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虹
在都市車水馬龍的生活里浸染久了,很多人便不免向往起山居的清幽愜意。某種程度上,讀書與山居竟有一比。一旦拿起一本好書,只要自己能夠逐漸沉浸其中,則不啻悄然步入了溪流潺潺、鳥鳴婉轉的山水之境。置身于如此境地,可以與智者促膝而談,可以與自己的內心對話,可以忘卻俗世擾攘?!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有書相伴的日子是心靈的山居。
關于山居, 《小窗幽記》中的表述可堪玩味:“山居有四法:樹無行次,石無位置,屋無宏肆,心無機事?!贝松骄铀姆ㄞD述為現(xiàn)在的話就是,樹木雜生沒有行列次序,石頭錯落沒有固定位置,房屋簡陋沒有宏大構造,心中閑適沒有世俗機心。竊以為,如此山居法則同樣不失為讀書的理想狀態(tài)。
“樹無行次”可看作是讀書的選擇。讀書,不能過于拘泥,過于拘泥則樂趣喪失,而且,消化吸收的效果未必良好。就有這么一類讀者,讀書不是聽憑自己內心的召喚,反倒是屈從于別人眼里“應該的樣子”。還有些讀者在讀書時不善于略讀、跳讀與精讀的有機結合,在出版物浩如煙海的當下,往往因此而浪費了時間,錯失了太多書路勝景。
“石無位置”與“屋無宏肆”則好比是讀書的狀態(tài)。不同的人讀書有不同癖好,有的人讀書喜歡桌案潔凈,書籍排列得規(guī)整劃一,從而在賞心悅目中安然進入閱讀秘境;有的人講求的卻是隨性,各樣可心的書籍散亂得到處都是,方便自己隨時隨地抓起來“大快朵頤”;有的人讀書時必須安靜,必須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中……凡此種種,誠所謂“石無位置”。要不得的是,過分追求客觀條件,以至于舍本逐末,把真正意義上的讀書撂在了一邊。
“屋無宏肆”,能否合理安排時間,做到潛心閱讀,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心無機事”,表明的正是一種讀書追求。這似乎很大程度上應和了林語堂所推崇的讀書態(tài)度,“究竟怎樣才算是真正的讀書藝術呢?簡單的答語就是:隨手拿過一本書,想讀時,便讀一下子?!痹诹终Z堂看來,讀書就該求得閑適,讀出興味。與功利化讀書相比,“心無機事”地讀,讀出的未嘗不是一番別樣洞天。
許多人向往山居,未必能長久山居;一些人推崇讀書,卻也未必能認真讀書。所以,說到底,適度約束自己,始終瞅準方向,像悠然山居那樣對待讀書,讀書生活才富于情趣,繼而助益自身走好腳下的路。
(摘自中國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