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羅元廷
攝影_ 熊發(fā)壽
在巍山,誰會定定守著店鋪做生意?生活那才是頭等大事。在巍山,你找不到城市夾雜的繁蕪氣息,有的只是氣定神閑的有余之姿。在巍山,被南詔的迷人風(fēng)情圍繞,邀月共飲一杯梅子酒,此間樂,不思蜀。
巍山報國寺
隋末唐初,云南洱海地區(qū)小國林立,互不役屬,其中有六個實力較強的小國,分別被六個國王統(tǒng)領(lǐng),被稱為六詔,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蒙舍詔在諸詔之南,稱為“南詔”。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詔先后征服了西洱河地區(qū)諸部,滅了其他五詔,統(tǒng)一了洱海地區(qū)。巍山古城便是南詔的發(fā)源地。
整座古城里沒有超過三層樓的建筑,甚至沒有大型超市,只有幾間居民自家開設(shè)的小便利店。街道兩側(cè)都是居民樓房,步行一個小時就能繞城一周。有人曾用“人間有味是清歡”來形容古城居民的生活。清歡二字甚是妙哉,這是一種多么豁達淡然的生活態(tài)度,與古鎮(zhèn)居民的生活習(xí)性如出一轍。早晨睡到自然醒,慢悠悠地起床、開店,鄰里鄉(xiāng)親之間相互問候過后,便三三兩兩地坐在家門前閑話家常,開始一天的生活。不像大理古鎮(zhèn)的店鋪皆是出租,商業(yè)氣息濃厚,這里的商店都是居民自家開設(shè),開業(yè)時間閉業(yè)時間全憑心情而定,似乎也沒有人在意賺得錢財多少,自家過得開心最為重要。
雖然我們無法目睹南詔王國的盛世之景,可是漫步于古鎮(zhèn)干凈整潔的街道上,仿佛能夠與千百年前遠古的王國進行無言的對話,每一根石柱、每一座石墩都有自己不為人知的故事,靜靜地等待著有緣人前來聆聽它們的訴說。指尖劃過凹凸不平的城墻,由神經(jīng)末梢傳來的真實觸感讓我覺得與古城之間的距離更加貼近,心靈的碰撞激蕩起回憶的漣漪。
雖然瑰麗傳奇的南詔時代已經(jīng)消逝在時間的長河,但是只要你穿行于巍山的大街小巷,撫摸過沾染著歲月痕跡的磚瓦,品味著巍山人的普通日常,好似仍然生活在南詔國里,在遙想中緬懷南詔往事。
一塊土地,若說山川是骨骼血脈,那么生活在那里的人們必是其精神、靈性所在,它的面貌唯有因“人”方能生動起來。巍山境內(nèi)生活著多個民族,彝族、回族、白族、漢族等以大雜居、小聚居的形式在這片土地上勞作生產(chǎn)、繁衍生息,盡管信仰不同、生活習(xí)慣各異,但這里的人們和諧融洽、友愛謙恭,共同維系著這片土地的和諧與穩(wěn)定。
天公不作美,我們達到巍寶山的時候,山上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雨水沖刷過的山路,浸濕了我的鞋襪,我不禁望山興嘆,何時才能越過山丘。不過煙雨朦朧、云霧籠罩下的巍寶山,顯得更加仙氣十足。這是一座道教名山,隨唐而興,因道而名。整座大山綿亙數(shù)十里,峰巒起伏,山形似一頭蹲坐的雄獅回首俯瞰巍山縣城。山上古木參天,濃蔭蔥郁,溪泉叮咚,花繁草茂,我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仿佛下一秒就會墜入時間輪回的深谷。
TIPS
交通:從大理下關(guān)至巍寶山可乘班車先至巍山縣城,再轉(zhuǎn)乘中巴前往。班車票價 12-16元,縣城至巍寶山中巴票價 5-8元。
美食:巍山是著名的“中國名小吃之鄉(xiāng)”,其中扒肉餌絲、一根面、蜜餞、青豆小糕、喜洲粑粑、牛干巴等都是不可錯過的云南美食。
充滿南詔風(fēng)情的古街
行至半山腰,我們大都體力不支、氣喘吁吁,紛紛要求在原地休息一會兒。這時,一位遠處的彝族老人吸引了我的注意。雨中的他沒有打傘,身著傳統(tǒng)彝族服飾,將籮筐的背帶掛在前額,用頭的重量頂著籮筐前行,雙手背在身后,緩慢而有力、一步一腳印地走著上山路。同行的當(dāng)?shù)嘏笥呀榻B說這是南詔國的第六十四代王孫,他和他的老伴守著山上的細(xì)奴邏祖靈廟,終日與孤獨為伴,是大山僅存為數(shù)不多的子民。他路過我們身邊并無停歇,仿佛我們這些山中的冒昧來客還不足以令他費時留心。我望著他漸行漸遠的背影,消失在大山深處。一陣山風(fēng)吹過,掃下許多枯黃的落葉,落葉在風(fēng)中飄然搖曳過后,最終回歸到了這片生養(yǎng)它的土地。
巍寶山以它的大氣與包容盡心竭力地滋養(yǎng)著巍山一代又一代的子民,沉默而堅韌地守護著這方凈土,它的子民,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回報自然的厚愛。
大理古城已不復(fù)往日的安逸寧靜與生動靈氣,而在巍山,我找到了一塊可以盛放孤寂靈魂的地方。我看到了古南詔真實柔軟的一面,如同初生的嬰兒,將最原始的自己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令人不禁想要親吻它稚嫩的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