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許林
有這樣兩則有趣的故事,對于我們吟詩作文頗有啟發(fā)和教益。
一則載于歐陽修的《六一詩話》:北宋陳從易得到一部舊本杜甫詩集,發(fā)現(xiàn)《送蔡都尉》詩中脫落一字:“身輕一鳥□。”于是,邀請眾多文士墨客,請他們設(shè)法補齊這個字。大家搜腸刮肚,各逞才智,有的補“疾”字,有的補“落”字,還有的補“起”“下”“度”等字。然而,大家誦讀之后,總覺得詩意不足,寡淡無味。后來,又得到一個完整的版本,兩相對照,發(fā)現(xiàn)是“身輕一鳥過”。隨口一讀,頓覺境界迥異,更切合詩中蔡都尉往來沙場、身手矯捷的形象。陳氏頗為感慨地說:“雖一字,諸君亦不能到也!”
二則載于《紅樓夢》四十八回香菱學詩。她與林黛玉議論王維名作《使至塞上》,作了一番頗有意思的評說:“我看他《塞上》一首,內(nèi)有一聯(lián)云: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也找不出個字?!?/p>
這兩則趣事生動地告訴我們:在那些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名篇佳作中,往往有
一兩個貌似平常、貌似無理、貌似俗氣的字眼,卻是平常中見異常、無理中含有理,大俗中寓大雅,而且最生動貼切,最傳神達意,他人幾乎無法更換、變動。這種在一句詩或一首詩中起著關(guān)鍵和樞紐作用,有之則全詩生輝,失之則通篇減色的字眼,就是古人所謂的“詩眼”,也叫作“句眼”,誠如《詩人玉屑》卷六所云:“詩句以一字為工,自然穎異不凡,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
眾所周知,詩歌作為一種最集中、最凝練、最概括的文學樣式,它務(wù)必要在很簡略、很有限的詩行中,蘊含著最豐富、最深刻、最細膩的“外宇宙”
(社會生活內(nèi)容)和“內(nèi)宇宙”(人類情感世界)。因此,詩歌創(chuàng)作特別強調(diào)在語言
錘煉上下足工夫,“語不驚人死不休”!一個高明的詩人,總是善于在眼花繚亂的文字符號中,選擇和運用獨特的、唯一的、恰如其分的字眼,準確地摹寫“外宇宙”
和抒寫“內(nèi)宇宙”,真正做到言少而意多、言簡而意深、言近而意遠、言有盡而意無窮,從而“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詩眼,正是能夠起到
這種“靈丹一粒,點鐵成金”的藝術(shù)作用。人們熟知的“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祁《玉樓春》),不說習慣性的“春意濃”,而著一似乎無理的“鬧”字,卻把陽光燦爛、杏花盛開、蜂蝶齊舞的春天景象,刻畫得何等活靈活現(xiàn);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泊船瓜洲》),也是反復酙酌,由到、過、入、滿諸字,最后改為綠的。正是這一“綠”字,出神入化,既展示江南春色的蔥綠無涯、蓬勃盎然,又勾起多少旅人的鄉(xiāng)情鄉(xiāng)思!其實,早在唐宋之前,詩人們就開始在用字上費盡心機、勤錘細煉,只是下筆自然,不露聲色罷了。例如,南朝謝靈運的《登池上樓》: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前二句平平,后二句卻廣為稱道。據(jù)鐘嶸《詩品》引《謝氏家錄》:
“康樂(謝靈運之字)
每對惠連(謝惠連,靈運從弟),輒得佳話。
后在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寤
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嘗云:‘此語有神助,非我語也?!边@貌似平常、通俗樸素的兩句詩,為何說得之“神助”而欣喜若狂?關(guān)鍵就在“生”和“變”兩個詩眼,體現(xiàn)了詩人對早春景色變化的觀察細致入微,又把這種觀察感受升華為清新動人的意境,使庭院春景由靜態(tài)美轉(zhuǎn)化為動態(tài)美,讓一草一木、一鳥一鳴仿佛通達人性,相映成趣,平常的文字下是不平常的想象和激情!由于南朝詩風過于雕琢、造作,此類用字樸素自然而韻味十足的佳構(gòu)尚不多見,還是回到代表古詩最高成就的李杜吧。先看杜甫《旅夜書懷》中的一聯(lián):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寥寥十字,把四川大平原的夜景刻畫得何等壯闊雄渾!而這又得力于“垂”、
“涌”二字:一個“垂”字,既表現(xiàn)了夜空星光燦爛、星河遙掛如垂,又襯托
了平野的“闊”,一上一下,無際無涯?!坝俊弊忠裁畈豢裳裕钊巳缫姶蠼?/p>
騰向前,江中月影隨波涌動,這景象,這氣勢,豈容他字可以形容?如果
換成“星掛”“月照”,意思也許通順,但氣韻全無,味同嚼蠟。
例子俯拾
皆是:“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登樓》),上句用“來”寫空間
景象,錦江波濤挾著蓬勃春色從天地間奔涌而來;下句用“變”寫時間遐想,
玉壘山浮云飄忽變幻著古今滄桑、時序更替,二字囊括宇宙時空,又滲透了
憂國傷時的情懷!“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詠懷古跡》),
憑吊王昭君故居,其用字之妙,清人朱瀚《杜詩解意》有妙解:“‘連字寫出塞之景,‘向字寫思漢之心,筆下有神。”還有“眾山會涪江,瞿塘爭一門”(《長江二首》),一個“爭”字,寫盡了長江三峽水勢的洶涌、驚險、雄奇。
