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鈺 鄭榮榮
摘要:在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背景下,課堂教學評價語作為課程評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素質(zhì)教育的落實有著重要意義。研究江蘇大學附屬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可以從個性出發(fā),有助于了解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當前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的不足,從而探究成因,找尋解決途徑,提高素質(zhì)教育質(zhì)量。
關鍵詞:素質(zhì)教育;課堂教學評價語;小學語文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一直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zhì)作為關系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全局的一項根本任務。而今,在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背景下,發(fā)展課堂教學評價語作為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容我們忽視。
本項目采用文獻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jié)合的方法。文獻研究方面,將采用文獻研究法查找國內(nèi)外有關語文課堂評價語的資料;實證研究方面,將采用課堂教學觀察、教師訪談等實證研究法,以江蘇大學附屬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為例,詳細了解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現(xiàn)狀,以及當前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的不足。我們亦將采訪教師在對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改進方面的意見。最后通過分析這些數(shù)據(jù)與現(xiàn)象,歸納成因,立足于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背景,對語文課堂教學評論語的不足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與改進建議。
一、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語現(xiàn)狀
(一)教師對于課堂評價語的使用
通過對江蘇大學附屬小學的三位語文教師進行訪談發(fā)現(xiàn),語文老師皆表示對課堂評價語十分重視。
根據(jù)我們對30節(jié)課堂實際教學的觀察,三位老師的課堂教學評價語使用頻率確實很高。教師評價語頻數(shù)和學生回答頻數(shù)之比皆大于1,甚至超過2。基本學生在課堂上回答一次,教師做出一次或是更多次的評價。而學生沒有回答問題時,教師也會運用關于集體的評價語,比如“某些同學最近表現(xiàn)如何如何”、“我們班總體表現(xiàn)很棒,但在某些方面還有待提高,比如......”。這類對于集體的評價語在一節(jié)課堂上出現(xiàn)的頻數(shù)一般為2-3。
在評價語的內(nèi)容方面,教師的評價語也以正面的評價語為主,表揚性的評價語和鼓勵性評價語為主,沒有情緒失控的消極負面的評價語出現(xiàn),這一發(fā)現(xiàn)令人欣喜。
在老師的課堂評價語使用頻率和評價語傾向這兩個方面來說,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以江蘇大學附屬小學語文老師為例的小學語文老師對課堂教學評價語的重視程度是比較高的,他們有比較強烈和明確的意識要使用課堂評價語,他們的評價語的目的主要是是為了正面激勵學生。
(二)學生對于課堂評價語的認識
為了了解小學生對課堂評價語的認識,我們隨機與60位一到六年級的小學生,其中每個年級隨機選取10位同學,進行了交流,調(diào)查他們所在語文課堂的評價語使用情況以及他們對于課堂評價語的認識了解。
在交流調(diào)查中,當問及“老師是否會讓同學們互評時”時,所有同學都給予了肯定的回答。當詢問到“你有沒有評論過其他同學時”,有19個同學,即31.6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沒有評論過其余同學。當詢問到“老師會主動讓同學們評論自己的教學等”時,31位同學給予了肯定的回答,約占51.67%,但一般是老師讓同學們辨析比較詞句或者對錯。但當詢問到“課堂上有沒有評價過老師的教學”的時候,只有5個同學表示自己評價過老師的教學,占8.33%。當詢問到同學們希望在課堂上得到老師怎樣的評價時,絕大部分同學都顯得有些迷茫。在我們解釋一番之后,大部分同學們依舊思考很久。在提供了一些選項之后,同學們才給出答案。
