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尹東
從這一期開始,我想用書信的方式來和大家聊聊電影,聊聊電視連續(xù)劇。也許這樣的方式,能夠讓我覺得離你們更近,也能夠讓我想起遠在美洲留學的兒子,讓我感覺似乎也是在和他說話。
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想和你聊的是阿米爾汗的《地球上的星星》。阿米爾汗是我的偶像,他被稱為印度國寶級的演員和導演。阿米爾汗的每一部電影,我都看了又看,看不夠,研究不夠。
《地球上的星星》是阿米爾汗導演的處女作。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角度向你隆重介紹它。
與其說《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談教育問題的電影,還不如說它依舊是一部談愛的主題的電影。孩子們,人生在世,我們終生的成長,其實都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學會愛與被愛。
除了故事的主人公,除了8歲小男孩兒伊夏外,電影中還有一群孩子。
在這群孩子中,有兩個角色設置得最好。
一個是伊夏的哥哥。他和伊夏在一個家庭里長大,并且在一所學校讀書,他們同父同母親所生,受的教育一模一樣,成長軌跡一模一樣,按常理,他們似乎就應該成長為一模一樣的孩子。但現(xiàn)實很尷尬。伊夏的哥哥品學兼優(yōu),門門課考第一,是學校的寵兒,是父母的驕傲。但伊夏呢,卻好像是從外星球來的,不僅成績一塌糊涂,二年級就留級,留級了也不見進步。而且調(diào)皮搗蛋,不斷闖禍,麻煩不斷。
伊夏倒霉極了。他的身邊也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而且這個孩子,還是自己的親哥哥。
孩子們,我想阿米爾汗是不是想借這樣的角色設置告訴我們:這就是生命的實相。哪怕一母同胞,哪怕起點完全一樣,但有的生命,天生就春風得意、順風順水,他們輕而易舉就成為這個世界的寵兒;而有的生命,一生下來,他們的成長就跟世界的規(guī)律背道而馳,他們注定要更多地承受苦難,經(jīng)受考驗。
除了伊夏的哥哥,電影中另外一個重要的孩子角色,是不爭氣的伊夏被“下放”到寄宿制學校之后的同桌,小男孩兒羅杰。
伊夏在公立學校的表現(xiàn)一塌糊涂,以至于最后學校不容,他被“開除”了。伊夏的父親惱羞成怒,認定這個小崽子需要接受更嚴厲的教育,于是把伊夏送到了私立的寄宿制學校。在這個學校,伊夏不僅毫無改變,而且似乎變本加厲。很快,他就成了學校的邊緣兒童。老師懲罰他,同學嘲笑他。加之沒有了母親的疼愛,沒有了兄長的護佑,8歲的伊夏,心靈已經(jīng)瀕臨崩潰。
而羅杰,是這個孤獨世界里唯一的一縷溫暖。
只有這個男孩兒,聽出了伊夏在國文課上對詩歌的解讀是直逼詩歌內(nèi)涵的。他鼓勵伊夏,同學們都讀得淺,而老師只希望學生背誦標準答案。
只有這個男孩兒,看出了不是伊夏不努力,而是他“搞不定那些字母”“越努力越差”。而其他人,所有的老師,包括校長,都認為伊夏如此糟糕是因為學習態(tài)度有問題。
羅杰是伊夏唯一的朋友,他是這個寄宿制學校董事的兒子,是這個學校最聰慧優(yōu)秀的學生,是內(nèi)心世界最柔軟敏銳的孩子。
但是,他是一個殘疾孩子。因為小兒麻痹癥,他失去了正常走路的能力。他靠腿部支撐機械和拐杖行走。
孩子們,我覺得導演阿米爾汗設置這個角色,也是用心良苦的。阿米爾汗是不是想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陷。你得到了智慧,但不一定得到健康。你得到了圓滿的家庭,但不一定得到最最基本的完整的軀體。
除了伊夏的哥哥和羅杰,電影中還有很多孩子。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正常”的孩子;還有一類是“不正常”的孩子,他們是孤獨癥患者兒童,抑郁癥患者兒童,總之是各種各樣的障礙癥患者。
孩子們,阿米爾汗為什么要這么設置故事的“生命場景”呢?我以為,他是想告訴我們上帝造人的真相。
阿米爾汗應該是這樣理解上帝造人的:還是羅素的那句話,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之源。人人都一樣,就會很不好玩。上帝也淘氣,他也希望好玩兒。
