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淑
摘 要: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時期,但數學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相對小學生來說較為枯燥,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課堂應精心布置,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導入
小學數學的抽象性和邏輯性讓很多學生都對其產生排斥心理,而小學生的思維是比較直觀的,容易被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所吸引。在數學教學實踐中不難發(fā)現(xiàn),如果上堂課是其他科目的話,學生在數學課的一開始容易分神,或是課前在休息的話很難直接切入數學主題學習。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有效的課堂導入,順利將學生的思維和情緒引入到數學課堂中,這也體現(xiàn)了新課標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核心思想,只有學生真正融入課堂學習,才能算是成功的教學。在課堂導入的方式方面,教師需要根據將要涉及到的數學內容入手,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創(chuàng)造能讓學生產生學習好奇心和興趣并積極自主思考的課堂導入模式。
一、小學數學課堂導入中的問題現(xiàn)狀
1.課堂復習與直接導入問題。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教學中的課堂復習導入,主要是起到引入新課程內容的作用。但是,從當前我國小學數學課堂復習導入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眾多的數學教師往往存在著對課堂復習比導入更加重視的情況。只是單純的進行以往數學知識的復習與總結,缺乏與本次新課程之間的聯(lián)系。造成課堂復習導入過于形式化,缺少實際意義;而直接導入,則是直接了當的進行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教學。直接將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與任務明確的指出,且導入的語言應當緊扣新課程內容的主題。但是,在實際的導入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卻常常會出現(xiàn)語言不夠精煉、思路較為混亂、缺乏明確的教學目地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小學數學的課堂導入教學無法發(fā)揮其優(yōu)勢性作用,讓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變得毫無趣味可言。
2.課堂游戲與故事情境導入問題。小學數學的課堂導入教學,本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天性進行趣味的導入教學,極大的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在愉快的數學課堂氛圍中學習到更多的數學知識,掌握更多的數學計算分析技巧。但是,許多的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教學中,往往忽略了課堂游戲與故事情境導入的本質內容與意義。有些數學教師將故事與游戲安排的時間過長,最后留給數學知識教學的時間甚少,在整個的課堂課堂游戲與故事情境導入教學中,學生往往學不到實際的數學知識;還有些教師并沒有巧妙的運用肢體語言,更沒有有效地結合數學教學的知識點進行課堂游戲與故事情境導入設計。導致學生不能夠在數學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故事與游戲情境中,學習到新的數學知識。
二、小學數學課堂導入中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1.趣味性原則。趣味性原則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興趣,才能夠使學生長期保持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自覺地開展學習活動。興趣的產生能夠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望程度,從而主動探究未知領域。
2.新穎性原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導入方式的新穎性主要體現(xiàn)在信息內容具有吸引力,能夠集中學生注意力,從而使學生可以快速投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對課堂內容產生興趣。通過對相關數據研究發(fā)現(xiàn),新穎的事物很容易激發(fā)初中學生的好奇心。所以,教師在導入時,必須保證資料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同時需要教師深層次地挖掘導入最佳切入點,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3.靈活性原則。靈活性原則也就是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能夠針對不同的課堂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對象,從而開展各不相同的導入方法,能夠靈活運用各種導入方法。對于導入方法,最好做好足夠新意和驚喜,防止出現(xiàn)千篇一律的情況,否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而豐富的導入方法可以使學生對課堂產生新鮮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4.相關性原則。在如今的課堂教學中,很少有教師能夠對導入方式進行精心設計,富于趣味性,使學生具有高漲的學習熱情。但是在對設計的意圖進行闡述時,又無法明確之間的關系,從而影響到整節(jié)課堂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導入時必須遵循相關性原則,明確導課的技巧和藝術。
三、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策略分析
1.創(chuàng)新導入方式和教材內容的匹配工作。課堂導入的方案多種多樣,有故事導入法、情境導入法、游戲導入法、視頻導入法等。在具體導入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到對每一種導入方案優(yōu)缺點的深入了解,并做好揚長避短工作,真正實現(xiàn)導入模式和教材內容的無縫銜接。只有如此,每一次的導入工作才能發(fā)揮最大功效,學生也才能夠在導入學習中對新課知識產生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并在掌握新課內容的過程中實現(xiàn)時間短、質量高的目標。為了有效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在導入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目標合理、難度適中以及內容豐富。
2.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為了避免自身的課堂導入教學流于形式,教師要能夠重視課堂導入中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互動,師生間的距離得到拉近,關系也會更融洽,學生就會愿意主動配合教師完成相應的導入任務,這對于教師發(fā)揮課堂導入的功效能夠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除此以外,通過互動,教師也能夠得到學生的即時反饋,從而微調自身的導入方案,促使其向教學目標所邁進。
數學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學好數學對學生意義重大,課堂導入對數學教學十分重要,直接影響著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重視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課堂導入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激情和興趣,以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陳慶秋.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數學教學效率[J].新課程·小學,2015,(12):122-123.
[2] 王洪彪.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方式的探討[J].讀寫算(教研版),2015,(5):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