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曲 黎明春
摘 要:羌族歷史悠久,其吉祥文化源遠流長,與他們的傳統(tǒng)信仰、歷史文化有密切關(guān)系;同時在發(fā)展中亦吸納部分其他吉祥文化充實自己。羌族吉祥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大致可以分為吉祥民俗和與羌族信仰文化關(guān)系密切的釋比祭辭,在吉祥民俗中主要表現(xiàn)在服飾上以及相關(guān)的民俗活動中。
關(guān)鍵詞:羌族;吉祥文化
一、羌、羊與吉祥
中國人自古就有著對生活的熱望,有追求吉祥的傳統(tǒng),所以有關(guān)“吉”“祥”二字的記述較多。從文獻記載看,“吉”“祥”二字一直有著字意的聯(lián)系?!吨芤住は缔o上》說:“吉,無不利?!薄兑葜軙の漤槨氛f:“禮義順祥曰吉”。梳理文獻所記載,“吉”字有“?!薄吧啤薄绊槨钡仍⒁?。關(guān)于“祥”,《說文解字》說:“祥,福也。從示,羊聲。一云善?!薄稜栄拧め屧b》載:“祥,善也”;“祥者,福之先者也。”正因為“吉”“祥”二字很早就有著字意的聯(lián)系,所以后來“吉”“祥”二字常作為一個詞運用。[1]
在中國古代,不僅吉祥二字的寓意相同之處多,而且其中的“祥”字與“羊”“羌”亦有緊密的關(guān)聯(lián)。首先從文字學看,羊、羌、祥三字有著密切關(guān)系。中國古人的造字法,漢代學者歸納為六種方法即“六書”,許慎在其《說文解字·敘》中說:
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武、信是也。
五曰轉(zhuǎn)注。轉(zhuǎn)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祥”與“羊”為通假字,除前述《說文解字》:“祥,福也。從示,羊聲。一云善”可為例證外,漢末劉熙《釋名·釋車》亦說:“羊,祥也。祥,善也?!痹跐h碑中,多以吉羊為吉祥,且有“大吉羊”的銅洗。在古代,“羊”字又通“陽”,所以有“三陽開泰”的吉祥語及吉祥圖紋。
資料載,羌族的“羌”字是一個會意兼形聲字?!墩f文》載:“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2]《風俗通》稱:“羌,……主牧羊。故‘羌字從羊、人,因以為號?!比焦鈽s先生認為:“古文獻從字形字義把‘羌作為從事畜牧、且以養(yǎng)羊為特長的一個群體,原則上即為羌族?!盵3]所以,古代西部民族之一的“羌”,是現(xiàn)代羌族的先民。正因為“羌”“羊”的關(guān)系,所以羌與祥亦就有著關(guān)系。中國古代的“羌人”分為“先古羌”(又叫“東羌”,春秋戰(zhàn)國之前的炎黃族團)和“后古羌”(又叫西羌),其共同的特點是以羊為圖騰。圖騰在古人心目中,是具有保佑族人平安、繁衍等功能的護佑神靈,因而是人們崇拜的吉祥物。由此可見,古羌人自古即與“祥”有著密切關(guān)系,而且在古羌人的分布及發(fā)展衍化中,他們的“吉祥文化”會在新的生活語境下傳承。因為追求吉祥是人們對生活的熱望和動力,在傳承中既保留傳統(tǒng)部分吉祥文化內(nèi)容,也會通過創(chuàng)造和吸納適應(yīng)新生活的吉祥文化。所以作為古羌人后裔的現(xiàn)代羌族的吉祥文化,一定會在其文化系統(tǒng)中傳承部分古羌人的吉祥文化,也會有后來形成的吉祥文化新內(nèi)容。
