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獻忠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自身文明的族群,中國共產(chǎn)黨也是一個善于總結歷史經(jīng)驗教訓的政黨。作為人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毛澤東在1964年提出了“看歷史,就會看到前途”的著名論斷。1973年他又進一步強調(diào):“從孔夫子到孫中山、從烏龜殼到共產(chǎn)黨,都應該深刻總結?!弊鳛橹袊厣鐣髁x新時代的黨的領袖,習近平向全黨同志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
黨史、國史對于政黨、國家如此重要,團史對于共青團同樣也非常重要。團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不忘跟黨初心,牢記青春使命”。初心從歷史中走來,使命在歷史中延續(xù)。當前我們學習團史是在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背景下展開的,是在全面從嚴治團、鍛造共青團鐵軍的過程中進行的。團的干部需要了解本組織的歷史,明白了從哪里來的路徑,才能更加自覺地把握到哪里去的方向;廣大團員青年只有更加深入了解共青團歷史,才能進一步增強榮譽感、認同感和內(nèi)聚力,這與一個員工要了解企業(yè)歷史和企業(yè)文化的道理是一樣的。
一講學習團史,就會遇到幾個問題:一是大家的學科背景和興趣愛好各有不同,很多同志學習團史的興趣還有待培養(yǎng);二是日常工作太忙,根本沒有時間靜下來學習;三是團的歷史幾乎和黨的歷史一樣長,史料文獻浩如煙海,不知如何下手。
因為每個人的情況千差萬別,這里也很難開出一副對大家都管用、讓大家都滿意的“靈丹妙藥”。大概有這么幾條比較基本的原則,大家在學習過程中不妨一試。
第一,要掌握黨史發(fā)展的大致脈絡。因為團組織是黨組織一手創(chuàng)建的,最初就是作為助手和“預備學?!钡?。近百年來,共青團的發(fā)展趨勢、工作思路、活動設計完全服務服從于黨的戰(zhàn)略目標、政策指向。所以,不深入了解黨史,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團史;只有講清楚黨的奮斗歷程,才能看明白共青團的作為。
第二,要從掌握最基本的團史知識入手。首先要了解團的兩次建立、兩次改名、一次改造的大致歷程;還要了解歷次團代會的基本情況,每次團代會的主要內(nèi)容和基本精神;再就是要熟悉團的“朋友圈”,搞明白團同少先隊的關系、同青聯(lián)的關系、同學聯(lián)的關系、同青年社團的關系、同工會婦聯(lián)的關系等等。
第三,要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的團史。因為大家所處的地域、工作的條線各不相同,所以一方面要學習團的通史,另一方面要了解本地區(qū)的團史人物、團史事件和紀念場館(既可以是革命年代的,也可以是改革開放時期的);同時還要了解本單位、本條線的歷史,比如青年報的歷史、團校的歷史、希望工程的由來、青年志愿服務的由來等。
有了以上團史的基礎,就可以繼續(xù)深入學習了。當然還有一個精讀與瀏覽的關系,一些重要的書可能要多花時間認真學習,不能什么都走馬觀花、一知半解。學習團史不能太著急,需要用“滾雪球”的方式,邊讀書邊思考,逐步積累,慢慢地學會比較、鑒別、歸納、分析,融會貫通,從“死檔案”中發(fā)現(xiàn)“活思想”。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由于主觀客觀的種種原因,對歷史還是有很多不同甚至錯誤的看法,影響著我們對歷史的正確認知,這里稱之為“團史學習中的誤區(qū)”。
一是“歷史無用論”。輕視團的歷史,覺得都是陳年往事?,F(xiàn)在都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了,大數(shù)據(jù)、新媒體,快速迭代,歷史太遙遠,沒有什么實用價值,團史仿佛與自己毫不相干。更有以創(chuàng)造歷史自居者,好像歷史是從自己這里才開始的。
二是“歷史萬能論”。這種觀點是走了另一個極端。迷信舊的經(jīng)驗,覺得歷史上曾經(jīng)輝煌過,歷史經(jīng)驗包治百病,無所不能。動不動就說過去如何如何,背上了歷史的包袱,難以產(chǎn)生創(chuàng)新和進取的沖動。
三是“歷史穿越論”。就是以現(xiàn)代人的思維、現(xiàn)在的生活場景、現(xiàn)在的政治邏輯去推想歷史人物的活動,把現(xiàn)代意識想當然地強加于歷史人物。雖然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但如果去生搬硬套,很可能牽強附會。
四是“歷史簡單論”。有一種模糊思維,憑感覺,將錯綜復雜的歷史過程簡單化、圖譜化、貼標簽。比如一些人認為,團史就是共青團跟著共產(chǎn)黨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有啥好學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五是“歷史主觀論”。忽略經(jīng)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綜合作用,認為就是英雄造時勢,把歷史看成是少數(shù)偉人的傳記。而且在他們眼里,正面人物總是“高、大、全”,反面人物則往往被“妖魔化”。
