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晉 蔣 旎
在當代,新媒體藝術迅速發(fā)展,其以自身的數字化特性,對傳統(tǒng)藝術進行再整合創(chuàng)作,并以數字化的浸入式體驗,融合產生出多種新型的藝術形式。對于新媒體技術而言,已經形成了圍繞主框架,集中各技術系統(tǒng)的趨勢分化,其中,以投影與Led應用、VR與AR、多感交互、人工智能,最具代表性。與此同時,新媒體藝術也正在形成依托于技術系統(tǒng)、集中多元素的新藝術形式分化。其中,以實景與舞臺的影像視聽創(chuàng)作、現場與轉播的虛擬現實創(chuàng)作、展示與浸入的交互體驗創(chuàng)作、觸發(fā)與主動的多維意向創(chuàng)作,最具代表性。
1.來自國際團隊OUCHHH創(chuàng)作
作品靈感來源于穹頂,圓頂的外表面是360度可追蹤區(qū)域。以表面體積形狀系數,重新詮釋宇宙關聯,表現粒子流是由高速運動的粒子形成的??萍寂c藝術的連接,就是設計師的獨特思維模式在中間搭橋牽線。
2.來自俄羅斯Radugadesign團隊,莫斯科“光之環(huán)”燈光節(jié)創(chuàng)作
作品以俄羅斯聯邦國防部大樓為背景,運用豐富的色彩演繹了俄羅斯軍隊的光輝歲月,用燈光這種獨特的方式,帶我們走進了俄羅斯軍隊。
3.來自日本長崎一分鐘樓體投影大賽創(chuàng)作
一分鐘樓體投影大賽是一項國際賽事,也是亞洲地區(qū)在已知建筑體上進行視頻作品投影的大型比賽之一。
1.來自藝術家Chris Milk的The Treachery of Sanctuary創(chuàng)作
你是否幻想過,自己長出翅膀,翱翔在空中。當你站在這個交互影像屏幕前,體驗者抬起手臂,雙臂下便會長出羽毛的翅膀。這是三幅一聯的作品,這三幅板代表了創(chuàng)作思路的系列構成。
2.來自波蘭新媒體藝術團隊panGenerator創(chuàng)作
站在作品前,當你舉起手機自拍,不久就能在前面的方框中上看到自己的頭像,在你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你的影像就會像沙子一樣一點點流逝,在屏幕的下方慢慢堆砌……
3.來自中國上海與加拿大魁北克,“印象魁北克”,新媒體藝術交流創(chuàng)作
來自加拿大魁北克的100多位創(chuàng)作者將齊聚上海。本次活動由加拿大魁北克政府主辦,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加拿大和中國之間關于科技創(chuàng)新與藝術文化的交流碰撞。
1.來自國際團隊teamLab“未來游樂園”創(chuàng)作
teamLab建立于2001年,到目前已經是450多個人的團隊,是一個集體、跨學科的創(chuàng)意團隊,匯集了來自數字社會各個領域的專業(yè)人士,比如藝術家、程序員、工程師、動畫師、數學家、建筑師、設計師等,團隊共同來打造未來實驗室,創(chuàng)作藝術與商業(yè)完美結合的新媒體作品。
2.來自美國舞臺設計師Es Devlin的“艾迪遜酒店沉浸裝置”創(chuàng)作
作品靈感,來源于她在陌生酒店客房醒來的經歷。Es Devlin通過這個體驗裝置帶領客人穿行于一連串抽象的空間。這個空間是對“宿醉的酒店旅人的行為舉止”的想象和探索。
3.來自俄羅斯ZARyadye公園的“莫斯科時光機”的360°全景裝置項目
作品裝置內,采用了33架視頻投影儀、含有32個通道的3D聲音處理器、22K圖像分辨率,并以360°視圖呈現逼真的視覺影像。裝置可對游客的步伐做出反應,在腳下生出星星點點火焰,帶游客進入相應的莫斯科歷史的重要事件。
1.來自日本藝術家Nobunmichi Asai實驗室創(chuàng)作
作品采用了紅外傳感器和攝像機進行捕捉,并用計算機處理數據,計算出如何將圖片扭轉和變形才能正確投影到立體的人臉上。畫面充滿了金屬朋克風和超現實的科技感,人臉變成了可隨意切割、充滿無限可能的幕布。
2.來自日本Kagami新媒體實驗室創(chuàng)作
作品先掃人臉部,在計算機上生成3D模型。有一面特殊的墻,由大約5000只可伸縮的桿組成。這些桿的移動可以由墻背后的線性制動器(馬達)控制。如此虛擬人臉,再進行投影,并加入風聲、流水聲、鳥鳴聲等。最后,玻璃板把推動桿壓平,這張充滿了無限塑造可能的墻面又恢復了原樣。
3.來自美國Bot & Dolly工作室《Box》創(chuàng)作
