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光系
教育一直是英國最“硬”的軟實力——每年,全世界有很多家長。包括高凈值的中國家長,爭相花大價錢把孩子送到英國來,接受傳說中“最好的教育”。
但作為一個在英生活7年多,兩個孩子都在這里上學的英國教育親歷者,我越發(fā)明顯地感覺到,英國人最引以為豪的教育。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正面臨著一些棘手的挑戰(zhàn),特別是“熊孩子”的教育問題。
據(jù)《泰晤士報》近期報道。在這個只有6000萬人口的國家里,2017年全國青少年自虐事件高達7萬起,比2012年翻了一倍。
自虐,主要是指因高度焦慮而自我傷害,比如不規(guī)律飲食、濫用藥品、吸食毒品、訴諸暴力等。
英國媒體認為,國家前途迷茫。經(jīng)濟不夠景氣,家庭失和案例增多以及新媒體信息失控等原因,集體導致了自暴自棄的“熊孩子”成倍增長。
還有一些中小學校長指出。學校經(jīng)費越發(fā)緊張。很難配備足夠的心理咨詢老師,使得學校面對這個問題束手無策。
有人可能會說,“熊孩子”哪里都有,不必大驚小怪。但是要知道,英國的教育史,是一部大寫的“一切為了孩子”的傳承史——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快樂成長,一直是英國的“基本國策”。
插圖/劉俊
工業(yè)革命期間。很多貧困孩子被迫去當童工。英國政府于是斥資開辦了大量的公立免費學校。讓他們能夠接受正規(guī)教育。
二戰(zhàn)之后,英國政府專門拿出財政補貼,讓全英所有的小學生都可以免贊喝牛奶、長身體。這個被廣為稱道的舉措,至今仍被沿襲。我將滿5歲的兒子,依然在享受著政府補貼的免費午餐及水果牛奶。
甚至很多英國大城市周邊衛(wèi)星城的設(shè)計。都是以孩子的快樂成長為中心的。比如道路設(shè)計上。盡量避免大馬路,讓孩子可以自由地在整個城市穿行,無需過馬路,不用擔心交通安全。城市里還經(jīng)常專門設(shè)置“斷頭路”,以促進鄰里之間形成獨立的公共空間,讓孩子可以從小在一起玩耍,避免大城市里的“孤獨病”。
這么多的努力,都是為了孩子。但眼下,老辦法面對新問題時,似乎有些“失靈”了——“熊孩子”越來越多,越來越不開心。英國近年來的很多起暴力傷人甚至殺人事件,作案者都是不滿現(xiàn)狀付諸暴力的“憤青”。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應(yīng)對辦法,未來的情況可能會更嚴重。
擱下筆從家里出門,遇到一群穿著校服、中學生模樣的孩子,嬉笑打鬧著從我對面走來。其中一個孩子,手持一大把宣傳單模樣的紙片。一邊走,一邊朝空中扔去。
那是地鐵里供乘客免費取用的地鐵路線圖,就這樣被他隨手亂扔。
我只能嘆一口氣,把它們一一撿起,交還給地鐵工作人員,心里希望著他不會變成又一個“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