再說李白。詩仙號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似乎作詩隨心所欲,一揮而就,不大講究雕琢章句、提煉文字。其實不然,且讀《登金陵鳳凰臺》: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這“落”字和“分”字,絕非脫口而出,未加思索,而是登高遠眺,凝望久思,精
挑細選的。唯有“落”字,才能把金陵城中清涼、張公、鳳凰諸山之若隱若現(xiàn)、似
明似晦的氣象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惹人情思;而位于城西南的白鷺洲,唯有“分”
字才能盡顯其臨長江、據(jù)淮水的獨特地形地貌。同是寫景,
“野竹分青靄”(《訪戴道士不遇》),用“分”字則突出高山翠竹的堅勁與偉岸。即使描寫
邊塞戰(zhàn)事,李白也注意用字的精準:“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塞下曲》)
金鼓是進軍的號令,“隨”字方能凸現(xiàn)將士們的奮勇向前;而“抱”字,更把將士們枕戈待旦、緊張激烈的戰(zhàn)場氛圍顯示出來了??梢?,不僅是杜甫,李白也是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詩人!
講究“一字為工”是中外通行的藝術(shù)規(guī)律和要求,蘇俄詩人馬雅可夫斯基也有類似的名言:“詩歌的寫作——如同鐳的開采一樣,開采一克鐳需要終生勞動,你想把一個字安排妥當,就需要幾千噸語言的礦藏?!弊鳛橐粋€詩人,
即使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博大的思想情懷,如果缺少語言的礦藏,不善于駕駛文字,落筆似曾相識、陳詞濫調(diào),詩篇又如何具備回腸蕩氣、含蓄雋永的藝術(shù)力量?錘煉語言,講究詩眼,是詩人必不可少的基本功。那么,古人在
這方面有哪些甘苦之言和經(jīng)驗之談,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呢?
首先,“眼要用響字、活字”。即善于運用一些聲色俱佳、鏗鏘動聽、剛勁有力,富有生命力和概括力的字眼。作為方塊象形的漢字,響字和活字一般是指詩句中的“謂詞”——謂語中心詞;而謂詞往往是由表示行為動作、情態(tài)變化的動詞充當?shù)?,因此,煉句要特別注意煉動詞。前引名句的詩眼,謝靈運的“生”與“變”,杜甫的“垂”與“涌”,李白的“落”與“分”,多為謂語動詞。更為明顯的是
杜甫少年之作《畫鷹》:“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一個“擊”和“灑”,何其剛健有力,充分顯示少年詩人的雄心壯志。這里,再舉一首完整的小詩,唐人儲光羲的《江南春四首》之三:
日暮長江里,相邀歸渡頭。落花如有意,來去逐輕舟。
這是仿樂府舊題,借用樂府民歌手法,表現(xiàn)江南水鄉(xiāng)青年男女對愛情的憧憬和追求。前兩句交待時間地點以作鋪墊:日暮時分,江邊渡口,一群青年男女此呼彼應(yīng),氣氛熱烈而歡快。詩的重點在后兩句,也妙在后兩句?!奥浠ā庇髦概?,“輕舟”喻指男方,用一個動詞“逐”字,既是實寫“輕舟”快行,“落花”追逐的景致,更是意象化、情緒化、詩意化的表達,把少女那種緊相隨、不分離,羞怯、矜持又急切的內(nèi)心情愫,刻畫得惟妙惟肖,令人叫絕!宋人陸游也善用動詞為眼:“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臨安春雨初霽》)、“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聽”和“入”既“響”又“活”,前者優(yōu)雅,后者悲壯,無不穎異不凡。
其次,巧用“轉(zhuǎn)品”之法,即詞性的巧妙轉(zhuǎn)換。古漢語中多為一字一詞,亦可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古人常把形容詞用作其他詞性,造成出奇制勝、醒人耳目的“詩眼”效果。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就是由形容詞轉(zhuǎn)化為動詞的典型范例。杜甫名篇《望岳》的開頭,則是形容詞轉(zhuǎn)化為名詞的成功一例: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首以問句出之,表達初見泰山的仰慕、興奮、驚嘆之情;接句的“青未了”,并非
形容泰山之色,而是直接代指山色,是說泰山林木蔥郁,青翠無際,綿延覆蓋了整個齊魯大地,氣象萬千,傳神寫照,就在一個“青”字中。再說一首有所爭議的佳作,李白《秋浦歌》之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這是李白游安徽貴池而作。貴池是唐代銀和銅的重要產(chǎn)地,本詩亦為古代
少有的正面歌頌冶煉工人的作品。詩中“照”“亂”“動”三字皆以動詞為詩
眼,表現(xiàn)冶煉工地爐火熊熊、火星四濺、紫煙蒸騰的熱烈場景,無須多說。
但“赧郎明月夜”一句,卻要討論一下。有人把后三字連讀為“明月夜”,理解為工人們在月夜里加班冶煉,則讀來淡而無味,且與其他三句不協(xié)調(diào)?!棒隼伞北局敢蚝π?/p>
而臉紅之人,此處形容被爐火映紅臉的工人?!懊鳌弊忠延尚稳菰~轉(zhuǎn)化為動詞,意為工人們的紅臉映照著月夜,更顯得熠熠生輝。四句四眼,讀來才
節(jié)奏明快,氣勢磅礴,不同凡響。名詞轉(zhuǎn)化為動詞作詩眼的雖不多見,亦不乏例證,
如杜甫的《蠶谷行》:“不勞烈士淚滂沱,男谷女絲行復歌!”詩中的“谷”和“絲”皆動詞化了,相當于男耕女織之意,體現(xiàn)了詩圣期盼平息戰(zhàn)爭,天下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美好愿望!
