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Longgang Central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116, China)
足與手解剖構造相近,足底跖骨水平與手掌部相當,是人體活動、運動最多的部位。足底疼痛及腫物在臨床上較常見,尤其是足底筋膜炎[1],既往主要依靠臨床及MR檢查[2]。本研究應用高頻二維超聲檢查40名正常成人足底跖骨水平解剖結構,旨在討論足底跖骨水平的超聲掃查方法、解剖結構聲像圖特點及臨床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取健康志愿者40名,男20名,女20名,年齡18~46歲,中位33.5歲;男性身高150~180 cm、體質量45~80 kg,女性身高145~175 cm、體質量38~65 kg。入組標準:雙足無畸形;雙側足底發(fā)育正常、對稱,無腫塊及不適;無外傷手術史;并排除糖尿病、類風濕及痛風等可能影響結果的疾病。
圖1 足底第一、二跖骨底水平橫切面 A.大體解剖示意圖; B.超聲圖像 (S:皮膚;FP:足底脂肪墊;PAR:足底腱膜;AMH:展??;FHLT:長屈肌;FHB-M:短屈肌內側頭;FHB-L:短屈肌側側頭;FDB:趾短屈??;FDLT:趾長屈肌;LM:蚓狀??;AH-O:收肌斜頭;1Met:第一跖骨;2Met:第二跖骨;3Met:第三跖骨;L:外側,M:內側)
圖2 足底第三至五跖骨底水平橫切面 A.大體解剖示意圖; B.超聲圖像 (S:皮膚;FP:足底脂肪墊;PAR:足底腱膜;FDB:趾短屈??;FDLT:趾長屈肌;LM:蚓狀??;AH-O:收肌斜頭;FDM:小趾短屈肌;ADM:小趾展肌;PI:骨間足底?。?Met:第三跖骨;4Met:第四跖骨;5Met:第五跖骨;L:外側;M:內側)
圖3 足底第一、二跖骨體水平橫切面 A.大體解剖示意圖; B.超聲圖像 (S:皮膚;FP:足底脂肪墊;PAR:足底腱膜;AMH:展?。籉HLT:長屈??;FHB-M:短屈肌內側頭;FHB-L:短屈肌側側頭;FDLT:趾長屈??;LM:蚓狀??;AH-O:收肌斜頭;PI:骨間足底??;1Met:第一跖骨;2Met:第二跖骨;3Met:第三跖骨;L:外側;M:內側)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Toshiba Aplio-500及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線陣探頭,頻率3~12 MHz。囑受檢查俯臥,腳尖蹬床,使足長軸垂直于檢查床,足背緊貼檢查床。將涂有耦合劑的高頻探頭置于足底區(qū),以第一至五跖骨作為解剖定位標志,自第一跖骨底向足趾方向平移至跖骨頭進行橫切面掃查。具體方法:①將高頻探頭置于足底第一、二跖骨底水平橫切面,顯示足底第一、二跖骨底水平肌肉骨骼系統(tǒng)(圖1);②探頭置于足底第三至五跖骨底水平橫切面,顯示足底第三、四、五跖骨底水平肌肉骨骼系統(tǒng)(圖2);③探頭繼續(xù)向足趾方向平移至跖骨體水平中部橫切面,顯示足底第一、二跖骨體中部水平肌肉骨骼系統(tǒng)(圖3);④探頭置于足底第三至五跖骨體中部水平橫切面,顯示足底第三、四、五跖骨體中部水平肌肉骨骼系統(tǒng)(圖4);⑤探頭繼續(xù)向足趾方向平移至跖骨頭水平橫切面,顯示足底第一、二跖骨頭水平肌肉骨骼系統(tǒng)(圖5);⑥探頭置于足底第三至五跖骨頭水平橫切面,顯示足底第三、四、五跖骨頭水平肌肉骨骼系統(tǒng)(圖6)。
2.1 第一、二跖骨底、跖骨體和跖骨頭水平橫切面表現(xiàn) 皮膚表現(xiàn)為線條平滑的強回聲,其深方為足底脂肪墊,超聲表現(xiàn)為內部呈不均質的中等回聲,部分區(qū)域可呈線狀或點狀略強回聲夾帶小點片狀不規(guī)則低回聲;足底墊深方為足底腱膜;最內側肌肉為展肌橫切面,展肌外側及外深方為短屈肌內側頭;正中橢圓形略強回聲為長屈肌腱橫切面,其深方緊壓短屈肌外側頭,形成特征性的“長壓短”表現(xiàn);短屈肌內、外側頭分別位于第一跖骨跖面內側及外側,于跖骨頭水平附著于第一跖骨頭內、外側籽骨,兩籽骨之間為長屈肌腱橫切面,短屈肌外側頭深方為收肌斜頭斜切面;趾短屈肌位于足底腱膜深方,趾長屈肌從其深方通過,趾長屈肌內側可見第一、二蚓狀肌。第二趾長屈肌位于第二跖骨頭內淺方,第一、二跖骨體之間為骨間足底肌,深方的骨性強回聲自內向外分別為第一、二、三跖骨(圖1B、3B、5B)。