求吉避兇,祈福免禍,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普遍追求,且會依具體場境形成自己特定的求吉避兇、祈福免禍觀念和吉祥民俗,進而形成自己的吉祥文化。所以,吉祥文化在不同民族、不同的文化生態(tài)場景中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任何形式的吉祥文化,一定是在信仰以及與信仰密切相關(guān)的吉祥觀念基礎(chǔ)上形成的一系列吉祥民俗事象,包括吉祥物、吉祥符號、吉祥圖案、吉祥民俗行為、祝吉語等。其中,吉祥物作為一種象征,其產(chǎn)生與信仰崇拜有關(guān)系,但其本身并不是崇拜物。崇拜物是由于信仰而尊敬某種事物,必須帶有神圣性。這種帶有神圣性的崇拜物,經(jīng)過世俗化過程后,會成為吉祥物,如門神、鐘馗等即是。崇拜物有固定的崇拜場所和儀式,而吉祥物則在特定時空里普遍適用于社會生活,如羌族服飾中的回紋斜襟圖案、云云鞋上的祥云圖案等即是。
羌族過去分布比較廣泛,比如位于陜西省西南隅,北依秦嶺,南枕巴山的陜西寧強縣,原來叫寧羌縣,過去的居民為羌人群體,直到1942年才改為寧強縣。居住于四川境內(nèi)的羌族在歷史上,由于種種原因有的也融合于其他民族之中。現(xiàn)代羌族主要分布于四川阿壩、甘孜、綿陽以及甘肅南部等地,2005年統(tǒng)計僅三十多萬人。羌族作為與古羌人有淵源關(guān)系的民族,歷史文化極為豐厚,其中的吉祥文化作為羌族人的一種軟實力,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羌族的吉祥文化,與他們的傳統(tǒng)信仰、歷史文化有密切關(guān)系,其表現(xiàn)形式大致可以分為吉祥民俗和與羌族信仰文化關(guān)系密切的釋比祭辭。
從羌族的吉祥民俗文化層次看,表現(xiàn)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在服飾和平時的民俗活動方面尤為突出。
二、羌族服飾中的吉祥文化
服飾是穿在身上的文化,而且這種文化多數(shù)以圖紋表現(xiàn)之。羌族對服裝式樣和服飾上的圖案以“納啵”稱之,其服飾上的刺繡圖紋多為吉祥圖紋,是羌族吉祥文化在服飾上的反映。對于羌族服飾,《茂汶羌族自治縣志》有如是記載:“清末男子戴氈帽,蓄發(fā)辮。民國時期包長約九尺的青色或白色頭帕,穿長衫、外套羊皮褂……束腰帶,系吊刀、火鐮和皮裹兜……腳穿圓口布鞋或草鞋。喜慶日穿云云鞋,狀似小船,鞋尖微翹,鞋幫繡有各色云彩圖案。婦女服飾鮮艷多彩(各地不一)……羌族婦女喜戴銀牌、領(lǐng)花、耳墜、圈子和戒指等銀首飾。有的胸前還有橢圓形‘色吳,上有銀絲編織的圖案和珊瑚珠,以示佑福增壽,平時外套羊皮褂,有的系繡花圍裙?!盵4]比之縣志所記載,羌族現(xiàn)在的服飾主體沿襲了舊時的著裝風格,只是服飾質(zhì)料有所變化、圖紋更加豐富而已。特別是其中“以示佑福增壽”的圖紋,作為羌族吉祥文化符號,仍是所重視的服飾因素。[5]
在這段記述中,與本文主題相關(guān)者為“云云鞋”“以示佑福增壽”的圖紋。云紋是羌族的重要文化符號。直到現(xiàn)在,著羌族服飾的男女都在長衫外套一件羊皮背心,俗稱“皮褂褂”,天氣暖和時有的羌族則仍傳承著穿云紋坎肩的習俗。除繡有云紋的坎肩外,男子在腰帶外圍所系的倒三角形荷包(花兜),女子的圍裙,都刺繡著云紋。羌族男女都喜歡在喜慶的日子里穿一種手工做的布鞋,因在鞋幫上以五彩絲線刺繡或鑲貼各色卷云狀紋樣而得名“云云鞋”。云云鞋是羌族繡花布鞋的統(tǒng)稱,其造型多樣,總體而言:婦女一般穿圓頭花鞋、尖尖鞋,男子穿包包鞋、鑲邊鞋、扣扣鞋和空心鞋等。男式的云云鞋和女式云云鞋相比較,男式云云鞋的鞋頭往上微翹,尖頭飾有紅纓,鞋形似小船。羌族服飾中的云型紋,現(xiàn)有的人一般以形式美的視角審視之。其實從更深的文化層次看,它是吉祥觀念的“物化”表現(xiàn)。在羌族傳統(tǒng)的社會生活中,“云云鞋既有吉祥的寓意,還是青年男女愛情的信物,戀愛中的姑娘將親手做成的云云鞋送給自己的心上人,希望他健朗能干,遇事能逢兇化吉,行為處事如流水行云般順利如意?!盵6]
