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一、應激及抗挫能力
1.應激。
亦稱“壓力”、“緊張”。指個體身心感受到威脅時的一種緊張狀態(tài)。1974年加拿大生理學家塞里( G.Selye)的研究表明,應激狀態(tài)的持續(xù)能擊潰一個人的生物化學保護機制,使人的抵抗力降低,容易患心身疾病。他把應激反應稱為全身適應綜合癥,并將其分為三個階段:
(1)驚覺階段,表現(xiàn)為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體溫和肌肉彈性降低,貧血,以及血糖水平和胃酸度暫時性增加,嚴重可導致休克。
(2)阻抗階段,表現(xiàn)出驚覺階段癥狀的消失,身體動員許多保護系統(tǒng)去抵抗導致危急的動因,此時全身代謝水平提高,肝臟大量釋放血糖。如時間過長,可使體內糖的儲存大量消耗,以及下丘腦、腦垂體和腎上腺系統(tǒng)活動過度,會給內臟帶來物理性損傷,出現(xiàn)胃潰瘍、胸腺退化等癥狀。
(3)衰竭階段,表現(xiàn)為體內的各種儲存幾乎耗竭,機體處于危機狀態(tài),可導致重病或死亡。故要盡量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應激狀態(tài),并學會科學地對待應激狀態(tài)。
2.抗挫能力。
抗挫能力,也是耐挫力,是指當個體遇到挫折時,能積極自主地擺脫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為免于失常的能力。耐挫力強,則可以化解挫折帶來的影響,盡力克服困難,積極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任務,從而增進知識和才干,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克服困難的能力,形成積極向上、堅忍不拔的個性特征;耐挫力弱,則會消極悲觀,喪失信心,失去前進的動力和目標,對個體發(fā)展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形成不良的個性。
二、為什么提高小學生中段應激和抗挫能力
巴爾扎克曾經(jīng)說過:“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于弱者來說是絆腳石,它讓你卻步不前;而對于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它使你站得更高。”現(xiàn)代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加上4+2+1的家庭模式,長輩們往往對他們關懷備至,有求必應,容易養(yǎng)成怯懦,吃不得苦,經(jīng)不起挫折,依賴性強等不良品性。
另外,由于小學生身心發(fā)育尚未成熟,往往經(jīng)不起挫折的打擊,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遭受挫折,便容易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常常表現(xiàn)為急躁焦慮,精神沮喪,對人冷漠,失意自卑,情緒抵觸,固執(zhí)己見,悲觀厭世等,這些消極情緒勢必會對他們人格的形成產(chǎn)生負面影響。如果稍作留意,就經(jīng)常會看到有關學生自殺事件的報道。
沒有父母希望孩子遭遇不幸,但我們要預見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是銅墻鐵壁,刀槍不入,要能經(jīng)受住這世界給他們帶來的頭破血流。我們要讓他們準備好應對苦難的挑戰(zhàn),然后重新振作;我們必須在事情進展不順的時候幫助他們找到出路;我們需要他們自己努力生長,像樹一樣扎根于土壤,像鳥兒一樣在藍天展翅翱翔,未來可以獨立,人生走向成功。
三、怎樣提高小學生中段應激和抗挫能力
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樹立克服挫折的信心。
(1)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挫折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所謂“一帆風順”、“萬事如意”,往往只是人們的良好希冀而已;“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倒是司空見慣的。縱觀古今,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和政治家大都是在逆境中坎坷中磨礪過來的,人類創(chuàng)造文明與進步的事業(yè),無不經(jīng)過挫折與失敗。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2)要有正確的挫折觀,還應當認識到挫折同世界上的任何其他事物一樣,也具有兩重性。
(3)要正確地認識挫折,還應該善于變換角度看待自己所面臨的挫折。英國作家薩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所以正確認識了挫折,碰到挫折我們就不會感覺痛苦得猶如掉進泥濘的沼澤地,就不會越陷越深,直至不能自拔。
2.運用多種渠道,培養(yǎng)學生的耐挫能力。
(1)樹立榜樣,提高耐挫能力?!鞍駱拥牧α渴菬o窮的。”我們首先要教育學生以從小就能立下遠大志向的杰出人物為榜樣,還有用學?;虬嗉壚飸?zhàn)勝挫折的同學榜樣對學生進行教育。當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會從這些閃光的形象中獲取勇氣和力量,勇敢地迎接挑戰(zhàn)。
(2)通過實踐磨煉,提高耐挫能力。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必須讓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個“困難”字眼,這個字眼是跟勞動、流汗、手上磨出老繭分不開的。這樣,他們長大后就會大大縮短社會適應期,提高挫折耐力。為此,日本東京一家小學為三年級小學生設置了一種新課,要他們用洗衣板洗衣服,用扁擔挑水,用煤爐生火,用石磨磨大豆,并告訴他們幾十年前絕大多數(shù)日本人就是這樣生活的,許多家長也被告知,要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能力,首先要克服孩子“輸不起”的心理障礙,能謙讓,能合作,能吃虧,然后才能競爭。美國汽車大王福特盡管身為億萬富翁,但卻要求子女自己去擦皮鞋,打工掙錢;印度也規(guī)定了小孩的“饑餓日”以餓其體膚,苦其心志等。這些國家的做法,無疑拓寬了我們的視野,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
(3)開展主題活動,深化耐挫教育。對小學生來說,少先隊活動是深化耐挫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徑。少先隊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活潑多樣,可利用晨會課開展專題討論,如說說你心中的名人,談談考試不理想怎么辦?可利用班會課開展主題隊會,如“今天我落選了”、“認識我自己”等,利用假日開展實踐活動,如上街勞動,遠足等,各班主題活動可讓學生自己圍繞主題設計、準備,主持,學生都是主角,他們踴躍的參與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感染受到觸動,真正地理解并體會到了挫折教育的內涵,許多同學改掉嬌氣和驕氣,更加踏實勤奮了。
(4)培養(yǎng)堅強意志,提升挫折教育。當學生遇到挫折時,若意志堅強,耐挫力就較強。反之,則較弱,意志、勇敢、目的性的培養(yǎng)問題,是具有頭等意義的問題。
挫折教育不能是孤立的、間斷的,而應是系統(tǒng)的、全面的了。應由學校向家庭延伸。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而且小學生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里,因此,家庭教育對于學生心理素質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現(xiàn)代家庭教育存在兩大通?。阂皇悄鐞坌?,二是嚴厲型,這兩種家庭教育對于學生耐挫能力的培養(yǎng)都相當不利,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家校聯(lián)系,做好家長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利用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對家長進行必要的教育學、心理學滲透,徹底改變溺愛、遷就等錯誤的教育方法。
行動取決于意識,只要擁有抗挫折的意識,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不會手足無措,怨天尤人,而是聽從潛意識的指引,找出對抗挫折的方法,從而戰(zhàn)勝挫折。學校和家庭應該做好小學生的挫折教育,提高其抗挫折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挫折成為其人生路上的踏腳石,成為其展翅高飛的力量源泉,將來為祖國的騰飛貢獻出自己的自量。
參考文獻:
[1] 張爭光.家庭教育中提高小學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J].學園,2013(08).
[2] 邰永峰.小學生體育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J].江西教育,2015(06).
[3] 江亞哲.小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J].吉林教育,2014(11).
[4] 梁寶勇.精神壓力.應對與健康——應激與應對的臨床心理學研究[J].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04).
[5] 肯尼思·金斯伯格瑪莎·賈布洛.抗挫力[J].南海出版公司,2017(01).
本文系保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小學生中段應激和挫折心理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