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以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為目的的一門課程,由于開展的時間較短,積累的經(jīng)驗較少,再加上“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和制約,因而在教學實際中還存在著一些華而不實的形式主義問題,使教學效率大打折扣。為此,必須認真面對這些問題的存在,切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綜合實踐;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4-00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4.022
一、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重視不足
課程標準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jīng)驗,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xiàn)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由此可見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但在教學實際中,有些學校只重視語數(shù)外等主科的教學,而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當作“副科”來對待,因而在管理上使綜合實踐課程形同虛設。例如,在教師的安排上,沒有安排專門的教師,而由其他任課教師兼任;在評價體系上,脫離綜合實踐課的特點,而沿用其他學科的評價方式等。這樣的安排設置,勢必使這門課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師認識不夠
對于教師來說,由于都想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以便在職稱評定和考核中處于優(yōu)勢,因而存在著認識不夠的問題,往往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當成“練習課”或“自習課”來上,更不用說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了。這樣的教學方式,必然導致學生無從下手,逐漸失去興趣,甚至失去信心。
(三)學生的興趣不高
學生都想考上重點學校,而綜合實踐課程與中考無關,必然會使學生將其當作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消極對待就自然而然了。
(四)安全問題的限制
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開展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探究活動,一般需要走出課堂,讓學生在校外生活中進行實地調(diào)查、收集資料、分析思考、得出結論、獲取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塑料的危害、水資源的保護等,都需要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進行探究。而實際情況是,由于考慮學生的安全問題,很多學校都把安全問題放在第一位,基本隔絕了學校與社會生活的實際聯(lián)系,使學生很少走出校門,從而造成了缺乏探究資源,缺乏社會體驗的困難,使綜合實踐課的教學目標很難實現(xiàn)。
二、采取的對策
為了更好地實施素質(zhì)教育,真正落實新課改精神,必須認真對待以上現(xiàn)實問題的存在,積極探究解決的辦法,按照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教學實效。
(一)轉變思想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只有以新課改精神為指導,才能摒棄短視的“應試”觀,樹立學生終身發(fā)展的人才觀,從而在教學實際中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同時監(jiān)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情況。
(二)建立完善的制度
只有建立和健全制度,才能保障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順利實施,激發(fā)廣大師生的積極性。例如,建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完善教研和評價體系等,以此促進師生更加客觀地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重要意義,使這門課程更好為學生服務。
(三)加強教師培訓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還處于探索階段,沒有固定的教學方法,因而需要加大教師的培訓力度,使教師能夠針對學生的實際,制訂出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案。例如,邀請上級教研部門來校指導,加強與高等師范院校的合作,請優(yōu)秀教師介紹教學工作經(jīng)驗等。
(四)積極探究和總結教學方法
只有在各種培訓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際,積極探究和總結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科學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將科學探究過程分五步進行教學。
一是指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即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通過交流與討論,自主確定需要探究的一個或幾個問題開展共同探究。如根據(jù)農(nóng)村的實際,確定以“農(nóng)村水資源的污染”為探究課題等。
二是指導學生自主制訂方案。即指導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自主確定研究方案,如自主對地點、時間、人員安排等進行確定,自主選擇探究的材料和工具等。
三是指導學生自主實施探究。即指導學生自主實施探究步驟。例如,一組負責收集數(shù)據(jù)和信息;二組負責實地考察,包括觀察、參觀、采訪等;三組負責整理數(shù)據(jù)等;四組負責發(fā)放宣傳單和倡議書等;五組負責對比、假設、歸納結論等。
四是指導學生展示成果和交流評價。先在組內(nèi)交流討論,然后是在全班進行展示與評價,最后把成果發(fā)到學校的網(wǎng)上,在全校進行交流和評價。
五是拓展延伸。即根據(jù)探究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方法。例如,學生在探究了塑料對環(huán)境的污染后,在交流中又提出了“塑料既然污染環(huán)境,為什么屢禁不止”的問題。經(jīng)過討論一致認為,“要杜絕污染,關鍵在于提高大家的覺悟”。因此,“如何提高大家的環(huán)保意識”又成為下一步的研究課題。
利用這種方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掌握探求知識的方法,提高分析問題、總結規(guī)律以及預見未來事物的能力,從而使活動走向深入,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五)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提供空間和時間上的保證
一方面,積極組織學生走進社會生活,充分發(fā)揮社會各方的力量,整合各方資源,讓學生更好地完成活動任務。另一方面,為了解決綜合實踐活動課時間少、任務重的問題,加大課時安排。例如,從原來的每周一節(jié)增加到每周二至三節(jié),同時采取班主任負責與任課教師帶頭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說了不算的問題。還可以利用主題班會和節(jié)假日的時間,更換不同主題,如“安全教育”“文明禮儀教育” “學雷鋒、樹新風”等活動,加強學生與現(xiàn)實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促進德育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總之,只要在思想上重視,在活動方式上認真探討和總結,就一定能使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得到有效保證,進而提高活動效率,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陳淼淼.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小學),2015(6).
[2] 陳璇,胡素璘.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師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