但上帝實在太淘氣了。他故意設置了各種各樣的人生。但他藏著掖著,耍盡心眼兒,就是不把底牌告訴人類。這張底牌的奧秘是:一個人一生的幸福的總體值度都是100分,人生而不一樣,但這一點并沒有改變。上帝做到了公平。如果這個人來到人世以后被善待,他能得到他應該擁有的愛,他自身的潛能可以得到自然發(fā)揮的話,那么到最后,他都會擁有這100分。
上帝的高妙之處在于:他把這100分分解了。這100分,有一萬種可能性,有一百萬種可能性,有一億種可能性。每一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成長方式,完整地體驗自己的人生,去獲取這100分。
上帝說,每一個人都可以不一樣,而且,必須不一樣。
上帝說,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孩子。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幸福。
上帝設置好一切之后,便在高高的云端,注視著他創(chuàng)造的每一個生命,是如何走向自己的100分。
獲取100分的路,便是自愛和他愛的過程,就是愛與被愛的過程。
人世間上演的一切,讓上帝哭,讓上帝笑,但更多的,是讓上帝哭笑不得。
他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在“愛”的選擇面前,大部分人都輸?shù)脧貜氐椎祝緹o歸。他們不僅讓別人的100分風雨飄搖,也讓自己的100分一路荒廢。
人間的人,根本不懂人,不懂愛。
他們的愛,有意識或者無意識中,都是有條件的,都是完全功利的。
他們愛的,不是對方,而是自己。
于是,電影中,有了很多大人,很多不會愛的大人。
這一群大人,都想愛,都以為自己在愛,愛得全心全意,而實際上,他們的行為,都和愛背道而馳。
電影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就是伊夏的父親。
哪有不愛自己兒子的父親?哪有不愿意為了自己兒子而奮斗的父親?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伊夏的父親是個不折不扣的好父親。
他是全家的頂梁柱,也是個很成功的職業(yè)人。從早到晚,他辛辛苦苦為了家庭而拼搏。在印度這個競爭慘烈的環(huán)境里,他的家,有房有車,獲得了相當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
他覺得,他的努力,他為家庭的付出,他為孩子創(chuàng)造的優(yōu)異生活條件、學習條件,這些就是愛了。
他認為自己如此地去愛,兩個孩子,都應該優(yōu)秀。于是,下意識里,他還是時時刻刻把大兒子的懂事優(yōu)秀成功掛在嘴上。大兒子的優(yōu)秀,是他的驕傲,而小兒子的頑劣,是他的煩惱。他毫不掩飾對大兒子的偏愛,以及對小兒子的失望。因為大兒子的優(yōu)秀,他自信滿滿,從來不覺得自己的教育有什么問題。
這樣的自信,讓他判斷伊夏成績不好只可能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學習態(tài)度有問題”,就是“不聽話”,就是“頑劣”。他恨鐵不成鋼,并且在內(nèi)心深處已經(jīng)固化了對伊夏的評價。打架事件發(fā)生的時候,對于鄰居的投訴,他根本不聽伊夏的解釋,一廂情愿地判斷都是伊夏的錯。學?!伴_除”了伊夏,他根本沒有想過要安慰保護自己的兒子,他選擇的是氣急敗壞、迫不及待地把伊夏送到一個管理更嚴格的學校。伊夏不愿意離開家,他根本不懂一個8歲孩子對家的依賴和眷念……
伊夏父親的愛,是典型的功利式父母之愛。這種“愛法”簡單粗暴。就如伊夏的父親,內(nèi)心只有一個單一的好孩子標準,那就是聽話、懂事。偏離了這個標準,就是頑童,就是劣子,就只能狠狠打壓,嚴厲管教。這種愛,根本不管撫慰心靈,也完全不談心靈的成長。這種“愛”,是跟社會上流行的關于成功的各種時尚標尺遙相呼應。
孩子們,不只印度如此,在我們這個經(jīng)濟已經(jīng)相當發(fā)達的國度,已經(jīng)走向人工智能化的國度,依舊如此。我們已經(jīng)過上了現(xiàn)代化的生活,富裕得連普通家庭都擁有一部小汽車了,但是, “愛”的問題,卻從來沒有真正解決過。
我們的愛,從來都是有條件的愛。對方能夠給予我們什么,我們才去愛。