作品由“Transformation”(轉換)、“Levitation”(懸?。ⅰ癐ntersection”(交叉)、“Teleportation”(傳送)以及“Escape”(逃離)5部分組成。機械手臂的移動配合投影的圖形形象表達每個主題,制造出虛實不分的視覺效果?!禕ox》展示了一個表演者與變換環(huán)境的互動,通過在移動平面上的投影映射來探索真實空間和數字空間的合成。
1.來自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由Minimaforms建筑設計研究所團隊創(chuàng)作的“Petting Zoo”
作品可以人機對話,使懸掛的機械臂產生有感知的情緒,從而產生與人的動態(tài)互動。藝術家對不同物種的行為進行了長達三年的分析,終于創(chuàng)作出機械與人的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此作品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工智能藝術形式。
2.來Google的DeepDream人工智能繪畫創(chuàng)作
DeepDream通過深度學習,模擬人神經網絡識別圖像原理,進行多層次、多細節(jié)過濾。例如:第一層神經網絡在識別輪廓,中間層的神經網絡就在識別紋理、筆觸等等細節(jié)。如此,人工智能跳過人工,憑著自己意愿指導,識別和矯正圖片,經過重復繪制,最終完成畫面。
3.來自Intel的人工智能無人機燈光秀表演
Shooting StarTM無人機,重量僅280克,比一個排球更輕,全部由個人工智能駕駛導航。2018年平昌冬奧會,1218架Intel無人機進行燈光矩陣造型表演。在這個人工智能革命到來的歷史時刻,英特爾憑借強大的計算力和完善的解決方案,正在解鎖數據的力量。
1.來自美國設計師Mariel Haenn的Jennifer Lopez的裙子創(chuàng)作
裙子分為上衣和裙擺,裙擺直徑約為12米,幾乎覆蓋了整個中心舞臺區(qū)域,充當了現場圓形投影幕布。投影儀在頂部進行對位投射影像,此設計將影像和衣服結為一體,效果炫美震撼。
2.來自俄羅斯Sila Sveta團隊創(chuàng)作
作品將現場舞蹈和全息圖像結合在一起鑄就而成。專業(yè)的芭蕾舞演員Denis Medvedev在舞臺上表演,和他共舞的還有他的兩個全息影像,以及讓人目眩神迷的虛擬燈效。因為這些全息影像全部取自于實體拍攝,當現實世界與虛擬燈光混雜在一起,一時間竟分辨不出彼此的邊界。
3.來自美國Natasha Tsakos新媒體表演藝術家創(chuàng)作
2003年,Natasha開始創(chuàng)作“覺醒”,它講述的是“Zero”的故事。一個現代的生意人,帶著手提箱為生活奔波,迷茫于夢幻與真實之間?!坝X醒”共計52分54秒,以舞臺投影的影像互動進行。影像成為舞臺表演搭檔,也可以說在“覺醒”中沒有特效,沒有特技,只有充滿幻覺的非現實形象,豐富樸實的表演。Natasha是新媒體影像舞臺表演探索和總結者,開創(chuàng)新的戲劇舞臺的形態(tài)表演形式。
伴隨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數字科技所帶來的新的感知和表達方式,正逐步進入到人們生活的細節(jié)之中。新媒體的交流媒介特質,決定了其在藝術領域中的大發(fā)展。當國外的藝術家不斷創(chuàng)新,借助新媒體創(chuàng)造出新的藝術形式之時,國內的藝術家,也正在運用新媒體手段,推進自我藝術創(chuàng)作的變革,并涌現出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促進了當代中國藝術觀念的不斷深入和多元化。
國內新媒體的時間發(fā)展,最早出現在商業(yè)匯展行業(yè),其后是演出藝術領域,隨之新媒藝術創(chuàng)作潮流跟進。新媒體的發(fā)展勢頭最強勁者,當屬其在演藝演出領域中的應用。無論是通過媒體播放還是現場演出,演藝創(chuàng)作都是以創(chuàng)造優(yōu)秀的視聽效果、吸引和撼動觀眾的視聽感官為目的。新媒體豐富的影像構成、靈活的聲光電配合、多維的現場安置以及經濟和環(huán)保性,恰恰與之相適應,從而受到演藝界的大力推崇。
當前新媒體演藝的狀態(tài)表現,其涉及技術主要包括多維投影、LED陣列、AR現場增強、VR現場直播、聲光電互動等,其應用環(huán)境主要包括實景演出、舞臺演出、攝影棚錄制等,其藝術形式主要包括實景多媒體晚會、新媒體戲劇、歌舞場演、秀場T臺等。新媒體演藝的蓬勃發(fā)展,也深化了創(chuàng)作者理念的提升空間,創(chuàng)作也由強調感知的視聽效果,向注重思維的觀念意識深化。
