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春 楚秀麗
紅豆樹,別名鄂西紅豆,又名花梨木,為豆科紅豆樹屬常綠或半落葉喬木,國家二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紅豆樹木材優(yōu)良,是類似國家標準5屬8類33種紅木樹種之一,也是分布最北、最耐寒的紅木類珍貴闊葉用材樹種之一,其自然分布于浙、閩、贛、蘇、鄂、湘、陜、川、渝、黔等?。ㄊ校<t豆樹木材堅實硬重,結構細密,不經油漆卻形同墨玉,舉世聞名的龍泉寶劍的劍鞘就是用它的心材加工而成,在市場上早已是高價難求。紅豆樹以其鮮紅艷麗的種子和質地優(yōu)良的木材著稱于世,具有極高的材用、景觀和森林文化價值,樹干通直高大,樹冠呈傘形,濃蔭覆地,樹姿優(yōu)雅清秀,花、果、種子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浙江龍泉因寶劍而聞名,寶劍因紅豆樹而增輝,因此龍泉將紅豆樹列為市樹來發(fā)展。龍泉八都和錦溪有兩個天然居群已得到有效保護。紅豆樹也是浙江優(yōu)先發(fā)展的珍貴樹種之一。
紅豆樹開花結實年齡遲且不穩(wěn)定,一般在35年左右才開花結實,大小年明顯,結實大年過后一般需3—5年才再次開花結果,其種子還極易遭鳥食、鼠食和蟲蛀危害,種皮干燥后不易吸水,自然繁衍能力和傳播擴散能力都較差。長期以來,紅豆樹因其種子來源少,人工林發(fā)展極其緩慢。使用種子苗造林,植株個體間生長分化大,且其秋梢易受凍害從而出現分叉干現象,嚴重影響紅豆樹人工林培育的成效。紅豆樹資源稀缺,繁育困難,急需加強其資源保育、無性擴繁、種苗和林分的精細化培育。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yè)研究所與龍泉市林業(yè)科學院長期合作,取得了多項紅豆樹研究成果,為紅豆樹高效培育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加強紅豆樹天然資源的保護,維持其遺傳多樣性,為其資源開發(fā)利用提供前提。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yè)研究所選擇了浙江、福建和湖北現存較大的6個紅豆樹天然居群進行研究,發(fā)現與中國其他瀕危樹種比較,紅豆樹天然居群仍然維持較高的遺傳多樣性,但來自較大居群的遺傳多樣性更高。分析認為,過度采伐、獲得種子困難、種子發(fā)芽和傳播困難等是造成紅豆樹天然居群數量減少并形成片段化,進而導致其瀕危的主要原因。加強對較大天然居群的原地保育,同時加強對現有優(yōu)良種質資源的收集和異地保存是保護紅豆樹的重要策略。目前,亞林所已在紅豆樹各分布區(qū)收集優(yōu)樹資源154份,并在龍泉得到有效保存。
精細化培育優(yōu)質的大規(guī)格容器苗,是大力發(fā)展紅豆樹的基礎。研究表明,用1年生紅豆樹大田苗或容器苗造林,其造林成效差,撫育成本高,且容易遭野兔啃食危害,需采用2—3年生容器大苗造林。在解決了1年生輕基質容器苗培育技術的基礎上,提出了紅豆樹通直高干容器大苗培育模式,采用適中規(guī)格無紡布容器,選用優(yōu)質1年生大田苗或容器苗及時換袋,使用以泥炭、谷殼、黃心土為主,樹皮和鋸木糠為輔的育苗基質,適量加載緩釋肥并適時追肥,要求苗木分級和適當稀植擺放,及時除萌抹芽和綁縛,通過這些精細化培育技術,培育出的紅豆樹大規(guī)格容器苗干形通直,苗高在80厘米以上。