圖4 足底第三至五跖骨體水平橫切面 A.大體解剖示意圖; B.超聲圖像 (S:皮膚;FP:足底脂肪墊;PAR:足底腱膜;FDLT:趾長屈??;LM:蚓狀?。籄H-O:收肌斜頭;FDM:小趾短屈??;ADM:小趾展??;PI:骨間足底肌;3Met:第三跖骨;4Met:第四跖骨;5Met:第五跖骨;L:外側;M:內側)
圖5 足底第一、二跖骨頭水平橫切面 A.大體解剖示意圖; B.超聲圖像 (S:皮膚;FP:足底脂肪墊;PAR:足底腱膜;FHLT:長屈肌;FHB-M:短屈肌內側頭;FHB-L:短屈肌側側頭;FDLT:趾長屈肌;LM:蚓狀??;AH-T:收肌橫頭;SB:籽骨;PI:骨間足底?。?Met:第一跖骨;2Met:第二跖骨;L:外側;M:內側)
圖6 足底第三至五跖骨頭水平橫切面 A.大體解剖示意圖; B.超聲圖像 (S:皮膚;FP:足底脂肪墊;PAR:足底腱膜;FDLT:趾長屈??;LM:蚓狀?。籔I:骨間足底??;第三跖骨;4Met:第四跖骨;5Met:第五跖骨;L:外側;M:內側)
2.2 第三至五跖骨底、跖骨體和跖骨頭水平橫切面表現(xiàn) 皮膚、足底脂肪墊及足底腱膜位置與超聲表現(xiàn)同第一、二跖骨水平橫切面表現(xiàn);趾短屈肌位于足底腱膜深面,并緊貼趾長屈肌,超聲表現(xiàn)為小圓形略強回聲,其內可見分布均勻的點狀強回聲;趾長屈肌從其深方通過,趾長屈肌內側可見第三、四蚓狀肌,第三、四跖骨底淺方可見收肌斜頭,第五跖骨底淺方外側為小趾展肌,內側為小趾短屈肌,第三至五跖骨底之間為骨間足底肌,深方骨性強回聲自內向外分別為第三、四、五跖骨(圖2B、4B、6B)。
3.1 足底跖骨區(qū)超聲解剖結構特點 足底區(qū)皮膚與皮下組織均較厚,皮下組織又稱淺筋膜,淺筋膜內主要為脂肪組織,并形成較厚的脂肪墊;足底深筋膜位于足底中部,其中央較厚,形成強韌的足底筋膜,向兩側逐漸變薄,與覆蓋展肌和小趾展肌的深筋膜相延續(xù)。足底跖區(qū)內側自淺至深依次為皮膚、足底脂肪墊、足底腱膜、展肌、短屈肌及收??;中間自淺至深依次為皮膚、足底脂肪墊、足底腱膜、趾短屈肌、趾長屈肌腱、足底方肌、蚓狀肌、骨間足底肌及骨間背?。煌鈧茸詼\至深依次為皮膚、足底脂肪墊、足底腱膜、小趾展肌及小趾短屈??;超聲掃查可見各層次明顯的解剖特點及回聲。足底皮膚較厚,主要表面為強回聲;皮下組織為脂肪墊,內部呈不均質中等回聲,部分區(qū)域可呈線狀或點狀略強回聲夾帶小點片狀不規(guī)則低回聲;跖骨頭處厚于跖骨底及體部;足底腱膜跖骨底區(qū)較厚,向遠端分5支沿各跖骨走行分布,各支之間可見膜狀纖維相連。內、外側足底腱膜向足底深面分出2個肌間隔,分別附著于第一、五跖骨,將足底深筋膜分為內、中、外骨筋膜鞘,其內分別容納足底3群肌肉。內側骨筋膜鞘內為運動趾的肌肉,淺面內側為羽狀展肌,外側及深方為短屈肌內側頭與外側頭,直接與第一跖骨相鄰,最深面為收肌橫頭與斜頭,緊貼骨間足底肌。外側骨筋膜鞘內為2塊運動小趾的肌肉,外側為小趾展肌,內側為小趾短屈肌,直接與第五跖骨相貼。中間骨筋膜鞘可分為淺、中、深層:淺層為趾短屈肌,位于足底腱膜深面,向遠端走行分出4個肌腱分別延伸至第二至五趾,其深面與趾長屈肌腱緊密相貼;中層為足底方肌,起于跟骨結節(jié),向內斜行,止于趾長屈肌腱外側緣;深層由淺向深依次為4塊蚓狀肌、3塊骨間足底肌和4塊骨間背側肌。蚓狀肌起于各趾長屈肌腱腓側,止于趾背腱膜;骨間足底肌分別起于第三至五跖骨頭內側緣,止于第三至五趾的趾背腱膜;骨間背側肌起于相鄰跖骨相對緣,分別止于第二趾近節(jié)趾骨底兩側和第三、四趾近節(jié)趾骨底外側。清晰識別足底跖骨水平超聲解剖位置后,本研究中上述足底區(qū)肌肉骨骼系統(tǒng)超聲解剖關系與人體解剖學和相關圖譜解剖結構相對應[3-4]。