印象作品是新媒體早期介入的最具代表性形式,寬闊的實景地域,只有借助燈光、激光、投影、LED等多媒體技術完成實景舞臺藝術構成。多媒體是新媒體藝術的技術表現形式。多媒體應用,帶來導演、表演、舞美、燈光等創(chuàng)作的新媒化藝術傳達的創(chuàng)新。“印象”系列,直至今日,仍以其實景浸入、多維場面、特色表演、炫麗視聽、文化傳達,在新媒體演藝領域占有重要位置。
“又見”作品大量借助新媒體成像技術,幻化成像文化典故,并結合真實戲劇表演,將現實與超現實景象相結合。自“又見”以來,新媒體戲劇被演藝界廣泛認知,并逐漸形成了新型的舞臺戲劇表演形式。
作品將中國民藝與新媒科技合二為一,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觀念演出”形式。演出集聚了來自7個國家的20支團隊及個人,共同演繹“人與科技,何往何至”。全息影像與真人表演,形象相互配合,詮釋藝術含義。此可謂新媒體影像舞臺應用的深入表現。中國民藝與科技手段碰撞,迸發(fā)出新的生命活力。
國內新媒體演藝的蓬勃發(fā)展,也帶動戲劇舞臺創(chuàng)作的革新。新媒體數字技術的進入,突破了傳統(tǒng),改變了創(chuàng)作者對于戲劇舞臺要素的認識。起初,新媒體只作為影像背景,以舞臺設計附屬的空間構成的部分參與演出。其間,伴隨對影像作用認知的深入和各種現場技術的成熟,多維影像的浸入式設置,終于突破背景觀念,成為拓展舞臺空間的重要力量。于是,也誕生了一批新媒體時空設置的戲劇作品。此部分作品,注重新媒體影像對于舞臺時空的擴展,演出核心依然是以真實的角色形象推進情節(jié),完成劇情。
然而,探索從未停止,在影像能夠成為舞臺時空支點之后,其形象特性脫穎而出。影像形色構成的形象,以其靈活多樣的變動,能夠成為推進情節(jié)、完成劇情的力量之一。此作用與演員塑造的角色作用相同,并且影像更能夠超越演員的人形局限,帶來超現實的角色個性,完全突破了對于傳統(tǒng)舞臺效果的視聽認知。于是,影像形象滲入表演,成為探索新媒體戲劇的新的高度和方向。影像進入角色,必然從劇本、導演、演員、舞美、燈光等多方面對整體戲劇要素進行變革。影像角色參與舞臺表演,甚至取代了真實演員的核心地位,促成了其與傳統(tǒng)戲劇的分離,并逐步形成了獨立完整的新媒體戲劇體系。
作品順應當前審美傾向和大眾流行文化特征,在舞臺劇制作方面結合3D投影、紗幕成像、視聽特效、虛擬現實元素、無人機等新媒體前沿科技,創(chuàng)作出極具幻象的舞美視聽效果,顛覆了傳統(tǒng)舞臺劇的表述形式。
作品是一次大膽的前衛(wèi)嘗試,是國內第一次引進西方“浸沒式戲劇”的模式。魚果團隊利用多媒體窺探墻的設計,與觀眾可以自由走動的觀影特性,讓墻上的小孔成為觀看的窗口之一。以超現實的元素,與偷窺般身臨其境的觀看體驗一起串聯線索并渲染氣氛,真正實現了如夢似幻的藝術效果。
作品舞臺設計簡單,主要依靠投影影像的豐富表現,創(chuàng)造富有敘述情節(jié)的幻想畫面。畫面以舒展的大樹、廣闊的草原、奔跑的駿馬、夢幻的奇景構成,無一不折射出盲人內心世界的豐富和絢爛。
作品以3D全息投影技術,在劇場中實現魔法幻境,打造出逼真的三維空間立體效果,觀眾不需要佩戴任何輔助眼鏡,裸眼就能感受到3D的效果。此劇的創(chuàng)新之處,是將演員簡化到最少,充分使用制作好的影像,體現出影像角色作用的主體性。
數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信息的全維度流通,將人的生活引入大數據時代。如今,個體人的存在,因信息的傳載,彼此共性相連更加深入,又因信息的全面,彼此個性獨立也更為增強。個體思維,因數據的累積,彼此相互認知更為深化,又因數據的判斷,彼此自我發(fā)展的方向更為明確。大數據時代,信息與資源共享,認知與技能共進,文明正在以個體與群力的互動創(chuàng)新,發(fā)展進步。
數字化是新媒體的形態(tài)特性。數字內容的存儲建立資源庫,借助數字通道,進入終端播放。數字終端的形式多樣,以數字的軟件和硬件結構為量化表現。其軟件終端,從多種獨立可發(fā)的播放,到內嵌式播放器,種類繁多。其硬件終端,包括電腦、手機、Pad、游戲機、VR、投影、LED、大屏等。新媒體以區(qū)別于傳統(tǒng)印刷和影視媒介終端,謂之“新”;以富含現有和未來的多種媒介終端,謂之“多”。新媒體是稱呼,多媒體是表現。
