同文明間的友好相處提供了方法。
2005年,在世界漢語大會上,教育部部長周濟指出,我們加強傳播漢語的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溝通、交流,增進友誼,使中國更好地融入大家庭,同時,也是為了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創(chuàng)造人類語言文化絢麗多彩,交相輝映的美好世界[3]。
隨著國際交流和跨文化交往的日益頻繁,對外漢語項目越來越多地承載著信息傳播和文化傳播的使命?!俺两健睂ν鉂h語項目自身的特點使該漢語項目在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方面具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在對外漢語教材編寫中融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將有利于提高項目內學生的漢語水平,增強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效果。
一、多元文化語境中的“沉浸式”對外漢語項目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愛麗絲國際語言學校實行多元文化教育理念,除以英語為授課語言的班級之外,還有小學生“沉浸式”西班牙語、法語和漢語項目。這些“沉浸式”外語教學項目,在日常教學模式中,不使用母語即英語進行教學,而是用第二語言作為教學用語進行外語的強化訓練。所以,學校不僅僅傳授以英語為中心的文化價值觀,還把教授多元文化的體驗和價值觀視為日常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
愛麗絲小學“沉浸式”對外漢語項目是為了實現讓美國小學生自然習得漢語這一教學目標,在沉浸式雙語教學模式理論指導下開展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漢語班三年級是“沉浸式”對外漢語項目的最高年級,日常教學中除英語課、選修課和體育課由英語老師授課外,其他課程比如數學、社會、科學都用漢語進行教學,此外還有漢語閱讀和漢語寫作。
二、漢語閱讀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教材是外語教學中的最基本要素,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和學生學習的中心內容。 Hutchinson和Waters設計的教材評估一覽表中列出了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成本五個主要方面 [4]。教材內容編寫要與特定的教學目標相結合,選擇恰當的語言材料和語言教學方法,根據學習者特征和學習方式等因素,對語言材料的編排順序和方式進行控制。因此,束定芳提出外語類教材編寫的五大基本原則:系統(tǒng)原則、交際原則、認知原則、文化原則和情感原則[5]。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意義建構的過程。學習者將自己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和頭腦中原有的認知結構聯系起來,將進入感官的信息進行加工,經歷獲得新知識、改造舊知識和對自己的認識進行檢查的心理活動過程,從而形成或重建自己的認知結構[6]。上述五大原則特別是文化原則,是編寫對外漢語閱讀教材的一個重要的指導原則。每一種語言都與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對應,反映了特定人類的社會文化生活。編寫教材時應融入漢語的背景文化知識,以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主線。
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融入閱讀教材的編寫原則
基于外語類教材編寫的文化原則,“沉浸式”漢語閱讀材料編寫以及語言知識點的練習,可以遵循工具性、趣味性和比較性三個小原則,選擇典型的代表中國文化的各種題材和風格的文章段落,從易到難,循序漸進。
(一)工具性原則
愛麗絲小學“沉浸式”對外漢語教學項目中,漢語和英語兩種教學語言分配比例為8:2,主要運用漢語作為教學工具,開展日常教學活動,旨在使選擇該項目接受教育的學生掌握相應的漢語聽說讀寫能力,同時實現全州數學、社會和科學三門課程教學目標。
“沉浸式”對外漢語項目的教學理念是以漢語作為學習其他課程的語言教學工具。因此,對外漢語閱讀教材編寫不能脫離其他課程教學,既要結合漢語教學目標,還需要盡可能兼顧學生正在學習的其他課程教學目標,和其他課程教材內容相輔相成,融會貫通。
比如漢語閱讀教材與數學的融合。路州三年級數學教學大綱要求學習乘法,上課前全體數學老師去學區(qū)分期參加教學培訓,教學方法繁雜。路州數學教材上沒有我們的乘法口訣,如果把我們的乘法口訣翻譯成英語,會因語言表達不同導致口訣變長,背誦比較艱難。但對三年級“沉浸式”對外漢語項目的學生而言,則沒有這樣的語言理解和漢語口語障礙。他們已經熟記從1到100的漢語計數方法。乘法九九歌直接編寫進三年級漢語閱讀教材,一方面可以介紹我國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的乘法九九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三年級漢語項目學生對乘法的學習興趣。
(二)有趣性原則
小學生和成人語言學習特點截然不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閱讀教材不能為了閱讀而閱讀,貫徹有趣性原則,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語言材料中學習語言。
我國古代二十四節(jié)氣是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二十四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jié)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周而復始。二十四節(jié)氣始于我國先秦時期,在漢代確立下來,是用于指導農業(yè)生產的指南針,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結晶。2016年,二十四節(jié)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jié)氣還被稱作“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體現中國燦爛的優(yōu)秀文化。
二十四節(jié)氣歌朗朗上口,編進閱讀教材,輔之以《春曉》和《清明》的詩句以及精美的插圖,可以激發(fā)美國小學生們對中國文化和語言文字的喜愛和欣賞,并且配合了路州三年級科學教材中第六單元一年有四季的課程內容 [7]。這樣的教材把文化知識和語言知識合二為一,既能夠吸引學生興趣,又能使小學生在誦讀中增長中國文化知識,接受中國文化的熏陶。
(三)比較性原則
比較法是跨文化語言交際教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手段,通過對比能發(fā)現中英兩種語言結構和文化的異同。如美國的主要行政區(qū)域劃分是州[3],中國的主要行政區(qū)域劃分是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這部分閱讀材料可以配合拼圖,通過涂色來反復操練,中國各行政區(qū)域的名字就被學生們記住了。在運用比較性原則編寫漢語閱讀教材時,要考慮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能力以及漢語言能力,不能過于復雜和深奧。
總之,編寫對外漢語閱讀教材要根據“沉浸式”語言項目特點,運用工具性原則與其他課程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依據課程教學目標,運用比較性原則,選擇具有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語言材料做對比;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征和學習方式,運用趣味性原則對閱讀材料的編排原則和內容進行控制。高質量的對外漢語閱讀教材必將提高“沉浸式”漢語項目課程教學質量,從而促進項目內其他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Lyons.J.Language,Meaning and Context[M].Glasgow:Fontana/Collins,1981.
[2]趙國付,張亞峰.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域中的孟二冬精神研究[J].宿州學院學報,2011,26(6):1-3.
[3]郭驕陽.漢語教師志愿者手冊[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0:5.
[4]Hutchinson,T,Waters,A.Performance and CompeTence in ESP[J].Applied Linguistics,1981,2(1):46-59.
[5]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162-164.
[6]趙宏博.對外漢語文化教材編寫思路初探[J].語言文字應用,2005(9):69-71.
[7]Science: A Closer Look[M].Louisiana:Macmillan/ McGraw-Hill: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