云本是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在空中懸浮的物體(水體),是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但是,因為各種性狀的云彩出現(xiàn)往往預(yù)示會有天晴或下雨的情況發(fā)生,所以在傳統(tǒng)信仰的先民觀念中,這種自然現(xiàn)象的預(yù)兆被人文化和神秘化,形成了以“祥云”表達吉祥愿望的文化符號。在《易經(jīng)》里甚至把云與龍聯(lián)系在一起,說云從龍,龍動則生云。同時,因為云飄行于天空,所以人們說云必說天,因而又以云代天或以二者代指“天氣”,如說“多云見晴”“有雨天邊亮,無雨頂上光”等即是。由于云出現(xiàn)的性狀或者出現(xiàn)的地點較特別,如在某個山頭上等,人們據(jù)長期的經(jīng)驗即認為其預(yù)示要下雨,或者預(yù)示要天晴……因此它便被人文化,成為吉祥物。于是,表現(xiàn)云吉祥物的祥云圖紋就產(chǎn)生了。祥云觀念及表現(xiàn)于物質(zhì)載體上的文化現(xiàn)象,在包括羌族在內(nèi)的中華民族中廣泛存在著,在中國吉祥文化中源遠流長。從整體而言,中華各民族表現(xiàn)祥云的圖紋,都是以云的回環(huán)狀貌構(gòu)成的,最早見于殷商青銅器等器物上。以云端的卷曲為紋圖的云紋稱“云頭”,常見于古今各種什物的裝飾上。作為吉祥圖紋的表現(xiàn),云紋中還有“流云紋”和“套拐子云紋”。流云紋由流暢的回旋形線條組成復雜多變的帶狀紋飾,猶如流動的云彩。這種紋圖過去常用于青銅器上。套拐子云紋,其形狀為互相連接而曲折,寓意綿綿不斷。“祥云”吉祥觀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生活中表現(xiàn)普遍,比如吉祥物“如意”的柄頭即是祥云紋,而且還有“青云得路”“慈善祥云”“鳳羽祥云”等吉祥圖。在服飾中,則仿卷曲云頭紋而將鞋尖做成云頭形,稱之為“云頭鞋”。
羌族的“云云鞋”,當是中華民族中“祥云圖紋鞋”之一種,具有羌民族特色而別具一格。羌族居住于云霧繚繞的高山,又穿繡有祥云圖紋的“云云鞋”,所以稱之為“云朵上的民族”。孟燕女史主編的《羌族服飾文化圖志》一書,對羌族的“云云鞋”有比較詳細的描述,并在有的地方涉及羌族服飾刺繡圖案中的其他吉祥圖紋,只是沒有以“吉祥圖紋”稱謂而已。該書對羌族服飾中的相關(guān)圖紋表達吉祥寓意的內(nèi)涵是肯定了的。比如在“羌族服飾的基本特征”里說:羌族“服飾繡花工藝精美,圖案豐富,造型及紋樣組合蘊含了羌族的文化觀念、信仰、禮儀道德等內(nèi)涵,具有較強的裝飾性和藝術(shù)性。如圍腰上以桃、李、杏、梅、菊等花朵圖案為裝飾,寓意美好、圓滿;鼓肚子上綴以羊角或蝴蝶以寄情思;鞋子上繡云紋,表達對先祖的追憶和羊圖騰;孩童帽子上繡羊角花、松樹等表示長命富貴?!盵7]