新媒體不僅帶來終端創(chuàng)新,更帶來前端數字內容創(chuàng)作的變革。以終端需求,進入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意—設計—制作—輸出的過程,反之,以創(chuàng)作特點,進行終端的選擇—安置—投放的搭建。如此,前后統(tǒng)一,協(xié)調推進,形成了新媒體不斷延展和深入的進化體系。新媒體是媒介產物,非物質特性明顯,注重對于人感官和思維的探索和認識。新媒體藝術的廣義概念是:具有數字傳輸與時間效應的動態(tài)特性及多維進入與空間效應的構建特點,能連續(xù)選擇與反饋對接,以觸動個體的表達愿望為本質,以創(chuàng)作和作品的時空體量為形式,以創(chuàng)新與革新非傳統(tǒng)狀態(tài)為形態(tài)。如此,凡是進入這一體系的行為,都可以視為新媒體藝術。
新媒體藝術,作為尚待開拓的全新藝術領域,受到了世界各國藝術家和文創(chuàng)者的關注和推崇。新穎的藝術理念,豐富的藝術內容,多樣的表現形式,自由的傳達方式,卓著的時代效應,無不預示著一個巨大體量與復雜結構的藝術時空的存在,以及一個全新的龐大藝術體系的崛起。同時,在學術與藝術界,也引發(fā)了一場關于理論與實踐、辯證與探索的聲勢空前的藝術革命。
關于新媒體藝術探索與辯論。理論與評論者經常以網絡、數據、互動、多媒體、人工智能等新媒體產物與表現的時代特征,試圖從根源區(qū)分,并建立新媒體藝術完整的理論體系。藝術創(chuàng)作者則習慣以數字化的圖像、視頻、聲音、交感、體驗等作品的設計和制作手段,嘗試從創(chuàng)賞過程區(qū)分,并建立其藝術形態(tài)系統(tǒng)。科技開發(fā)者更多地從軟件的開發(fā)、升級、框架、功能,以及硬件的生產、改進、安裝等技術產品發(fā)展區(qū)分,并建立其技術應用范疇。然而,對于龐大的新媒體藝術蘊含而言,各方認識都缺乏準確性。在當代,各種探索與交流活動與日俱增,并達到空前頻繁。在未來,人們的認知將愈加清晰,并隨著新媒體藝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化,更加成熟。
無論如何,當今新媒體藝術已經初具規(guī)模,其緊扣時代步伐,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明需求。新媒體藝術蘊含龐大,其不僅以創(chuàng)新開拓藝術認知,也以革新重構傳統(tǒng)藝術認識。當所有這些集中到一起,以新媒體藝術的形式進行融合再創(chuàng)造時,世界藝術格局將發(fā)生空前的改變。無論東西方的藝術,其傳承將在新時期處于同一起始點,誰的新媒體藝術繁盛,誰就能把握住當代世界藝術的脈搏,并將建立輝煌的藝術歷史。
1.來自《Wirde magazine》雜志主編Kevin Kelly的全球未來發(fā)展趨勢探索。Kevin以未來發(fā)展的十大趨勢,探討未來的機會應對。
第一個,成為。從過去的幾十年開始,舊事物在不斷成為新事物,并在未來一直持續(xù),一切我們所創(chuàng)造的事物,都在不斷地成為一些別的可能。
第二個,流動。未來我們將身處在流動的數據中。數據的分散與聯合產生新的價值,關系到人生存的方方面面。因此,要了解數據的流動性及其環(huán)境。
第三個,進入。當前世界的任何角落,都可能被進入,人們關注的不再是擁有權,更多的是訪問權和使用權。
第四個,追蹤。一旦觸及互聯網信息,就有可能被復制。原創(chuàng)者要找到一種追蹤方式,監(jiān)控違法行為。追蹤技術將快速發(fā)展,并調集所有力量,實現網絡追蹤。
第五個,認知。后二十年,可能會被稱作是“認知化”時代。人工智能,雖然是模擬人認知的部分之一,但思考和我們不一樣,具有再創(chuàng)造性。這意味著,人工智能的認知方式開發(fā)廣闊,此時只是開始。
第六個,互動。尋求未知體驗是人感受世界的深入,“互動體驗是新的貨幣”。現在我們的支出,已經包含了大量的體驗消費。未來的虛擬現實技術,將是互動體驗的主要力量來源。
第七個,分享。分享是未來經濟增加價值的最好方法。分享與協(xié)作,跨越文化、職業(yè)、領域的大體量的合作項目增加,如此也促使產業(yè)鏈洗牌。
第八個,屏幕化。手機屏、建筑屏、曲面屏、服裝屏……各種各樣的屏幕充斥在我們生活里。屏幕具有很強的視覺性,信息將大量被圖像化、視頻化。
第九個,提問。僅谷歌每天就會給出10億個答案。這意味著,數據積累將答案變成免費的,價值變成了提問。未來教育應該培養(yǎng)最優(yōu)秀的人應該是可以提出好問題的人。什么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就是去提問。
第十個,開始?,F在的一切尚處于“開始的開始”,一切的第一天。當我們站在未來的角度回顧今年,今年是最好的一年。因為我們能去做一些從未有過的嘗試,現在就是未來的開始。
