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成龍
邳州市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江蘇邳州 221300
結直腸癌屬于消化道惡性腫瘤[1],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轉變,促使結直腸癌的患病率逐漸增加,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微創(chuàng)技術的出現(xiàn)給結直腸癌的治療提供了全新的選擇,其中腹腔鏡技術在治療諸如腸道粘連梗阻[2]、結直腸良性以及惡性腫瘤等直腸疾病中的效果已得到證實。為提高結直腸癌臨床治療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現(xiàn)就該院在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8例結直腸癌患者采取兩種治療方式的臨床價值進行探析,總結全部內容如下。
該次研究方便選取的78例患者均明確為結直腸癌,分為例數(shù)一致的兩組,A組女性17例,男性22例;年齡均值(66.85±4.92)歲;其中20例直腸癌,19例結腸癌。B 組 16例女性,23 例男性;年齡均值(66.92±4.50)歲;其中19例直腸癌,20例結腸癌。兩組臨床基礎資料(年齡、性別和疾病類型)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臨床對比意義。
納入和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所選患者全部通過腸鏡活檢診斷為直腸癌或結腸癌,符合WHO關于結直腸癌臨床診斷標準[3]中的診斷內容;MRI與CT診斷未發(fā)現(xiàn)膜內結節(jié)或淋巴結腫大,無明顯遠端轉移;②患者無手術治療禁忌證,依從性佳;③臨床資料完整且享有知情權,自愿簽署同意書入組研究;經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①嚴重腎、心、肺與肝等重要臟器病變者;②不滿足手術適宜證;③精神疾病、聽力障礙與意識不清者;④未簽署同意書者。
A組: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手術治療,即對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其后協(xié)助選取最適宜體位,將腫瘤組織取出,所有操作均需嚴格依照標準手術流程執(zhí)行。
B組:對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手術內容有:對患者行全麻并選取足高頭低截石位,設定氣腹壓力在15mmHg,于患者臍部作一10 mm的觀察孔,將腹腔鏡置入,其他的操作孔依照病灶部位決定:①直腸前切除術:將盆腔與Douglas窩充分暴露,若患者為女性,可先應用直針懸吊其子宮,明確腫瘤的部位及大小。對腸系膜下動脈和靜脈進行解剖,對根部淋巴結進行清掃并離斷,應用超聲刀將乙狀結腸以及直腸上段系膜離斷,對應腸段游離,直腸下段游離時用超聲刀分離患者盆腔筋膜臟壁間的間隙,將直腸側韌帶徹底切除。若腫瘤定位不明可通過纖維腸鏡或手指定位,確保徹底根治,將病變腸段取出時注意對切口進行保護。②右半結腸切除術:經右側輸尿管解剖后進行保護,對右結腸動脈進行分離,將鈦夾置于根部后離斷,對回腸末端15~20 cm進行游離并升結腸,對結腸動脈根部淋巴結進行清掃,將中動脈右支離斷,應用無菌套對切口進行保護,腸段游離并切除,吻合對端,待系膜孔縫閉后于腹腔回納。③腹會陰聯(lián)合直腸切除術:女性患者直腸陰道間隙分離時需利用手指行陰道引導,為保障間隙分離一致,會陰手術患者需利用腹腔鏡操作鉗逐層深入,若有必要,可由某一部位先入盆腔,以保障分離其他部位。④乙狀結腸切除術:手術操作與直腸前切除術基本一致。
①對患者手術情況觀察記錄,主要包括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切口直徑和住院用時。②觀察記錄術后并發(fā)癥(腸粘膜損傷、切口感染與吻合口瘺)發(fā)生的情況;③術后展開為期6個月的隨訪,了解患者手術療效(轉移與復發(fā))情況。
對該次研究獲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收集與整理,并將整理好的數(shù)據(jù)納入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中展開處理,其中計數(shù)資料通過[n(%)]表示,組間差應用 χ2檢驗;計量資料則通過(±s)表示,組間差異經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B組手術用時與住院用時短于A組,出血量少于A組,切口小于A組,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手術指標對比(±s)
組別 手術用時(h)術中出血量(mL)切口直徑(cm)住院用時(d)A 組(n=39)B 組(n=39)t值 P值4.80±1.08 2.20±1.15 10.292 1 0.000 0 110.33±34.02 65.82±15.47 7.437 7 0.000 0 22.47±1.86 4.43±2.28 38.287 8 0.000 0 12.17±3.84 6.02±1.07 9.634 7 0.000 0
