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贊德
【摘 要】
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剛剛起步,正是培養(yǎng)學生各種習慣的好時機,特別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貫穿學生的一生,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具有重要而長遠的意義。本文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表達一些淺顯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培養(yǎng) 學習習慣
教師教學的目的一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另一方面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終生受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高效進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學習觀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精神。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yǎng)。
一、預習的習慣
學生在進行學習新知識前,進行課前預習,既可以讓學生了解知識內容,也可以讓學生在心理上準備好,具體的預習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階段,讓學生提前看教材內容,思考內容主要講的是什么,有哪些新的知識等等,這樣學生有了心理準備,老師教學時就比較容易理解,也易于接受知識。年齡階段比較小的學生可以在家長的輔助下進行預習,時間也不要太長,讓學生對一些不懂的地方用筆標記出來,等待老師講的時候,有意識地去學習,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了預習的習慣,促使學生進行自主預習。
二、仔細觀察的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什么都有新鮮感,充滿了好奇,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心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身邊事物,從大自然中發(fā)現美,從社會中發(fā)現美,豐富學生的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身邊事物的美好,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觀察,也可以帶領學生去野外看風景,到科技管去參觀,或是觀察植物和小動物,在學生歡呼雀躍、興高采烈的時候,教師合理的引導學生觀察的技巧,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細節(jié)等。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對比較類似的事物或是動植物進行對比,比如看到雞冠花,就讓學生同雞進行對比。比如吃橘子的時候,就讓學生從形狀和味道上說說橘子和蘋果有什么不同。
三、勤于動筆的習慣
小學語文教師要提倡和鼓勵學生在課堂內外勤于動筆的習慣,讓學生隨時帶一支筆和一個本子,平時進行讀書時,可以邊讀邊動筆,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語段進行標注,也可以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摘抄下來,不要全部抄,有選擇地摘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即可。在讀書的過程中,可以隨時寫一些感受,比如“寫的真好”“有意義”等,從簡單逐步過渡到標注整個句子,以便良好的習慣形成。學生在外面,也應該把自己見到的和聽到的進行記錄,發(fā)表看法,從簡單粗略開始,長期堅持就成了良好的習慣了,再慢慢增加,直到可以寫一個完整的片段和文章,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動筆能力,也為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素材。
四、不懂就問的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比較強,對知識充滿了渴望和疑問,教師要多鼓勵學生不懂就問,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精神。在學生有疑問的時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大膽提出來,不能羞于開口。對于部分比較膽小、內向的學生,平常不敢問的缺點,應該多和他們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鼓勵學生不懂就問,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生生關系,有問題就及時向學生和教師提出,養(yǎng)成良好的質疑習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可能小學生提的問題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但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質疑習慣,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更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五、查看工具書的習慣
工具書是學生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學習工具,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解難答疑,對于小學生來說,高效合理地運用工具書就顯得尤為重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掌握工具書的基本用法,當學生在閱讀或寫作的時候,遇到看不懂或是不會寫的疑難字詞,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查看工具書找出答案,通過學生自己動手,促使學生養(yǎng)成運用工具書的習慣。這符合新課標的素質教育要求,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高效途徑。小學階段比較適合的工具書有《成語詞典》《新華字典》《學生通用規(guī)范漢字字典》等等,學生應該隨身攜帶,在進行課外閱讀遇到生僻字,可以進行及時的查看,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比較有趣味性的漢字游戲,讓學生進行查字比賽等等,讓學生掌握不同工具書的檢索和查找方法,培養(yǎng)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六、課外閱讀的習慣
語文是一個語言學科,必須要通過大量閱讀來提升學生的語感,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積累,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階段心理特點,多給學生推薦一些適宜的書籍,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掌握閱讀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閱讀是學習語文知識和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有效手段,教師要通過舉辦一些課下朗讀比賽、故事擴寫、角色扮演等游戲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熱情,促使學生進行更好的閱讀,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積累大量的知識素材,不但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內容,還提高了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以及鑒賞水平。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學生是各種習慣的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的言行、引導會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幫助學生克服和改掉一些不良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紀占輝.談語文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學周刊,2013(08)
【2】蘇玉芝.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方法【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02)
【3】李芳芳.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