2.來自MIT(The MIT MediaLab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負責人,日本IT權威伊藤穰一的MIT構成理念。
MIT一個非常奇特的實驗室,或者說它是一個部門,一個系,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這里所從事的工作,一些關于創(chuàng)新性的工作。媒體實驗室一共有25個小組,分別在不同的領域從事研究。有的小組從事機器人研究,有的從事生物科技研究。
加入媒體實驗室,學到的第一個詞語就是“反學科”。在全球大多的學校里,都會進行分學科教學,學習數學、物理、化學或者其他學科。大多數學校都非常注重在某一個領域進行深入研究。但是,在很多情況之下,想要將這些學科劃分的領域進行連接,就變得非常困難。所以,“反學科”這個詞告訴我們,研究應該超越學科,超越領域。一些教授和學生發(fā)現,憑借現有的知識,在現在的領域進行研究出現了困難,有時會沒有辦法繼續(xù)推進。所以一些政府的基金組織,或者一些社會上的基金組織就開始出資鼓勵大家來進行新領域的研究或進行跨領域的研究。
除了“反學科”,媒體實驗室還有一個概念叫作“創(chuàng)意的圓環(huán)”,也被稱作“創(chuàng)意周期”。我們可以將創(chuàng)意創(chuàng)作的過程看作是一個循環(huán),或者是一個周期性活動,就如同生物學中的新陳代謝一樣。這個圓環(huán)上部,稱之為信息感知(Information),它包含了藝術(Art)、科技(Science)。圓環(huán)下部,稱之為生產(Utility),包含了設計(Design)、工程制作(Engineering)。所以,圓環(huán)左邊是關于文化(Culture),右面是關于自然(Nature)??萍迹⊿cience)在圓環(huán)中扮演的角色,或許就是感知自然。工程是將知識對社會有所作用的轉化活動,設計就是嘗試使用這些活動,也就是使用制造的社會模型將我們的知識轉化為行為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皠?chuàng)意的圓環(huán)”的四個部分分割為——藝術(Art)、科技(Science)、設計(Design)、工程制作(Engineering)。
所以將設計和科學聯結在一起,是因為世界是一個復雜的自適應系統(tǒng),就像是我們生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或者我們身體自身的系統(tǒng),有很多活動在同時發(fā)生。我們身體的自適應系統(tǒng)確保我們在有突發(fā)狀況時能進行自我調整。比如生病時,身體會自己進行調整以自我適應這種情況;再比如當氣候變化,我們可以適應新的氣候環(huán)境。需要思考的是,人類如何進行適應。就像我們的身體適應大自然那樣,如何可以管控自己的生命讓自己變得更強有力。我們不是要讓事情變得更有秩序,也不是讓其變得更復雜。當前,有時人們過度地依賴科技,這樣會使社會走向錯誤的方向。因此,要做的是更多從藝術和設計角度去理解科技,并將其有機結合,以創(chuàng)作出具有自覺反應的具有協(xié)調性的作品。
現在,人工智能可以幫助學習,或者可以改變學習內容,我經常會使用這種說法——學習行為會超過教育行為?!敖逃?,是別人對你做的事情,是別人教育你 ;而“學習”,是你自己的行為。學習是個人對于一件事情有熱情,然后進行主動的探索。所以很多時候非職業(yè)的、業(yè)余的愛好者們更會“學習”。在AI的時代,機器可以幫助完成重復性的工作,以幫助記憶從而使人變得更強大,但還是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人自己去完成。如何進行創(chuàng)意型的學習,特別對于大年齡學習者,更是一種挑戰(zhàn)。
MIT媒體實驗室探討,利用四個的方法來幫助創(chuàng)意工作,分別是:項目、伙伴、熱情、玩。第一個,項目。其實就是大家一起做一些事情,媒體實驗室會使一些項目讓藝術家、機器工程師、軟件工程師在一起合作,一起將學習通過做項目來實現。第二個,伙伴??梢允悄愕呐笥?、同事或同行。大家在合作中要彼此互相教學,彼此相互學習。這樣合作式地工作,比在課堂上單純閱讀文本學到的東西更多。第三個,熱情。激情會決定你愿意去學什么東西。去了解一下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就會知道,他們都是跟隨著自己的熱情和激情去學習研究的。研究的過程需要“熱情”來鼓勵。