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教師和學生都是影響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為了更好地實施高中語文文言文的教學,教師應該在堅持研讀教參的基礎上,用誦讀、釋義、知人論世的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教學策略
一、 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 教師方面
從對文言文的認識方面看,有的教師受實用主義的影響,錯誤地認為,學生學習文言文對他們未來人生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不愿意教文言文。另外,還有教師認為,我們現(xiàn)在處于新的時代,根本沒有必要學習古代的東西,這些文言文和現(xiàn)代社會是脫節(jié)的,學習起來浪費時間和精力。由于老師存在錯誤的認識,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文言文的動力不足,興趣不大,教學效果差。
從教材內(nèi)容方面看,有的老師認為高中教材文言文的篇幅太多,不僅對老師是個挑戰(zhàn),學生學習起來更頭疼。加之文言文語言文字深奧,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增加了教學的難度,必然也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大多數(shù)教師為了學生在高考中能取得一個好成績,只教學生一些應試性的技巧,而對文言文的“文”與“言”并沒有進行深刻地講授,學生學習的文言文也是流于形式。
(二) 學生方面
學習文言文興趣不大。學習文言文,必須要咬文嚼字、回顧歷史、理解背景,這種花時間、花精力的工作對追求直觀、快節(jié)奏的中學生來說是一種浪費,但是又考慮到高考的原因,就不得不學。另外,受現(xiàn)實功利因素的影響,不少學生認為,學習文言文不是自己今后的發(fā)展方向,讀大學涉及古代的東西很少,因而缺乏學習文言文的動力。
人生經(jīng)歷有限、知識積淀不夠,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個重要因素。選入高中教材的文言文有豐富的思想、藝術內(nèi)涵,不少作品表現(xiàn)了古代作者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和深刻的人生體驗,但是學生受生活視野的限制,根本無法理解其中豐富的內(nèi)涵,感受不到作品的魅力,因而缺乏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二、 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分析
(一) 誦讀
朱自清曾經(jīng)說:我可還主張中學生應該誦讀相當分量的文言文,特別是所謂古文,乃至古書。這是古典的訓練,文化的教育。一個受教育的中國人,至少必得經(jīng)過這種古典的訓練,才成其為一個受教育的中國人。由此可見,要想學好文言文必須經(jīng)過誦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因為,“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了自然精讀,精讀后理自見得?!痹诟咧形难晕牡慕虒W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的誦讀訓練,誦讀可以有多種形式,比如男女齊讀、教師范讀、學生演讀、配樂朗讀等,具體用那種形式的誦讀方式教師要結(jié)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來進行選擇。
比如,在講授蘇軾的《赤壁賦》一文時,為了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掌握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我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的誦讀。第一次誦讀是配樂朗讀,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學生聽準字音和節(jié)奏,當聽完配樂朗讀后再指導學生自己練習一遍。第二次誦讀由個別學生泛讀,要求學生讀出重音,并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檢查學生是否已經(jīng)掌握了讀音和節(jié)奏。第三次朗讀由教師泛讀,在這次泛讀中指導學生聽一聽情感的變化。最后一次誦讀由男生完成,教師選擇幾處能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讓學生來讀,如“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就要引導學生讀出感慨的意味。通過四次不同形式的誦讀訓練,學生不自覺的就走進文本了,教師再教課就容易多了,學生也比較容易接受了。所以在教學文言文時,先以誦讀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文言文的大門,然后再教授具體內(nèi)容。
(二) 釋義
在教學文言文中,教學生理解文中漢字的意義是關鍵。文言文中的漢字有很多已經(jīng)不再是今意了。所以為了更好地教學文言文,我常采用以形說義的方法來教學生理解文言文中漢字的意義。以形說義就是通過對漢字形體的分析來解釋字義,從而探明詞義的方法。漢字的古形體多是直觀的形象符號,即便是形聲字,它的形旁也有一定的與詞義相關的形象性,這就為采用形訓手法進行形象直觀教學提供了條件。教學實踐證明,用形訓方法分析字詞,能夠增添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文言文字詞意義的理解。
比如,在《勸學》中有這樣一句話: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其中的“絕”字不好理解,“絕”字,《說文解字》的重文寫作“絕”,像不連體的兩束斷絲,“絕”的本義就是絲斷成兩截?!敖^江河”,即橫渡江河,在意念上有使江流斷開的意思。如果在文言文教學的課堂中,我們的教師能從一個重點字的形式和意義上來為學生進行講授,必定能幫助學生快速理解這些漢字的意義,那么學生學習起文言文來就比較容易了。所以,就算是講解一個單純的字,也要講究方法,方法對了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知人論世
知人論世就是指在閱讀文學作品時要對作者本人思想、經(jīng)歷等問題要清楚。在高中語文文言文的教學中,學生所學習的文言文都是距離學生比較久遠的內(nèi)容,學生生活閱歷淺,根本無法理解當時作者的情感、經(jīng)歷,所以在教授文言文時,教師要教會學生從知人論世的角度來賞析、理解文言文的感情色彩。
比如,在講授莊子的《逍遙游》一文時,就要提前給學生講講莊子的故事:楚王聽說莊子很有才,便派使者以厚金禮聘,請他出任丞相。莊子說:“千金、相位的確是重利、尊位,但這好比祭祀用的牛——喂養(yǎng)多年,便給它披上繡花衣裳送到太廟做祭品。我不愿這樣,寧愿像條魚一樣,在污泥濁水中自得其樂?!边@個故事反映了莊子的人生觀。他對現(xiàn)實十分悲觀,他消極厭世,對整個人生采取的是虛無主義態(tài)度。而莊子認為真正的自由是能進入“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神秘境界。當教師給學生講了這些以后,學生就能輕松地掌握了《逍遙游》的主要思想,等再學習莊子的文章時就得心應手了。其實文言文并沒有那么難,只要教師找到合適的方法,必然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參考文獻:
[1] 李緒娟.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2] 彭蔚蘭.中學文言文教學困境思考及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
[3] 趙宇.高中恩楊文教學中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D].河北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林志濱,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安溪梧桐中學。