結(jié)合訪談內(nèi)容與調(diào)查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課堂評價語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對于他們來說,更多的其實是對課堂評價語的一種被動的收到,而不是主動地接受和參與,他們其中有的同學甚至對課堂評價語的參與抱有一種不以為意、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在課堂評價的參與度方面,學生的參與率也不是很高。
在暫且不論評價的內(nèi)容的情況下,在學生的課堂評價參與度這一方面來說,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以江蘇大學附屬小學學生為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評價程度是不容樂觀的,這無疑值得引起重視。
二、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語問題
(一)學生主體地位混亂
在實際的課堂觀察中,有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景:語文老師提出一個閱讀理解類型的問題,然后請學生回答。當學生的回答內(nèi)容不夠準確具體時,老師會使用這樣的課堂評價語:“不對,你再仔細想想?!边@是對學生回答的直接否定,但直接否定之后,有時老師并沒有讓同學們互相仔細辨析錯誤答案,而是直接讓其余同學回答,或是老師直接給出有關正確答案的提示。
這證明《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其實并沒有在實際中得到深入的貫徹執(zhí)行,在現(xiàn)實的課堂學習中,多少都有些缺乏理論實踐動力。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目標知識的偏離,老師是急于糾正,還是仔細辨析?這其實是衡量一個是否有經(jīng)驗的好老師的重要標準之一。若是老師覺得一個學生的答案與自己預設的答案不相符,便立刻運用課堂評價語將其思路拉到自己的正確答案之上,這種行為無異于禁錮孩子的思維,而且對于孩子的課堂情緒起到了消極的作用,學生極易變得不敢參與課堂評價,這與《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學生主體地位背道而馳。課堂評價語的目的不是追求答案,每一個錯誤答案都是有價值的。老師了解學生錯誤答案產(chǎn)生的原因并進行辨析,永遠比老師直接給出的正確答案有價值。與學生一起辨析錯誤答案也是課堂評價語在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貫徹與執(zhí)行。
(二)課堂評價內(nèi)容空洞
根據(jù)對實際課堂評價語的統(tǒng)計,單句的“你回答得很好”、“不錯的答案”等以及重復學生的答案此類課堂評價語在一節(jié)課堂上出現(xiàn)的頻次不低。一節(jié)課上,此類課堂評價語老師使用的頻次為7-13次,學生為1-3次。
空洞籠統(tǒng)的評價語是沒有價值的。首先,此類空洞評價語的成因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師評價語言的匱乏。評價語缺乏語文學科特性,易讓學生對教師失去專業(yè)信任。其次,這樣空洞的課堂評價,沒有具體說明好或者不好在哪里,學生不明白什么值得他們借鑒學習,這樣的評價語又有何意義呢?最后,這種單調(diào)空洞的評價語如果一直不做改變,那么學生還可能失去對教師課堂評價語的期待與興趣,沒有動力參與課堂學習。
(三)評價語言枯燥無味
德國海因·曼麥有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shù)靥岢鰜砀転橹邮??!笨梢娪哪恼n堂評價語對于提高學生和教師的課堂效率是很有幫助的,然而在課堂上并不經(jīng)常出現(xiàn)幽默的課堂評價語,更多的是老師嚴肅的、一本正經(jīng)的課堂評價語,可見老師們對于幽默型課堂評價語的運用還不夠熟練。
除了教師的課堂評價語太過嚴肅缺乏幽默性,缺乏藝術性的語言也是導致課堂枯燥乏味的原因之一。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言語可以體現(xiàn)語文學科特點,更可以讓學生因為藝術的課堂評價語感受到語文的美麗,提高審美能力,從而愛上這一門學科。若總是用死板刻意的課堂評價語,學生無法從中體會到語文的魅力,也會對學習語文產(chǎn)生一定的疲憊感。
三、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語建議
(一)轉(zhuǎn)變教師觀念
