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可見修改文章的重要性。所謂“詩文不厭改,佳作苦心來”,講的也是這一點。葉老主張讓學生“自能作文”“自能改文”,這些教誨都是從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真理,都是名貴的經(jīng)驗。每個教師都要研究、實施這些先進的教育思想。因此,我在小學中高年級作文教學中,將替學生改作文逐漸變?yōu)橹笇W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通過不斷地改和悟,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關(guān)鍵詞:小學生;作文;培養(yǎng)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呢?我在平時的習作訓練中,總結(jié)了一些經(jīng)驗與大家共同交流探討。
一、 教育學生明確修改文章的意義
在我接觸的中高年級學生中,寫完作文,一交了事的現(xiàn)象相當普遍,等作文本發(fā)下來后,從不關(guān)心老師的評語,部分學生關(guān)心的也只是分數(shù)。這不能怪學生,因為他們不懂得寫好的作文還可進行修改,也不知道修改些什么。至于教師批好的作文,分數(shù)也打好了,他們更認為沒有修改的必要。針對這種情況,我接一個新班時,總要用許多生動的例子結(jié)合作文講評,讓學生懂得為什么要培養(yǎng)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我常常向?qū)W生講一些著名作家不斷修改、鍛煉自己文章的故事。當學生聽了魯迅修改文章的故事后,深受感動。一個學生說:“魯迅爺爺?shù)男≌f《肥皂》已經(jīng)發(fā)表了還要進行修改。這篇小說不過七千字,竟改了一百四、五十處,那我們的文章更應該修改了?!?/p>
通過一系列的教育,以及作文的修改指導,學生逐步明確了認真修改作文的必要,不僅使作文中的毛病減少,而且提高了他們的作文水平。
二、 教會學生根據(jù)教師批改作文的符號修改文章
要求學生每次作文先寫草稿,并要認真修改,然后才能寫到作文本上。在修改時,學生往往不易發(fā)現(xiàn)自己作文中的毛病,需要教師不斷指點與幫助。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有意識、有目的地為學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使他們看了批改能了解自己文章的優(yōu)缺點。我先讓學生認識教師批改作文的符號,并把符號印在紙上,貼在作文簿上,讓學生隨時對照。在批改作文時,我多用符號批改,少用文字說明,養(yǎng)成學生習慣看教師用符號批改的作文。有的重點作文,還要求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批改,修改自己的文章。
三、 講評課上具體指導學生改好作文
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會發(fā)現(xiàn)全班普遍存在的問題,有些難以用符號來表示。這就需要通過作文講評課的形式,進行具體指導。為了提高講評的實效,幫助學生改好文章,我堅持做到“評在班上,聯(lián)系自己,改在文上”這一要求。
(一) 評在班上作文講評要做到有的放矢
“的”就是全班學生的實際。當他們完成一篇作文后,教師有及時批改,全面掌握全班作文的優(yōu)缺點,尤其要找出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中心不明確、詳略不當、敘事不具體、上下文不連貫等等,以此作為修改文章的重點。根據(jù)這個重點,還要從學生作文中選好準備講評的正反兩方面的典型文章。
如在講評《幼年生活的回憶》這篇作文時,根據(jù)作文的要求及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我確定的重點是:如何使文章中心明確。講評一開始,我提出評講重點,并寫在黑板上。接著選出一篇作文讓學生評論。作文的內(nèi)容是:
(1)我小時候喜歡跳舞,常常隨幼兒園老師到各處去演出。(略寫)
(2)有一次,我們到少年宮演出.在化妝室里,我覺得自己打扮得真美。(詳寫)
(3)演出的第一個節(jié)目,是我的獨舞——孔雀舞。(詳寫)
(4)第二個節(jié)目我跟大家一起跳,我因為沒穿漂亮的舞衣,心里不高興,悄悄溜回到幼兒園。(詳寫)
(5)王老師到幼兒園找我,并教育我不能脫離集體。(略寫)
(6)以后我一直記住王老師的話,再也沒離開過集體。(略寫)
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大家認為這篇文章中心不明確。它的中心應該是:王老師對我的教育,我懂得了不能離開集體。因此,第二、第三、四節(jié)的內(nèi)容應該略寫,第五節(jié)與中心關(guān)系密切,應該詳寫。大家還出了點子,怎樣把第五節(jié)寫具體。然后我又把另一篇文章發(fā)給學生讀,大家反映這篇文章中心明確,內(nèi)容具體,寫得生動。我追問一句:為什么說文章的中心明確呢?學生們得出結(jié)論:與文章中心密切相關(guān)的段落要詳寫,與中心關(guān)系不大的要略寫,與文章中心無關(guān)的就不寫。
用班級中同學的文章來進行評講,不僅使學生感到具體、親切,更重要的是能針對班級的實際,有的放矢,為學生評論自己的文章,修改自己的文章做好準備。
(二) 聯(lián)系自己
作文講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每個學生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因此接下來就應該讓學生聯(lián)系個人情況,用評論典型文章的尺子,來衡量自己文章的得失。讓學生認真默讀自己文章,圈圈點點,在文章上做記號。通過閱讀、對照,大家看到自己文章的優(yōu)缺點,并懂得造成不足的原因及修改方法。如一位同學的《幼年生活的回憶》,寫了自己在幼兒園時,常把老師發(fā)的餅干帶回家,分給爸爸、媽媽、姐姐和小伙伴吃,這說明他從小懂得愛父母,關(guān)心別人他用老師講評的要求一對照,懂得自己文章的重點段落——回家分餅干的情景沒詳寫,因此文章中心不明確。
要求每個學生對照自己的作文進行評論,就改變了過去講評課上少數(shù)學生評,多數(shù)學生聽;只評別人文章,自己文章不沾邊的現(xiàn)象。這樣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評論學生評論文章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做到了人人動腦子,人人出點子,把自己的文章在原有基礎(chǔ)上提高一步。
(三) 改在文上
學生對自己文章有了一定的認識以后,教師應該要求他們實實在在地修改好自己的文章。在講評課上,我常常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重點修改一處,然后進行交流;有些重點文章,我則要求根據(jù)教師批改符號及講評的重點,作全文修改。文章修改后與原文對照往往不大一樣,這樣學生就會悟出一點道理,逐步摸到寫作的門路。
葉圣陶先生說:“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作文教學同樣如此,我們教會學生“改”作文,是為了達到將來即使不教,也能逐步提高他們修改文章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
作者簡介:
袁婉秋,四川省樂山市,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qū)茅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