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概念的形成有利于高中生認識客觀世界,物理概念的掌握有利于學生思維活動的開展,因此概念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淺議高中物理概念教學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概念教學;策略
物理概念的抽象性及高中生認知能力的不足,構(gòu)成了學生學習物理概念過程中的障礙,如果學生只知道物理事實,而不能上升到物理理論,就不能說學到了物理知識;如果學生對物理概念理解不透、混淆不清,就難以進行判斷、推理、概括等邏輯思維活動,更不能正確地應用公式、定理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必須重視物理概念教學。
一、物理概念的推導策略
1.概念組合。物理學中的概念組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概念之間存在密切的邏輯關系,一個物理概念,往往是一些物理概念的發(fā)展,又是另一些概念的基礎。因此,依據(jù)概念之間的這種關系,由一個或者幾個已知的物理概念可以組成另一個新的物理概念。例如,由質(zhì)量和速度組合成動量的概念(p=mv),由力與時間組合成沖量的概念(I=Ft),由位置矢量和力組成力矩的概念(M=FL),由機械振動的概念發(fā)展成機械波的概念(機械振動在彈性媒介中的傳播)等,都是依據(jù)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將一個或者幾個已知的概念組合或發(fā)展成新的物理概念。
2.類比推導。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可以借助已有的物理概念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例如,機械波、水波、聲波、光波、無線電波、地震波等各種波動,盡管它們處于不同的領域,甚至具有不同的物理實質(zhì),但是由于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似性和可類比性,使得我們可以建立一些普適的物理概念,如波長、頻率、周期、波速等。引力做功與路徑無關或其環(huán)路積分為零,說明引力是保守力,可以引入取決于系統(tǒng)相對位置的引力勢能。而彈性力、靜電力、分子力做功也與路徑無關,說明這些力是保守力。因此,可以類比于引力勢能,引入相應的彈性勢能、靜電勢能、分子勢能等。同樣,庫侖定律中的q和萬有引力中的m相當,庫侖定律中的k與萬有引力定律中的G相當。但是它們也有各自的特殊性:萬有引力總是引力,而庫侖力既可以是引力,也可以是斥力;庫侖力存在于兩個帶電體之間,而萬有引力存在于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類比于靜電場,我們可以在引力場中引入“引力場強”“引力線”的概念,從而用“引力場強”研究引力場中的力的性質(zhì),用“引力線”形象地描述引力場。
二、物理概念的教學策略
1.引導學生建立概念。物理概念教學是物理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根據(jù)認識論的規(guī)律,首先幫助學生形成表象認識,然后在諸多表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經(jīng)過抽象和概括、分析、綜合,通過類比的思維方式,建立物理概念。比如,在講電場、電勢能這兩個概念時,電場和重力場很相似,但是電場作用的效果必須在實驗室才能看到,而重力場則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我們身邊重力場的現(xiàn)象都是可以直接觀察到的,所以,在學習電場前,先復習重力場,重力場是力的性質(zhì),用重力加速度來描述,重力場能的性質(zhì)則用重力勢能來描述。這樣通過比較、對比,使學生從表象認識上升到理論認識,再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頭腦中建立起電場、電勢能這種很抽象的概念,這樣學生在學習概念時才不會感到空洞,也不會覺得物理概念太抽象,反而可以輕輕松松地掌握物理概念。
2.透過概念表象,理解概念本質(zhì)。要學好物理概念,就不能停留在現(xiàn)象的表面特征和外界的關系上,而要抓住它的本質(zhì)和內(nèi)在聯(lián)系加以理解,在頭腦中形成明確而深刻的印象,例如對力的概念: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就是人們經(jīng)過長期的觀察研究,不只看出人拉車、蹬地,還發(fā)現(xiàn)車同時也在拉人,地同時也在蹬人。從而總結(jié)出力總是成對出現(xiàn)的,存在于兩個物體間,不管兩個物體是否接觸,只要相互作用,一對力總是同時產(chǎn)生,同增同減和同時消失的,其中力的物質(zhì)性和相互性就是力的本質(zhì)物質(zhì)特征。速度與加速度都是表征用來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的,速度越大,表示物體運動得越快,或者說位置變化得越快。而加速度是表征運動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的,加速度越大,表示速度變化得越快,如對它們的本質(zhì)缺乏正解的理解,就會誤認為速度大,加速度也大,加速度大,速度也就大,速度減小,加速度也一定減小,甚或?qū)⑺鼈儍烧叩姆较蚩赡芏蓟鞛橐徽?,從而導致一系列錯誤。
3.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高中物理新課程改革以來,提出了很多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老師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掌握這些教學方法,并結(jié)合傳統(tǒng)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靈活的運用,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水平??茖W探究是高中物理新課程實施的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課程標準以及教科書的編寫內(nèi)容中可以認識到,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所要求的內(nèi)容都設計成探究選題。有許多物理知識,需要通過教師的系統(tǒng)講授,學生在學習中才會少走彎路,達到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對于那些獨立而簡單、有利于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基礎知識技能,對于物理實驗儀器的介紹、科學家的生平事跡、物理學史的介紹、物理學科知識的拓展、自然現(xiàn)象等常識性內(nèi)容,采用講授式教學都有較好的效果。
三、結(jié)語
由于新的物理概念的建立往往是智力上的巨大飛躍,是從現(xiàn)實到本質(zhì)的巨大跨越,故需要各種思維形式的參與,需要利用各種思維方法,根據(jù)問題的要求,以及當時的知識背景,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物理共同屬性和本質(zhì)特征的認識。高中物理教師要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尋找出一條適合學生學習的新道路。
參考文獻:
[1] 梁炳釗.重視物理概念建構(gòu)過程 彰顯概念的物理意義[J].中學物理,2018(08):47-49.
[2] 田曉輝.實驗為根 方法為魂 建構(gòu)比熱容概念[J].中學物理,2018(0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