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詩經(jīng)》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石天成,玉匠用手心的溫度淬煉它,每一次摩挲都將期盼融進玉質(zhì)的紋理,并投入全部神念細細地雕琢,像養(yǎng)育自己的孩子,生怕留下一絲瑕疵。就這樣,耗盡畢生精力,方打造出這世間獨一無二的石之精魄,而匠人也為自己琢磨出一身通透如玉的君子氣質(zhì)。
匠人氣質(zhì),融合了石的執(zhí)著堅韌和水的純凈透徹,歷千年而不衰,化作匠人精神之精髓留在一件件精致絕倫的器物之中。后世的人,守著那物件,仿佛是守著洪荒的星隕。匠人精神,歷久彌堅。
匠人:堅守和傳承是一種榮耀。
恢弘大氣的宮殿,雕梁畫棟的長廊,精雕細刻的窗花,就連每一根承柱都是工匠精心挑選,親手安置,分毫都不能差。歷代工匠中,最負盛名的可謂是那號稱“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的雷家。雷家工匠,便是那圖紙、燙樣都較之尋常工匠不知精致了多少倍。作為頂級皇家建筑師,雷家建造的古建筑,如,圓明園、頤和園等,約占了世界建筑文化遺產(chǎn)的五分之三。正是幾輩雷家工匠專注于鉆研新的設計理念,提升技藝,才使樣式雷至今仍名聲在望,才使那金碧輝煌的古建筑成為世界建筑之瑰寶。
匠人:因愛生敬,因癡忘利。
瓷器歷來是中國文化的符號,從土陶到黑瓦、典雅青瓷及凈如乳脂的白瓷,熱愛制瓷的匠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極致的追求,他們樂于把孕育他們生命的泥土賦予不一樣的靈魂。秉承匠人精神,制瓷巔峰的四大名窯都立下絕不販出次品的規(guī)矩,燒出的瓷,稍有瑕疵者,即刻便拉出去砸碎了。
匠人:精益求精,畢生所求。
朱熹在批《詩經(jīng)》時,批到開頭提到那句言:“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匠人心中沒有完美,他們近乎虔誠地追求著極致,這情形比之物理大師追求真理的執(zhí)著有過之而無不及。匠人專注制器甚至于忘了自己這肉體凡胎,更無暇理會那紅塵紛擾。匠人制一件東西,做得舉世無雙的好,方能滿足。
這就是中國之匠人,用精湛的技術(shù)和堅韌的匠心支撐起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但機器時代的降臨,使得很多人走上了唯利是圖的“錢途”,這更加導致了匠人精神無法在中國社會成為一種主流意識,所幸仍有些企業(yè)如一股清流緩緩滌蕩著這世界的喧囂。
做一匠人,懷一匠心,君知何其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