從吉祥文化的視角看,《羌族服飾文化圖志》一書中除以云紋為飾的“云云鞋”外,負載于羌族服飾上的眾多吉祥圖紋中的“盤長”圖紋和“回紋”也是比較突出的。如該書第65頁男式棉布長衫、第86頁男式云云鞋即飾有盤長圖紋。該書第94頁、104頁、114頁、116頁的衣飾、110頁的男式繡花布襪、133頁的女式黑色金絲絨長衫、136頁的男式褲等即飾有回紋。從羌族服飾的吉祥圖紋看,回紋常與“纏枝紋”并用。除此之外,還有漢語里諧音“?!钡尿饒D紋、水紋、寶蓮花,等等,在此不贅述?;丶y一般由祥云紋變化而來,所以可歸于祥云圖紋類。但是在羌族男女服飾中出現(xiàn)盤長圖紋,則是值得研究的。佛家有八寶,又叫“八吉祥”或“八吉”: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瓶、金魚、盤長。按佛家的說法,盤長的寓意是“回環(huán)貫徹,一切通明”。所以,盤長含有事事順利,路路通達的意思。而且,由于盤長的圖案本身盤曲連接,無頭無尾,無休無止,象征綿延不斷的連續(xù),是寓意世代綿延、福祿承襲、壽康永續(xù)、財富源源不斷、愛情常青的理想吉祥符號。羌族服飾上出現(xiàn)盤長圖紋,說明羌族文化是一種開放的文化,善于吸收適合自己生活追求的異質(zhì)文化來充實自己。
羌族吉祥文化圖紋符號不僅負載于一般服飾之上,而且在釋比服飾、婚嫁服飾等“特殊服飾”中亦表現(xiàn)突出。釋比是羌族傳統(tǒng)社會生活中的祭司,是羌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傳承者和傳播者,其釋比經(jīng)和釋比圖經(jīng)蘊含了包括吉祥文化在內(nèi)的豐富文化信息。[8]釋比平時穿的服飾與常人無異,但在進行相關(guān)儀式活動時則會穿戴專門的“釋比服飾”,羌語叫“畢波”。對釋比服飾的驅(qū)兇求吉特性,《羌族服飾文化圖志》一書有如下描述:
屆時,他上身先穿一件棉制白襯衣,白色代表吉祥,意味著百事百順,襯衫外罩一件長衣衫,顏色為天藍色,藍色代表清靜平安,能夠保佑全村的老百姓……白色或黃色兩種顏色,代表吉祥、財運。腰間系一腰帶(羌語“吉”),上掛有各種法器,如寶刀、神棍、火鉗、鷹爪、黑熊牙齒、野豬牙齒、山上的羚羊角、鈴鐺、卦等,還有一橢圓形的牛皮制的神袋,內(nèi)裝敬神用的青稞籽等。皮帶用來驅(qū)鬼,從腰間解下來抽打妖魔。下身穿藍色棉布褲、白色棉布襪子。鞋子是白色云云鞋(羌語“爪哈”)。[9]
由這段描述可知,羌族釋比在進行相關(guān)儀式時的著裝,一是在顏色上象征吉祥,二是通過相關(guān)構(gòu)件驅(qū)鬼魔以實現(xiàn)吉祥。所以釋比在相關(guān)儀式中所穿的服飾,一方面本身具有吉祥的特性,而且也是一種實現(xiàn)吉祥的、具有法力的工具。從羌族釋比在儀式中的著裝圖紋看,主要是祥云圖紋。
羌族的婚嫁喜服作為一種“特殊服飾”,顏色為象征喜慶的紅色,所繡圖紋為象征大富大貴、多子多福的牡丹、石榴花等吉祥圖紋。
羌族服飾作為羌族穿在身上的文化,其反映羌族吉祥文化的吉祥圖紋是很豐富的,限于篇幅本文僅擇其一、二加以介紹。從羌族服飾、器物、建筑等方面看,羌族的吉祥圖紋豐富多彩。整體而言,羌族的單體吉祥圖紋有牡丹花圖紋、杜鵑花圖紋、梅花圖紋、蛾蛾花圖紋、纏枝圖紋、狗齒圖紋、祥云圖紋、太陽圖紋、火圖紋、水圖紋、白石圖紋、羊圖紋、獅子圖紋、蝙蝠圖紋、鳥蟲圖紋等,組合吉祥圖紋有鳳穿牡丹、石榴送子、四羊護寶、八瓣團花、盆花麥蝶、杉枝圓菊、喜鵲鬧梅、魚水合歡、向陽牡丹、八蝶護菊、二狗守花、金瓜向陽,等等。而且,有的吉祥圖紋還有民間傳說,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比如祥云圖紋、羊圖紋、羊角花圖紋、三瓣花圖紋和連齒圖紋、星月圖紋、火焰圖紋和猴頭圖紋等即是。[10]
三、民俗活動中的吉祥文化
