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扎特是古典時期乃至歐洲音樂史上最為杰出的作曲家之一。莫扎特的音樂成就涉及鋼琴曲、奏鳴曲、交響曲、協(xié)奏曲、安魂曲、藝術(shù)歌曲、歌劇等諸多風格。在歌劇的創(chuàng)作中將女高音詠嘆調(diào)作為主要表現(xiàn)人物特征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創(chuàng)作手段,賦予歌劇中不同角色的女高音性格特點和藝術(shù)形象。在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女高音伯爵夫人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在時代背景和封建專治的雙重壓迫下莫扎特將人物塑造發(fā)揮到極致,更好地體現(xiàn)了莫扎特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思想,展現(xiàn)了莫扎特的歌劇風格。
[關(guān)鍵詞]古典時期;歌??;女高音;人物形象;演唱;伯爵夫人
[中圖分類號]J6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8)07-0135-02
[收稿日期]2018-04-05
[作者簡介]陳亭伊(1991—),女,河北三河人,杭州師范大學藝術(shù)教育研究院碩士研究生。(杭州311121)古典主義指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初,形成于維也納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B%B4%E4%B9%9F%E7%BA%B3""https://baike.baidu.com/item/_blank"的一種樂派,稱“維也納古典樂派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B%B4%E4%B9%9F%E7%BA%B3%E5%8F%A4%E5%85%B8%E4%B9%90%E6%B4%BE""https://baike.baidu.com/item/_blank"”。以海頓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5%B7%E9%A1%BF""https://baike.baidu.com/item/_blank"(1732—1809)、莫扎特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E%AB%E6%89%8E%E7%89%B9""https://baike.baidu.com/item/_blank"(1756—1791)、貝多芬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4%9D%E5%A4%9A%E8%8A%AC""https://baike.baidu.com/item/_blank"(1770—1827)為代表。其特點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統(tǒng)一;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與完美的藝術(shù)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創(chuàng)作技法上,繼承歐洲傳統(tǒng)的復調(diào)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8D%E8%B0%83""https://baike.baidu.com/item/_blank"與主調(diào)音樂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BB%E8%B0%83%E9%9F%B3%E4%B9%90""https://baike.baidu.com/item/_blank"的成就,并確立了近代鳴奏曲曲式的結(jié)構(gòu)以及交響曲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A4%E5%93%8D%E6%9B%B2""https://baike.baidu.com/item/_blank"、協(xié)奏曲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8F%E5%A5%8F%E6%9B%B2""https://baike.baidu.com/item/_blank"、各類室內(nèi)樂的體裁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D%93%E8%A3%81""https://baike.baidu.com/item/_blank"和形式,對西洋音樂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5%BF%E6%B4%8B%E9%9F%B3%E4%B9%90""https://baike.baidu.com/item/_blank"的發(fā)展有深遠影響。
