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MI)常伴有組織壞死、炎癥細胞浸潤,炎癥因子在心肌梗死的修復和重建中具有重要作用[1]。AMI后的炎癥反應(yīng)可以引起冠狀動脈血管內(nèi)皮損傷,引起冠狀動脈血管收縮,進而加重心肌細胞的缺血、缺氧,這種損傷反應(yīng)可以導致AMI患者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后仍然出現(xiàn)病情加重及惡化。他汀類藥物是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除了能降低血脂外,還具有抗氧化、抗炎及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等作用[2]。循證醫(yī)學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改善 AMI患者的預后,主要依賴于其良好的抗炎作用。既往研究證實,與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對HMG-CoA還原酶的抑制作用更強、抑制時間更長、使血脂達標更快,并發(fā)癥更少[3]。本研究通過觀察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炎癥因子及血脂水平的變化,探討瑞舒伐他汀對 AMI患者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因急性STEMI就診于撫順市中心醫(yī)院并行急診PCI治療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STEMI的診斷標準采用2015年我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4]。排除先天性心臟病、瓣膜病、感染、貧血、營養(yǎng)不良、肝腎功能不全、肌肉損傷、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近 6個月服用過他汀類藥物的患者。60例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于發(fā)病12 h內(nèi)給予PCI治療。所有患者給予吸氧,絕對臥床休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無禁忌證者給予 β受體阻滯劑及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防止心室重塑等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chǔ)上,對照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10 mg,1次/d;研究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鈣片5 mg,1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住院時間、吸煙史、糖尿病史、高血壓史,同時分別于PCI術(shù)后第 1天及 PCI術(shù)后 4周檢測 C反應(yīng)蛋白(CRP)、血清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所有患者術(shù)后第1天及術(shù)后4周清晨空腹采取靜脈血 4~6 ml,混勻后分離血清(3000 r/min,離心15 min,離心半徑為10 cm),檢測CRP、TC、LDL-C水平。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 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兩組患者年齡、性別、住院時間、吸煙史、糖尿病史、高血壓史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特征比較
2.2 治療前后血清TC、LDL-C、CRP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TC、LDL-C、CRP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TC、LDL-C、CRP水平均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治療前后血清TC、LDL-C、CRP水平差值比較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TC、LDL-C、CRP水平差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C、LDL-C、CRP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C、LDL-C、CRP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TC(mmol/L) LDL-C(mmol/L) CRP(mg/L)對照組 30 3.9±1.0 3.4±0.7a 2.6±1.0 2.0±0.5a 24.7±18.2 1.4±0.9a研究組 30 4.4±1.1 3.8±1.0a 2.9±0.9 2.0±0.5a 24.4±19.6 1.5±1.0a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C、LDL-C、CRP水平差值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C、LDL-C、CRP水平差值比較(±s)
組別 △TC(mmol/L) △LDL-C(mmol/L) △CRP(mg/L)對照組 0.5±0.5 0.6±0.6 23±18研究組 0.6±0.3 0.9±0.5 23±2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一個以冠狀動脈粥樣斑塊形成為特征的炎癥反應(yīng)過程[5],炎癥在粥樣斑塊的形成以及冠狀動脈事件的發(fā)生過程中均有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認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是一種慢性炎癥過程,多種促炎與抗炎因子所形成的調(diào)節(jié)網(wǎng)絡(luò)在動脈粥樣硬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6]。急性STEMI患者目前首要的治療是盡快血運重建開通罪犯病變血管行再灌注治療。藥物治療方面,指南建議所有無禁忌證的STEMI患者入院后應(yīng)盡早給予他汀類藥物治療,且無需考慮膽固醇水平[4]。
瑞舒伐他汀是HMG-CoA還原酶抑制劑,具有強效降脂作用[7]。除降脂作用以外,他汀類藥物還具有非特異性抗炎、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種作用,他汀類藥物的多效性是目前探索和爭論的熱點。本課題組前期研究顯示,瑞舒伐他汀能夠通過抑制RhoA/ROCK活化及其介導的氧化應(yīng)激和炎癥反應(yīng)而有效緩解急性缺血導致的心肌細胞凋亡[8]。既往研究認為,國產(chǎn)瑞舒伐他汀10 mg具有與進口阿托伐他汀 40 mg類似的調(diào)脂抗炎作用,能降低急診PCI患者血脂及CRP等炎癥因子的水平[9]。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急性STEMI患者成功行PCI后,給予瑞舒伐他汀5 mg和阿托伐他汀10 mg 4周后均能夠明顯降低TC、LDL-C、CRP水平,證明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均具有調(diào)脂及抗炎作用。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TC、LDL-C、CRP水平差值發(fā)現(xiàn),瑞舒伐他汀對LDL-C的降低作用更明顯,但差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對TC和CRP的降低作用相近,表明瑞舒伐他汀5 mg具有與阿托伐他汀10 mg相似的調(diào)脂和抗炎作用。既往研究認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患者血脂,改善炎性反應(yīng),而且瑞舒伐他汀效果更佳[10-11]。但也有研究認為5 mg瑞舒伐他汀與10 mg阿托伐他汀相比,在降低LDL-C和抗炎等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12-13],這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似。上述研究為瑞舒伐他汀能夠改善急性STEMI患者PCI術(shù)后的近期效果、抑制炎癥反應(yīng)等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本研究由于納入患者例數(shù)較少,因此可能對研究結(jié)果有一定的影響。不同劑量的他汀類藥物及應(yīng)用時間是否會進一步影響血脂水平、炎癥因子水平及患者的預后,尚需進一步研究。然而,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應(yīng)用5 mg瑞舒伐他汀可以明顯降低AMI患者的血脂水平并明顯改善炎癥反應(yīng),且療效不低于10 mg阿托伐他汀,這為低劑量瑞舒伐他汀在AMI患者的臨床應(yīng)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1]Saxena A,Russo I,Frangogiannis NG.Inflammation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learning from past failures to meet future challenges[J].Transl Res,2016,167(1):152-166.
[2]周滔.他汀類藥物對髓過氧化物酶的影響及其機制探討[D].長沙:中南大學,2005.
[3]Jones PH,Davidson MH,Stein EA,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osuvastatin versus atorvastatin,simvastatin,and pravastatin across doses (STELLAR Trial)[J].Am J Cardiol,2003,92(2):152-160.
[4]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5,43(5):380-393.
[5]Davis NE.Atherosclerosis-an inflammatory process[J].J Insur Med,2005,37(1):72-75.
[6]McLaren JE,Michael DR,Ashlin TG,et al.Cytokines,macrophage lipid metabolism and foam cells:implication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rapy[J].Prog Lipid Res,2011,50(4):331-347.
[7]McTaggart F,Buckett L,Davidson R,et al.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rosuvastatin,a new 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 inhibitor[J].Am J Cardiol,2001,87(5A):28B-32B.
[8]宋占春,白靜慧,汪琦,等.瑞舒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細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可能機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5,95(45):3695-3700.
[9]沈沖,袁國會,原紅霞,等.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對急診 PCI患者血脂及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3):288-289.
[10]陳翀昊,王廣燕,蘇衡.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對早發(f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療效[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3,29(2):126-128.
[11]瑞舒伐他汀中國注冊臨床研究協(xié)作組.瑞舒伐他汀治療中國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療效和安全性的隨機雙盲多中心對照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3):207-211.
[12]楊西云,薛強,郭濤瑞,等.舒伐他汀治療高膽固醇血癥的療效和安全性的臨床研究[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08,29(1):125-130.
[13]熊浩偉,謝志泉.瑞舒伐他汀對老年患者的調(diào)脂抑炎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5):59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