民俗是民眾歷代創(chuàng)造、享用、傳承的生活文化,包括物質(zhì)和精神兩個層次,且以民俗活動來表現(xiàn)。民俗活動是人類社會各個族群普遍傳承的顯形文化事象。它緊密地伴隨著各民族的生產(chǎn)與生活實際,從遠古走來,在傳承過程中延續(xù)、豐富、變異、發(fā)展,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很多民俗活動從其起源看,雖然有濃郁的原始信仰色彩,但都是以追求吉祥為功利目的,表現(xiàn)了當時的一種積極生活心態(tài)。比如,民眾生產(chǎn)生活中的節(jié)慶民俗活動,從其起源看有歲時活動、祭禮、時令、巫社、神話傳說、干支節(jié)氣等;從其起源的心理追求看,包括敬神、畏鬼、辟邪,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強調(diào)孝道、親情與生育,重視個體生命、追求延年益壽等。[11]所以,年復一年、周而復始的節(jié)慶,從一開始就蘊含著追求驅(qū)兇求吉的吉祥文化。對此,羌族亦不例外。
羌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民俗生活文化豐富多彩,節(jié)慶文化底蘊深厚。就節(jié)慶而言,19世紀20年代,英國人托馬斯·托倫士牧師在其著述中說,羌族“一年中有三個主要節(jié)日。一個節(jié)日是漢歷十月的第一天,開始他們的新年;一個節(jié)日在漢歷二月二日到來;一個在漢歷六月二十四日開始。盡管六月二十四日被包括倮倮人和其他部落人廣泛認可,不同地域日期也有些不同。在同一天川西人是河神節(jié),有鎮(zhèn)江王爺。(其他地方日期不同。)這一巧合是根據(jù)這一假設(shè)來解釋的:為著敬神,作為異教徒的策略,曾拿一天來作為普天下共同舉行祭禮的日子?!盵12]不過作者當年并沒有把羌族節(jié)慶作為專題進行考察,加上考察的條件有限,所以他的考察對于節(jié)慶而言不一定完整和具體,但畢竟透露了羌族節(jié)慶所涉及的宗教行為和敬神求吉的文化信息。近一百年過去了,他的考察成果對于研究羌族節(jié)慶吉祥文化仍是一種可貴資料。
據(jù)最新資料顯示,包括節(jié)慶民俗在內(nèi)的追求吉祥、表達生活熱望的羌族民俗活動,主要有羌歷年、瓦日俄足、吊狗祭山、觀音會、青苗會、祭山神、端午婦女歌節(jié)、羌族黃龍寺廟會、還愿酬神等。
羌歷年。羌歷年的時間在每年農(nóng)歷的十月初一,周期一般為三至五天,是羌族民眾最為隆重的節(jié)慶民俗活動之一。歷史上的羌歷曾是十月太陽歷,每至十月初一即為新年的開始,皆殺豬宰羊慶祝豐收迎新年。羌歷年的民俗活動主要有祭天神、祭牛神,以祈求降福、禳災(zāi)慶吉。祭天神、祭牛神是同一天的集體祭禮,接著還有各戶獨自的祭祀禮儀,還要飲酒、輪流宴客(以寨為單位),跳沙朗舞,舉行各種歡慶活動。
吊狗祭山。吊狗祭山求吉是茂縣東興鄉(xiāng)、土門鄉(xiāng)一帶羌族祈求來年豐收所舉行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在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lián)袢张e行,時間一般為七天?;顒娱_始前,羌族各戶籌錢準備一只白狗喂肥。祭山時點篝火,在白石神臺前燒柏枝,“許”(祭司)在杉樹枝上綴紙花,把紙旗插在神臺上,然后頭戴猴皮帽,身披豹皮法衣,手敲皮羊皮鼓,口念祭詞祈求天賜吉祥。主持人將白狗裝進一大背兜內(nèi),羌民依次給狗饋贈食物,再封背兜口,用繩子將背兜高吊樹枝上,七天后派人上山取狗,如白狗安然無恙,便是一年吉祥的預(yù)兆;如白狗已死,意味著會有嚴重災(zāi)害。[13]