沃爾夫?qū)ぐ敹酁跛埂つ兀╓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是奧地利作曲家,在西方音樂的歷史上被人們尊譽為“樂神的兒子”,是18世紀“維也納古典樂派”中緊隨約瑟夫·海頓之后的第二位古典音樂大師。
莫扎特的作品旋律線條明顯,結(jié)構(gòu)勻稱,樂觀積極。莫扎特與海頓二位音樂巨匠成為了“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而莫扎特卻比年歲稍高的海頓對音樂的敏感度、音樂處理的成熟度略勝一籌,也為后世的作曲家的發(fā)展和新風格的創(chuàng)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是莫扎特喜歌劇中最杰出的喜歌劇之一,作成于1786年。K492,《費加羅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1786年完成。
一、《費加羅的婚禮》中伯爵夫人的性格特點
伯爵夫人這個人物的設定,在傳統(tǒng)意義上講應該是自信滿滿、氣宇軒昂,但是在整部歌劇中伯爵夫人毫無以上的氣勢,反而低聲下氣,猶猶豫豫,給人沉悶、郁郁寡歡的印象。這與劇中伯爵對伯爵夫人的女傭蘇珊娜不懷好意,想占有蘇珊娜的“初夜權(quán)”相吻合。伯爵夫人長期備受冷落,固然心情低落,當知道丈夫伯爵對自己的背叛后,心痛不已說道:“看來他已經(jīng)對我沒有了一點愛?!比绱撕唵蔚囊痪湓捒梢钥闯霾舴蛉说慕^望。
伯爵夫人羅西娜的詠嘆調(diào)分別在:
第二幕第一場,《求愛神給我安慰》(Porgia mor),小廣板,降E大調(diào),2/4拍;這首詠嘆調(diào)旋律優(yōu)美,自然純樸,沒有華麗的詞語修飾當時伯爵夫人苦悶的心情。作品中第一句“求愛神,快給我安慰,別讓我再悲傷流淚(Porgi amor qualche ristoro almio doulo,amiei sospir)”可以看出伯爵夫人心中的無助,也只有自己一個人在房間中進行宣泄,如此尊貴的身份,卻只能面對著上帝為自己祈禱,祈禱心愛的人能早日回心轉(zhuǎn)意,回到自己的身旁,這首詠嘆調(diào)可以說是伯爵夫人真實的內(nèi)心寫照?!叭绻煞虿荒芑氐轿疑砼裕€不如讓我死亡”,這種為了追求真實純粹的愛情“毋寧死”的浪漫主義,是理想主義的心理特征。
第三幕第八場,《哪里去了,美好的時光》(《Dove sono i bei momente》),小行板,C大調(diào),2/4拍起到4/4拍結(jié)束。這首詠嘆調(diào)出現(xiàn)在歌劇第三幕第八場,伯爵夫人羅西娜和蘇珊娜講好要在這里換衣服,焦急地等待著蘇珊娜的到來,以便裝扮成蘇珊娜的模樣??商K珊娜遲遲沒有出現(xiàn),伯爵夫人羅西娜漸漸失去了耐心,她很憂傷、很沮喪,不得不和自己的女仆一道來揭露自己的丈夫,這件事在所有人看來都非常難堪,可是又有什么辦法呢?為了讓丈夫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她寧愿放下尊嚴這樣去做,她回憶著曾經(jīng)擁有過的甜美愛情,唱出了這一首悲痛欲絕的詠嘆調(diào)。
古今中外,男女平等一直被大肆宣傳、倡導。在此部歌劇中博馬舍用喜劇的方式詮釋在封建的皇室和宗教束縛下,女性在慢慢從封建的傳統(tǒng)和宗教束縛下解放出來,變得果敢、機智、善良。伯爵夫人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二、從音樂表演和演唱中剖析伯爵夫人
(一)《求愛神給我安慰》演唱分析
莫扎特喜歡用不同的調(diào)性表達不同類型的哭聲,使其優(yōu)美的旋律中充滿著虔誠和無助,優(yōu)雅從容的聲音、連貫柔美的演唱和真摯哀傷的舞臺表現(xiàn),是女高音飾演伯爵夫人需要具備的較高的專業(yè)藝術(shù)素養(yǎng)和演唱技巧,像降E大調(diào)的《求愛神給我安慰》表達的是富麗堂皇、高貴大氣的調(diào)性色彩,又用廣板(Larghetto)低調(diào)地渲染出郁郁寡歡的感情色彩。在這種情緒下通過嘆氣式的呼吸打開喉嚨,起音“Porgi amor qualche ristoro”(求愛神,快給我安慰)要表現(xiàn)得柔和準確,口腔打開,下巴放松,舌頭放平,保持聲音位置的統(tǒng)一,用氣均勻,聲音保持連貫自然,有伸縮性,不要去刻意模仿,做作,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將自己的音色很自然地表現(xiàn)出來,保持音樂的流動性,注意換氣和呼吸。由于《求愛神給我安慰》的旋律是屬于抒情,譜子開始的地方標志表情術(shù)語Larrghetto(小廣板)即稍緩慢的,所以旋律的線條性更強,像“一注水流”綿延不斷,這就需要演唱者有扎實的演唱功底和對伯爵夫人這一角色的深刻理解。其中要注意“r”的發(fā)音,既不能過于表現(xiàn)又不能不表現(xiàn),因為這是意大利語的語言特色,不要喪失了語言本身帶給歌曲的魅力。
