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峰
(杭州市閑林水庫管理處,浙江 杭州 310012)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因結構穩(wěn)定、就地取材、施工便利、經濟合適,是我國廣泛采用的壩型。因其壩型結構特點,下游壩坡一般采用干砌石、堆石、卵石或碎石、鋼筋混凝土框格填石、土工合成材料等方式,與周邊的青山綠水不協調,工程外觀與周邊自然環(huán)境不夠和諧。閑林水庫工程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壩,采用壩后覆土綠化的方式,在水利工程、渣土與生態(tài)之間,找到一個突破點、平衡點。
閑林水庫壩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區(qū)閑林街道里項村,壩址以上集雨面積16.89 km2,總庫容為1 984.00萬m3,供水庫容1 794.00萬m3,防洪庫容190.00萬m3,工程由大壩、泄洪洞、輸水隧洞及泵站等設施組成。大壩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頂高程74.00 m,最大壩高40.00 m,壩頂寬8.00 m,長230.00 m;輸水隧洞全長15.1 km,其中新建隧洞10.7 km;配套大刀沙泵站,取水規(guī)模26 m3/s。
建成后的閑林水庫,可使城市備用水量滿足2020年水平年主城區(qū)水廠8 d以上源水需要,在新安江、富春江電廠放水配合下,抗咸基本達到97%保證率的標準;結合河道整治,下游地區(qū)防洪能力由5 a一遇提高到20 a一遇;同時河道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改善。項目總用地245.80 hm2(3 687畝),工程靜態(tài)總投資26.7億元[1]。閑林水庫壩后管理區(qū)效果圖見圖1。
圖1 閑林水庫壩后管理區(qū)效果圖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以堆石體為支承結構,在其上游表面澆筑混凝土面板作為防滲結構,屬于土石壩類型。它的發(fā)展大致可分成3個時期:1850 — 1940年的早期階段,特征是拋填堆石,壩高多低于100.00 m,壩體變形較大,面板開裂滲漏問題嚴重;1940 — 1965年的過渡階段,特征是從拋填堆石到碾壓堆石的演變;1965年到現代階段,特征是碾壓堆石,完全取代拋填堆石。隨著薄層碾壓施工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完善,面板堆石壩的數量和高度迅速增加,逐漸成為當今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主流壩型之一。
在早期階段和過渡階段,對大壩下游護坡按堆石施工原狀,基本不作處理;到20世紀末期,隨著對工程質量、外觀要求的提高,新建大壩設計一般有明確的下游護坡處理方式;進入21世紀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對大壩質量、安全、外觀等提出更高要求,已建大壩在除險加固對大壩下游護坡均進行規(guī)范的處理。
根據現行規(guī)范規(guī)定,對下游護坡,堆石壩可采用堆石料中的粗顆粒料或超徑石做護坡。護坡可在以下幾種形式中選擇:干砌石,堆石、卵石或碎石,草皮,鋼筋混凝土框格填石,其他形式(如土工合成材料)。高壩的下游壩坡可用干砌石、大塊石堆砌或擺石砌護,并使壩體具有良好的外觀。
以閑林水庫大壩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壩為例,在滿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對大壩背水坡進行景觀生態(tài)建設。
閑林水庫距小和山高教園4.0 km,距西溪濕地9.0 km,距西湖15.0 km,與午潮山國家森林公園山水相望,周邊群峰連綿,林郁水秀,風光旖旎,環(huán)境幽靜,上埠河在山間林下蜿蜒曲折,流水四季不斷。工程所在地余杭區(qū)閑林街道里項村,壩址下游水庫移民安置區(qū),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閑林水庫大壩及管理區(qū)景觀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工程建設者也希望改變水利工程鋼筋混凝土的常規(guī)形象。
根據閑林水庫的工程設計,土石方開挖總量139.86萬m3(其中一般土石方95.46萬m3、表土38.86萬m3、建筑垃圾5.54萬m3),填筑總量111.87萬m3(其中利用開挖的一般土石方52.02萬m3、表土12.28萬m3、建筑垃圾5.54萬m3;借方42.03萬m3、其中石料場自采32.00萬m3、商購10.03萬m3);棄渣及表土余方總量70.02萬m3(其中一般土石方棄渣43.44萬m3、表土26.58萬m3),棄渣外運34.94萬m3、設棄渣場處理8.50萬m3,表土余方全部外運利用[2]。
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累計棄方77.10萬m3,較設計增加約10%,其中料場開挖無用料為16.87萬m3,建筑物開挖和庫底清理棄方60.23萬m3。棄方按性質分類統計:一般土石方32.47萬m3、表土33.42萬m3、建筑垃圾9.98萬m3、道路瀝青混凝土1.23萬m3,其中建筑垃圾基本由地方政府處理,道路瀝青混凝土由道路瀝青混凝土廠回收,實際工程棄方65.89萬m3[3]。