祭山會?!凹郎綍保ㄓ址Q轉(zhuǎn)山會)和“羌年節(jié)”(又稱羌歷年)是羌族最隆重的民俗節(jié)日,分別于春冬兩季舉行。春季祈禱風調(diào)雨順,秋后入冬則答謝天神賜予的五谷豐登,實際上是一種春禱秋酬、追求吉祥的民俗活動。祭山會以寨為單位進行,從農(nóng)歷三月至六月日期各不相同,較為普遍的是農(nóng)歷四月十二。祭山會一般在村寨附近神山的神樹林舉行,參加者為男子和未婚婦女。他們身著盛裝,攜精心準備的美酒食物,牽牛、羊、雞等活畜上山。祭禮由釋比或年長、德高望重者主持。主持者念誦完祝詞,殺牛、羊、雞獻天神、山神、樹林神,燃柏香枝,然后再念誦吉祥詞,并集體還愿許愿后,再由各自許愿還愿。儀式長達幾小時乃至一天。儀式中眾人皆叩拜不起,只有釋比或主持者可以走動。儀式最后——在盟誓村規(guī)民約、祖宗傳統(tǒng)后,集體呼號,鳴槍歡呼,歡宴唱歌跳舞直至盡歡而歸。當天所余食物平均分配給全體人員。[14]各地羌區(qū)的祭山會所獻犧牲不盡相同,多以圖騰不同而有差異,大致可分“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和“吊狗祭山”三種。一些地方祭山后還要禁路三天,禁止上山砍柴、割草、挖苗、狩措等。
羌族端午節(jié)。羌族端午節(jié)于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舉行。這天,男女老少都要飲一點雄黃酒,并擦一點在耳邊和鼻邊,撒一點在門前和窗前,以防蚊蠅蟲蛇及穢氣進入,保佑家人平安。凡能走動的人,盡可能到山上踏青踩青露,認為沾了端午露能強身健骨。
此外,羌族還從五月初五這天開始,連續(xù)幾天(一般為四天),由男人做飯帶孩子,讓婦女先到神山石塔沙朗女神處祭拜領(lǐng)歌,再野餐至黃昏而返。是夜家家戶戶備酒宴迎請婦女們挨戶傳授從神女處領(lǐng)回的歌舞,通宵達旦,直到全部人家學會(一般為第四天)方休。[15]有人將在端午節(jié)連續(xù)進行的羌族民俗活動稱為歌仙節(jié)、傳歌節(jié);因參加主體為婦女,又叫羌族婦女節(jié)(羌語稱為“瓦爾窩腳”或“瓦爾俄足”)。有的羌區(qū)在“瓦爾俄足”期間要殺雞祭祀寨邊的白石塔。祭祀時先將雞血灑在白石頂端或供有牛、羊頭的周圍,然后燃起柏香樹枝。也有的是向白石淋雞血后,將兩根掛著五彩紙條的竹竿或木竿分別插地邊和房頂?shù)男∷?。此時“許”則邊敲羊皮鼓邊唱祝詞,圍著塔子轉(zhuǎn)。人們呼喊助威,跳起祭山“莎朗舞”。如果是天旱,各戶派人到高山“龍池”地殺雞,鳴槍求雨,或進行搜山,禁止上山砍柴、狩獵、挖藥材,以順天意。若仍不降雨,則進行大規(guī)模的求雨儀式,已婚婦女們在白石塔前哭訴,唱祈雨歌曲,以祈求上天降雨水。
還愿酬神。還愿酬神是羌族的又一祭神祈福的民俗活動,每年農(nóng)歷十月?lián)袢张e行,節(jié)期一至兩天。屆時,羌族民眾集資交給該年的主持者“會首”,以備羊、酒等供品,并請“阿爸許”(又稱“許”)跳神祝辭。還愿酬神的民俗活動地點多在山神廟,酬神時各家?guī)б恢浑u敬神。有的羌區(qū)在上山神廟前夜要燒火守夜。還愿酬神后,眾人聚在會首家吃羊肉、喝酒。過去,該活動禁止羌族以外的人及婦女參加。
在傳統(tǒng)社會生活中,羌族除了上述包含吉祥文化的活動外,還有以下一些求吉民俗活動:
三月三。已婚婦女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三日要進行敬娘娘菩薩的活動,目的是求神賜孩子,保佑孩子平安。