不當?shù)脑u價語言與不當?shù)慕處熡^念必不可分。小學語文課堂之所以未能深入貫徹“教師主體-學生主導”,原因之一還是因為根深蒂固的“教師權威”的評價理論在老師心目中的些許殘余。應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重功能,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①應該提倡的語文課堂評價方式為教師與學生的課堂評價語相結(jié)合,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學生自我評價以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教師應該時刻牢記“學生主體”,放手給學生更多的評價權利,相信學生、鍛煉學生,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的思維力。多元結(jié)合的評價方式才可以更大程度上促進教師與學生的課堂效率。
(二)三維調(diào)控評價
如果教師可以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做好準備,那么課堂評價語水平會有所提高。
1、課前
課前備課時要積極大膽、盡可能完全地預設到課堂的各種情況。首先需要預設到的是對于教師的問題的盡可能完整充分的回答,這個預設就是根據(jù)教學目標確立的參考答案。其次,教師需要充分地展開想象,根據(jù)對學生的了解以及對以往教學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反思,一一整理出學生對于問題有可能出現(xiàn)的反應。這時的預設要盡可能做到詳細縝密。最后,對于預設的學生的種種反應,教師應該思考出最佳的應對策略和引導,這時的評價語預設應該注意階梯性,切忌簡單粗暴地將學生的思路生拉硬扯到預設的參考答案上。有了充分準備,教師才會游刃有余發(fā)揮出優(yōu)秀課堂評價水平。
2、課中
上課時的課堂評價考驗了一個教師的備課情況和心理素質(zhì)。備課備得再詳細,預設與課堂上的生成總是存在一些距離。面對學生出人意料的回答和反應,最考驗一個教師的心理素質(zhì)即教學機智。首先要冷靜,教師一旦慌了,很有可能會口不擇言,這是失敗的課堂評價的開始。冷靜之后,思考應對策略,學生為什么會這個反應,該如何應對?如果教師并沒有及時的教學機智,不妨再將問題拋給學生,反拋問題也是一個不錯的教學評價。學生之間更能彼此理解相互的心理,他們說不定會給你解釋甚至一個優(yōu)秀的應對策略提示。但在反拋問題時,老師一定注意調(diào)控課堂方向,不能偏離問題的目標。
3、課后
課后要做的事是教學反思。教師要及時地將課堂上發(fā)生的各種情況記錄下來,特別是覺得自己處理特別好和不好的典型案例。建議教師長期做教學反思的同時,每隔一段時間將教學反思歸納整理。這樣,教師就有了一套比較完整全面的課堂檔案。對于這份檔案,教師也應該積極探索研究,分析、思考、總結(jié)出自己的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并時時翻看修正,得到最優(yōu)的課堂評價語。這樣,再在課堂上遇到相似的問題,便可及時有效地找到恰當?shù)恼n堂評價語。
(三)投入教師感情
教師的課堂評價語枯燥無味,有時候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教師對課堂教學沒有完全投入感情,所以表現(xiàn)出的課堂評價語略顯刻意呆板、不夠真誠。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①真正的素質(zhì)教育下的課堂應是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因此評價時不能缺少人文的關懷,教師要對語文課堂真誠投入,情感教學。教師要學會欣賞學生,發(fā)自肺腑地用激勵性的課堂評價語激勵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用孩子的語言與孩子對話,這樣學生才會受到教師的鼓舞,從而奮進自信。
于永正老師的課堂評價語就是充滿感情的課堂評價語的優(yōu)秀示范,他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語言與孩子交流,于是課堂評價語能夠讓孩子樂于接受、易于理解。面對孩子的朗讀失誤,他給予了熱情的關心,耐心的指導,課堂評價語幽默風趣卻又不失作用。學生及時改正之后又馬上給予了及時的表揚性課堂評價語,鼓勵了學生對語文的熱情延續(xù),課堂也真正變成了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
總之,素質(zhì)教育下的課堂教學評價語依舊存在著不足,需要不斷地提升評價語水平。課堂評價語作為課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素質(zhì)教育下的語文課程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調(diào)查研究過程中,以江蘇大學附屬小學為例,發(fā)現(xiàn)了小學語文課堂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微薄的努力可以給教育工作者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