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燁
【摘 要】
在混齡游戲活動中,教師應從幼兒視角出發(fā)幫助其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以充足的活動計劃幫助幼兒逐步形成規(guī)則意識,并為混齡活動提供適宜指導,把握好教育契機,才能凸顯混齡游戲互動的多元性、有效性和持久性,在游戲活動中綻放無限精彩。
【關(guān)鍵詞】
混齡游戲 互動 沖突 指導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fā)展起來的。”在教育建議中也指出“可以經(jīng)常打破班級的界限,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參加不同群體的活動”。因此,我園開展了以和園探索區(qū)為特色的混齡游戲活動,給幼兒提供一定的材料,做幼兒游戲的支持者和幼兒沖突的裁判者,只有做好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才能讓大孩子和小孩子在大家庭式的游戲環(huán)境中充分互動、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一、從幼兒視角出發(fā),凸顯互動的多元性
1.以大帶小,結(jié)伴而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混齡活動中,往往是由一位中大班的幼兒找一位小中班的幼兒,兩人結(jié)伴游戲。在此過程中,年齡稍小的幼兒會主動向年長的幼兒學習和模仿,增長技能,而年長的幼兒也會主動去幫助弟弟妹妹,以大帶小、結(jié)伴而行,使每個幼兒都能在此過程中獲得快樂的體驗。筆者所在的幼兒園創(chuàng)設的和園探索區(qū),可以讓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你來我往的互動中,我們常能聽到幼兒在同伴交流時“你的玩具借我玩一下好嗎”“謝謝”“不客氣”“對不起,沒關(guān)系”等禮貌語言,有效提高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發(fā)展了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
2.團體游戲,適應集體,具有初步的歸屬感
混齡活動的開展,需要小組成員的相互配合,有交流、有碰撞,在團體的共同努力中初步建立集體歸屬感。比如在和園探索區(qū)的“科技館”混齡游戲中,我們設計了制作比賽,幼兒為了自己團隊的利益,會竭盡全力的思考、討論、協(xié)商和分工,以最佳的狀態(tài)去完成作品,集體意識在團體游戲中不斷培養(yǎng)起來,在展示作品時,每個幼兒臉上的表情讓我們深深意識到,他們自豪,他們滿足,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一下子得到了展現(xiàn),有效促進了幼兒的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發(fā)展,為幼兒今后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以充足的活動計劃,凸顯互動的有效性
1.學習協(xié)商,共同合作,獲得友好相處技能
游戲開始,中班的旺旺和大班的笑笑都興高采烈的沖到活動區(qū),當他們倆同時面對一輛“出租車”時,笑笑急著說道:“我先來的,今天我是小司機。我昨天就想好要來的!”旺旺則委屈地掉起淚來。看到旺旺抹眼淚,笑笑退步說道:“你別哭,我們商量一下吧!要不你上早班,我上晚班吧?”聽到能商量,旺旺立即停止了哭泣,點點頭應了一聲,然后滿足地來到“出租車”前當起了小司機。笑笑則在一旁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時不時地指手畫腳。這樣的過程持續(xù)了十分鐘,笑笑就宣布“該換班了”。雖然,旺旺還是依依不舍地離開“出租車”,但起碼他已經(jīng)收起了眼淚。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學會了協(xié)商與計劃,笑笑的協(xié)調(diào),旺旺的讓步,讓事態(tài)得以平息,幼兒獲得的不僅僅是操作技能,更是與他人友好相處的技能。
2.共同約定,踐行規(guī)則,逐步形成規(guī)則意識
混齡活動的有序開展離不開規(guī)則的約束。在和園探索區(qū)中混齡活動中,我們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幫助其獲得交往技能和交往能力。在“水族館”門前,藍藍小朋友充當合格的檢票員,鈞鈞想進“水族館”里玩,于是對藍藍說:“我的門票忘帶了,你先讓我進去吧?”“不行,沒有門票,不能進!”鈞鈞思索了一下說道:“今天,你可以把水族館改為免費開放日啊!”“還是不行?!彼{藍一本正經(jīng)地回答道。鈞鈞又說道:“你先讓我加入進去,以后輪到我檢票,我也可以放你進去的。”藍藍再一次嚴肅地說道:“沒有門票,不能進!”在這一過程中,藍藍用言行告訴鈞鈞:在規(guī)則面前人人平等?;忑g活動的功效,不僅僅是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幼兒逐漸形成規(guī)則意識的過程,為其今后理解并踐行社會行為規(guī)則奠定基礎。
三、提供適宜指導,凸顯互動的持久性
1.調(diào)整材料,挖掘玩法,發(fā)揮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
游戲材料種類少、太單一,容易使幼兒失去游戲的興趣,失去游戲的互動性。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不同年齡,為其提供適宜的材料,使幼兒在混齡活動的充分互動中挖掘材料的新鮮玩法,比如利用家長資源收集廢舊材料動手制作一些簡單且實用性強的游戲材料,如紙球(用于趕小豬、拋接球等)、紙棒(跳小河、跨欄等)、塑料袋(作袋鼠跳、劃船等)、易拉罐(綁成梅花樁)等,發(fā)展幼兒的走、跑、跳、平衡等能力。在游戲過程中,注意觀察幼兒的游戲狀態(tài),及時補充和調(diào)整材料的玩法,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針對性,更符合幼兒的發(fā)展水平。
2.正視沖突,妥善處理,把握教育契機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嘆:孩子的“忘性”真的好大,一分鐘之前還是敵人,一分鐘后又是朋友。因此,教師應正確看待幼兒之間的沖突,將幼兒的沖突視為幼兒發(fā)展的契機去理解,避免不分場合介入幼兒沖突中。如果只是幼兒之間簡單的口角,則由幼兒自己解決,鍛煉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但如果沖突程度較嚴重,教師也應當制止沖突,盡力讓孩子明白為什么、學會換位思考,而不是簡單的“各打五十大板”。
教學實踐證明,混齡活動給幼兒的發(fā)展帶來了諸多益處。然而,由于幼兒年齡尚小的原因,混齡活動難免會存在沖突,依賴于教師的指導。教師應正確把握指導的“多維性”,把握教育契機,使幼兒有效混齡、愉快混齡,才能在互動的游戲活動中綻放幼兒無限的精彩。
此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課題《孕育幼兒健康個性的“成長社區(qū)”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D/2016/02/391。此文系張家港市教育科學“十三五”微型課題《和園探索區(qū)混齡活動中沖突與成長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7-19041058。
【參考文獻】
【1】陳思曼.混齡游戲中的教師支持策略探析【J】.教育導刊,2017(4)
【2】姚媛.新常態(tài)下幼兒園混齡民間戶外游戲教師指導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