實驗室強調每一個人的熱情,追尋熱情的事,然后通過學習技術或技巧實現。第四個,玩。玩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在你玩耍的時候,你用一些有預測性的趣味的測試進行研究,同時獲得一些財務上的回報,這個過程要比所謂的“努力學習”好多了。對于創(chuàng)意相關的東西來說,壓力在有的時候會幫助我們提高效率,但有的時候也會讓工作的速度慢下來。所以,使用一種特別娛樂的方式,用一種玩兒的方式學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3.來自國內各個高校以及藝術組織,籌辦的新媒體藝術展覽與文化交流活動。
2017年11月15日,“迭代與交融”第四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新媒體藝術三年展,在北京電影學院舉辦。三年展是針對新媒體藝術、影像與實驗電影、互動多媒體藝術家的發(fā)表作品的平臺,匯集國內外藝術家及青年藝術家的優(yōu)秀作品,對藝術創(chuàng)作問題進行更多的思考。
2017年11月16日,國際影像科技盛會——ICEVE 2017北京國際先進影像大會暨展覽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Exhibition on Visual Entertainment,簡稱ICEVE),在北京開幕。ICEVE聚焦先進影像技術與制作流程、VR/AR內容制作和未來影像趨勢等前沿領域,致力于創(chuàng)新影視語言體系和表達方式,推動和引領中國影像技術學派發(fā)展,開拓面向未來的影像藝術與科技融合空間。
2017年11月25日,國際知名人機交互研究學術組織HCI International的HCII-DUXU中國成立儀式在北京召開。HCII站在時代的前沿領域,與中國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與信息化的學術界及產業(yè)界的發(fā)展緊密結合,對人才的培養(yǎng)發(fā)展起到了引領作用,意義重大。
4.來自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關于“北京市加快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高精尖產業(yè)系列政策正式出臺”
開展節(jié)能環(huán)保、集成電路、新能源等新興產業(yè)和高技術產業(yè),北京市制定了加快科技創(chuàng)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系列文件。文件從總體要求、重要任務、產業(yè)布局、保障措施等方面,在頂層設計上對加快科技創(chuàng)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提出了指導意見。
北京市經信委黨組書記、主任張伯旭介紹了文件制定的背景及重點內容。張伯旭表示,北京市為做好創(chuàng)新發(fā)展、高質量發(fā)展這篇大文章,堅持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質量第一、效益優(yōu)先”原則,順應產業(yè)演進趨勢,按照國家戰(zhàn)略導向,圍繞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建設,立足“三城一區(qū)”主平臺,聚焦“綠色、集約、智能”產業(yè)發(fā)展方式和“減重、減負、減量”的發(fā)展要求,經過深入研討論證分析,選取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醫(yī)藥健康、智能裝備、節(jié)能環(huán)保、新能源智能汽車、新材料、人工智能、軟件和信息服務以及科技服務業(yè)等十個產業(yè)作為重點發(fā)展的高精尖產業(yè)。北京市財政對高精尖中心按照項目建設周期給予支持,五年為一周期,每年每中心給予5000萬至1億元的經費投入。
5.央美與北影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成立。北京市政府投入資金,大力支持藝術名校的前沿探索。
