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美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高校的教育工作全面性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方向加以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有利于校園環(huán)境的和諧化,更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團體輔導教學活動應用于心理健康教學工作中,會讓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創(chuàng)新方向發(fā)展。大學時光是人生中最美好與最難忘的時光,是形成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的重要階段,是形成較為完整知識框架的時期。由于社會、家庭、學校等環(huán)境的復雜性,再加上學習、生活以及情感方面的困擾,大學生常常會遇到一系列心理健康問題,例如人際關系不和諧、自我評價過高、學習成績不理想等,這些問題逐漸被人們所關注。大學生要想盡快融入社會與適應社會,就必須注意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課堂;團隊輔導;應用
近些年來,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讓大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更加復雜,大學生的學習與就業(yè)心理壓力增大。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是讓教育工作為學生服務的重要舉措。利用團體輔導原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讓更多的學生找到解決個人問題的有效方法,豐富大學生的心理體驗,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達成。
1 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1 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內(nèi)容的趣味化
利用團體輔導的形式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會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實際需求設計一些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有一定的體驗。精心設計的心理健康活動,具有活潑有趣的特點,更加關注大學生本身的心理感受,有利于和諧氛圍的形成。團體輔導形式的應用,給教師提供了組織多樣化活動的機會,有利于教學內(nèi)容的趣味化。
1.2 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師生互動
團體輔導,讓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參與者明顯增多。教師作為心理健康課堂的組織者,可以與更多的學生互動,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素材,促進課堂氛圍的熱鬧化。團體輔導,有利于教師從多個角度給予學生鼓勵,引導學生就共同的主題進行討論與交流。學生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會讓課堂變得開放起來,也會讓學生找到更多解決個人問題的方法。
2 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要讓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教師應當從心理健康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目標出發(fā),在有關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內(nèi)容中融入團體輔導模式。讓團體輔導活動真正服務于學生生活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2.1 利用團體輔導,加強自我意識教育
讓學生對自己進行探索,對自己有一個更加全面的意識,讓他們勇敢地表達自己,建立健康的個人形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在團體輔導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心理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利用“我是誰”的活動,讓學生說出15個“我是……”的句子,對自己進行由淺入深地認識。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價值拍賣”游戲,假設給每位學生一定數(shù)量的金錢,向學生展示“健康”、“誠信”、“大房子”等拍賣品,讓同學們競拍,從而對自己的人生追求進行思考,反思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
2.2 利用團體輔導,促進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主題活動的實施,重在讓學生了解人際交往的意義,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方法,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大學生建立積極的人際交往觀念,促進大學生成為成功的交際者。教師可以利用“信任背摔”的游戲,讓一人站在高處,背對其他人向下躺,其他人要做的就是響應前者的信任,用手一起接住他。信任,是人際交流過程中必備的品質,也是一項技巧。用團體活動幫助大學生改變自己的人際交往策略,提高個人魅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2.3 利用團體輔導,做好情緒調(diào)控
大學生的情緒調(diào)控能力,對其日常行為與生活快樂程度有重要影響。能夠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成為情緒的主人,成為自己的主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做一些有趣的活動,像“番外篇”。教師給學生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說出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比如“自己被朋友誤會、看到兩位同學在一起悄悄說話,并看了自己一眼、大家出去聚會沒有叫我”等,當學生說出具有負面情緒的觀點時,鼓勵學生一起來討論這種想法的正常性。當學生有焦慮等負面情緒時,可以帶領學生做一些放松訓練,緩解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樣的活動,能夠讓一些心理的小秘密變得公開化,促進課堂活動輕松化。