而真正的愛,最高程度的愛,是無緣無故的愛。
愛是不能講條件的。
真愛就是,不但愛可愛者,而且愛不可愛者。
我想,如果伊夏的父親懂得這個愛的原則,擁有這樣愛的能力,他就斷然不會以害為愛,自己親手把兒子送到心靈崩潰的懸崖上。
而電影中的其他人,同樣愛的能力匱乏。
比如,伊夏的媽媽,那當然是最疼愛伊夏的人。可是,面對逐漸“被拋棄”的可憐的兒子,她也一籌莫展。這個母親的形象,其實也是我們大部分人的形象。愛不僅僅是一種感情,更是一種行動力。
伊夏的母親,除了柔軟的心,她沒有辦法擁有行動力。
首先是理性缺失。她不知道自己為一家人,為兩個兒子付出了全部,從早忙到晚,犧牲了事業(yè),犧牲了美麗,可為什么小兒子還是不爭氣。她沮喪白責,覺得自己是有罪的。這是一位活在內(nèi)疚中的母親。她習慣付出,但沒有習慣審視和思考自己的付出。她以為打理好家,做好后勤工作就是愛。
然后是行為乏力。作為母親,她的心靈比丈夫柔軟很多。她迷迷糊糊地感覺到把這么小的兒子送到寄宿學校是不對的,但是她無法制止丈夫的行為。她沒有說服丈夫的能力,也沒有阻止丈夫的力量。她早已從社會退回了家庭,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家庭婦女,丈夫是她全部的天。她自己沒有經(jīng)濟自主權(quán),自然也就沒有行動力。
孩子們,看到了嗎?這就是愛的難堪。愛,真的從來不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愛,是一個動詞,必須要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去的動詞。
愛,需要理性。
愛,更需要堅決的行動力。
擁有愛的能力,需要靈魂和身體的雙重修煉。
幸好,這個世界還有尼克老師。
阿米爾汗親自出演了尼克老師。他借助這個形象告訴我們,真正的愛,是什么樣子的。
真正的愛,是發(fā)現(xiàn)的能力。
尼克老師上課的第一天,就發(fā)現(xiàn)了伊夏的精神狀態(tài)有問題。尼克老師在載歌載舞中出場。他用這種全新的方式,在第一節(jié)課就告訴孩子們,美術(shù)的本質(zhì)是什么,繪畫不是模仿,而是自由奔騰的生命狀態(tài)。所有的孩子,都被尼克的青春激情卷襲,第一時間,他們都成了尼克的粉絲。這第一課,自然是相當成功的。但是,伊夏在熱鬧之外,在沸騰的課堂之外。也僅僅只用一節(jié)課,尼克圈定了伊夏,這是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
在班級歡樂的海洋中,尼克的視線落在了孤獨冷漠的伊夏身上,而且,再也沒有離開過。
這就是愛。
真正的愛,是悲憫。
悲憫是一種行動力。因為同情,因為理解,所以義無反顧去做艱難的事。
尼克不僅關注到了伊夏,最可貴的是,他開始研究伊夏。
他做這些有一個背景。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美術(shù)老師。他不是主科老師,也不是所謂的班主任。他其實可以只教不育,上完自己的課,瀟瀟灑灑走人。
但如果這樣,尼克便和其他老師沒有什么兩樣了。
這個在面對殘疾兒童的金太陽學校任教的老師,對憂郁的孤獨兒童,有比其他人柔軟得多的敏感。
他求助于羅杰,伊夏的同桌,也是伊夏唯一的朋友,從同伴那兒,了解伊夏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他翻出伊夏的作業(yè),觀察他的書寫,研究他出錯的原因。
他利用周末時間,千里迢迢到了城里,找到伊夏的家,進入伊夏的臥室,觀察伊夏的一切。
也就是這次“家訪”,讓他發(fā)現(xiàn)了伊夏的閱讀癥障礙,發(fā)現(xiàn)了伊夏的繪畫天賦。
也就是這次“家訪”,尼克和伊夏的父親第一次面對面地對話一一這其實是兩種教育觀的對峙。尼克正告伊夏的父親:你對你兒子的判斷是錯的,你們采取的方法,也是錯的。他并沒有完全地說服伊夏父親,但從他的堅持中,我們看到了教育理念,是怎么樣產(chǎn)生巨大沖突的。以“學習態(tài)度”為核心的功利教育觀和以“個體成長”為核心的生命教育觀,是多么慘痛地對立著,斗爭著。
真正的愛,是幫助。
悲憫讓尼克走向了診斷之路。判斷了病情之后,尼克開始著手幫助伊夏。
他擺事實講道理,說服了校長,不要再次“開除”伊夏,請求校長把伊夏交給自己來幫助。