在第二次“O mi lascia almen morir”(或者讓我死亡!)中一連串的八分音符七度音階上行,需要歌唱者具備良好的氣息功底,氣息要穩(wěn),氣息吸足,要足夠支撐這一樂句的表達,七度音階上行需要氣息的均勻和聲音的連貫,像“一串珠子一樣”抬起上口蓋,使聲音向上通過鼻腔到頭腔,將聲音拋出來,在小字二組的降a處做自由延長,抒發(fā)情感。
在第三次的“O mi lascia almen morir”(或者讓我死亡?。┲羞_到本作品的第二個高潮,譜子從小字一組的f到小字二組的g,然后再回到小字一組的g,以及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替出現(xiàn),體現(xiàn)出伯爵夫人寧愿死也不愿忍受丈夫背叛自己的決心,演唱時要保證每一個音的清晰干凈、明朗醇厚,切記不要用喉嚨做作表現(xiàn),而是用氣息和情感去表達,讓聲音能夠輕松而自然地綿延、流淌。
第五次的“O mi lascia almen morir”(或者讓我死亡!)是整首作品的結(jié)尾,也是伯爵夫人最后一次無助的哀嘆,雖然音高只是小字一組的降E,但是呼吸一定不可以放松,要始終保持在無奈的情緒中,聲音更是要表現(xiàn)出即使無奈、痛苦,也要高貴優(yōu)雅地完成表演。
(二)《哪里去了,美好的時光》演唱分析
《哪里去了,美好的時光》是一首女高音抒情詠嘆調(diào),全曲前25小節(jié)是宣敘調(diào),26小節(jié)開始,其后均為詠嘆調(diào)。第一部分是從26小節(jié)開始到76小節(jié)結(jié)束dove sono i bei momenti di dolcezza e di piacer (那溫情和歡樂的美妙時刻在哪里?)速度仍然是Andante緩慢的,旋律性較強的詠嘆調(diào),為三段式結(jié)構(gòu),速度也是小行板,節(jié)奏相對溫和,描寫了伯爵夫人對以往美好生活的回憶,中間部分情緒開始高漲,伯爵夫人內(nèi)心的憂傷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更加深刻。第二部分是這首詠嘆調(diào)中篇幅最長、規(guī)模最大的那一部分,音域明顯寬很多,處于高音區(qū)的音明顯增多,且出現(xiàn)了全曲的最高音A,伯爵夫人希望用自己的忠貞來換回丈夫的情緒也達到了最高點,同時達到了全曲的最高潮,也是整首作品的核心部分。附點二分音符的運用節(jié)奏速度的拉長以及大量的下行旋律和歌詞的不斷反復,渲染出一種內(nèi)心痛不欲生、心如刀割的情緒基調(diào),也是伯爵夫人經(jīng)過晝夜的冥思苦想,考慮再三后準備利用夜深人靜的時候去和丈夫約會之前鼓舞自己和誓死要奪回丈夫的信心時的心理寫照。77小節(jié)后為第二部分。宣敘調(diào)的演唱方式為講述式,音調(diào)短促,有音高,自由性較強,伴奏較簡單,但在伴奏的協(xié)調(diào)下,演唱和伴奏相得益彰,形成對話式的交流,這種調(diào)的基礎是語言音調(diào),其中重音更為關(guān)鍵,比如“E Susanna non vien?”重音要落在“Susanna”上,并要嚴格按照樂譜的時值和音高唱出“vien”。而在“susanna”一詞中,“san”這個音節(jié)是重音的節(jié)點位置,所以宣敘調(diào)在演唱時需要注意語氣和強調(diào)重音,這一句需要用緊張焦急的語氣演繹出伯爵夫人的心理狀態(tài)。詠嘆調(diào)部分,26~76小節(jié),作品為2/4拍,速度“Andante”,C大調(diào),在C大調(diào)上平穩(wěn)、緩慢、線條性強、委婉悠長地進行。
結(jié)論
莫扎特的作品極具感染力且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他運用獨具的風格和手法將伯爵夫人的性格、身份地位和內(nèi)心復雜的狀態(tài)刻畫得淋漓盡致,在旋律線條中感受到了伯爵夫人對愛情的無限向往。通過對伯爵夫人詠嘆調(diào)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莫扎特的心中,伯爵夫人始終是高貴、優(yōu)雅、善良、穩(wěn)重的,即使旋律跌宕起伏,情緒時好時壞,劇情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這與莫扎特心中的伯爵夫人的形象完全吻合。通過以上的分析,想要詮釋好伯爵夫人這個角色一定要將伯爵夫人這一顆沉穩(wěn)的心和高貴優(yōu)雅的特征根植于表演者的內(nèi)心,通過專業(yè)有素的訓練將伯爵夫人的人物形象發(fā)揮到極致。
[參 考 文 獻]
[1]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2] 科貝.西洋歌劇故事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張洪島譯.1983(05).
[4]菲利普·唐斯.古典音樂·海頓、莫扎特與貝多芬的時代[M].孫國忠等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6.
[5]徐龍.莫扎特的歌劇——古典時期作品的演唱風格[J].藝術(shù)研究,2004(01).
[6]張洪島.歐洲音樂[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