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良
我和作者周亞鷹算是“熟悉的陌生人”,迄今為止,除了他沒真正教過書和我沒從過政,我們的人生經歷非常相似。一個多月前,我們這對彼此“熟悉的陌生人”還走到了一塊。我因他的推薦而借調在他分管的科室工作,從而有緣第一時間讀到他還在創(chuàng)作中的《52棟》的書稿。
《52棟》以筆記體的形式,講述作者與父母、親友之間發(fā)生在52棟102室2013年至2017年五年間的故事。寫的是生活小事,而彌漫在字里行間的,是一個兒子對年邁父母的孝敬,那是點點滴滴貫穿在長長日子里的暖。
開篇起筆就是作者為讓耄耋之年的父母重新當家做主,毅然出資購買并裝修好兩室兩廳的新房,交由父母居住。而在此之前,父母雖與作者一家三代同住在寬敞的別墅里,卻處處小心,事事顧忌,“放不開手腳”,不能由著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新房入住,無疑讓父母找回了自信和自由,“快樂的笑聲塞滿了52棟102室的每一個角落”。
只要沒有出差,幾乎每天都會上門看望一下父母;隔三岔五,還會像小時候一樣,鉆進老父老母的被窩,陪他們睡一宿;出差回來,常常不是先回家看老婆孩子,而是看老父老母;外出碰上什么父母可能喜歡的見聞,回去總不厭其煩地用父母容易接受的方式一五一十地講給他們聽;陪父母去看??;陪父母去買菜;陪父母看賽龍舟;為父親搽藥膏;帶父親去剪頭發(fā);陪母親看老掉牙的《女駙馬》;母親年紀大卻仍愛去廟里上香,不放心那就開車接送并且自始至終陪著;母親講過無數(shù)遍的老家的事情,還是會心甘情愿地默默聽著;自己工作上有什么好的事,總是第一時間講給父母聽;父母或兒女生病相互為對方著想的隱瞞;父母生病時兒女事無巨細的照料;術后復檢,老母親一天數(shù)次的遠程電話提醒;北京三個月,母子之間的牽掛與惦念……孝是什么?孝就是陪伴,孝就是傾聽,孝就是服侍,孝就是讓父母順心、稱心、開心,讓父母感受得到的點點滴滴的溫暖。
“百善孝為先?!蔽矣X得“孝”的傳承是本書最大的看點,也是讀者捧讀這本書最好的受益點。作者和他的兄弟姐妹對父母的孝道,是后輩無聲而有力的榜樣。本書倒數(shù)第2章、順數(shù)第149章這樣記述:“他(易易,作者兒子)每次回來,進門第一件事就是擁抱爺爺奶奶,每人抱三分鐘。臨走時,也要擁抱爺爺奶奶,每人三分鐘。易易個子高,已過一米八了,他得彎腰,要彎得很厲害才能抱住爺爺奶奶……”讀至此,你心里會被一種欣慰的情緒填滿,暖暖的,讓人感動,這種孝道的傳承,讓人對這個世界充滿美好的期待。
作者剛步入社會走上職場時,“我家的狀況十分糟糕:老爹那年一場大病導致耳聾;母親一如既往地生病吃藥;二姐夫剛剛去世,二姐帶著五個孩子(最大的16歲,最小的8歲)走投無路;二哥眼疾加重,幾乎失明,家中基本上沒有收入;三哥因為超生違反計劃生育政策,東躲西藏不敢露面,導致家中瓦房都讓鄉(xiāng)村干部掀翻了;還有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大哥以及由我母親義務供養(yǎng)的先天智障的同族舅母需要照顧——可以說,整個家族處于極度困厄之中……”
家族的困境,激發(fā)起了作者的斗志,他開始涉入多種投資領域,“把掙到的錢財與家人分享共用”……幫助二哥、二姐、三哥離開鄉(xiāng)下怎么刨也刨不出多少食的老家,指導他們進城開打印社、雜貨鋪,因為都“讀了不少書”,他們“雖然千辛萬苦困難重重”,但“他們終于在縣城站住了腳跟,穩(wěn)住了生意,并且都買了房子”。而作者也在一次公開競聘中沖出重圍,走上了從政之路。按要求清盤轉讓了所有生意,買下一棟別墅,接來還在鄉(xiāng)下的年邁雙親進城同住。上?;貋淼拇蠼銍@口氣:“……(我)一年回不了幾次,這里顧不上了,你們要多辛苦些,尤其是你,一個人坐莊,這些年,老人家的吃穿用度,都由你包了?!薄拔覔u搖手,示意大姐不說這個……”
對兄長姐姐的親,就是沒有計較、不求回報、踏踏實實的幫,但卻不是無原則、不講規(guī)矩的。“……前年亞光不是偷偷推個四輪車在街上賣水果嗎?就被你們城管追得無處可躲,動不動就被繳了秤,沒收了水果,他又不敢說是你的哥哥,你后來知道了,不讓他再賣了,還罵了他一通……”
《52棟》的時間跨度,正是作者擔任廣豐縣城管局長和上饒市文廣新局副局長之際。《52棟》里,他對事業(yè)的那種拼勁,從作者的感慨、身邊人的提醒、老母親的擔心可以感覺得到:“一大早,我和紀師傅就在大街上轉了兩圈”“這個紀師傅也真是倒霉,碰上從來不摸方向盤但又喜歡巡街的我,除了出差或者生病,沒有白天黑夜,沒有節(jié)日假期,天天要去巡街,天天要上工地”“唉!你這個人就是勞心,還要轉一圈,喉嚨都這樣了,為什么不直接回去休息呢”“你覺得不轉一圈我回去能睡得安穩(wěn)嗎”“隨我左右的紀師傅經常勸我:我看你一直在透支啊,別以為自己現(xiàn)在還年輕,不把身體當回事,我見過多少了,到時真的會后悔的”……
