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霞云
摘 要:批判性思維是21世紀公民必備的七大素養(yǎng)之一。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生通常被動地接受知識,很少質(zhì)疑課本知識和老師教授的知識,導致批判性思維嚴重缺失,創(chuàng)新性思維受到抑制。本文結合我課題組實踐,通過高中英語教學案例,探討合作學習模式下批判性閱讀教學活動設計策略,以提升高中生批判性思維及合作學習能力。
關鍵詞:英語閱讀;合作學習;批判性思維;活動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8)04B-0113-02
21世紀倡導的素質(zhì)教育,重點強調(diào)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我國的傳統(tǒng)思維崇尚記憶,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生通常被動地接受知識,他們很少質(zhì)疑所學的知識,只是將所獲得的知識簡單地貯存在頭腦中,沒有融入自己的思想。這種被動接受式的教學模式助長了學生思維的惰性,同時也禁錮了學生的思想,導致批判性思維活動的嚴重缺失,創(chuàng)新性思維受到抑制,影響了學習者全面素質(zhì)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將批判性思維融入到學科教學中。
一、批判性閱讀教學活動設計案例及其特點分析
(一)批判性閱讀教學活動描述
1.課前探究性學習。
授課老師選擇的題材是曾風靡美國三十年的喜劇動漫連續(xù)劇《The Simpsons》,教師事先布置了學生課前探究性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上網(wǎng)查找相關背景材料。課前3分鐘,她先播放了《The Simpsons》中的精彩片段作為熱身,接著,讓學生介紹了影片的背景知識,因課前準備充分,作答的學生胸有成竹,用流利的口語匯報了小組探究成果。
2.課中批判性閱讀。
課中,授課老師讓學生對材料進行了兩次閱讀。第一次閱讀,要求學生介紹影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第二次閱讀,要求學生思考文本框中的問題并在組內(nèi)分享觀點,如:
(Para.1)Ever since it was created 30 years ago, The Simpsons, the longest running prime-time TV show in the country, has become part of US life. So when TV critics Alan Sepinwall and Matt Zoller Seitz ranked the 100 greatest comedies and dramas broadcast in the US, it came as no surprise that The Simpsons was their top choice.
(Para.6)The smartest member of the family is daughter Lisa, who excels at school but is no goody-goody:Lisa never misses an opportunity to challenge authority. The youngest member of the family is baby Maggie, who will likely be as much a trouble as her brother and sister when she grows up—— if she ever grows up, that is.
授課老師通過文本框的形式將問題呈現(xiàn)在各段落中,便于學生聚焦問題的源頭;同時,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自主分享,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3.讀后交流與評價。
在post-reading環(huán)節(jié),授課老師展示了基于小組合作的批判性思維問題(Group-based Critical Thinking Questions),如:
(1)The Simpsons has won dozens of awards and it has millions of viewers in America and some other western countries,but it is not so popular in China. What are the possible reasons?
(2)There are many animated TV shows in China, such as Pleasant Goat and Big Big Wolf, Boonie Bears(熊出沒)and so on. Will they become as great as The Simpsons? Please comment on them.
授課老師將以上幾個問題分別寫在紙條上,讓各小組抽簽后進行組內(nèi)討論,同時,任命一個小組學生為評委,讓他們分散到各組進行視察,并將該組的表現(xiàn)記錄在評價表上,之后,各小組派代表作匯報展示。匯報者能從社會背景、文化價值觀等角度對問題進行較深入的闡述,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給在場的師生帶來了驚喜。各小組匯報后,學生評委圍繞“語言流暢性、論點鮮明性、論據(jù)充分性”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學生評委的點評準確到位、言簡意賅,受到了聽課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二)特點分析
1.選材的新穎性和設計的巧妙性。
授課教師選擇了《The Simpsons》為批判性閱讀題材?!缎疗丈患摇肥敲绹?怂箯V播公司的一部動畫情景喜劇,該劇通過展現(xiàn)霍默、瑪姬、麗莎、巴特和麥琪一家五口的生活,諷刺性地勾勒出了居住在美國心臟地帶的人們的生活方式。該片多角度地對美國的文化與社會進行了幽默的嘲諷,被許多評論家視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動畫”。
在本課例中,授課教師選材新穎、善用媒體輔助教學,如:課前三分鐘,老師讓學生們欣賞了精彩的片斷,激發(fā)了他們對本文學習的強烈欲望。接著,她拋出了啟發(fā)學生思維的如下問題:The Simpsons is an animated comedy, but in America, it has been popular with both children and adults for so many years . What are the possible reasons? 這些問題有助于學生在積極的個性化閱讀中,通過主體參與、獨立探索、反思質(zhì)疑、分析與評價,很好地調(diào)動思維的積極性,從而提升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2.合作學習的常態(tài)化和全員的參與性。
為明確任務分工、高效有序地完成教學任務,在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組長讓組員抽簽來分配角色,其中包括organizer(組織者),time-teller(報時員),recorder(記錄員),reporter(匯報員)。具體任務如下:Organizer負責組織討論,主管紀律,并關注參與度;time-teller負責報時,把控討論時間;recorder負責記錄小組討論結果;reporter負責代表小組作匯報。明確的分工使得學習小組“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使合作學習常態(tài)化,并保證了全員的參與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地從問題或學習任務出發(fā),利用各種資源,通過形式多樣的合作探究活動,促進了良好的合作學習能力的形成。
3.活動的交互性和評價的多元化。