青苗會。每年農(nóng)歷三月十二這天,寨子里要宰一只羊祭祀土地菩薩,祈求土地菩薩保佑豐收。這天禁止過往行人進村寨。
巧牙會。未婚女性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七要做“巧牙會”,邀約鄰近的姑娘們聚會在一起,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牛王會。每年農(nóng)歷十一月初一日民眾要到牛王廟燒香、點蠟、燒紙錢,并宰羊、雞各一只敬牛王菩薩,祈求牛王菩薩保佑耕牛平安。
山王會。這是祈求山王菩薩保佑六畜興旺,莊稼豐收的民俗活動。其時間不統(tǒng)一,各羌寨擇吉日而行。這期間,要宰一只羊祭山神。
觀音會。一年實行三次,第一次是三月十九日,第二次是六月十九日,第三次是九月十九日。舉行觀音會的目的是祈求觀音菩薩保佑村寨內(nèi)大小人口平安。
川主會。每年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要以寨為單位祭祀川主以祈福。
四、結(jié)語
吉祥文化是人類向往和追求喜慶祥瑞觀念的反映,源起于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低級階段時期對生活的熱望。在歷史上,吉祥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力,不僅支撐著人們渡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guān),而且創(chuàng)造著新的生活。吉祥文化隨著人類空間的拓展、創(chuàng)造手段的豐富及生命意識的增強而多彩,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在傳承中不斷增添新的內(nèi)容。這便使吉祥文化作為民俗文化的內(nèi)容,形成一個文化的“復合體”,表現(xiàn)出新的形態(tài)。
上述的表現(xiàn)于服飾上的羌族吉祥文化圖紋,既有“祥云”這種在各民族觀念里都反映吉祥的圖紋,還有盤長、寶蓮花、回紋等這種外來文化中的吉祥圖紋;在佩飾品中也有麒麟這種在漢族吉祥文化中的吉祥物。在追求驅(qū)兇求吉的的民俗活動中,除了本民族的過年節(jié)、祭山等民俗活動外,還增加了“觀音會”“黃龍寺廟會”等與佛教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求吉民俗活動,以及“川主會”這種蜀文化的內(nèi)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羌語稱之為“瓦爾俄足”的民俗活動,其開始的時間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恰是漢族過端午節(jié)的日子。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天的端午節(jié),羌族也有與漢區(qū)端午避兇求吉祥民俗行為相似的內(nèi)容,即飲雄黃酒,并擦一點在耳邊和鼻邊,撒一點在門前和窗前,以防蚊蠅蟲蛇及穢氣進入,保佑家人平安。凡能走動的人還要到山上踏青踩青露強身健骨。但與漢族不同的是:從五月初五這天開始,由羌族男人做家務(wù),為婦女們準備好節(jié)日的食物;婦女則去塔子旁或海子邊,向“莎朗姑娘”奉獻一年來自己編的新歌、新舞,并互相傳授切磋,提高歌舞水平。