選擇良好的立地及優(yōu)化的培育模式是培育紅豆樹珍貴用材資源的關鍵。紅豆樹偏愛中性略酸質土壤,喜光,對肥水條件要求較高,造林時宜選擇土壤pH值在4.5—7.5之間、土層深厚肥沃、水分充足的立地,如南方宜選擇長山坡中下部、排水良好的山洼及四旁等地。其造林模式可分為山地等造林和四旁種植兩種栽種模式。山地等造林宜營建小塊狀的純林,或采用與松杉及其他闊葉樹種混交造林,混交時紅豆樹與伴生樹種的混交比例宜為3∶1,因其競爭力不如杉木等,要及時對杉木等伴生樹種間伐利用。四旁為村旁、宅旁、路旁和水旁,多用于環(huán)境綠化,一般四旁地立地條件較好,便于施肥和修枝等管理,有利于村莊綠化美化和環(huán)境整治,因而造林效果較好。
加強精細化經營是實現紅豆樹珍貴用材林高效培育的根本。珍貴樹種紅豆樹人工林需加強撫育,造林后第1—3年,每年撫育3次,分別于4—5月、6—7月和9—10月各撫育1次,4—5月以全面鋤草和劈除雜灌木為主,6—7月全面鋤草和培土,9—10月全面鋤草結合擴穴培土,培土高度為5—10厘米。造林后第4—5年,每年進行2次撫育,于6—7月和9—10月各撫育1次,進行全面鋤草和培土,直至林分郁閉。造林后每年的4—5月,結合撫育進行1次修剪,剪除基部萌條、主干分枝和上部競爭枝芽,保留中上部正常營養(yǎng)枝,樹干修枝高度至4米以上,以培育樹干基部4—6米段通直圓滿的高等級干材。修枝后紅豆樹的高徑生長量明顯增加,主干通直度也得以顯著提高。紅豆樹栽植后應及時插桿綁縛,可選高度300厘米左右的竹竿等距離植株,在10厘米處深插、綁縛,自下而上每年綁縛3次,可分別結合4—5月、6—7月和9—10月的撫育進行。造林后第2年和第3年的4—5月,結合幼林撫育每株溝施或穴施復合肥0.05—0.1千克,結合中齡林間伐每株溝施或穴施復合肥0.1—0.15千克。對于被病、蟲、機械損傷等破壞主干的植株,宜截干促萌重新定干。培育期間需加強對蟲害病害的防治,如危害葉片的角斑病、食葉害蟲、蝸牛、蝗蟲和蚜蟲。
適時間伐,適當延長培育周期,是培育高心材率紅豆樹大徑材的主要途徑。研究發(fā)現,紅豆樹心材半徑與胸徑呈顯著線性關系,心材面積與胸徑呈顯著冪函數關系,且均為正相關。因此,通過適宜的措施促進其徑生長可以提高心材比例。及時伐除伴生樹種及生長不正常的被壓木、彎曲木的同時,可對其人工林進行適時間伐,以促進紅豆樹速生豐產、優(yōu)質干材形成及心材比例提高。8—10年生時可進行第1次間伐,每畝保留70—85株。15—20年生時進行第2次間伐,每畝保留60—70株。每畝最終保留密度可在50—60株。紅豆樹木材基本密度中等,平均每平方米0.54克,較少受立地和林齡的影響,且呈現出從髓心向外呈逐漸增加的趨勢, 第35 輪后趨于平緩或下降,其徑向均勻性相對較高。因此,培育紅豆樹大徑材并適當延長培育周期對其材性影響不大。
紅豆樹培育中還存在較多問題,很多技術難關尚未攻克。建議在有效保育紅豆樹天然資源的基礎上,加強其全分布區(qū)的資源收集、優(yōu)良種質評價及適生耐寒種質選育,加強采穗(根)圃營建及扦插和組培技術研究,推進苗木規(guī)?;庇盁o性擴繁,開展心材形成機理及影響因子研究,提出促進速生、優(yōu)質干材和心材形成的精細化培育技術,最終達到高效保育和產業(yè)化開發(fā)珍稀瀕危紅豆樹資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