A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3.1%(9/39),其中腸粘膜損傷 3例(7.7%)、5例(12.8%)切口感染與 1例(2.6%)吻合口瘺;B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1%(2/39),其中1例(2.6%)切口感染和1例(2.6%)腸黏膜損傷。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85 9,P=0.022 8)。
經為期半年的隨訪了解到,A組患者中術后出現(xiàn)轉移5例,轉移率為12.8%,復發(fā)7例,復發(fā)率為17.9%;B組術后出現(xiàn)1例轉移,轉移率為2.6%,1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2.6%。兩組轉移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888 9,P=0.089 2),但復發(fā)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14 3,P=0.025 1)。
當下尚未明確結直腸癌的患病機制,多數(shù)學者指出[4],其患病與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有重要聯(lián)系,例如遺傳、慢性炎癥刺激以及飲食等等;孫學華等[5]研究指出與機體免疫力、年齡和性別相關。結直腸癌可嚴重影響到機體健康,但疾病早期表現(xiàn)并不明顯,待進展至中晚期確診后又會延誤最佳治療時機,無法有效控制病情,發(fā)展到惡性腫瘤,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
該研究顯示B組接受腹腔鏡手術后,患者手術時間明顯縮短,為(2.20±1.15)h,出血量明顯減少(65.82±15.47)mL,且切口直徑?。?.43±2.28)cm,與 A 組對比優(yōu)勢顯著,與胡寶英等[6]研究結果顯示的手術用時(2.19±1.20)h 和出血量(66.85±16.13)mL 基本上接近,表明 B組采取的治療方案更能夠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有利于促進患者盡快恢復。手術是治療結直腸癌的理想選擇,常規(guī)手術治療結直腸癌采取開腹手術切除,同時實施淋巴結清掃,具有創(chuàng)傷大、并發(fā)癥多以及恢復緩慢等缺點,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還會延緩康復時間,增加患者的心理及經濟負擔。隨著腹腔鏡技術的逐漸完善,其在臨床中的應用愈來愈廣泛,具有操作精細、切口小、胃腸道干擾少以及出血少等優(yōu)勢,受到廣大患者的青睞。李勇杰等[7]研究對結直腸癌手術患者采取腹腔鏡治療,結果顯示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0%,該研究提示A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3.1%,顯著高于B組的5.1%(P<0.05),表明B組采取的治療措施更具備推廣價值,微創(chuàng)安全,能夠良好地控制術后并發(fā)癥,保障患者切口迅速愈合,與上述結論一致。最后對比兩組手術治療效果得出,盡管兩組術后6個月轉移率接近(P>0.05);但B組復發(fā)率2.6%明顯低于A組的17.9%(P<0.05),進一步表明B組療效優(yōu)勢顯著,能夠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有積極作用。宋偉華等[8]研究證實腹腔鏡手術用于結直腸癌患者中安全性高,能夠使患者術后出現(xiàn)炎性腸梗阻的機率明顯減少,還可增快腸功能恢復,術后24 h患者便能夠下床活動。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運用在直結腸癌患者中療效確切,可靠安全,能夠保障手術療效,推動康復進程,建議深入推廣。
[1]胡忠卓,李捷.應用電子結腸鏡聯(lián)合腹腔鏡治療結直腸巨大側向發(fā)育型腫瘤的臨床療效分析[J].四川醫(yī)學,2015,35(7):1038-1039.
[2]鄭錦,李年豐.腹腔鏡和結腸鏡雙鏡聯(lián)合微創(chuàng)術治療結直腸良惡性腫瘤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21):96-97.
[3]高勇.手輔助腹腔鏡結直腸手術與開腹手術短期療效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4,41(23):33-34.
[4]張紅衛(wèi),羅旋,曹君,等.腹腔鏡下結直腸癌及肝轉移癌一期同時切除術的臨床應用[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4,21(8):813-815.
[5]孫學華,徐小平.結直腸癌患者腹腔鏡下同時進行結直腸切除術和肝切除術的臨床療效[J].中國內鏡雜志,2015,21(3):272-275.
[6]胡寶英,周海華,袁帥,等.內鏡黏膜下剝離與腹腔鏡下切除結直腸巨大寬蒂/廣基息肉的臨床觀察[J].中國內鏡雜志,2017,23(3):9-13.
[7]李勇杰,李斌,魏榮華,等.腹腔鏡技術在外傷性結直腸穿孔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4,35(12):1198-1200.
[8]宋偉華,李曉勇,周百中,等.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老年結直腸癌患者的療效及對胃腸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3):6624-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