2.4 利用團體輔導,調(diào)整戀愛心理
戀愛,對于學生來說是一項很正常的活動。利用團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建立健康的戀愛觀念,形成戀愛能力,有利于校園氛圍的和諧化。教師可以利用“情侶間的小矛盾”活動,讓學生分享一下自己戀愛過程中產(chǎn)生的矛盾,大家一起去思考解決的方法。用課堂討論幫助大學生解決戀愛中的困惑,解開心結,有利于大學生更加自然地面對自己內(nèi)心的感情,能夠在一段情緒中付出與寬容。大學生的戀愛心理正常,能夠減少許多校園矛盾與暴力事件。重視戀愛教育,是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完整化的實踐。
3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分析
大學生之所以出現(xiàn)以上幾種心理問題,主要歸結于社會、家庭與自身三個方面。
3.1 社會方面。隨著政治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大學生接受思想與文化的途徑較多,互聯(lián)網(wǎng)的存在,使得大學生的價值觀出現(xiàn)了多元化。他們在面對多種價值選擇的時候,便不知所措。
3.2 家庭方面。嚴厲的父母,經(jīng)常命令孩子把學習放在首位,這些孩子往往獨立性較差;過于溺愛孩子的父母,多為孩子創(chuàng)設較好的生活環(huán)境,這些孩子的依賴性較強,自控力較差;放任自流的父母,經(jīng)常任著孩子發(fā)展,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師生,難以適應大學生活。
3.3 學校方面。真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一線教師,也很缺少。在加上,有的大學生不喜歡參加集體文娛活動,這樣他們的身體素質便逐漸下降了。目前各院系層面較為缺乏專業(yè)的心理健康專業(yè)教師,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心理問題,便常會將復雜的心理問題轉化為思想教育工作,僅僅依靠自己的生活閱歷,并不能真正起到心理疏導的作用。
3.4 個人方面。由于大學生存在現(xiàn)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的偏差,主觀自我與客觀自我的差距,獨立意識與依賴心里的矛盾,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較大。許多大學生面對淡漠的人際關系甚至激烈的學習競爭,常常對自我加以封閉,將大量的時間浪費在觀看電視劇與玩電腦游戲上,從而與外界隔絕。
4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高校是培養(yǎng)人的重要場所,因此,在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承擔著重要的任務。高校在預防與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途徑具體如下:
4.1 院系領導要注重培養(yǎng)心理骨干教師,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高校要幫助從事思政工作的員工樹立現(xiàn)代教育理念,引導其積極學習并善于運用心理學知識,主動探求教育過程中的心理規(guī)律,實現(xiàn)思政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
4.2 引導大學生掌握適量的心理學知識。大學生要系統(tǒng)地學習心理學知識,了解大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情緒。高校應開設專題講座,開展個體或者團體輔導等,來提高大學生的自省能力,指導學生要經(jīng)常進行自我反省。
4.3 加大心理咨詢工作力度,促進大學生了解自我。高校不僅要開設心理咨詢室,同時還可以開設心理咨詢熱線,避免一些同學擔心自己的隱私或者不敢到心理咨詢室去咨詢。通過撥打熱線的方式,對患有心理疾病的同學給予必要的輔導。同時,高校也要將異常心理現(xiàn)象排查工作常態(tài)化,定期與不定期地開展心理調(diào)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
4.4 營造多種多樣的校園文化,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從教室走向課外。高校要從學工處與校團委抓起,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生活動以及社團活動,志愿服務活動。同時,高校還可以通過組織大學生觀摩心理健康劇場,心理健康教育沙龍,開設各類相關講座,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4.5 高校要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教育教學全過程。任課老師、班主任與輔導員、學生會思政部、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長,成立專門的大學生心理干預小組,齊抓共管。高校還要不定期地開設大學生就業(yè)指導課,注重指導學生制定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定位,發(fā)揮個人潛能。
4.6 加強對特殊學生的關注與關愛。院系層思政工作者要加強對學生飲食起居的關心,特別是對于離異家庭、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患有重大疾病的學生,要給予重點幫扶。同時,要充分利用好“耳目”,調(diào)動學生干部對周邊同學的觀察,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主動上報老師,告知家長,對于情形嚴重的學生,學校以及相關部門可建議其家長帶領孩子到專業(yè)的醫(yī)療機構治療。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團體輔導方法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有利于學生全體參與到心理健康教學活動中去,拓展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利用趣味性的課堂活動,給大學生傳遞更多有效的心理問題解決方法,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更能讓學生在心理健康課堂中獲得快樂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