我剛借調到市文廣新局時,他給我三本厚厚的打印資料,都是和全市正在大力推進的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相關的:一本是表格化的全市縣、鄉(xiāng)、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數(shù)據(jù)庫,所有三級網(wǎng)點有數(shù)據(jù)、有分析,一目了然;一本是全市與之相關文件與會議資料匯編;一本是全國文化相關法律法規(guī)匯編。有了這三本資料,只要認識字,不論縣、鄉(xiāng)、村哪一級,都明白自己的差距和應該怎么做。他不無得意地說:“這可是我的首創(chuàng),全省先例,估計全國都不一定有人這么聰明地傻干!”傻干當然指踏實干,聰明地傻干就是有創(chuàng)新有辦法地踏實干。對了,他偶爾會來一下自我表揚,這是他特別性情化且可愛的一面。
當我讀到書中第77章,講述三局合并之初,他分管科室對應省里六個處室,而他分管科室僅一人又請了產假,雖只一個“光桿司令”還是要強硬撐,一身疲累被母親說中心事“想抱著母親哭訴一場”,但仍“強行忍著”,不禁動容。勤勤懇懇地干,換來的是上級的肯定、老百姓的錦旗和老母親的夸獎。書里有一件講述作者參加“全市最美公務員”評選演講比賽的事,很是出彩:“今天差點誤了一件大事……12月6日也就是今天下午兩點半前趕到市行政中心大會議室,準備五分鐘的演講……我卻偏偏把它給忘記了……市組織和人事部門的同志讓十五名入選者抽簽確定演講順序時發(fā)現(xiàn)我不在……而此時,我正在博山片區(qū)的下水道改造項目施工現(xiàn)場……差點把轎車開成了火車,二十五分鐘就趕到了市民中心……”一身衣著是臟的,而人家個個西裝革履,穿得跟“銀行客戶經理”似的,個個手上拿著早備好的演講稿,而“我還玩?zhèn)€鬼??!忽然冒出放棄的念頭”“忽然想起進來時紀師傅安慰我的話……振作了兩分鐘……向左邊這位借了支筆,向右邊這位要了一張紙,便開始在紙的反面涂涂畫畫起來……”結果一上場,先后響起四五次掌聲,最后響起了“更為熱烈而且長久的掌聲”,居然得了最高票,奪得第一名。
“(母親)一輩子修心積德,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了很多善事……”“十里八鄉(xiāng)的沒有人不知道徐蘭香這個名字,無論男女老少長者晚輩都親切地叫她蘭香奶,蘭香奶已經成為我鄉(xiāng)下老家善行的品牌,成為村里善人的代名詞……”母親的言傳身教,作者從小耳濡目染,稍有能力便身體力行。對鄉(xiāng)下進城擺流動包子攤的夫妻,他知情卻能體諒;對兒時伙伴眼貴的意外出事,身后事他“一定要辦妥”;法門寺ipad失而復得的經歷,他一定要寫出來……
廣豐月兔廣場的“閣樓女孩”的最大愿望是“能夠有張床”,他毅然撰文呼吁,募來善款十多萬元;霞峰“瓷娃娃”身殘志堅,母親告誡:“你得給這瓷娃娃好好寫寫,也給他弄點錢,他家的生活肯定特別困難啊”;面對湖豐患先天性心臟病少女徐佳慧無錢就醫(yī)的艱難困境,他連夜寫成求助文章,好心人捐助了十多萬元;去江蘇豐縣了解到張鈴興感天動地的大孝之舉,他一回家便講給母親聽,并寫成長長的《孝女張鈴興》一文;自己曾經幫助過的大石抱蒼塢貧病的一家人,因工作忙,一年多再去時,早已人亡屋空,他深深自責“他們肯定是帶著巨大的傷悲與遺憾走的……我怎么就一年多時間沒去了呢……”
而如果你讀到作者父母親壯年時一樁“沒有做完的善事”,你就會明白作者種種善行的根和源。
《52棟》記錄的,是瑣事,也是充滿生活情趣、有著人生溫度的事。生活總是比小說更出乎意料!全書最高潮的部分出現(xiàn)在作者的人生低谷:老母誤判重癥、自己直面死神、兒子叛逆厭學,一個中年人的困境裸露無遺,直擊人心。
我也常常拿書里書外的他與自己作對比,我常覺得慚愧,對父母,對事業(yè),對親人,對社會,和他相比,我都做得遠遠不夠。
如果說《我是城管》寫到了社會熱點,《52棟》則寫出了人生痛點,“孝”是關乎每一個公民的話題。你孝嗎?你如何孝?今天我們該如何傳承孝?與作者的孝相比,你覺得自己和我們的身邊人做得夠嗎?
小事大情,52棟,連著作者濃濃的家國情!
責任編輯: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