再次,“虛字實用。”即妙用一些表達語氣、并無實際意涵的虛字、副詞,
可以取得以拙見巧、以俗見雅、新穎別致的藝術(shù)效果?!搬纷诜蛉绾巍钡?/p>
“夫”字,雖是一個文言發(fā)語詞,但卻萬萬少不得,也換不得!再看李商隱的《風雨》詩:
凄涼寶劍篇,羈泊欲窮年。黃葉仍風雨,青樓自管弦。
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旁批曰:“仍”字、“自”字為詩眼。喻守真的《唐詩三百首詳析》亦強調(diào):“一悲一樂,以‘仍‘自字為詩眼?!边@二字妙在何處呢?
“仍”字含更、兼之意,黃葉本已凋零,再加見雨摧殘,豈不更令人觸目傷神?
它把風雨之無情
與人生之不幸糅合一起了?!白浴弊钟修D(zhuǎn)折、旁及之意,一面是青樓豪貴燈紅酒綠、
縱欲享樂,一面是詩人異鄉(xiāng)漂泊,寂寞孤愁,前后對照,悲樂相映,寫盡了社會上苦者自苦、樂者自樂的冷酷現(xiàn)實,也委婉表達詩人天涯淪落、憂郁不平的情懷。這種不靠實字動詞而僅虛字副詞聯(lián)絡(luò)上下文的名句,古詩中觸目皆是:“乍見
翻疑夢,相悲各問年”
“入無猶石色,穿水忽云根”“天遠疑無樹,潮平似不流”等等,無不情真、景美、意遠。當然,也有
“實字虛用”的,即把名詞、動詞用作副詞,如杜甫的《舟中》:
“風餐江柳下,雨臥驛樓邊?!币鉃樵陲L中餐,在雨中臥,表現(xiàn)生活困苦不堪。《石壕吏》: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币浴芭毙稳荨袄艉簟保浴翱唷毙稳荨皨D啼”,皆為別出心裁,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上述三種提煉文字、確立詩眼的技法,僅為古詩中比較常見而已,難免掛一漏萬。至于詩眼所在位置,也是多種多樣,不拘一格的。清人仇兆鰲《杜詩詳注》卷六注引趙汸說:“唐人五言,工在一字,謂之句眼。如《春宿左省》:‘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畡幼帧嘧郑搜壑诰涞渍?。又《何將軍山林》詩:‘卑枝低結(jié)子,接葉暗巢鶯?!团c‘暗,乃眼之在第三字者。
‘雨拋金鎖甲,苔臥綠沉槍。
‘拋與‘臥,乃眼之在第二字者?!?/p>
剩水滄江破,
殘山碣石開‘
綠垂風折筍,
紅綻雨肥梅,皆一句中具二字眼,
‘?!啤畾垺_,‘垂‘折‘綻‘肥是也?!?/p>
其實,文字符號本身并無高低貴賤之分,關(guān)鍵在于作者之匠心獨運、巧選妙用,使習以為常的字眼變得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和穿透力。所以,詩人要想筆下培植永不凋謝的藝術(shù)之花,務(wù)必具備“辭必窮力而追新”的錘煉精神和創(chuàng)造精神。這里,
還須強調(diào)一點:煉字必須和煉意相結(jié)合,方為創(chuàng)作的正道。如果內(nèi)容
貧乏、思想平庸、感情淺薄,光靠“詩眼”去補救,竟一字之奇,指望個別字句出奇跡,那就舍本逐末,異想天開了。明人李漁有一段精彩評論,錄以結(jié)束本文:“琢句煉字,雖貴新奇,亦須新而妥,奇而確。妥與確,總不越一理字。欲望句之驚人,先求理之服眾。”(《窺詞管見》)
(作者單位:江蘇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