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魯迅作為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界的領軍人物,以其醒世、驚世、警世的力量創(chuàng)作了許多發(fā)人深省的優(yōu)秀作品,如《彷徨》《野草》《華蓋集》等。同時,魯迅也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舊體詩歌。其詩歌作品中所展示出的俠骨與柔情,很好地為我們呈現(xiàn)出了魯迅先生多方面的人格魅力,尤其是以往容易被人們所忽視的方面。
【關鍵詞】魯迅;古體詩;柔情
【中圖分類號】G634.3 【文獻標識碼】A
一直以來,魯迅作為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所留給世人的印象是睿智的、犀利的、有鋒芒的,像一個冷面?zhèn)b客,手中之劍“斬石如棉,其鋒不挫,刺人殺狗,骨骼盡解”,將天下不平之事盡付于文章,冷眼雞蟲之牲畜,傲視眾丑于無物。但天下英雄皆有情,歷史的正面是豪情,而翻過來,在歷史的背面,我們亦可看到柔情。自古以來莫不如此,如項羽、韓信等。
魯迅也不例外,這一點從其古體詩中就能略窺一二。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可血骨肉身終有老去朽壞的一天,當我們像白居易一樣得了白內障看什么都“花非花霧非霧”揉著一層雜質的時候,內心的澄澈與真情還能準確地用眼睛傳達嗎?所以這句話應該改成“詩是心靈的窗戶”。魯迅大概也應是贊同的,他在作于1933年的一首小詩《題吶喊》之中就寫道:“積毀可銷骨,空留紙上聲?!?/p>
一人之詩,足以見一人之心,魯迅的古體詩除了貫穿他一貫的俠骨風格以外,也體現(xiàn)出豐厚的人情味,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在崇高、公眾、革命、激進等標簽的籠罩之下,我們也應看到魯迅所具有的柔情。
詩歌大致可分以下幾種:
一、情懷悲憫
魯迅在19歲(1900年)時所寫的《別諸弟三首》中就透露出些許感時傷懷的意味,同年的《蓮蓬人》“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已初步展現(xiàn)其高標脫俗的飄逸之姿,富有文人氣質與情懷。
其《惜花四律》(選二):
其二
細雨輕寒二月時,不緣紅豆始相思。墮裀印屐增惆悵,插竹編籬好護持。慰我素心香襲袖,撩人藍尾酒盈卮。奈何無奈春風至,深院荼縻已滿枝。
其四
繁英繞甸競呈妍,葉底閑看蛺蝶眠。室外獨留滋卉地,年來幸得養(yǎng)花天。文禽共惜春將去,秀野忻逢紅欲然。戲仿唐宮護佳種,金鈴輕綰赤闌邊。
這四首詩情致繽紛,心曲糾結,沒有激昂,沒有鋒芒畢露,而感傷時事的哀情孕育其中。全詩縈繞著一種淡淡的惆悵,春天來去何迅,滿地落花狼藉,魯迅將眼前的蕭條景象與當時紛亂的世事聯(lián)系起來,字里行間流露出憂國憂民之感。“室外獨留滋卉地,年來幸得養(yǎng)花天”,在惆悵哀傷之中又蘊含了自適聊慰之情。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堅守高潔品德的意志都由詩境得以體現(xiàn),充滿靈魂的張力,而靈魂一旦浪跡起來,整個天下都盡在懷中。魯迅喜歡唾罵世事,這正是因為他一副悲憫世事的情懷。人說莊子眼極冷,心腸極熱,其實把這話拿來評價魯迅也十分恰當。
又如1935年寫下的《亥年殘秋偶作》:
曾經(jīng)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塵海蒼茫沈百感,金風蕭瑟走千官。老歸大澤菰蒲盡,夢墜空云齒發(fā)寒。竦聽荒雞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闌干。
讀罷此詩,一位為時事所牽念,踽踽獨行,苦悶自遣的老者形象躍然于眼前。許壽裳對此詩的評價甚為中肯,他在《魯迅舊體詩集跋》中說道:“此詩哀民生之憔悴,狀心事之浩茫,感慨百端,俯視一切,棲身無地,苦斗益堅,于悲涼孤寂中,寓熹微之希望焉。”
“竦聽荒雞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闌干”,再堅強的戰(zhàn)士也會有疲憊的一天,也需要一個溫暖的心靈港灣讓自己能憩息片刻。魯迅不僅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戚諷叱罵,不僅有“揭示病苦,引起療救”的警世力量,也有他自己的曲腸孤膽,長夜繁霜。
二、鹡鸰情深
作于1901年的《別諸弟三首·辛丑二月》及其題下的小注也充分體現(xiàn)了魯迅柔情的一面。
《別諸弟三首·辛丑二月》:
其一
謀生無奈日奔馳,有弟偏教各別離。最是令人凄絕處,孤檠長夜雨來時。
其二
還家未久又離家,日暮新愁分外加。夾道萬株楊柳樹,望中都化斷腸花。
其三
從來一別又經(jīng)年,萬里長風送客船。我有一言應記?。何恼碌檬Р挥商?。
這三首詩完全是人之常情的深重體現(xiàn),無關戰(zhàn)斗。語言樸素自然,沒有華麗的雕飾和渲染,兄弟歡聚之樂,離別索寞之苦如狀目前,不禁讓人感覺到他們之間的兄弟之情就是這樣的真實質樸。詩下注曰:“嗟乎!登樓隕涕,英雄未必忘家;執(zhí)手消魂,兄弟竟居異地!深秋明月,照游子而更明;寒夜怨笳,遇羈人而增怨。此情此景,蓋未有不悄然以悲者矣!”
