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玉
【摘要】《平凡的世界》是中國著名作家路遙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是基于“文革”后期以及改革開放初期的社會歷史背景。該部作品贏得了讀者的一致好評,并于2015年改編成電視劇一度熱播。故事的兩大主角,即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相對真實、形象而又不失趣味幽默地展現(xiàn)出了四十年前的中國社會與各階層人物形象。準確地說,作者路遙將自身的精神情感,尤其是那個時代的社會文化背景與普通百姓的內心世界,通過主人公孫少安及其他關聯(lián)角色,完美地呈現(xiàn)和表露了出來。但凡欣賞過本部作品或者觀看過《平凡的世界》電視劇的人,或多或少會體會到平凡世界下的平凡人物,包括今天的你我他,皆是如此。對于這些情感的描述,路遙非常巧妙的手法,將人物的生活、心理、情感呈現(xiàn)出來,讓觀眾看到了平凡人物的酸甜苦辣和悲歡離合,這是社會發(fā)展的無奈,也是我們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追求,通過努力、奮斗與絕望斗爭到底。
【關鍵詞】《平凡的世界》;孫少安;精神世界;生活追求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一、《平凡的世界》與作者路遙
《平凡的世界》最早于1986年出版,并在1991年獲得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項。單從該作品本身內容上來評價,可以理解為,是對平凡人物一種愛的表達,對平凡人物的愛,以及來自平凡人物自身的愛。準確地說,我們都是平凡人物,再平凡不過的平凡世界的一份子。故事中的主人公,即“讀書人”孫少安。相信有不少讀者也曾看過改編的電視劇,不僅是孫少安兄弟,實際上每個角色人物都存有自己的夢想,并且他們均各自代表同時期乃至當代社會發(fā)展下的各階層民眾。
如上,品讀和欣賞該作品,給人最直接、最感觸的一部分體驗,就是人性的善與美,是來自本不該出現(xiàn)卻出現(xiàn)的時代下的生活觀。人物的生活觀受到歷史的洗禮、受到時代的摧殘,但又表現(xiàn)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即不屈的動力和奮斗精神。就好比當代社會,任何人都想過上好日子,而故事中四十年前的陜北人民,恰恰一直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一種生活。
作者路遙本人也是生活在那個時代,故事的起點時間,作者路遙也不過僅是二十多歲的年輕小伙子,或許主人公孫少安就是作者路遙心目中的形象,同時也表露出了自己當時的無奈,但也看到了歷史發(fā)展的軌跡,以及社會進步、美好生活追求的愿景??傊?,作者路遙通過這樣一部作品,讓我們很多很多的人重新看到也體會到了平凡世界下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之處。我們不抱怨生活,大家各自有各自的選擇,但不要安于現(xiàn)狀。十年歷程、十年艱辛,讓這群平凡的陜北人民通過自己的抗爭,超越生活的苦難與無奈。
二、平凡的世界里有著無數(shù)的平凡人物及其精神世界
上文中簡單了解了作者路遙,路遙的一生同樣離不開苦難,但苦難也造就了路遙。所以,路遙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與精神情感,通過孫少安這樣一種形象,比較風趣地表現(xiàn)了出來。有句話說得好,平凡的世界造就了無數(shù)個平凡的人,而每個平凡的人都有著不一樣的平凡世界。
回到本作品中來,“這不是宿命,而是無法超越客觀條件。在這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者實現(xiàn)?!睙o論是我們的勞動還是愛情,無論是生活挫折還是追求,無論是遭遇痛苦的事和歡樂的事,無論是生活與社會的矛盾沖突,這些看似平凡實則再普通不過的人生,讓我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豐富。準確地說,改變精神觀念與世界認知,是為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但同時又顯得有些與周圍世界不搭調。然而,生活沒有絕對如意,全憑個人的感受。
縱觀作品故事的時代背景,在故事的起點,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陜北大地以及整個中華大地,已經解放了二十多年。然而,在這片黃土地上,絕大部分的農民依然無法解決基本的溫飽與吃穿問題,生活上多是不如意。如果按照我們現(xiàn)代人的視角來看,那么當時的社會肯定混亂不堪。實際上并非如此,在故事中我們都看到了,以主人公孫少安為代表的各類形形色色的陜北農民,面對不幸,面對社會生活的不如意,大家并沒有悲觀失望,也是立足客觀實際,不斷地探索與尋求新的發(fā)展和努力方向,以一種寬大的胸懷去面對和接納生活的不如意。繼續(xù)來看我們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安6歲開始,便跟著父親上山砍柴??梢哉f,孫少安此時并不是代表自己,側面反映了陜北千千萬萬個兒童的生活困境。我們可以單獨站立在孫少安的視角來解讀,在大家看來,孫少安是讀書的好苗子,但他作為貧困家庭的長子,需要承擔起家庭,因為此刻他快要成為了家庭的頂梁柱。為此,他不得不放棄學業(yè)。難能可貴的是,孫少安沒有和父親大吵大鬧,當然,實際上很多家庭皆是如此,早已成為了習慣。表面上是來自生活的摧殘,實則并非如此,因為大家別無選擇,只能盡量往好的方向去發(fā)展。不過,孫少安表現(xiàn)與大多數(shù)人不同,他要求父親給他最后一次“機會”,這個機會就是要證明自己。的確,孫少安考上了,錄取通知書就是證明他實力的依據(jù)。可是,錄取通知書就是另一個現(xiàn)實,并敗給了現(xiàn)實。至此,孫少安成了一個兢兢業(yè)業(yè)的陜北農民。