他上了一堂別出心裁的美術(shù)課,告訴孩子們:“我們之中就有這類人,他們能改變世界。因為他們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他們的想法與眾不同,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們。他們曾被孤立,但一旦成功就會震驚世界”。他要伊夏知道,許多對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名人,都跟他一樣,患過閱讀障礙癥。所以,不必怕。
他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幫助伊夏突破閱讀障礙。他尋找拿捏著伊夏的節(jié)奏,順應著這個節(jié)奏,讓伊夏慢下來,再慢下來,他用完全和教其他孩子不同的方式一點點幫助伊夏掌握字母,學習閱讀。
他的課堂是獨一無二的。他用教學吸引著所有的孩子,當然也包括伊夏。他把孩子們帶到大自然中,讓他們?nèi)プ杂傻貏?chuàng)造,自由地繪畫。在教室里手足無措的伊夏,在自然的懷抱里,卻總是創(chuàng)意最佳的學生。
這個因沉浸在自己天馬行空的幻想世界里而總是被打壓否定的學生,終于漸漸找回了一點自尊。
瞄準伊夏有繪畫這個愛好,尼克甚至煞費苦心組織了一場規(guī)模宏大的全校繪畫大賽。其目的,就是讓伊夏脫穎而出,找到自信。結(jié)果伊夏真的不負眾望,他對形象和色彩的天才感知能力讓他畫出了風格獨特的作品,奪得頭籌。當然,我們也可以想象——這是一次有“預謀”的比賽,目的就是讓伊夏獲勝。
伊夏的畫作主角就是他自己。為了畫這幅畫,他凌晨四點鐘就起床了。小男孩兒穿戴得整齊莊嚴,早早地來到了平日里裝滿了自己苦悶的學校小池塘邊兒。他用了整整一個清晨,來醞釀感情,捕捉靈感。
伊夏的畫,是一個小男孩兒對一個池塘的幻想。那不是池塘,是一片海,是一個洋。那里有一個孩子夢幻中的完整天堂,魚飛鳥躍,萬類霜天競自由。伊夏的畫作色彩潑辣大膽,絢爛的天藍色,奔涌而來。奔放沉思的生命狀態(tài),讓人動容。
在這場比賽中,尼克也畫了一幅畫。這幅畫,看得伊夏淚流滿面。畫面的主角就是他。一個齙牙的小男孩兒的臉,占據(jù)了整個畫面——這張臉笑得像一輪正在盛開的紅太陽,笑容燦爛,童真與青春,幸福與快樂,洋溢畫面。
這兩幅畫,成了當年學校年鑒的封面和封底。
伊夏終于走出了抑郁。在尼克的幫助下,他成了一個真正快樂上進的孩子。
而所有的人,都在這個故事中被拯救。
伊夏父親終于意識到了自私的自己根本不是在愛,他實際上愛的是自己的面子。他在8歲的伊夏面前,流下了懺悔的淚。
伊夏母親,學校其他老師,校長,所有的孩子……因為尼克,都被影響、被肩迪、被濡染,也都發(fā)生了改變。
這所曾經(jīng)同樣被功利籠罩的學校,充滿了溫暖昂揚的歡樂。
一個愁云慘淡的家庭,重新?lián)碛辛司眠`的幸福。
親愛的孩子們,這就是《地球上的星星》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于愛的寓言。
我想說的是,孩子,我們都是地球上的一塊小石頭。我們都可能如伊夏,被人誤解,被人忽略,甚至被傷害。我們甚至都以為自己是百無一用的笨蛋白癡。, 親愛的孩子,如果遭遇這些,請相信自己。每一塊石頭都是星星,一定是星星。我們正在等人來把石頭擦亮。
我對尼克老師崇拜極了,我多么希望,我也能做你們的尼克老師,做更多孩子的尼克老師。
我要向尼克學習,認真地學習。
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的目標,都是把自己修煉成尼克那樣的人。
因為慈悲,因為仁愛,我們拯救了別人,也拯救了自己。
這個世界,擦石頭的人多了,那么,每一塊石頭,便都更有可能成為星星。
我們互相擦拭,互相成就。
我們便都能拿到上帝早已許諾的那100分。
尼克“教育”伊夏的爸爸時,講了一個故事,我很難忘。他說:
所羅門島的居民想砍倒大樹,他們不需要磨斧頭磨刀子,他們只需要天天圍著大樹進行辱罵。最終,大樹自己倒下了,枯死了。樹,不是被砍倒的,而是被罵死的。
親愛的孩子們,這也是愛的寓言。
愛,是肯定,是贊美,是拯救,是生長。
沒有愛,就沒有世界。
你們的大朋友 王君
2018年1月3日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初中版2018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