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菊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為生活而教育”。我非常贊同這句話。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但生活又往往是我們學習的最佳場所。尤其是對培智學校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他們上學不僅僅為了學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與人交往的能力,懂得怎樣更加自立的生活。本文就培智學校的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具體形式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培智學生;語文;生活化;形式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無論我們現(xiàn)在教育的目的有多少種,但最終還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所以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生活。而生活也是對我們最好的教育,在真實的生活中,可以學到做人處事的基本道理,也可以學到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還可以鍛煉意志品質(zhì)。如果我們能把對學生的教學生活化,那不僅學生學起來更有勁頭,而且效果也會更好。尤其是對我們培智學校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因為先天的智力原因,他們不能像智力正常兒童那樣融入社會,習得各種與人交往的能力,學會各種生存技能。如果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能多一些匠心,創(chuàng)設出具體而生動的生活情境,并設計出有趣的教學方式,就可以讓智障孩子們提高他們的生活適應能力,學會與人和諧共處,學會生存。那我們要做到語文教學生活化,可以有哪些具體的形式呢?
一、開發(fā)校本教材
培智學校雖然有自己專門的語文教材,而且現(xiàn)在的教材已經(jīng)注意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了,但是,我們還是要積極開發(fā)自己的校本教材。因為我們每個地方有自己的特殊情況,家長對學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就要認真了解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我們的風土人情,加入適合本地情況的內(nèi)容,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了解社會,以便今后與我們本地的生活接軌,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之中。比如,我們要讓孩子們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明白我們在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里有那些習俗?這些習俗有什么講究?全國各地每個地方也有自己的特色。就像端午節(jié),在一些地方除了包粽子,還要搶鴨子、賽龍舟、掛菖蒲等,而在我們廣東,除了包粽子,還有掛黃葛藤、浸龍舟水、祭河神、搶青、曬“百日姜”等習俗。我們的教學目的與其他學校不同,不是以教給學生豐富的知識為目的,而是要教給孩子們適用的知識,培養(yǎng)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我們的語文教材里,還應加入一些應用性的內(nèi)容。這樣,孩子學習之后面對現(xiàn)實問題,可以學有所用。
二、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
學練結(jié)合,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可以加深印象,使學生掌握得更加牢固,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創(chuàng)設真實具體的生活情境,將孩子們浸潤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會面對真實情境需要的生活技能。我們培智學校的孩子因為智力水平較為低下,所以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習的速度也比較慢,理解稍微抽象的問題就非常困難。面對這些具體問題,我們要想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們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增強他們的專注度。那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又有那些方法呢?
1、布置生活化的環(huán)境
具體的情境最本質(zhì)的意思就是學生們上課的這個環(huán)境,也就是我們的教室。教室是學生除了家以外,呆的時間最長的地方,如果我們能夠把教室布置得干凈溫馨而有生活氣息,那就會讓孩子們覺得輕松愉快,學習起來也相對放松,自然會積極一些。除了注意營造家的氛圍,我們還要結(jié)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來設計,以便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的育人作用。比如,在水池旁的墻壁上粘貼洗手的過程等等。
2、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
為了教會孩子們自己購物,我把教室設計成一個文具店,并告訴他們待會兒我們要真的來買文具。一聽這個孩子們都很興奮,因為他們最喜歡這些活動。然后我利用多媒體展示我們購物時需要的一些句型,請孩子們先跟著學習一下,等他們熟悉了就來扮演顧客與營業(yè)員。雖然,有的孩子說得較慢,但通過這種有目的的學習,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就是平時不愛說話的李某某也積極地開口去買了一支筆,還對“營業(yè)員”說了“謝謝!”這可是非常難得的。由此可見,具體真實的情境是孩子們喜歡的,而且是非常有用的。
三、邀請家長上課
記得一個媽媽說過:“每一個智障孩子都是上天派來考驗他的媽媽耐性的?!倍嗄甑呐嘀墙虒W實踐,我不敢說每位媽媽都是有耐心、有愛心地媽媽,但絕大多數(shù)都是這樣的。他們?yōu)榱俗屪约旱暮⒆幽軌蜃兊寐斆饕恍?,多學會一點生存的技能,可以說是費盡了心力,想盡了辦法。所以,我認為要想把我們培智學校的語文教學生活化,完全可以把我們那些充滿愛心的媽媽請進課堂,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努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我們在選擇的時候,除了要有愛心,還要注意媽媽們的語言表達,因為面對的是一群智力發(fā)展較慢的孩子,所以要求來上課的媽媽們語速一定不能快,而且要有耐心,性情溫柔。這在我們的課堂上也是實驗,并沒有推廣,但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孩子們都很喜歡,因為可以在課堂上看到自己親愛的媽媽,他們不僅開心,而且也覺得非常自豪,學習非常認真投入,一點也沒有我擔心的那種“看到自己的媽媽就撒嬌”的表現(xiàn)。孩子們真的讓我們吃驚。
只要我們的教學目的明確,并積極學習,不斷實踐,運用多種方式使我們的語文教學生活化,就可以讓孩子們學得更快樂、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