三、主人公孫少安形象深度解析
如上所述,已經成為地地道道陜北農民的孫少安,面對這樣的人生道路,他的態(tài)度并不是悲觀,而是警示、提醒著自己要有勇氣,引起未來的世界只會越來越好,而自己可以立足實際,但不能安于現(xiàn)狀。在“讀書人”孫少安看來,人這一生始終都不是固定不變的,任何美好的歡樂的生活,都是靠人拼搏而來。所以,作者用這樣一句語言描述了孫少安,“瘋狂而又貪婪地干一天的活”。作者路遙本人給出的解釋,瘋狂是指孫少安在生活上的重擔,不得以而為之;貪婪則是指孫少安為未來生活抱有強烈的希望。所以,孫少安愿意付出努力換取回報。
首先,在這個平凡世界里,孫少安在后期已然發(fā)展成為了“精神斗士”。相信很多人都會給出這樣一種評價,孫少安是一個不安于現(xiàn)狀、崇尚自由、追求理想的知識農民形象,在很多情形下,他被稱之為“讀書人”。他自強自尊自卑。對于這一點,在這里暫不多加贅述,從作品中對孫少安上學時期生活方面的描述,可以很好而又直觀地看出。其他,孫少安對生活上的愿景,他堅定、他堅強,面對困境,他并不像其他部分孩子那樣,不抱怨家庭,感激父親帶給自己學習知識的一切機會。再者,孫少安有情有義且有才。關于孫少安的“情、義、才”,想必無需多言,但凡品讀過該書或者觀看過電視劇版的觀眾,均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幫助兄弟姐妹,無怨無悔。與郝紅梅之間惺惺相惜,但最終拒絕了留在縣城獲取“良好”發(fā)展、過上優(yōu)越生活的機會,他回到了女朋友身邊。雖然他沒有上過大學,但從未停止過讀書。因為在他看來,或許很多時間下只有在書中的世界才能感受到自己想要的世界,并讓自己的眼界更加開闊。
總體概況,在孫少安的精神世界體系下,蘊含著三大濃厚思想意識:其一,來自對階層社會的不滿思想。眾所周知,本作品講述的是20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即“文革”后期到改革開放初期。雖然陜北地區(qū)比較貧困,但已然開啟了改革發(fā)展之路。更重要的是,路遙通過孫少安這樣一個角色,迎合了當時的歷史基調。實際上,孫少安的精神世界就是路遙的直觀表達,即特定時代下農村革新發(fā)展。其二,樸素的貧農階級意識。孫少安很清楚自己是一位地道的農民,這一點與故事中孫少安的姐夫形成鮮明對比。此外,孫少安從十八歲開始,便成為了雙水村的一隊隊長。結合當時的社會時代背景能夠看出,孫少安骨子里認定自己就是一個農民,是一個安分守己的農民。當上大學的夢想破滅后,孫少安便致力于發(fā)展農村事業(yè),帶領村民們脫貧致富,期待盡快過上好日子。從頭至尾,孫少安的行為做事始終都是圍繞著這一思想,并推動劇情發(fā)展。其三,唯美的愛情觀。正如前文所述,在面對愛情的時候,孫少安給人的感覺非常立體、有維度,舉止言行之間帶著厚重的鄉(xiāng)土氣息。同時,又渴望著自由的戀愛。他與青梅竹馬的她相親相愛。故事的尾段,當孫少安面臨人生抉擇的時候,或許對于其他大多數(shù)人看來,大概率會選擇留在縣城發(fā)展。然而,恰恰是基于階層意識,孫少安始終都認清著自己。這不是自卑,也不算懦弱,而是自尊自重的表現(xiàn),是作為一名農民安分守己的表現(xiàn)。并且孫少安有文化、有思想,然而,在愛情面前,在平凡的精神世界面前,我們都不一樣,但各有追求。孫少安愛情的唯美或許會顯得蒼白無力,但也是迫于時代的無奈和歲月的掙扎。
綜上,在《平凡的世界》作品中,孫少安顯然成為了精神的代表,更直接一點來表達,孫少安的精神世界就是時代精神的代表,也是作者路遙所期許的一種精神世界。它代表著先進,期許著未來社會的發(fā)展與歷史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柳穎,陳瑩.評析《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安形象塑造[J].山花,2014(14):135-136.
[2]黃平.從“勞動”到“奮斗”——“勵志型”讀法、改革文學與《平凡的世界》[J].文藝爭鳴,2010(5):48-55.
[3]王正.農民愛情敘事中的文化情緣——論《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J].浙江社會科學,2010(6):93-97.
[4]張靜.《平凡的世界》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以孫少安和田潤葉為例[J].大眾文藝,2015(21):20.
[5]郝慶軍,邵燕君,何吉賢,等.《平凡的世界》:歷史與現(xiàn)實[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5(5):51-59.
[6]任桂娟.淺析《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孫少安的形象內涵[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27(8):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