六是“歷史虛無論”。有的人試圖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無端抹黑、丑化黨的領袖和英模人物;有的局限于歷史細節(jié),過于糾纏個人的功過是非,“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缺乏對歷史主流的認知。
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都告訴我們,萬物是辯證統(tǒng)一的,也是相互轉化的??磫栴}、做事情要把握一個度,執(zhí)中致和。團史學習同樣也需要辯證法。
第一,既要重視歷史的資政育人作用,又不能守舊于歷史,固步自封,要有理性的態(tài)度、科學的方法。于是,我們必須回答究竟要從團史中學習什么的問題。簡言之,就是要學習前人赤膽忠心、勇于擔當、朝氣蓬勃、實事求是的精神,借鑒前人處理矛盾、解決問題、擺脫困境的思路和做法。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盛贊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最能益人神智。他說:“什么是益人神智?就是告訴人對于種種事情如何應付的方法,此即歷史家真實本領所在?!?/p>
第二,學習歷史既要借助現(xiàn)實邏輯又不能原樣照搬。馬克思說過,人體解剖對于猴體解剖是一把鑰匙。一個人對現(xiàn)實社會生活理解得越真切越深刻,他對歷史的理解可能會更加中肯。但歷史終究是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發(fā)生的,不能把歷史事件同今天的情況做生硬對比,一定要從當時政治氛圍、經(jīng)濟結構、社會心態(tài)、風俗習慣的基本特征與相互關系中,理解那段歷史的發(fā)生發(fā)展。
第三,正確認知歷史中的必然與偶然。歷史不是鐵軌上的列車,它沒有預先鋪設的軌道。而且,歷史的發(fā)展不是由單一力量推動的,而是處于復雜合力的共同作用之下。歷史的必然性不是對諸多偶然性的綜合或統(tǒng)計,而是其內(nèi)在的主要矛盾借助偶然性的展開,所以說,歷史前進的基本方向可以預言,而歷史的進程又不可預言。
第四,學習研究團史,既要了解成功的經(jīng)驗和做法,又要了解錯誤或部分錯誤的教訓。同黨的整個事業(yè)一樣,黨的青年工作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是在不斷探索中前進的,或者說,就是在不斷糾偏、試錯中找到正確道路的。因此,不要把錯誤認為是一種恥辱,而要看作是一種很有教育意義的財富。經(jīng)?;貞涍@些歷史,可以更好改進工作,可以少犯一些錯誤。
毛澤東曾明確告誡全黨,研究問題應該從歷史的分析開始。劉少奇也說過,不學習歷史,就“理論”不起來。在眾多理論學說中,只有馬克思主義,才使歷史科學真正變成科學。因此,要把握歷史的真諦,非以唯物史觀為指導不可。
第一,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站在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的視野高度, 堅持一切從歷史實際出發(fā),對具體事物進行具體分析,實事求是地把握團史的政治性、科學性、真實性。不能道聽途說,不搞文學想象,更不能做無知猜測。
第二,馬克思主義向來認為,歸根結底,歷史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天下是不能由少數(shù)人去包打的,歷史上從來沒有過一個脫離群眾而能把天下包打下來的人物。偉人只不過順應了時代需求,自覺地代表了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中國青年運動的方向就是與廣大工農(nóng)群眾相結合,離開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青年運動將一事無成。
第三,歷史是一條河,看你選取的是哪滴水。細節(jié)雖然是鮮活的,但要從主流的角度去考察。站在不同的視角、不同的立場,面對同樣的歷史素材,可能得出的結論大不相同,甚至相反??梢?,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對團史學習的意義極為重大。
第四,學習歷史是一種思維訓練。團的干部往往會被個人短暫的生活經(jīng)歷所限制,通過持續(xù)的學習研究,一旦具備了廣闊的歷史眼光、深厚的歷史素養(yǎng)和銳敏的歷史感,就可以較快地提高思想素養(yǎng),有助于擺脫各種狹隘眼界,擺脫各種短期行為,進而對他如何看待和處理現(xiàn)實問題產(chǎn)生深刻影響。
第五,歷史的發(fā)展總是今勝于古,一代勝過一代。尊重歷史才能超越歷史,善待前人才能超越前人。任何歷史人物都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產(chǎn)生的。要回歸到歷史場景中去理解歷史,把握規(guī)律,不能超越歷史。要從當時的時代背景、社會環(huán)境對人物、事件的優(yōu)缺點、長短處加以說明,使人理解,不能苛求于前人。
(作者系團中央青運史檔案館常務副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