魯迅有生命崢嶸的銳角,但也有春水般微波氤氳的輕潤,“細雨輕寒二月時,不緣紅豆始相思”,輕輕的一句話,簡單的幾個字,足以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之效。在手足面前,他就是一位可親可念的兄長,沒有其他。
三、情牽友人
魯迅為友人而寫的詩作尤多,在憤慨世事的同時展現(xiàn)的更多的是與友人之間的惺惺相惜。如《無題》(1931年):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這首詩是為悼念左聯(lián)五烈士而作,歌哭世情之憤,痛失友人之傷,感時傷事之哀縱橫交織于詩中,他不是鋼鐵鑄成永無淚水的戰(zhàn)士,而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澳阋詾橐驗樗?,冷峻,毒舌,高大,他就沒有柔情沒有愛么?你想錯了,他的柔情和咱們一樣,他的愛也和咱們完全一樣”。
又如寫于1933年的《悼楊銓》: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郭沫若曾說:“魯迅先生無心作詩,偶有所作,每臻絕唱,或則犀角燭怪,或則肝膽照人。”這首詩即是肝膽照人,讀來滿滿都是關懷痛切,人情味很濃。魯迅將其凌亂悲戚的才華毫不猶豫地落墨于友人身上,其所傳達的情感也是一目了然,毫無矜持做作。魯迅贈日本友人所寫的“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二句更是“心既浩大,又能勇敢”,一點都不冷。
四、憐子情真
魯迅愛子這件事,大概是因為《答客誚》這首小詩而廣為流傳。
《答客誚》: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魯迅作此詩的目的是要回應那些譏諷他有愛子之心的人,但這首詩在駁斥宵小的同時也表達出了他對孩子無私的關愛和盡心的照顧。為魯迅晚年看病的日本醫(yī)生須藤五百三曾說:“遇到海嬰發(fā)熱或下痢的時候,先生常常親自給他檢查體溫,敷解熱藥和吩咐他注意飲食等事?!薄蹲纺铘斞浮芬晃睦镌腥绱嗽u語:“魯迅先生是一個以筆為刀而不知所畏懼的人物。”這是一個片面且臉譜化的評價,魯迅當然有所畏懼,他怕兄弟生離,怕?lián)从阉绖e,并且像天底下的每一位父親一樣,怕自己的孩子不能健康成長。
自從毛主席一聲令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睉摮蔀槲覀兊淖毅懀?961年10月8日《人民日報》),使得魯迅先生的辛辣革命戰(zhàn)斗者形象幾乎長久地定格于我們心中,就如王熙鳳的五辣俱全深印在我們腦海里一樣。然而,魯迅是真實存在的、活生生的人,他的形象居然和虛構出的人物一樣臉譜化的存在于世人心中,這實在不太妥當。
其實,“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眱删湓娛潜幻飨瘑为毮昧顺鰜淼模蹲猿啊啡姳憩F(xiàn)出的既不是服務奉獻精神,也不是激進戰(zhàn)斗色彩,它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感情與中國古代文士的傳統(tǒng)是一脈相承的。古時文人做官碰了壁或者趕上世道不好,就容易萌生出山林隱居之念,而真去隱居他們又不能完全甘心,總還有一腔熱血、一襟豪情和一顆救世之心希望能多少有些作為,但錙塵又難以長留,所以,古代文人總會像陶淵明年輕時一樣,在隱與仕之間搖擺不定,矛盾橫生,于是只好借助于寫詩來勸慰自己。魯迅的這首《自嘲》即是如此。既然塵世污濁不堪,那不如就“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罷了。這是對世事失望之后的一種自嘲,是對自己的一種暫時性的勸慰,展現(xiàn)出的是苦悶而又自相對立的心理狀態(tài)痕跡,無關革命戰(zhàn)斗,更不是干枯冷面殺手。
“風波一浩蕩,花樹便蕭森”,多么具有人性浩然領悟與滄桑洗練的力度,這種慨然之氣,未必時時關乎革命。
魯迅先生是偉人,但更是一個俠骨與柔情兼具的實實在在的人。研讀他的古體詩作,在領略其文字風采,思想浩波的同時,對于我們進一步了解魯迅先生的人格魅力也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林語堂.魯迅之死[M].林語堂文選.
[2]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3]須藤五百三.醫(yī)學者所見的魯迅先生[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7.
[4]史沫特萊.追念魯迅[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崔光慧(1992-),女,山東濟寧,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