3.2 足底跖骨水平超聲表現(xiàn)的臨床意義 足底疼痛是臨床常見癥狀,常見病因為足底腱膜病變,包括跖腱膜炎、跖腱膜纖維瘤病及跖腱膜撕裂等[1]。足底腱膜炎超聲表現(xiàn)為足底腱膜局限性增厚、內部回聲減低,表面不規(guī)則及分界不清[5];跖腱膜纖維瘤病超聲表現(xiàn)為足底腱膜局部梭形增厚呈結節(jié)樣改變、形態(tài)可不規(guī)則,內部回聲減低,多為單側發(fā)病[6-7];跖腱膜撕裂超聲表現(xiàn)為足底腱膜連續(xù)性中斷,斷裂區(qū)及其周圍可顯示無回聲血腫形成。足底筋膜間隙感染發(fā)生率較高,常發(fā)生于中間間隙,感染后膿液可沿屈肌和血管神經束向上延伸至小腿后面,亦可沿趾間神經血管和蚓狀肌腱周圍的纖細通道傳至趾間皮下間隙,于趾蹼處產生觸痛;反之,趾蹼間隙感染亦可隨趾血管神經進入足底筋膜間隙中。感染局限于趾蹼時,局部疼痛,不能觸地走路,兩跖骨中間也可出現(xiàn)疼痛;足底筋膜間隙感染時,足背出現(xiàn)腫脹,有觸痛。足底軟組織腫塊以腱鞘囊腫最常見,腱鞘巨細胞瘤、神經源性腫瘤、血管瘤及血管球瘤次之,而惡性腫瘤少見[8-11]。足底區(qū)腱鞘囊腫常以女性多見,超聲表現(xiàn)為囊壁光滑、形態(tài)規(guī)則的無回聲腫塊,內部透聲好、后方回聲增強;腱鞘囊腫CDFI周邊及內部均無血流顯示[12]。
本研究的不足:未觀察及對比老年人及兒童足底跖骨水平超聲表現(xiàn);由于兒童足部尚在發(fā)育、肌肉大小可變,老年人可能受足部軟組織退變及慢性勞損等影響因素,故未納入本次研究。
綜上所述,高頻超聲能清晰顯示足底跖骨水平的解剖結構及毗鄰關系,為臨床診治足底病變提供重要參考信息。
[參考文獻]
[1] 梁婷婷,崔立剛,朱璐,等.超聲在跖腱膜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5,31(11):1029-1031.
[2] 王國華,程楷.踝和足部病變CT與MRI診斷.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2,18(11):1211-1213.
[3] Netter FH.奈特人體解剖彩色圖譜.王懷經,譯.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504-519.
[4] Agur AMR, Dalley AF. Grant解剖學圖譜.左煥琛,譯.12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1:438-462.
[5] 崔若玫.肌肉骨骼超聲在評估慢性足底筋膜炎中的臨床應用.醫(yī)學前沿,2016,6(11):113-114.
[6] Hoffman DF, Grothe HL, Bianchi S. 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hindfoot disorders. J Ultrasound, 2014,17(2):141-150.
[7] 唐遠姣,楊裕佳,邱邐.跖纖維瘤病超聲表現(xiàn)3例.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6,32(3):474.
[8] 王瑛,張曉云,陳綺璐,等.手足腱鞘巨細胞瘤的高頻超聲表現(xiàn).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電子版),2013,7(2):191-195.
[9] 劉興斌,周冬梅,陳奇輝,等.高頻超聲在診斷腱鞘囊腫中的應用.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7):163-164.
[10] 金蘭,古旸,張科勛,等.高頻超聲在足部軟組織腫塊中的診斷價值.醫(yī)學臨床研究,2016,33(2):376-378.
[11] 楊茜茜,鄒文遠.雙側足底平滑肌肉瘤1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6,26(3):566-567.
[12] 徐秀梅,翟虹,周靜,等.119例手足部腫塊的彩色多普勒檢查結果分析.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16,34(3):367-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