人們將這種民俗活動稱為“祭山領(lǐng)歌”或“歌仙節(jié)”“領(lǐng)歌節(jié)”。從文化學的視角看,羌族的吉祥文化是一個不僅有自己民族特有的內(nèi)容,亦包含有其他民族吉祥文化內(nèi)容的“復合體”。這也就說明,羌族文化自古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并成為一種軟實力在羌民族的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羌族的吉祥文化一定會與時俱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fā)展新的內(nèi)容,并會對其優(yōu)秀者不斷進行文化創(chuàng)意的開發(fā)利用。
注釋:
[1]其實“吉”與“祥”除了有著字意的聯(lián)系外,也有差異。如《周易·系辭下》說:“吉事有祥”,意為吉利之事必有禎祥。對于《莊子·人間世》中所說的“吉祥止止”,唐成玄英闡發(fā)說:“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征?!彼浴凹迸c“祥”的差異在于“吉”指當下的善實,而“祥”指好的預(yù)兆。
[2]https://baike.baidu.com/訪問時間:2017年10月28日。
[3]《羌族詞典》編委會:《羌族詞典》,巴蜀書社2004年版,第79頁。
[4]《茂汶羌族自治縣志》編委會:《茂汶羌族自治縣志》,四川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681頁。
[5]關(guān)于羌族服飾中象征吉祥的圖紋極多,如孟燕等《羌族服飾文化圖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68頁至69頁的相關(guān)服飾圖紋即是其例。
[6][10]趙曦、趙洋:《羌族藝術(shù)文化通論》,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第231頁,第241—247頁。
[7][9]孟燕等:《羌族服飾文化圖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53頁,第198頁。
[8]關(guān)于釋比經(jīng)中所蘊含的吉祥文化,筆者會有專文探索。
[11]張君:《神秘的節(jié)俗》,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15頁。
[12](英)托馬斯·托倫士著,陳斯惠譯《羌族的歷史、習俗和宗教:中國西部的土著居民》,汶川檔案館1987年刊印,第34頁。
[13]吊狗祭山http://www.qulishi.com/news/201604/96265.html,訪問時間:2017年11月1日。
[14][15]羌族節(jié)慶http://www.qulishi.com/news/201604/96294.html,訪問時間:2017年11月1日。
本文為“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羌學研究中心”2017年度一般項目:《羌族釋比經(jīng)中的吉祥文化研究》(立項編號:QXY1709)成果。
作者 羅 曲: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特約館員
黎明春: 《文史雜志》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