包括中央美術學院“北京視覺藝術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等13所高校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獲得北京市首批認定。“北京視覺藝術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未來是以“視覺藝術”和“視覺文化”為核心,關注視覺藝術對文化傳承與傳播力,開展針對北京市視覺藝術發(fā)展的頂層課題研究。以堅實的學術研究為基礎,以國際頂尖資源為依托,倡導藝術的現實介入和實驗性探索,打造北京作為國際化文化大都市的城市視覺體系,著力提升當代文化品質,拓展國際文化形象。
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也獲得北京市首批認定?!拔磥碛跋窀呔鈩?chuàng)新中心”致力于以科技的力量,讓藝術創(chuàng)作插上想象的翅膀,用這種結合方式帶給觀眾更好的享受,無論是電影電視的創(chuàng)作,還是大型演出的創(chuàng)作,在未來的影像產業(yè)中這種科技和藝術的結合都是重要的趨勢。中心在未來將在三維數字快速生成、混合現實顯示技術、影像虛擬制作和智能攝影棚等方向上進行持續(xù)的研發(fā)攻關,并與新時期的影視藝術創(chuàng)作相結合,打造“北影演藝科學家”團隊。
6.來自國家藝術基金和國家社科基金,新媒體藝術資助課題專項。
“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資助范圍為申報傳統(tǒng)藝術形式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的項目。藝術基金資助額度依據藝術門類、規(guī)模體量、成本投入等因素,為每個立項資助項目提供不超過500萬元的資助資金。
“全國藝術科學基金”資助范圍包括新媒體技術與戲劇藝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影視動畫創(chuàng)作研究,影視技術與藝術互動研究,中國新媒體藝術與產業(yè)國際影響力研究,新媒體藝術創(chuàng)作現狀研究,新媒體博物館、美術館和圖書館發(fā)展趨勢研究。藝術學重點項目資助額度為20—35萬元。
當前,對于國內各高校,新媒體藝術探索也正在由淺識向深知,嘗試向創(chuàng)造,迅速發(fā)展壯大。各高校新媒體方向的實驗室,也如雨后春筍般落實建成,并以高動態(tài)的成果產出,日益頻繁的信息交流,以星火燎原之勢,形成了遍及中國高校領域的網絡覆蓋。這些實驗室以課題攻關為集點,以產、學、研互動為紐帶,在促進高等教育知識開拓和儲備的同時,也為新媒體藝術的人才培養(yǎng)做出了卓越貢獻。
各高校新媒體實驗室建設,以本校教育的方向以及知識結構與儲備為依托,與自身發(fā)展特點相適應。新媒體藝術的巨大包容性,也為如此類別豐富的探索和創(chuàng)作提供了可能性。目前眾多新媒體藝術實驗方向,其中,新媒體在演藝方面的應用發(fā)展較為完善和成熟。首先,這是由新媒體與演藝的形式特點及其相互的易融性決定的(此上文也已提及)。其次,演藝的藝術形式的綜合性,為新媒體多樣化應用提供了可能。再次,演藝的產學研周期段,見效快,是體現新媒體成果的最顯著形式之一。
作品讓觀眾在VR眼鏡里能夠看到一只栩栩如生的狼,從舞者走進了觀眾的視野當中,狼以強化現實的方式呈現在虛擬VR頭顯里,無論觀眾戴著VR頭顯,或是摘下VR頭顯,直觀舞臺和在VR頭顯中看到的虛擬和增強之間的結合。VR劇場演出,可以讓觀眾走到舞臺上,走進角色里,走到故事中,去參與、體驗整個戲劇作品、舞蹈作品的戲劇沖突以及故事發(fā)展。
作品由“未來影像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利用先進的影視虛擬制作和仿真技術,為演出的創(chuàng)意設計、訓練和執(zhí)行提供了全程的技術保障。針對“8分鐘”表演參演要素多、創(chuàng)意過程復雜、排練關聯度高等特點,中心團隊通過全要素虛擬仿真的方式,為每一版設計方案進行數據化、模型化和可視化的呈現,將設計方案的真實效果進行呈現,幫助導演把控、決策及完善表演方案,從而確定最終的完美方案?!皠?chuàng)新中心”由北京電影學院與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共同開發(fā),由經信委“高精尖基金”與企業(yè)投資,預計每年投入5千萬至1億元。
作品形式打破了舞劇傳統(tǒng)模式,以舞蹈編導、話劇導演和新媒體技術支撐等多方面整體性統(tǒng)一為特點,將光感、體感、Kinect等技術融為一體,舞臺的藝術幻想直觀而震撼?!爸攸c實驗室”是一個完整的交互系統(tǒng),核心是“虛擬舞臺”,將多媒體、三維技術、動漫等多種技術結合在一起。實驗室由上海戲劇學院和上海市科委共同開發(fā),預計總投資將達到5000萬元。
