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云
晨間活動中,一本《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將孩子們深深地吸引,當(dāng)我們還沉浸在笨笨的小豬和“老沉”的狼情景中,果果的一句“老師,我想表演故事”瞬時激起了教室的喧嘩——“我也要”“我也想” “我要演狼” ……在孩子們的提議下,故事表演《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拉開了序幕。
一、深入閱讀,加深對故事的熟悉
“故事里有誰?它們說了什么?做了什么?”聽了一次故事的孩子在我的問題下有點暈乎乎。“老師,再講一遍”“嗯嗯,再講一次”在孩子們的請求下,我又一次開始了故事的講述。這次,我的語音語調(diào)更加夸張,速度也放慢了下來。我發(fā)現(xiàn),這次,有的孩子在小聲低語,似乎在與我一起同步講述。
“第一次出來的角色是誰?它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故事講完了,我再次把問題拋出去。
“是狼”
“它想做蛋糕”
“它的糖用完了”
部分孩子你一言我一語的講述著自己對故事的理解。但也有的還是表現(xiàn)出茫然。
“有的孩子聽懂了,沒有聽懂的孩子怎么辦?”我再次提出疑問。
“讓他媽媽給他講”
“發(fā)微信,回去學(xué)”
“我們講給他” ……
孩子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家園互動閱讀、幼幼互動閱讀 “網(wǎng)絡(luò)”利用起來,成為我們熟悉故事的有效手段。
二、角色分配,促進自主意識的生成
“孩子們,我們的《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表演即將開始,那么,誰來演故事中的狼和小豬呢?”
“我,我演狼”
“我也要演狼”
“我想演小豬”
“可是,只有一只狼和三只小豬??!我們這么多人怎么辦?”看著躍躍欲試的孩子,我問道。
“石頭、剪刀、布行不?”
“我們好幾只狼行不?”……
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著?!袄蠋?,我們可以把小朋友分組啊。好幾只小豬,好幾只狼。”聰明的慧慧提出的意見,被大家一致贊同,不受制于角色的數(shù)量,想?yún)⒓拥亩伎梢园凑兆约旱囊庠竵韰⒓?。“想表演狼的舉手”“誰來演豬老大、豬老二和豬老三?”角色很快得到了分配,但是,我發(fā)現(xiàn)還有部分孩子站在那里,神色有點沮喪。“你們想演什么???”“老師,我們不會”他們小聲說出了他們的心里??粗麄兪涞臉幼?,我把目光投向了那群臉上洋溢著喜悅和興奮的“參與者”,“孩子們,誰來幫他們?”
“讓劉宇軒和我演小豬吧”快嘴的樂樂說。
“諾諾,你和我演豬老二吧!”小寶過去拉住諾諾說。
……不一會,就有幾個孩子被拉走了??墒牵€是有不情愿參與的坐在那里一聲不吭。看著他們渴望表演卻又有點膽怯的眼神,我忽然靈機一動“故事里,有三座房子,有沒有小朋友愿意當(dāng)房子呢?”隨著我的話音落下,我看到笑笑、雅茹等幾個孩子一下子望著我。“你們可以做我們的房子嗎?”他們點了點頭,臉上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角色分配結(jié)束了,每個孩子都有了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他們的選擇不拘泥于故事的本身,狼可以有很多,每只小豬也可以有很多,房子也被融入了角色中。而這一切又都是出自孩子真正的內(nèi)心所需,出自他們自主形成的一個小小的表演團體。
三、故事表演,加強對角色的表現(xiàn)
排練開始了,孩子們按照自己的角色分配開始了表演??墒?,演了不到一會,甜甜突然叫起來“老師,多多一直在笑。狼是兇惡的,不能笑。”
“你們覺得甜甜說的對嗎?”
有的孩子說對,狼應(yīng)該是兇狠的;有的孩子說,狼也可以笑??!狼吃了小豬就要笑。
“那故事中的狼是什么表情呢?”
“狼想吃小豬是兇狠的,吃了豬就是高興地笑起來的。”
“我們應(yīng)該怎么表現(xiàn)兇狠的狼”孩子們一下做起了不一樣的表情和動作?!罢埬銈兓ハ嗫纯?,那只‘狼最兇???”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君河,君河最像大灰狼?!痹捯粑绰洌团艿轿颐媲啊袄蠋?,我和君河一樣了。”于是,君河成了孩子們模仿的目標(biāo)。沒多大功夫,一群“兇惡”的狼出現(xiàn)在活動室。
“狼吃掉了小豬以后,是什么表情”
“哈哈大笑”
“捂著肚子笑”
“很得意”……
一個個形象描述的詞匯從孩子們嘴里說出來。有的還邊說邊做,那樣子實在逗人?!澳銈冋f的很好,狼吃了小豬可能就和你們現(xiàn)在想的一樣,所以,你一會就按照說的表演,好嗎?”“好的”孩子們聽了我的話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
故事中的角色表現(xiàn)就在我和孩子們的商討中逐漸明了,孩子們講述著自己的認知,模仿著同伴的形象。原本,讓我很擔(dān)心的問題,在孩子們的“巧妙引導(dǎo)下”逐一攻破。最后,在我面前出現(xiàn)的是一個個活潑可愛靈動的角色形象。就是那幾個表演草房和木屋的孩子,也在“狼”的攻擊下,舞著雙臂,搖晃幾下,最后四分五散的躺在地下一動不動。
歷時近一個月,《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第一次完整表演活動結(jié)束了。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從孩子的意愿出發(fā),尊從孩子的想法,把自己從“導(dǎo)演”的角色中抽離,而是以一個“提問者”的身份引發(fā)幼兒思考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激發(fā)幼兒對角色的表現(xiàn),讓幼兒的自主性、表現(xiàn)性得到了提高。活動中,我做到了基本上的放手,讓孩子們運用已有經(jīng)驗,在一個連續(xù)的、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多種能力得到發(fā)展。比如,孩子們用不同的詞匯描述狼的表現(xiàn)與他們平時的閱讀息息相關(guān);在熟悉故事中,能夠結(jié)合平時的活動將家長資源有效利用;運用不同的方式?jīng)Q定故事的角色分配……通過一個個問題的誘發(fā),讓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主動學(xué)習(xí)能力得到提升。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中,實現(xiàn)了“玩中學(xué)”“做中學(xué)”,作為老師的我,也完全沒有了“拖累感”,而是和孩子們一起體驗、享受“玩”的樂趣。
《指南》中提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fā)展人際交往能力、理解他人能力和判斷交往情境的能力、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通過語言獲取信息,幼兒的學(xué)習(xí)逐步超越個體的直接感知?!惫适卤硌菡亲尯⒆釉诮涣髦?,實現(xiàn)幼兒語言學(xué)習(xí)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的價值。我希望《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能在第一次表演的基礎(chǔ)上,逐漸升級,讓孩子們在更廣闊的語言天地里放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