大量的工程棄方需要妥善處置,成為工程建設的難題之一。若全部外運,一方面由于工程地處主城區(qū)附近,難以就近找到合適的棄土場所,另一方面數十萬m3棄土外運費用高昂、程序復雜、困難重重。處置工程的大量棄方成為切實需要解決的難題。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fā)展,廢棄渣土的出路已成為許多城建工程一大問題和成本上的負擔,閑林水庫由于位于城區(qū),廢棄渣土的出路迫需解決。同時,水利工程在人們的印象中多是鋼筋混凝土、漿(干)砌塊石等,感觀生硬冰冷,不夠生態(tài)自然。為此,針對棄方的組成特點,土石方可用于地場填筑,表土可用于一般場地的填筑和綠化,結合混凝土面板堆石壩的實際情況,同時現行規(guī)范未對混凝土面板堆后壩下游護坡上填土有明確規(guī)定的基礎上,提出在保障工程安全、不降低安全系數的前提下,適當優(yōu)化大壩斷面,增加壩后覆土,一舉解決工程棄方和大壩景觀2個問題,實現生態(tài)壩建設和節(jié)約投資的目的。
閑林水庫工程大壩設計經歷了2個階段。
第1階段大壩按常規(guī)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設計,上游壩坡1∶1.4,下游壩坡1∶2.0,高程50.00 m處設3.00 m寬平臺,下游壩坡采用超徑石干砌護坡(見圖2)。
圖2 第1階段大壩斷面圖 單位:cm
結合庫底清理土方等棄土棄渣的處理,以及生態(tài)景觀,進行大壩第2階段優(yōu)化。在保障工程本身安全的前提下,大壩按生態(tài)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設計,上游壩坡仍采用1∶1.4,下游壩坡優(yōu)化到1∶1.6,在大壩主體結構外、下游壩坡上進行填土綠化,壩后填土放緩至1∶3.5 ~ 1∶4.0,其中覆土表面厚1.50 m為種植土(見圖3)。填土采用自卸車運輸、推土機推平、車輛碾壓、自然沉降的方式進行。工程65.89萬m3棄方中,29.23萬m3用于大壩壩坡覆土,占工程全部棄方的45%,其余用于壩后管理區(qū)場地平整,工程的全部棄方在工程內部消化。
圖3 第2階段大壩優(yōu)化斷面圖 單位:cm
為保障壩體排水,在大壩次堆區(qū)坡腳處設置截水墻,截水墻高6.90 m,基礎為弱風化基巖,對截水墻基礎進行固結灌漿;在大壩中間位置、截水墻后、上部填土綠化區(qū)域設凈尺寸為1.5 m×1.8 m的箱涵,并在箱涵尾部設量水堰,后接DN100管涵將水排至下游河道。
對大壩背水坡邊坡1∶1.6和大壩背水坡在邊坡1∶1.6的基礎上覆土至1∶3.5 ~ 1∶4.0兩種工況進行理論計算,結果表明大壩背水坡后填土對壩體垂直位移、壩體水平位移、壩體大主應力、壩體小主應力、壩體應力水平、面板撓度等方面影響不明顯。壩坡穩(wěn)定安全系數在2.0以上,填土有利于下游壩坡的穩(wěn)定。大壩穩(wěn)定計算成果對比見表1[4]。
表1 大壩穩(wěn)定計算成果對比表
截至2017年4月12日,大壩安全觀測資料統計:壩頂軸線部位最大總沉降量為40.40 mm;壩頂水平位移最大值為10.32 mm;周邊縫張開位移以張為主,最大值為4.15 mm,剪切位移指向河谷,最大值為3.33 mm,沉降最大值為8.61 mm;左右岸面板垂直縫以張開為主,張開位移最大值為5.43 mm;大壩埋設的鋼筋計各測點 鋼筋應力均小于鋼筋允許拉壓應力,面板鋼筋應力正常;水庫蓄水后壩體及壩后未出現明顯滲水點,量水堰監(jiān)測到的總體滲流量小,蓄水后,滲流量增加較小,剔除降雨影響,壩后量水堰觀測最大滲流量為1.8 L/s。目前壩體運行正常。
通過壩后填土工程措施,消納了全部工程棄方65.89萬m3,按杭州城市一般棄方50元/m3估算,扣除因填土增加壩后排水工程設施的費用,直接經濟效益達3 000萬元,同時減少棄方外運、堆置對其他地方的不利影響,間接效益也十分可觀。
通過遵循自然的壩后地形重塑,盡可能地模仿自然構建大地景觀系統,壩后坡整體比較生態(tài)自然,與壩體兩側山體協調,使原本受工程建設影響的自然景觀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復。同時壩坡以茶園為主題,以茶樹、山茶為主基調,用大面積茶園形態(tài),呼應工程備用水源的功能。閑林水庫壩后坡改造成果見圖4。
圖4 閑林水庫壩后坡改造成果圖
對于閑林水庫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挖填總土石方量達140.00萬m3、棄方66.00萬m3的工程,通過壩后填土綠化措施,不僅達到工程無棄方、不破壞自然環(huán)境的目的,而且使人工大壩與周邊環(huán)境和諧一致,美化環(huán)境。
大壩背水坡填土綠化、地形塑造,使大壩與兩側自然山體平順連接,讓人工大壩與青山綠水自然一體,形成統一協調的綠色景觀,體現了水利工程的生態(tài)性。同時,回填土方均來自工程本身的棄方,既做到了土方平衡,減少土方外運、降低造價,也是水工設施生態(tài)化處理思路的一次變革。
參考文獻:
[1] 扈曉雯,田建海,李成軍,等.浙江省杭州市閑林水庫(中型)工程初步設計報告(報批稿)[R].杭州: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
[2] 陳增奇,徐小燕,陳偉法,等.杭州市閑林水庫工程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報批稿)[R].杭州: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2013.
[3] 張玉倫,王曉吉,袁秋月.淺議杭州市閑林水庫庫底清理[J].浙江水利科技,2016,203(4):21 - 23.
[4] 方緒順,侯文昂,陳國新,等.浙江省杭州市閑林水庫大壩觀測資料分析報告[R].南京: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