作品廣泛地使用多媒體舞臺技術,包括全息投影、視頻影像、智能光陣等?!吧虾J卸嗝襟w演藝虛擬合成重點實驗室”為多媒體舞臺的設計與制作提供支持。作品突出舞臺表演的肢體造型,與現代科技視覺的結合,帶給大家美學、哲學以及現代概念戲劇的非凡體驗。
作品充分利用影像畫面的豐富靈活性,使用抽象、寫實、表現的形象構成,將南京大屠殺事件的慘烈景象和悲慟心境進行了深度演繹,同時又以浪漫表現和深刻寓意,傳達出令人振奮的情緒,頌揚新時代,傳達了新中國的和平向往。
整場視覺盛宴由《看未來》《我們在花園》和《夢想啟航》三幕組成。第一幕用時尚、動感的影像開啟了視覺盛宴,幾何圖形、動物造型和抽象影像循環(huán)、穿插,呈現出超幻的視覺感受。復原主樓建筑結構的影像創(chuàng)作部分,激起觀者的強烈共鳴。第二幕《我們在花園》以情懷與感念為主,影像濃縮了天美百年歷史,老一輩藝術家、教育家的形象一一呈現,百年校史流淌進了每一個人的心田。以窗戶剪影的方式提煉出的日常教學場景和學生生活,象征著今日天美人的傳承與發(fā)揚。在這一幕中,還包括全院各教學單位的教師代表的虛擬影像,“老師們”從主樓中廳魚貫而出,與畢業(yè)生揮手道別,同時伴隨著每一名畢業(yè)生的名字被鐫刻在主樓兩側的墻體的影像逐一浮現,這段飽含著視覺張力和情感的影像,把現場的情緒推向了頂點,也寓意著美院師生在授業(yè)、同修中共同被載入天美的史冊。第三幕《夢想啟航》中,鄧國源院長攜手老教授代表和導師團隊來到主樓前,點彩畫布,隨之整個樓體漫天花飛,蝶舞園中,深情又巧妙地延展了“我們永遠在花園”的主題,并將承載著母校祝福的愿望送給全體畢業(yè)生——“愿你們的人生,如花園絢爛”!整場show被推向了高潮,最終完美落幕。這一部分的創(chuàng)意點主要體現在互動影像的設計和感官與情感的融合上。
縱觀當代新媒體藝術發(fā)展及國內探索應用狀況,科技的發(fā)展正在改變傳統(tǒng)的藝術觀,并以其對與人感官的多維對接和擴展,為藝術傳達提供了更加廣闊的釋放空間。從傳統(tǒng)藝術的新媒化革新,到新興的人工智能藝術創(chuàng)新,在未來,藝術世界因新媒體的介入,將到達一個全新的創(chuàng)想狀態(tài),可以說一切皆有可能,真正實現藝術的無限價值。
但是,新媒體藝術在到達完全成熟狀態(tài)之時,因為新技術快速更新和藝術的多可能性嘗試,必將經歷一個樣式繁雜、體系混亂、系統(tǒng)膨脹的無序階段。因此,對于新媒藝創(chuàng)作者,在進行多樣性探索的同時,要能夠把握藝術形態(tài)的內在規(guī)律,找到其發(fā)展的主框架結構,從而更好地設定自我發(fā)展的位置。
為了保持文化競爭的優(yōu)勢,在未來,國家將會持續(xù)增加新媒體藝術的投入。同時,企業(yè)也會因自身發(fā)展,加大對于創(chuàng)新的投入。這不僅針對新媒藝創(chuàng)作單位,對于獨立創(chuàng)作人也是一個很值得振奮的態(tài)勢。所以,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藝術課題攻關和實驗探索的新媒體藝術實驗室,將在國家支持下大力發(fā)展,在數量和規(guī)模上也將到達一個空前的繁榮期。因此,要把握機會,大膽創(chuàng)新,將國家支持與創(chuàng)作相結合,從而把握自我發(fā)展方向,以優(yōu)秀的作品回報國家投入。
在未來,演藝創(chuàng)作與行業(yè),依然是新媒體藝術應用的主戰(zhàn)場之一。隨著現場技術的迅速升級和創(chuàng)作者的意識提高,現有的技藝狀態(tài)將會迅速更新。如此,很有可能觸及現有演藝的基礎框架,即真人演員和影像配合的藝術結構。可以想象,若全息技術發(fā)展到能夠將影像人物進行惟妙惟肖的真實體現,那現場演出就會進入像影視制作的流程,即視頻內容數字制作完成后,直接進入以拷貝形式分布的制作與發(fā)行系統(tǒng)。如此,不僅帶來現場演藝的變革,也會造成整個藝術娛樂傳媒行業(yè)的重新洗牌!
總之,新時期,萬物革新待出;新時代,萬象更新到來。當今藝術世界,技藝創(chuàng)新無處不在,跨界融合隨時可見。新媒體藝術順勢而就,其極具創(chuàng)意的藝術表現力,富含新意的藝術想象力,以及隨之產生的巨大商業(yè)價值,不斷增強和振奮人文創(chuàng)新的信心,并將在未來創(chuàng)造出一片繁盛的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