在此課例中,授課老師設計了小組討論、匯報展示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各抒己見,正是學生間進行思想交流而形成的動態(tài)交互,使合作學習達到了良好的成效。同時,教師善于營造一種開放、寬松的評價氛圍,在評價活動中,學生是積極的參與者和合作者。除了教師給予學生評價外,學生評委還可以對各小組進行評價。學生、同伴和教師共同參與評價,實現(xiàn)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的評價,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提升自我,從而實現(xiàn)自主學習和發(fā)展。
(三)分析與感悟
高中生英語閱讀批判性思維和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通過積極的個性化閱讀和自然的語言交際和互動實踐來實現(xiàn),授課教師設計的閱讀課教學活動便很好地遵循了這一原則。她采用視頻輔助教學,使得課堂熠熠生輝,讓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充滿著期待。她設計的問題富于趣味性,發(fā)人深思、啟迪思維,如:Why is The Simpsons so popular in America? What do you like or what don't you like? Why? If you are the director of The Simpsons, would you like to get something changed? 這些批判性思維的問題的設計,很好地拓展了學生思維的深度。
在課例中,授課老師采用了基于合作學習的“四步法”批判性閱讀教學模式:(1)Pre-reading 課前探究,背景介紹,生動導入;(2)Reading on 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閱讀,問題引導,開啟思維;(3)Post-reading 讀后反思,探究質(zhì)疑,縱深思維;(4)Group work & Sharing 合作學習,觀點分享,評價激勵。
“四步法”教學模式注重在互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在閱讀中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學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在交流和分享中,學生們的思維在碰撞中產(chǎn)生火花,再加上教師的相機點撥,學生往往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感受,拓展和延伸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反觀平日里教師的做法,英語課堂大多采用“讀前、讀中、讀后”三階段閱讀教學模式,然而,從課堂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們在讀前的導入和讀后的問題討論上花了較多的精力和時間,而對讀中階段的處理卻有點輕描淡寫,存在對文本信息解讀不到位,對課文處理過于簡單膚淺的現(xiàn)象,這樣的課堂有時盡管熱鬧,但偏離了以閱讀為主線的基本方向,也談不上批判性閱讀教學的實施。
而在此課例中,授課教師在閱讀課教學中,不只是讓學生通過略讀、找讀來查找信息,理解大意,而且讓學生對文本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探究與評價。她設置的多層次、多角度、思維含量較高的問題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思考,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并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
二、批判性思維教學活動設計的啟示
“教育就是賦予學習者獨立思考的權力”,批判性閱讀應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運用批判性的思維方法,達到對閱讀材料的深刻理解,使學生成為積極主動的閱讀者與意義建構者,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此課例教學活動設計給了我們很多啟示,我們在英語批判性思維教學活動的設計上需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創(chuàng)設積極參與探究的寬松和諧的活動氛圍
Krashen (1981,轉引自周華,2009)情感過濾假說認為,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直接影響語言學習效果,學生焦慮程度適中、動機強、自信心強時最容易習得語言。教師應營造出一個師生間自由平等、寬松和諧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碑攲W生把學習視為一種愉快的情感體驗活動時,他們便會對英語學習充滿熱情。教師應通過正面的鼓勵和積極的評價帶給學生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自信,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討論、辯論等活動環(huán)節(jié),采用直觀教具、趣味視頻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分享中,勤于反思、敢于質(zhì)疑、勇于展示,在個性化思維火花的碰撞中使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二)創(chuàng)設多層次、多角度、思維含量高的問題
認知心理學認為,如果輸入大腦的信息具有趣味性或實用性,那么當它到達大腦中心加工器時,便會產(chǎn)生興奮的情感,輸出活躍的思想與行為,而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多層次、多角度、思維含量高的問題,并使其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可以鍛煉學生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促進學生更主動地進行探究、反思、質(zhì)疑和評價,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增強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三)設計針對性強、高效的批判性閱讀教學活動
課堂活動是學生進行實踐與探究、合作與交流的思維活動和學習活動。心理學研究指出,從事活動是能力發(fā)展的基本途徑,能力是活動的結果。一個人在不斷的實踐活動中,在發(fā)現(xiàn)、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力才會不斷地增強和提高。對于教師而言,設計針對性強、高效的活動任務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教師設計的活動任務應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適合他們的認知水平,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層次梯度,能鍛煉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挖掘他們的思維深度,并且活動要與思維訓練密切相關,否則,看似熱鬧的課堂活動則會收益極低,教學效果也會適得其反。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適當借鑒同行的教學智慧,將批判性閱讀教學與合作學習探究活動密切結合,使學生在合作、探究、體驗、感悟中習得知識,在探究、反思、質(zhì)疑、評價中提升合作學習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基金項目:本文為廣州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7年度課題“基于合作學習的高中英語閱讀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成果之一,課題批準號:1201730272。)
參考文獻:
何美紅.加拿大語言教師的口語活動設計及啟示[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